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四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四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7-30 08:23: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四单元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历史研究小组在研究某个政治组织时,搜集到了下列材料,由此判断,他们正在研究(  )
A.兴中会 B.同盟会 C.强学会 D.光复会
2.在中山装(下图)的衣袖上有三颗扣子,有人说这三颗扣子代表着三民主义。三民主义不包括(  )
A.民权主义 B.民主主义
C.民族主义 D.民生主义
3.“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萍浏醴起义 B.武昌起义
C.浙皖起义 D.黄花岗起义
4.《从帝制走向共和》的副标题为“________前后史事发微”。最适合填入横线处的是(  )
A.甲午 B.辛亥
C.辛丑 D.戊戌
5.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太平天国运动
6.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的民主法治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成立中国同盟会并制定革命纲领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内外政策
C.推选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7.下面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点是(  )
A.都重视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B.都为中国的近代化作出了贡献
C.都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D.都受到清政府的重用
8.袁世凯统治时期,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中国的事件是(  )
A.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B.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发动鸦片战争 D.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9.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陈独秀”“《新青年》”“民主、科学”等关键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0.“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
A.维新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D.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
11.1919年5月6日,《民国日报》主编邵力子呼吁同学们支持北京同学,同时,江苏教育会的大、中学校长呼吁上海各社会团体参加次日支持北京学生的国民大会,上海的五四运动揭开了序幕。这说明(  )
A.上海是五四运动的发起地
B.工人阶级在斗争中起了巨大作用
C.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发挥了组织作用
D.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12.“这本书叙述了中国自1840年到1919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作者对诸多广为人知的事件作了全新、独到的解读。”你认为下列最适合作为该书书名的是(  )
A.《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
C.《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D.《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
13.1917年西方世界发生的一件大事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并由此预言“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此事件是(  )
A.五四运动的爆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
B.《新青年》刊载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C.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14.下列历史人物都是我党的早期领导人,其中有一位参加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周恩来
15.“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王尽美与董必武等革命家一起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A.开马克思主义传播之先河 B.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C.使中国首次出现革命政党 D.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图(a)是辛亥革命的领导人________先生,他领导的辛亥革命发生在________年,通过图(b)可知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在这里,“辛亥”的意思是(  )(2分)
A.旧历纪年 B.起义军的名称
C.武装起义的代号 D.地名
(3)以下是两位同学讨论辛亥革命问题的对话。他们的观点有什么不妥之处?请根据所学知识,对辛亥革命的成败作出评价。(8分)
(4)当我们纪念辛亥革命、缅怀革命先驱的时候,可以向他们学习哪些精神?(3分)
17.(2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依法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第十四条:大总统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第十五条:大总统代表中华民国。第十八条: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及预算案于立法院。第二十一条: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大总统任免文武百官。第二十三条:大总统为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全国陆海军。第三十九条:行政以大总统为首长,置国务卿一人赞襄之。第四十四条:司法以大总统任命之法官组织法院行之。第四十九条:参议院应大总统之咨询,审议重要政务。
——《中华民国约法》
(1)根据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的政体具有怎样的特点?这具有什么进步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一,说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防止袁世凯专权作出了什么规定。(3分)
(3)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华民国约法》对大总统权限的规定。(4分)
(4)分别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华民国约法》。(4分)
(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袁世凯成功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原因。(4分)
18.(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漫画《玩弄于股掌之上》由马星驰创作于1919年2月(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
材料二 学生们高喊“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
材料三 见右图
材料四 13名代表,50多位党员,星星之火,终成燎原;90余年艰苦辉煌,70年国运昌隆,气壮山河,声震寰宇!
(1)材料一漫画中“穿和服的人”和“坐在身着和服人身上的人”分别指的是日本和中国北洋政府。联系巴黎和会对华决定,简析漫画反映的主要史实。(4分)
(2)材料二中的“口号”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有何意义?(6分)
(3)材料二、材料三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何关系?(4分)
(4)中国共产党成立于哪一年?由“13名代表”“50多位党员”,到今天的“将近1亿党员”,数字的变化给我们什么启示?(4分)

1.B 2.B 3.D 4.B 5.C 6.D 7.B 8.D 9.C 10.C 11.C 
12.C 13.C 14.C 15.D 
16.(1)孙中山 1911 三民主义
(2)A
(3)两人的观点都不全面。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这是成功的一面。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这是失败的一面。
(4)爱国主义精神,为革命、为真理献身的大无畏精神,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第(1)(2)问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领导人、时间、指导思想,以及“辛亥”的含义,依据教材知识便可回答。第(3)问考查的是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从两方面回答,既有成功的一面,又有失败的一面。第(4)问从爱国主义、斗争精神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17.(1)三权分立。意义:否定君主专制统治,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
(2)规定临时大总统在国务员辅佐下行使行政权,参议院有弹劾临时大总统的权力。
(3)规定实行总统制,大总统是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有成立立法院、公布法律、任免官吏、任命法官、统率军队等大权。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中华民国约法》是袁世凯一手炮制的,是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否定,它为袁世凯独裁提供了法律依据。
(5)帝国主义列强对袁世凯的支持;中国反动势力过于强大;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薄弱,具有软弱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等。
18.(1)在巴黎和会上,列强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2)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4)1921年。启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进步的政党,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得到了人民的拥护等。(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