课件102张PPT。走进外国著名的博物馆 世界上有多少博物馆……世界十大著名博物馆1.卢浮宫Musée du Louvre ——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
2 .史密森尼博物院 smithsonian institution——美国华盛顿特区
3.埃及博物馆egyptian museum——埃及开罗
4.俄罗斯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state hermitage——俄罗斯圣彼得堡
5.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英国伦敦
6.普拉多博物馆the prado——西班牙马德里
7.大都会博物馆the metropolitan museum——美国纽约州纽约城
8.梵蒂冈博物馆the vatican museums——意大利梵蒂冈
9.荷兰国立博物馆rijksmuseum——荷兰阿姆斯特丹
10.德国森根堡自然博物馆 ?ffentliches Naturalien-kabinett ——法兰克福卢浮宫卢浮宫,位于法国巴黎市区塞纳河畔,其藏品精美丰赡,素有“世界美术馆”的美称。
卢浮宫原是一座宫殿,始建于1204年,原属于法国皇室。目前藏品已达40万件之巨,均为历代君王用心搜集、累聚而来。藏品内容囊括了古今世界各国的艺术精华。蒙娜丽莎馆参观时请思考:
什么样的艺术品能进博物馆?蒙娜丽莎 文艺复兴时期
达芬奇 16世纪 卢浮宫《艾尔沃斯·蒙娜丽莎》15世纪 瑞士财团收藏 《叼烟斗的蒙娜丽莎》
沙佩克 1887年
现藏于美国新泽西州路特
葛斯市厅默利艺术博物馆《蒙娜丽莎的拼凑画》
马列维奇 1914年
俄罗斯国家博物馆《带胡子的蒙娜丽莎》
1919年 杜尚
藏于玛丽西斯勒夫人处《蒙娜丽莎和钥匙》
费尔南·莱热 1930年
藏于法国滨海阿尔卑斯省
比奥的莱热国家博物馆《有达利式胡子的蒙娜丽莎》
1953 照片 作者菲利普·哈尔斯曼
达利博物馆《蒙娜丽莎》
1960年 马格里特
私人收藏《三十个总比一个好》1960年 安迪·沃霍尔《蒙娜丽莎》
1978年 费尔南多·博特罗 哥伦比亚博特罗博物馆① ② ③ ④ ⑤⑥ ⑦ ⑧ ⑨ ⑩ 《艾尔沃斯·蒙娜丽莎》是一幅布面油画,蒙娜丽莎基金会认为它是达·芬奇所绘的《蒙娜丽莎》的第一个版本。画中的女子与众所周知的巴黎卢浮宫收藏的《蒙娜丽莎》中的女子有着相似的长相、服饰、手势和神秘笑容,只不过看上去更年轻。相比之下,《蒙娜丽莎》“本尊”则略显晦暗,因此被称为年轻版《蒙娜丽莎》。
2013年2月,英国《每日邮报》称,研究表明此同为达·芬奇真迹。 《 艾尔沃斯·蒙娜丽莎》业界许多人指出,之所以会有年轻版的《蒙娜丽莎》,是因为达·芬奇1506年离开意大利时,富商贾孔多委托达·芬奇为妻子丽莎·贾孔多所作的画像还没有完成。达·芬奇当时还是将画作交付给了贾孔多,贾孔多也不得不接受了一幅未完成的作品。而卢浮宫的《蒙娜丽莎》很可能是达·芬奇于1516年在法国完成的。
专家此前还曾利用碳定年法对《艾尔沃斯·蒙娜丽莎》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这幅画创作于15世纪。这也驳斥了业内一些人士所认为的这幅画是《蒙娜丽莎》的复制品、创作于16世纪下半期的说法。蒙娜丽莎为什么那么神秘?美国马里兰州的约瑟夫·鲍考夫斯基博士认为:“蒙娜丽莎压根就没笑,她的面部表情很典型地说明她想掩饰自己没长门牙。”
法国里昂的脑外科专家让·雅克·孔代特博士认为蒙娜丽莎刚得过一次中风,请看,她半个脸的肌肉是松弛的,脸歪着所以才显得微笑……
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事情缘起于美国贝尔实验室研究专家莉莲·施瓦茨。有一天,她突发奇想,在电脑上将《蒙娜丽莎》与一幅达·芬奇本人的自画像重叠到一起,结果,她惊讶地发现……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 爱因斯坦 《叼烟斗的蒙娜丽莎》
沙佩克 1887年 现藏于美国
新泽西州路特葛斯市厅默利艺
术博物馆。这是至今人们所知
道的戏弄《蒙娜丽莎》的最早
的例子。画里的蒙娜丽莎嘴里
叼着烟斗,周围飘着缕缕轻烟
——旨在嘲讽所谓的骗子。
SMOKIST字面意思是“制造烟
幕者”、吹牛者。
《叼烟斗的蒙娜丽莎》《蒙娜丽莎的拼凑画》 马列维奇 1914年 俄罗斯国家博物馆。对马列维奇来说人们对失而复得的《蒙娜丽莎》表现出来的狂热恰好解释了错误的艺术意识。《蒙娜丽莎》置身于拼贴画的深处,在她身上有两处刀划的红十字,一个在脸上,另一个在胸脯上,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蒙娜丽莎的抵制情绪。《蒙娜丽莎的拼凑画》《白底上的黑色方块》,马列维奇作,铅笔素描,1913年,列宁格勒俄罗斯国立博物馆藏。标志着至上主义的诞生。这一极其简约的几何抽象画,于1915年在彼得格勒展出时,引起极大轰动。观众们在这幅画前纷纷叹息,"我们所钟爱的一切都失去了……我们面前,除了一个白底上的黑方块以外一无所有!" 《带胡子的蒙娜丽莎》1919年 杜尚 藏于玛丽西斯勒夫人处 在达芬奇那件举世闻名的《蒙娜丽莎》彩色复制品上,杜尚用铅笔给这位美人加上了式样不同的小胡子。于是,美人的神秘微笑立即消失殆尽,画面一下子变得稀奇古怪、荒诞不经。
在这里,杜尚将达芬奇的经典名作当作公然嘲讽的对象,展示了他真正渺视传统、无视约束的品性。《带胡子的蒙娜丽莎》泉 杜尚 美国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 1917年《蒙娜丽莎和钥匙》费尔南·莱热 1930年 藏于法国滨海阿尔卑斯省比奥的莱热国家博物馆。在莱热的眼里《蒙娜丽莎》不再是高雅文化的偶像,而已经家喻户晓像一串钥匙一样为人们所熟悉。他曾公开表示创作这幅画的目的是要在他自己的钥匙旁边画上“与他毫不相干的东西”。在我看来《蒙娜丽莎》同其他东西一样普通。《蒙娜丽莎和钥匙》《有达利式胡子的蒙娜丽莎》1953 照片 作者菲利普·哈尔斯曼 达利告诉摄影师菲利普他一直想扮成蒙娜丽莎的样子。哈尔斯曼建议他给蒙娜丽莎加上达利的胡子。起初达利并不同意这种建议,因为杜尚已经这样做了。而菲利普坚持说“照片里将是你的胡子,你的眼睛和你数钱的大手。”他扮成蒙娜丽莎的梦想变为现实。《有达利式胡子的蒙娜丽莎》《蒙娜丽莎》 1960年 马格里特 私人收藏 画中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并没有出现蒙娜丽莎,因为人们对她的模样实在是太熟悉了,所以没有必要将她画出来。画面的中心主题是典型的马格里特式的蓝天白云以及它们围成了特定的形状。两块有褶皱的帷幕,图片靠近边框和底部的位置有一个球,球中间有一个水平切口——这个切口是嘴唇还是微笑或是一种更神秘的东西无人知晓。《蒙娜丽莎》《三十个总比一个好》1960年作者安迪·沃霍尔 波普主义健将安迪·霍尔通过批量生产社会名流的作品从而在艺术上进行了视觉的注解。《蒙娜丽莎》在美国的展出使他第一次对一幅画进行大量复制。《三十个总比一个好》《蒙娜丽莎》 1978年 费尔南多·博特罗 博特罗博物馆 画中的蒙娜丽莎表现了博特罗的女性画像中肥胖和怪诞的一面。“我画的不是胖子,而是想通过现实题材来表达一种体积带来的美感和塑性。艺术是变形和夸大的,跟胖子没有关系。不只是人,我画的动物、水果、乐器也都是胀鼓鼓的。” 《蒙娜丽莎》2013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确定为
“博物馆(记忆+创造力)=社会变革” 如果我比别人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牛顿
交流:
什么样的艺术品能进博物馆?①博物馆的藏品有着特殊的含义,不是任何实物都能成为博物馆的藏品,它必须具有历史的或艺术的或科学的价值,才能成为博物馆的藏品。这是博物馆藏品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
②藏品与一般物品不同,它具有不能进行再生产的特性。博物馆的藏品,本身必须是文物和自然标本,但文物和自然标本并不一定都是博物馆的藏品。
③藏品具有广博性。博物馆的藏品概念已远远超出传统的内涵和外延,过去认为只有过时的、古老的东西才能由博物馆收藏,现在最新的、最尖端的科技成果和工农业产品也被博物馆收藏了……镇馆之宝大家思考:
博物馆的存在对我们现实生活而言有何意义或作用?图坦卡蒙黄金面具 前1323年 埃及博物馆自画像
1887年 凡高
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格尔尼卡 1937 毕加索 普拉多美术馆亚尼的死者之书 前1300-1200年 大英博物馆西斯廷礼拜堂天顶画 1508-1660 米开朗基罗 梵蒂冈博物馆米洛斯的维纳斯
前150年 卢浮宫拉奥孔 前50年 梵蒂冈博物馆
①②③④⑤⑥⑦图坦卡蒙黄金面具前1323年埃及博物馆 图坦卡蒙王的黄金面罩放在国王的木乃伊上,高54厘米,肩宽39.3厘米,22k金,重约10.23公斤,面罩的眼睛睁开,眼球部分是以黑曜石和石英镶嵌,眼眶用青金石装饰。额头上并列着代表上埃及王权的秃鹰和代表着下埃及王权的眼镜蛇,象征着图坦卡蒙王是上、下埃及的统治者。面罩上长长的假胡须是模仿冥界首领奥西烈斯的形象。图坦卡蒙图坦卡蒙(前1341-前1323年)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第十八王朝的法老。
图坦卡蒙9岁君临天下,19岁暴亡。图坦卡蒙并不是古埃及历史上功绩最为卓著的法老,但他墓葬的发现则代表了埃及考古工作的顶峰,他也因此成为最著名的法老之一。黄金与诅咒图坦卡蒙著名的黄金面具大约重10.23公斤。图坦卡蒙的木乃伊由三个人形棺与三个外廓层层保护,每一个的大小恰好卡进另一个,手工技艺相当精细。最内一层的人形棺由22K金打造,重130.9公斤。
埃及法老王图坦卡蒙的陵墓上镌刻着这样一行墓志铭:“谁要是干扰了法老的安宁,死亡就会降临到他的头上。”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公元前14世纪的埃及少年法老王图坦卡蒙身上有许多谜团。科学家近日利用“虚拟解剖”技术还原图坦卡蒙的面容和身形,发现他是个有畸形足、龅牙和女性般丰臀的人。
研究人员称,图坦卡蒙不仅无法搭乘战车,就连走路也需要拐杖。动物木乃伊 小问题?
埃及为什么要将法老和逝去人的遗体制成木乃伊,为何要有大量的珍贵陪葬物,为什么即使是宠物和食物也要做成木乃伊陪葬墓中?自画像
1887年 凡高
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你认为艺术家为什么要画自画像?
自画像对后世有何意义? 梵高曾说希望一个世纪之后自己画的肖像在那时人的眼里会如同一个个幽灵,那么在今天看来他的愿望实现了。凡高一生画过很多的《自画像》, 他说“我想强调的是,同一个人有多样的自画像。与其追求照相般的相似性,不如深入地发掘相似处。”
梵高的眼睛 我喜欢画人的眼睛胜过那些教堂,在眼睛的深处藏着一种无论多么感人,多么肃穆的教堂都没有的东西。我关心人的灵魂而不是结构,无论这灵魂属于一个贫穷的恶魔还是妓女。 透过这张面对镜子画的自画像我得到了一个关于自己的概念:桃灰色的脸上长着一双绿眼,死灰的头发,额前与嘴周满是皱纹,呆僵木讷,非常红的胡子,被忽略而且充满哀伤。我变得越丑、越穷、越有病,我越要通过创造明亮、有序、灿烂的色彩来复仇。
总有一天,我会让全世界的人,用不同的语言发音,念出我的名字——梵高。 格尔尼卡 1937 毕加索 普拉多美术馆 1937年初,毕加索接受了西班牙共和国的委托,为巴黎世界博览会的西班牙馆创作一幅装饰壁画。构思期间,4月26日发生了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的事件。德军三个小时的轰炸,炸死炸伤了很多平民百姓,使格尔尼卡化为平地。德军的这一罪行激起了国际舆论的谴责。毕加索义愤填膺决定就以这一事件作为壁画创作的题材,以表达自己对战争罪犯的抗议和对这次事件中死去的人的哀悼。于是这幅被载入绘画史册的杰作《格尔尼卡》就此诞生了。
毕加索对于他的作品经常保持沉默,希望给予观赏者自由的体验空间,但是对于《格尔尼卡》这幅作品他曾解释道画作中的牛、马和以生气勃勃的线条绘出的手的涵义,以及西班牙神话中那些象征的起源的涵义。他说:“……牛代表残暴,马则代表人民。不错,我在那画里用了象征主义,但并不是在其他画里都这样做……。”“那幅画是存心向人民呼吁,是有意识的宣传……”
他对绘画的感悟;“我是依我所想来画对象,而不是依我所见来画的!” 亚尼的死者之书 前1300-1200年 大英博物馆阿努比斯是古埃及神学体系中的灵魂守护神,以胡狼头、人身的形象出现在法老墓地的壁画中。 《亚尼的死者之书》,创作于公元前 1300~前1200 年。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
这幅画作为陪葬品放在亚尼的墓中,描绘死者在来世获得永生所需的咒文和约定事项。本书截取亚尼在死者之国接受生前善行和恶性审判的一段,为整卷画作中最精彩的部分。 埃及艺术独特奇异的风格:
1.横带状的排列结构,用水平线来划分画面;
2.画面构图安排人与物,人物依尊卑和远近不同来规定形象大小,井然有序,追求平面的排列效果;
3.人物造型程式化,运用正面率,写实和变形装饰相结合;
4.象形文字和图象并用。西斯廷礼拜堂天顶画 1508-1660 米开朗基罗 梵蒂冈博物馆 西斯廷教堂因为米开朗基罗创造了《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而名扬天下。这两幅壁画工程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最伟大的艺术贡献。由他独自一人来完成全部天顶画。在这间短廊式的500多平方米的天顶上,画家要完成全部壁画加上装饰,时间长达4年5个月(自1508年5月至1512年10月底),除了配制颜料的助手外,没有第二个人上去帮助他,其绘画工程之浩大和艰巨性甚难想象。当他走下脚手架时,眼睛已经毁坏。事后,他连读信也要把信纸放到头顶上去。那时,米开朗基罗不过37岁,可是那长期高仰脖子的艰苦作业,使他的脸容变得憔悴不堪,已俨然一个多病的老人了。到1512年10月31日那幅全长40米宽14米的巨画终于完成,整幅画面覆盖着天花板上。 《创世纪》之创造亚当 280×570厘米 《创造亚当》?米开郎基罗?壁画?1510年?280×570厘米 这是米开郎基罗1510年为梵蒂冈西斯廷教堂屋顶所作的壁画中的重要部分。画中的亚当是一个健壮的裸体男青年,却缺乏应有的活力。至高无上的耶和华在天使们的伴随下,正向他飞来,他的目光注视着亚当——他的第一个创造物。他的手指即将触到亚当的手指,灌注神明的灵魂。人类生命即将诞生。
《最后的审判》
13.7 x 12.2 米 画面的人物画出来上面的就会大一些,底部的则会小一些,这样观赏起来就是一样的了。因为这幅壁画作品中的人物都是裸体,所以在当时引发了巨大的轰动,很多人认为这是对神灵的亵渎。米开朗基罗在创作完成这幅作品二十多年后离世,之后这些裸体人物在教皇庇护四世的命令下绘画商量衣饰和腰布,接到命令绘画的画家还被人们称呼为是“内裤制作商”。 1820年在希腊的米洛岛被发现,故叫做米洛的维纳斯 卢浮宫 《维纳斯》大英博物馆,维纳斯是古希腊神话中最有名也最受现代人喜爱的一尊神。在欧洲历代的艺术创作中,雕塑也好,绘画也好,维纳斯被赋予了各种不同的形象。当然,最有名的还是现藏于巴黎卢浮宫的断臂维纳斯雕像。或许,人类有另一种潜在的情怀,只有残缺的,破损的,不可恢复的东西,才更能激起人们对美的向往和依恋。 威伦道夫的维纳斯公元前2.8万年至公元前2.5万年之间,旧石器时代奥地利维也纳自然史博物馆。
沉睡的维纳斯 博特罗 安蒂奥基亚博物馆 带抽屉的维纳斯
达利
俄罗斯民族艺术馆拉奥孔 前50年 梵蒂冈博物馆《呐喊》蒙克
奥斯陆国家画廊藏 我们从这组群像的写实技巧上看,作者是深谙人体解剖知识的,他们对人在表现痛苦时的动作,对巨蛇缠身的情景作了精心的设计和美的构想。18世纪一位德国诗人兼美学家莱辛,在他的一本以《拉奥孔》命名的著作中说道:拉奥孔面孔所表现的苦痛并不如人们根据这苦痛的强度所应期待的表情那么激烈。正是这样,在古代希腊,美就是古代艺术家的法律,他们为了避免在表现痛苦中显示丑,往往避免激情,或是冲淡到多少还可以现出一定程度的美来。莱辛还认为:雕刻家要在既定的身体苦痛的情况之下表现出最高度的美。身体苦痛的情况之下的激烈的形体扭曲和最高度的美是不相容的。所以他不得不把身体的苦痛冲淡,把哀号化为轻微的叹息。这并非因为哀号就会显示出心灵不高贵,而是因为哀号会使面孔扭曲,令人恶心。小组结合博物馆里具体艺术品进行讨论:
博物馆的存在对我们现实生活而言有何意义或作用?1.积累大量藏品,记录人类智慧发展的进程,为人们研究学习提供了很好的空间。
2.博物馆将事物与日常生活实现了有效的隔离。博物馆的简历,使艺术品由私人住宅转向了公共空间,将艺术品与生活用品彻底分离,这样势必会给观众带来对艺术的神圣感、静穆感的体验与感受。
3.博物馆实现了艺术品的媒介转换。不仅通过实物,而且通过文字说明,照片或视频手段,多样性的展现人类智慧。
4.可以反复观看。在比较鉴别中观察细节,从何满足不同需求的观者。
5.为现代人带来精神的满足以及改善现代人的生活品质……
英国19世纪英国杰出的作家、批评家、社会活动家罗斯金说过,人的思想是可塑的,一个人如果每天观赏一副好画,阅读某部佳作的一部分,聆听一只妙曲,就会变成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
我们今天走进外国著名博物馆,去领略各国艺术带给我们的魅力,而未来的一天,希望我们同学的作品会真正的“走进”博物馆,为世人也留下我们每一个人思索和智慧的足迹。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