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16部编)语文七上第六单元第21课《女娲造人》同步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2016部编)语文七上第六单元第21课《女娲造人》同步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7-30 11:00: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科目
语文
年级 班
姓名
课题
女娲造人
两课时
编写人
审核人
七年级语文组
执教人
环节
学生自学案
教师导学案
学习目标
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联想和想象的运用。
了解神话的特点,激发想象力。
重点难点
1、进一步熟悉联想和想象的运用。
2、掌握神话的特点,激发想象力,学习创作神话。
速读课文要读得快而有效,要“一目十行,过目成诵”,可以采用“扫视法”、“提要法”、“提问法”、竞赛法“。在”懂、巧、熟“上下功夫。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1.作家作品
袁珂,原名袁圣时,汉人,作家, 著有《中国古代神话》、《中国神话传说》、《古神话选释》、《神话论文集》、《袁珂神话论集》、《中国神话百题》、《神话故事新编》、《中华文化集粹丛书·神异篇》等。
文体知识:神话是古代先民用拟人化的超自然的形象和虚幻的表达方式反映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认识的一种文学样式。一定程度上表达出古代先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它的特点是:富于神奇的幻想和奇异的色彩;神话中的人或神都会具有超人力量;情节比较曲折,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中国的神话极为丰富,主要见于《山海经》《淮南子》等作品中。神话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开辟神话、自然神话和英雄神话。
2.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女娲( )澄澈( )( )灵敏( )
掘起( )掺和( ) 踪迹( )
3.圈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字。
绵廷( ) 奔奔榛榛( ) 开僻( )
气慨( ) 兴高彩烈( )
4.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高效课堂导学案
课堂展示
合作探究 课堂展示
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从课文《女娲造人》谈起
女娲造人是根据汉代的《________》有关“_________”的记载改编的,作者_______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记载故事基础上进行了富有________的演绎与扩充,使这个古老的神话更加吸引读者。课文详细叙述了_______的具体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作出的极富________的解释。
2. 创世神话
关于________的神话,各民族的早期几乎普遍存在。原始人由于生产能力的低下对于自然宇宙的由来是不可理解的,只有以他们贫乏的_________为基础,进行______和揣测。于是,便产生出这种创世神话。天地开辟神话,大体可以分为由______来开辟天地、由______化生万物和________演化而形成世界等三大类。
精讲精点
二、精读语段,品读细节
1.速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文中表现人类诞生的喜悦心情的句子,读一读。人类诞生前后世界有什么不同?
2.你认为女娲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三、联想与想象训练
女蜗为让天地间生气蓬勃起来而产生了造人的动机,并且不辞劳苦地用黄泥造人。这大概是黄色人种的起源吧。那么女蜗又是如何制造白色、黑色、棕色人种的呢?她还有其他造人的动机吗?请发挥想像,推断出女娲造人的新动机、新办法。? 新动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总结文本
教师导学案
神话中的主人公女娲是神,具有非凡的能力,她造人的手段、方法体现了“神”的威力,而在细节的处理上,作者又赋予了她人的心理,人的情感,人的生活体验,从而使想像内容既显“神威”,又合人情事理。
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达标检测
课外阅读
女娲补天
①女娲创造人类之后,许多年来平静无事,人类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日子。
②不料有一年,不知道什么缘故,也许是神国出了大乱或者天地还不够牢固,宇宙间突然发生了一场大变动,半边天塌了下来,大地上也破裂成了横一道竖一道的黑黝黝的深坑。在这场大变动中,山林燃起了熊熊大火;洪水从地底喷涌出来,波浪滔天,使大地成了海洋。人类已经无法生存下去,同时又遭受到从山林的大火里逃窜出来的各种恶禽猛兽的残害。人类的处境十分艰难。
③女娲看见自己创造的人类受到这么可怕的大灾难,痛心极了。她没有工夫去追究祸乱的成因,赶忙亲自动手,辛辛苦苦,勇敢地独自担负起了帮助人类的重担。
④她先在大江大河里拣选了许多五色石子,架起一把火,把这些石子熔炼做胶糊状的液体,再拿这些胶糊状的液体,把苍天上一个个丑陋的窟窿都修补好。仔细看虽然还有点不一样,远看去也就和原来的光景差不多了。
⑤她怕补好的天空再塌下来,便又杀了一只大乌龟,斩下它的四只脚,用来竖立在大地的四方,当作擎天大柱,把人类头顶上的天空,像帐篷似的撑起来。用龟脚做成的柱子很结实,天空再也没有塌下来的危险了。
⑥那时,中原一带有一条凶恶的黑龙,兴风作浪,危害人类,女娲杀死了黑龙,同时又赶走各种恶禽猛兽,使人类不再受禽兽的残害。
⑦剩下来还有洪水的祸患没有平息。女娲便把河边的蘧草烧成灰,堆积起来,堰塞住了滔天的洪水。
⑧不知道由于什么原因使宇宙发生的这场大灾祸,总算被女娲平息了;她的孩子们终于从死里逃生,得到了拯救。
⑨女娲补好天地,为人类做完了她能做的一切工作,也精疲力竭了,她不得不休息下来了。所谓“休息”,也就是“死”,但女娲的死,却不是灭亡,而是也像盘古一样,转化做了宇宙间的许多事物。在大荒的西方,有一处原野,叫做栗广之野,那里有十位神人,名叫女娲之肠,横断了道路,一字儿并排地站着,做守卫原野的工作——他们就是女娲的一条肠子变化成的。
(选自《神话故事新编》)
1.女娲为什么补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查目的:对文章内容的把握。
2.女娲是怎样补天的?请摘抄出相关的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查目的: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及筛选信息的能力。
3.选文表现了女娲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查目的: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