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体温的控制
教材解读
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恒温动物是如何调节体温的。通过探究活动了解人体的体温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相对恒定,是由于人体产热与散热平衡的结果;然后还学习了产热与散热的不平衡会出现的问题,如中暑等,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自己,通过学习学会保护自己。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体温恒定的意义。
2.了解产热与散热的部位、方式和过程。
3.了解体温平衡的调节过程。
4.能以体温调节为例,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读表能力。
2.营造宽松、活跃的气氛,鼓励学生自由交流,提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以及分析、归纳等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体温调节表明人体是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应热爱生命,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2.培养学生真诚交流、分享与协作的习惯。
3.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产热和散热的平衡调节。
教学难点: 体温的调节与控制。
重难点
处理策略
通过设置探究活动、举学生身边的例子、说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事(如:某同学中暑),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难度。
探究点一 恒定的体温
[情景展示1]
成员
腋窝温度/℃
口腔温度/℃
直肠温度/℃
爸爸
36.7
37.2
37.4
妈妈
37.0
37.5
37.7
自己
36.8
37.4
37.6
[问题探究] 上表是不同人在同一时刻从身体不同的部位测得的数值,你发现了哪些规律?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体温均保持在37 ℃左右。
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而不是体表的温度,可在直肠、口腔、腋窝等处测量。
[继续探究] 人的体温在不同时刻都相同吗?不同的人的体温相同吗?除了这些,体温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傍晚略高于早晨,女性略高于男性,小孩略高于成年人。此外,体温还受精神状态和活动状态的影响。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景展示2]
生活在北极圈内的人、热带沙漠中的骆驼、蝗虫。
[问题探究] 骆驼与人的体温一样吗?蝗虫与人的体温一样吗?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人和骆驼的体温不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是恒温动物;蝗虫的体温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是变温动物。
低等动物没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构,它们的体温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称为变温动物。鸟类、哺乳类动物的体温相对恒定,称为恒温动物。
[继续探究1] 恒温就是指体温恒定不变吗?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不是。恒温并不是恒定不变,而是指它们体温变化的幅度不大。
[继续探究2] 鸟类、哺乳类,尤其是人类,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具有保持体温相对恒定的能力,维持恒定的体温有什么好处?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维持恒定体温的意义:恒定的体温是动物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恒温动物能摆脱环境的限制,有利于在较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因此扩大了活动的范围。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二 产热与散热的平衡
[情景展示] 几种器官或组织的产热量百分比
产热量/%
安静
劳动或运动时
脑
16
1
内脏
56
8
骨骼肌
18
90
其他
10
1
皮肤血管口径的调节与散热
[问题探究] 人在不同的状态、不同的环境中(寒冷、炎热),怎样才能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1.产热
人体在安静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内脏。在运动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于骨骼肌。如在寒冷时,骨骼肌战栗,能使热量成倍增加。精神活动和进食活动也能影响产热。
2.散热
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皮肤,人体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的。散热有直接散热和蒸发散热两种方式。直接散热就是通过热传递散热,散热的多少取决于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温度差越大,散热越多。皮肤表面的温度可以通过血管中的血流量来控制。外界温度低时,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散热量减少;温度高时,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上升,散热量增加。在常温条件下,皮肤汗液的蒸发散热比较少,主要是皮肤直接散热。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表温度,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时,汗液蒸发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
在高温环境中,人体由于未能及时有效地发挥体温调节功能,或因过高的环境温度超过了人体体温调节能力的最大限度,产热多而散热困难,便会出现中暑现象。中暑的表现有体温升高、头痛、头晕、心慌、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甚至昏厥等,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3.恒温动物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这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三 体温受脑控制
[情景展示]
[问题探究] 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怎样控制和调节的?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1.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
低温环境下:皮肤冷觉感受器受刺激→传入神经→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战栗、血管收缩→增加产热、减少散热→回到正常体温。
高温环境下:皮肤热觉感受器受刺激→传入神经→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汗液分泌、血管舒张→减少产热、增加散热→回到正常体温。
2.在不同温度环境中人的姿势和行为,保温或降温的措施(如增减衣服、运动等),也能调节体温。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