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 1 燃烧和灭火 基础+提升+培优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 1 燃烧和灭火 基础+提升+培优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07-30 17:39:53

文档简介

《燃烧与灭火》培优练习
1. 一辆客车夜晚行驶在公路上,发现油箱泄漏,车厢里充满了汽油味,这时应该采用的应
急措施是(  )
A.洒水降温溶解汽油蒸汽 B.打开所有的车窗,严禁一切烟火,疏散乘客
C.让车内的乘客集中到车厢后部 D.开灯查找漏油部位
2.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了防止事故,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下列措施安全的是(  )
A.到溶洞探险打灯火照明 B.掏空沼气池前进行灯火试验
C.到小煤窖挖煤用火把照明 D.厨房内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通风
3.下列混合气体点燃时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
A、甲烷、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空气  C、氢气、氧气   D、天然气、空气
4.矿井内的下列行为,不可能引起煤矿“瓦斯”爆炸的是(  )
A、吸烟    B、穿化纤衣服   C、使用漏电设备   D、给矿井通风
5. 当打开一个装有液态空气的容器盖,并将一根烧着的木条置于容器口上方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A.熄灭 B.燃烧得更旺 C.先燃烧得更旺后熄灭 D.无明显现象
6.用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盛有质量分数约为70%酒精的溶液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火点燃,如图所示。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 )
A.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
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C.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D.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
7.2004年山西省发生三起假酒中毒事件,其中死亡2人,1人双眼失明。有些假酒是用工业酒精勾兑而成,这样的假酒含有的有毒物质是 ( )
A.水 B.甲醇 C.乙醇 D.碳酸
8.液体打火机中所含的可嫩物质,是在加压的条件下转变为液态而储存于打火机中,当打开
开关(减压)时,又容易变成气态的碳氢化合物而燃烧。下列所给物质中,作液体打火机燃
料的是( )
编号
A
B
C
D
化学式
甲烷
乙烷
丁烷
己烷
沸点/℃
-164
-88
-0.5
69
9.下列化学反应中能产生吸热现象的是( )
A.镁条与稀盐酸反应 B.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C.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D.木炭与氧气反应
10.酸雨对下列设施和建筑物损害最少的是( )
A. 大理石塑像 B.铝合金制品 C.钢梁大桥孔 D.柏油道路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略。
2、【答案】A
【解析】煤矿和沼气池都有甲烷气体,容易发生爆炸;煤气泄露,严禁明火和电火花。
3、【答案】A
【解析】化学爆炸的本质还是燃烧,所以A选项缺少助燃剂,不能燃烧。
4、【答案】D
【解析】考察爆炸的措施。
5、【答案】A
【解析】综合考察空气成分和燃烧。氧气的沸点比氮气高,氮气先挥发出来,在极低的温度下,木条无法复燃。
6、【答案】C
【解析】考察燃烧的条件。
7、【答案】B
【解析】略。
8、【答案】C
【解析】温度太低,储存条件达不到,温度比室温高又不好挥发。
9、【答案】C
【解析】考察反应热量的变化。
10、【答案】D
【解析】酸雨对设施建筑物的危害。

《燃烧与灭火》基础练习
1.燃烧是指________与________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________反应。
2.灭火的原理:(1) ________、(2) ________、(3) ________,三个条件只需具备一个。
3.(1)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2)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4.灭火的主要方法有三种,下列灭火措施是利用了哪一种灭火方法?并简要说明与燃烧的哪个条件相对应。
(1)厨房油锅着火后用锅盖盖上。
(2)扑灭森林大火时设置隔离带。
(3)釜底抽薪。
(4)扑灭油井大火时用炸药在大火上方爆炸。
(5)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灭燃着的可燃物。
(6)将沙土铺洒在燃烧的化学药品上扑灭火焰。
5.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梗的着火点比火柴头的高
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6.灭火时往可燃物上喷大量水的主要作用是( )
A.隔绝空气 B.降低温度
C.使水分解 D.使水变成水蒸气以挥发
7.冬天用煤火取暖时,容易使人中毒的是( )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碳氢化合物
8.在古代,人类就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法,如图所示。钻木头之所以能取火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木头燃烧起来。
9.要将桌上燃着的酒精扑灭,宜采取的措施是( )
A.用水泼灭 B.投入冰块冷却降温
C.用扇子扇灭 D.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
10.对山林发生的重大火灾,下列方法适合的是( )
A.砍掉或清理掉大火前面的干枯树枝、树叶等可燃物
B.组织人力从山下运水到山上灭火
C.用棉被等盖在大火上以隔绝空气
D.打119火警电话,等待用水灭火
11.下列因素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无关的是( )
A.可燃物本身是不是易燃 B.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C.周围氧气的浓度 D.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12.(经典回放)氢气是未来的理想能源。根据氢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及氢气性质分析,在氢能源的开发利用中,需解决的课题有( )
A.寻找丰富的制氢原料 B.探索廉价的制氢方法
C.开发安全、高效的储氢技术 D.研究氢气燃烧后产物的处理技术
1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可燃物遇到氧气不一定燃烧 B.缓慢氧化不一定能引起自燃
C.自燃不一定有缓慢氧化引起 D.剧烈燃烧不一定引起爆炸
14.下列变化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白磷自燃 B.硫磺燃烧 C.火药爆炸 D.铁丝燃烧
15.在太空的国际空间站划燃火柴,火柴过一会儿会熄灭,原因是( )
A.氧气不够 B.空间站温度太低
C.在失重情况下,空气不流通 D.达不到着火点

参考答案
1、【答案】可燃物 氧气 发光 发热 氧化
【解析】本题考查燃烧的概念,适合学生预习和预习后的自我测评。
2、【答案】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隔绝氧气(或空气)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解析】本题依据燃烧的条件设计灭火的原理。
3、【答案】(1)Al2(SO4)3+6NaHCO3====2Al(OH)3↓+6CO2↑+3Na2SO4
(2)生产 运输 使用 贮存
【解析】要考虑药品的价格、反应速率。
4、【答案】(1)隔绝空气
(2)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
(3)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
(4)隔绝空气
(5)降低温度,使之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
(6)隔绝空气
【解析】本题考查灭火的三种基本方法:①隔绝空气 ②降低温度,使之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 ③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
5、【答案】D
【解析】火柴竖直向上,火焰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减小,燃烧不能得到充足的氧气,故易于?熄灭。
6、【答案】B
【解析】用水灭火,主要是水蒸发,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吸收大量热量而使得火焰的温度低于着火点而使火焰熄灭。
7、【答案】A
【解析】煤气如果不完全燃烧,容易大量残留而导致煤气(CO)中毒。
8、【答案】木头与钻之间的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得木头温度升高,达到木头的着火点
【解析】“取火”就是让易燃物燃烧,而燃烧必须达到木头的着火点。故“钻木取火”就是利用钻与木头摩擦产生的热量,积累到一定程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而使得木头燃烧。
9、【答案】D
【解析】酒精即使加入了水,仍然可以燃烧,比如日常生活中饮用的白酒,含30%—65%的水分,仍能够燃烧,所以不能用水来熄灭酒精燃烧的火灾;投入冰块可以降温,但冰不是常备物品;酒精燃烧时如果用扇子扇会越烧越旺;湿布或沙子则可以有效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
10、【答案】A
【解析】山林大火一般需要制造隔离带,使得大火与易燃物隔离,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11、【答案】B
【解析】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对燃烧影响很小。而不同的物质,在相同条件下燃烧速度相差很大,如油很容易燃烧而木材却相对困难;周围空气的浓度对物质的燃烧有影响,如高原上空气稀薄,燃料燃烧较缓慢;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大小,影响物质的燃烧,如煤点燃比柴草困难,速度也慢。
12、【答案】BC
【解析】氢气作为新能源,具有十分明显的优点。①制取H2的原料为水,来源广泛;②产热量高;③生成产物为水,不污染空气。但氢能源现阶段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开发和利用,其关键原因是:一没有找到廉价的开发方法;二没有获得安全、高效的储氢技术。因此,攻破这两道技术难关,是今后开发氢能源的重要课题。
13、【答案】C
【解析】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和达到着火点,如果没达到着火点,即使与氧气充分接触也不能燃烧;缓慢氧化只有使热量的积累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自燃一定由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使得温度升高达到着火点导致的;剧烈燃烧比爆炸缓慢,爆炸在瞬间完成。
14、【答案】A
【解析】白磷自燃是由于白磷在空气中缓慢氧化使温度升高到白磷的着火点。
15、【答案】C
【解析】太空中由于处于失重状态,空气不流通,导致火柴周围的空气中氧气耗尽后缺乏氧气而熄灭。

《燃烧与灭火》提升练习
1.你能说出下列成语所包含的科学道理吗?
(1)钻木取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煽风点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火不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杯水车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釜底抽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图煤炉里燃烧过程中发生放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
3.(经典回放)面粉加工厂的车间里若悬浮着较多的面粉粉尘,遇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下面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
如右图,在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上的塑料盖掀起。试问:
(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填序号) _____________。
①金属筒不加盖时 ②蜡烛没有点燃时 ③塑料筒中装的是煤粉时
(3)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____________ (写出一种即可)。
4.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易爆物的安全要求是(?? )
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不让风吹进来
B、为了节约运费,把酒精和鞭炮等物品同时装地一辆货车上运送
C、只要不影响工作,面粉加工厂的工人可以在车间内吸烟
D、生产酒精的车间里,所有的照明设备均采用隔离和封闭装置
5.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队空袭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是对一个主权国家的粗暴侵犯,北约军队准备使用的有一种“油气炸弹”这种炸弹爆炸时首先释放出大量的可燃性气体,然后将可燃性气体引爆,这时,躲在防护工事里的人即使不被炸死,也会因为窒息而死亡,其原因是????????????????????????????? ??????。
参考答案
1、【答案】
(1)“钻木取火”就是利用钻与木头摩擦产生的热量,积累到一定程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而使得木头燃烧。
(2)燃烧离不开空气,“煽风”则可以促进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燃烧更剧烈。
(3)水的蒸发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得火焰温度迅速降低至着火点以下,导致火焰熄灭。
(4)对于燃烧旺盛的一车薪草来说,一杯水(很少的水)是无法使之熄灭的,因为燃烧产生的热烈多,难以使它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5)从锅底下撤掉薪柴,使得火焰熄灭,即采用隔离易燃物的方式,使燃烧停止。
【解析】本题结合成语典故,主要考查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查。
2、【答案】
(1)C+O2CO2
(2)2C+O22CO
(3)2CO+O22CO2
【解析】C在煤炉中与O2反应,不管是完全或不完全燃烧均放出热。若碳被氧化成CO或CO2被碳还原为CO后再燃烧放出的热量会更大。书写时若写出CO2与C的反应方程式,即CO2+C2CO,则错误,原因是该反应发生时要吸收热量。
3、【答案】
(1)使面粉充满整个金属筒,与空气混合均匀
(2)①②
(3)严禁烟火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模拟粉尘爆炸实验的有关知识。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且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得就越剧烈,放出的热量就越多。因此,在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同时还要求保持通风透气。
4、【答案】D
【解析】通常所说的爆炸都是指由燃烧引发的。只要杜绝燃烧的条件,爆炸也就不会发生,根据实际应用具体分析,存入易燃物的仓库封闭,不让风吹进,增加了易燃物挥发的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有可能达到爆炸极限。鞭炮受震动容易爆炸,和酒精一起运输,可能会发生更猛烈的爆炸,面粉加工厂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面粉颗粒,与氧气充分接触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5、【答案】“油气炸弹”中的可燃性气体,燃烧消耗大量氧气,使防护工事内缺氧而使人窒息死亡。
【解析】本题是燃烧条件在特殊环境中的应用题,从燃烧的条件入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