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对外关系
一、课标内容
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
二、学情分析
通过课前了解,大部分学生对郑和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戚继光不熟悉。结合本课的内容,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结合地图,课前搜集资料,讲述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故事,再加上教师的讲解,让他们充分认识到郑和与戚继光身上体现出的品质。
三、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子目的内容,即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和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三部分内容反映出明朝的对外关系既有友好交往又有战争冲突。这表明明朝在努力发展对外友好、促进经济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在积极组织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四、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史料讲解、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
目标1: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基本史实。
目标2:通过《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教材、相关史事,说出郑和下西洋的概况,分析其目的及条件,归纳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感受郑和下西洋的精神。
目标3:结合教材及相关史事、《戚继光抗倭路线图》及相关史料,分析抗倭的背景,说出抗倭的经过,评价戚继光抗倭事件,学习戚继光的爱国精神。
目标4:结合相关史事,讲述葡萄牙是怎样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
重点难点:通过《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教材、相关史事,分析其目的及条件,归纳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感受郑和下西洋的精神
导入:同学们上课,我们在学习新课之前,先听一首歌韩磊的《路的呼唤》
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表现特别兴奋
教师:哪位同学可以告诉我,这首歌和什么有关系呢,对和我国的丝绸之路关系,丝绸之路展示了我国和世界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丝绸之路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那么明朝。他是如何和外国交往的呢,我们这节课就学习明朝的对外交往。
二、新授过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PPT展示)
目标1: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
目标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分析问题和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目标3.感悟“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体会民族英雄们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使命感。
教师:找一位同学读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明确学习目标,以后,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并独立完成导学案的自主学习部分
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基本史实。
一、自学检测
1.郑和下西洋
(1)条件:______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
(2)目的:提高______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3)时间:从1405年到______年,郑和七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
(4)到达地区: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_东海岸和______沿岸。
(5)影响: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______与______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戚继光抗倭
(1)倭寇:元末明初,______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时人称为“______”。
(2)戚继光抗倭:
背景
明朝中期,______严重
准备
为了提高军队战斗力,彻底打败倭寇,组建“______”
概况
1561年,在______九战九捷,平定浙东地区的倭患;此后,又进军福建、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抗倭
结果
______的倭患基本被肃清
评价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斗争是一场反侵略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______
3.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______年,______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师:同学们都能积极、独立的完成自主检查,找几位同学展示一下,自己的自主学习成果。
生: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展示自己的自主学习成果,表现比较活跃
二、郑和下西洋
1、郑和下西洋,“西洋”的位置
师:考考你们,并展示幻灯片
结合教材70页注释,在地图上标出西洋的范围。
他是谁?
西洋在哪里?
生:学生能够正确的找出“西洋”的具体位置。
师总结:对他是郑和,指现在文莱以西,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
设计意图:结合地图,让学生明确西洋位置,培养其时空观念。
2、、史料研读
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
阅读教材和下面的材料,思考郑和为何要下西洋?(认真研读材料,通过文字解释你的答案)
生表现:学生的归纳能力还有待提高
师归纳:寻找失踪的建文帝。为了宣扬明朝的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史料中获取历史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
3、【合作探究】 评价郑和下西洋(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材
料一:从特点归纳影响
设计意图:对比世界著名航海家的航行,得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具有说服力。
材料二:和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跨越了半个地球,把明帝国的声威最大限度地远播到海外。在这个过程中,他进行了15世纪末欧洲地理大发现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 ——《剑桥中国明代史》
材料三:明王朝遣使西航(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并没有和民间对外贸易利益有效地结合起来“厚远薄来”,用大量物质财富换取海外诸国形式上的藩属关系。结果开支浩繁……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下卷)》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材料一: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材料二;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
材料三:郑和下西洋过程中为了显示明朝的国力强大,人民富足,奉行“厚往薄来”的原则,给明朝经济带来沉重负担
师:16世纪明朝所面临的国际环境:第一,以葡萄牙为代表的西欧国家出于追求财富和传播宗教的目的,在地理大发现的推动下来到了东亚。世界历史开始由分散走向整体。第二,亚洲的日本国内动荡,很多失去军职的武土成为海盗,不断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武装抢夺。所以,这给中国东南沿海局势的稳定构成了威胁。
三、边疆冲突
阅读教材72-73页,讲述戚继光抗倭的过程
2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阅读史料说出戚继光抗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戚继光组建了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在台州九捷中,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荡平浙江的倭寇……在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剿灭那里的倭寇。
材料二:戚继光还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
1、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2、人民大力支持、军民并肩作战;
3、戚继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心灵驿站
阅读史料,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戚继光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及如何评价戚继光抗倭事件。
材料一“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材料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3.阅读史料说出戚继光抗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戚继光组建了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在台州九捷中,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荡平浙江的倭寇……在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剿灭那里的倭寇。
材料二:戚继光还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
4.阅读史料,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戚继光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及如何评价戚继光抗倭事件。
材料一“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材料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
优秀品质:淡泊名利,忧国忧民,反抗侵略,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
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四、以史为鉴,感悟历史
明统治前期,仍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外交上能主动地与外国和平友好地交往。明统治中后期,倭寇人侵,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你有何感想?
教师总结
1、我们要加强同世界各国友好往来,坚持改革开放
2、我们青少年应该好好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3、 时刻谨记“落后就要挨打”教训
五、课堂达标
1.明朝前期,郑和下西洋的出发点是( )
A.广州 B.刘家港 C.泉州 D.上海
2、澳门是被下列哪个国家占领的( )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英国 D.印度
料一 :今之海寇,动计数万,借托言倭奴,而其实出于日本者不过数千,其余皆中国之赤子无赖者入而附之者。
——(明)胡宪宗《筹海图编》
材料二: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韬铃深处》
请回答:
①结合材料一,你认为“倭患”由哪些人构成?
②材料二表达了戚继光的什么意愿(不得用材料中的原话作答)?
五、板书设计
明朝的对外交往
一:友好往来
郑和下西洋
二:边疆冲突
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教师寄语
聆听历史是一种深远的智慧,让历史照亮我们未来的行程。
课件18张PPT。第15课 明朝的对外交往
目标1: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
目标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分析问题和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目标3.感悟“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体会民族英雄们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使命感。 学习目标自主学习要求:独立思考
独立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他是谁?“西洋”指哪?郑和考考你 阅读教材和下面的材料,思考郑和为何要下西洋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寻找失踪的建文帝。为了宣扬明朝的国威
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史料研读先后7次最多时航行大小船只200多艘。最大的海船44丈,宽18丈,首次有27000多人1405~1433年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人数多范围广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合作探究一 评价郑和下西洋材料一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材料二合作探究一 评价郑和下西洋郑和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跨越了半个地球,把明帝国的声威最大限度地远播到海外。在这个过程中,他进行了15世纪末欧洲地理大发现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
——《剑桥中国明代史》合作探究一 评价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过程中为了显示明朝的国力强大,人民富足,奉行“厚往薄来”的原则,给明朝经济带来沉重负担明王朝遣使西航(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并没有和民间对外贸易利益有效地结合起来“厚远薄来”,用大量物质财富换取海外诸国形式上的藩属关系。结果开支浩繁……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下卷)》材料三明朝中期元末明初日本国内动荡,内战失去军职的武士、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倭寇倭患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中外冲突日本明朝鲜京师(北京)海渤东海海南广东福建浙山东登州徐州淮安南京芜湖徽州义乌金华台州蓬莱临海横屿仙游牛田平海卫广州河黄江江大大江倭寇侵扰地区倭寇侵扰路线戚家军反击路线戚家军歼灭倭寇主要地点戚继光抗倭讲述戚继光抗倭的过程戚继光画像戚继光抗倭材料一:戚继光组建了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在台州九捷中,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荡平浙江的倭寇……在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剿灭那里的倭寇。
材料二:戚继光还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1、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2、人民大力支持、军民并肩作战;
3、戚继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阅读史料说出戚继光抗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合作探究二阅读史料,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戚继光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及如何评价戚继光抗倭事件。材料一“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材料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心灵驿站讲述葡萄牙是怎样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1553年1573年??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中外冲突感想:
1、胸怀世界,面向未来
2、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3 “落后就要挨打”奋发图强 明统治前期,仍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外交上能主动地与外国和平友好地交往。明统治中后期,倭寇人侵,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你有何感想?以史为鉴,感悟历史要求:
1.独立思考
2.对疑难问题小组讨论解决 1、B 2、A
3、(1)材料一:倭患由一些日本的武士、奸商
(2)材料二:表达了戚继光驱逐倭寇、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不追求个人功名的意愿。
功绩:驱逐了东南沿海的倭寇。
聆听历史是一种深远的智慧,让历史照亮我们未来的行程。
——教师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