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电荷与电流 导学案(3课时,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1 电荷与电流 导学案(3课时,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7-30 14:51:56

文档简介

第4章 电路探秘
第1节 电荷与电流
第1课时 电荷
教材解读
 本节课主要学习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电学的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起电的现象。
 2.知道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3.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分析、概括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摩擦起电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让学生从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摩擦起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重难点
处理策略
 通过演示实验来落实重点方面; 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来突破难点方面。
探究点一 摩擦起电
[情景展示]
[问题探究] 用干净的丝绸或化纤布料与玻璃棒摩擦后,让玻璃棒靠近小纸屑,会发生什么现象?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玻璃棒会吸引轻小的纸屑,是因为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带电了。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继续探究] 玻璃棒是怎么带电的呢?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物体内有两种不同的带电粒子,一种是质子,带正电,另一种是电子,带负电。因为通常情况下带正电的质子的数量与带负电的电子的数量相等,正负电荷能相互抵消,所以整个物体没有呈现带电性。物体之间的摩擦会使一个物体上的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得到电子的那个物体就带负电了,另一个失去电子的物体就带等量的正电。这种现象称为摩擦起电,这种聚集于物体上的电荷叫作静电。玻璃棒与丝绸摩擦,玻璃棒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橡胶棒因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二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情景展示]
[问题探究] 通过实验探究,请你总结两个带静电的物体,发生相互作用的规律是什么?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时 电流与电路
教材解读
 本节课先让学生了解电流的形成、电路的组成、电路元件符号、电路图,然后再分析电路的三种状态,为后面将要学习的电路的连接做好知识铺垫。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的形成和方向。
 2.让学生从实验中理解电路的概念和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
 3.知道电路元件的符号并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简单电路的连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尝试用符号表示电路中的元件,设计并绘制简单的电路图。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通过对生产、生活、科技中电的了解,让学生认识到电的广泛性。体会科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观念。
 2.通过探究式的教学活动设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终身探索的兴趣。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电流、电路、理解各电路元件的作用。
 教学难点:电流的方向、电路的三种状态。
重难点
处理策略
 电流的方向、电路的组成及各电路元件的作用,通过视频和学生动手实验来体会;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过学生动手、动脑,以及教师的点拨来区分。
探究点一 电流
[情景展示1]
[问题探究] 电流是如何产生的?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像发电机、电池一样能提供电能的装置,叫作电源。接入电路的电源,能使导体内部的电荷产生定向运动,形成持续不断的电流。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景展示2]
[问题探究] 电流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科学上规定,正电荷定向运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由于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是由带负电的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电子从电源的负极流出,流向电源的正极。根据电流方向的规定,电子运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因此,电源外部电流是从正极经用电器流向负极,电源内部电流方向为负极流向正极。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二 电路的组成
[情景展示1]
[问题探究] 一个完整的电路由哪些元件组成?各元件的作用是什么?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电源、用电器和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路径叫作电路,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开关:控制电路通断的装置;导线:连接电路的装置。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景展示2]
[问题探究] 通过以上实验你能归纳出电路的三种状态是什么吗?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开关闭合时,电路中就会有电流,这样的电路叫作通路,也叫作闭合电路;开关断开,或电路中某一部分断开时,电路中不再有电流,这样的电路叫作开路也叫断路。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用导线将电源两极连接起来,叫作电源短路。电源短路时,由于电路中的电流过大,会损坏电源,严重时会引发火灾。因此,必须谨防电源短路!开路和短路都属于故障电路。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三 电路图
[情景展示]
[问题探究] 你能用图中元件符号表示上图中的实物图的连接情况吗?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用元件符号代替实物表示电路的图称为电路图。
电路图比实物图更简洁、清晰。一幅电路图就是实际电路的模型,因此电路图必须与实物图一致(电路元件的连接方法、顺序、状态)。
画电路图需注意的问题:
1.要画得横平竖直。
2.用规定的符号。
3.元件分布要均匀。
4.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
5.连接处注意打“点”。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课时 电路的连接
教材解读
 电路连接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教材介绍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要求学生学会独立连接电路并学习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为后面的电学学习做知识铺垫。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电路的两种连接方式,能判断串、并联电路。
 2.知道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3.能判断并联电路的分支点和干路。
 4.会画电路图或连接实物图。
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电路中的元件,设计并绘制符合要求的电路图。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让学生动手连接串、并联电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设计电路,动手连接电路,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过程,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判断电路的两种连接方式。
 教学难点:电路的两种连接方式。
重难点
处理策略
 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动手实验来体会串、并联电路的不同,进而学会判断串、并联电路。
探究点 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方式
[情景展示]
   
[问题探究] 你能分别说出图中两灯泡的连接方式吗?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甲图两个灯泡是首尾顺次连接的,这种连接方式是串联,乙图中两个灯泡是并列连接的,这种连接方式是并联。
[继续探究] 通过探究你能归纳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吗?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串联电路:
1.电流的路径只有一条;
2.用电器不能独立工作,工作过程中互相影响;
3.开关可控制所有的用电器,开关的作用与位置无关。
并联电路:
1.电流的路径不止一条,有干、支路之分(电源两极到两个分支点的那部分电路叫作干路,两个分支点之间的两条电路叫作支路);
2.用电器能独立工作,工作过程中互不影响;
3.开关的作用与位置有关,干路开关控制所有的用电器,支路开关只控制本支路的用电器。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