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常见的动物 学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4 常见的动物 学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7-30 17:48: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4 常见的动物
知识题练
感知地带
1.动物的分类
地球上现存的动物大约有125万种。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椎骨(或脊柱),可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脊椎动物
(约4.7万种)
(1)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外受精,卵生。如鲫鱼、金鱼、泥鳅、黄鳝等
(2)两栖类: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可以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体外受精,卵生。如大鲵(娃娃鱼)、蟾蜍、青蛙等。
(3)爬行类:体表有角质鳞片或硬甲,用肺呼吸,卵生,变温动物。如龟、鳄鱼、蛇等。
说明:爬行类是真正的陆生动物开始。
(4)鸟类:体表被羽,前肢特化为翼,骨骼中空,有利于飞行生活,卵生,体温恒定。如鸡、鸭、孔雀等
(5)哺乳类:体外被毛,胎生、哺乳,体温恒定。如蝙蝠、鲸等。
说明:哺乳类是最高等,功能最完善、分布最广的动物。
3.无脊椎动物
(约120万种)
(1)原生动物:由单细胞构成,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在一个细胞内完成。如草履虫、变形虫等。是最低等的动物。
(2)腔肠动物:消化道一个开口,身体辐射对称。如水母、水螅、海蜇等。
(3)扁形动物:消化道一个开口,身体背腹扁平。如涡虫、血吸虫等。
(4)线形动物:身体线形,不分节。如蛔虫、蛲虫等。
(5)环节动物:身体圆长,由体节构成。如蚯蚓、水蛭等。
(6)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如蜗牛、河蚌、乌贼等。
(7)棘皮动物:体表有棘皮。如海星、海参、海胆等。
(8)节肢动物:身体分节,足和触角也分节,体表有外骨骼。
说明:节肢动物的种类最多,数量也最多。它的外骨骼不能随虫体生长而生长,所以有“蜕皮现象”。
4.昆虫类
(1)昆虫属于节肢动物,是动物中种类最多的类群,约有100万种之多。
(2)主要特征:身体可以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口器和眼,胸部长有两对翅,三对足。身体、足、触角都分节。体表有外骨骼。
(3)益虫和害虫:
益虫:对人类有益的昆虫。如螳螂、蜻蜓、蜜蜂等。
害虫: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生长的昆虫。如蝗虫、苍蝇、蚊子、蟑螂等。
知识点1 动物的分类
例1 在对动物分类时,有人把麻雀、蝙蝠、蝴蝶分为一类,把猫、鲨鱼、海豚归为一类,你认为他的分类依据是( )
陆生或水生 B.食草或食肉 C.有鳞片和无鳞片 D.会飞或不会飞
思路导引:在科学上,分类是以某一特征为依据的,所以要先分别找出这两类生物特征的共同点,进行比较后,才能得出两者的区别,即分类的依据。
解析:A选项猫不是水生的,B选项显然食草或食肉并不是共同点,C选项只有蝴蝶是无脊椎动物,而且在这里分类可以是任何一种特征。
答案:D
题练1 有人把蝙蝠、蝴蝶分为一类,狗、螃蟹分为一类,你说他的分类依据是
( )
A.有无脊椎骨 B.有无皮毛
C. 是否会飞 D.有无羽毛
题练2 对动物进行分类的特征是( )
A.身体结构特征
B.生活方式特征
C.生殖方式特征
D.以上都是
知识点2 脊椎动物
例2 下列关于脊椎动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脊椎骨是脊椎动物身体的支柱
B.身体表面有骨片
C.身体背部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D.脊椎动物具有外骨骼
思路导引:要能区分脊椎动物、脊椎骨、脊柱三个概念的不同。
解析: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有脊椎骨。脊椎骨串联形成脊柱,脊柱是脊椎动物身体的支柱,保护着脊髓。所以也可以说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有脊柱,没有脊柱骨的说法。
答案: C
题练3 有一个同学在野外发现一具已腐烂的动物尸体,体外被鳞、身体细长,露出部分脊椎骨。根据观察,他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体外被鳞,死亡动物是脊椎动物
B.身体细长,死亡动物是无脊椎动物
C.体内有脊椎骨,死亡动物是无脊椎动物
D.体内有脊椎骨,死亡动物是脊椎动物
题练4 判断青蛙、猫、鸡、蛇、草鱼各属于哪类动物,并说明理由。
类型
名称
归类的理由
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知识点3 无脊椎动物
草履虫、蚯蚓、海星、水母分别属于( )
A.原生动物、环节动物、棘皮动物、扁形动物
B.原生动物、扁形动物、节肢动物、腔肠动物
C.原生动物、环节动物、棘皮动物、腔肠动物
D.腔肠动物、扁形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
思路导引:知道八大无脊椎动物的类别、主要特征和代表动物,有利于正确作出判断。
解析:草履虫有一个单细胞构成,属于原生动物;蚯蚓身体有环节构成,属于环节动物;海星体表有棘皮,属于棘皮动物;水母的消化道只有一个开口,身体呈辐射对称,属于腔肠动物。
答案: C
题练5 有一种动物,身体柔软,分成许多体节,没有脊柱,它可能属于( )
A.节肢动物
B.软体动物
C.环节动物
D.线形动物
题练6 动物世界中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一类动物是( )
A.哺乳类
B.两栖类
C.节肢动物
D.环节动物
知识点4 昆虫类
例4 下列关于昆虫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昆虫属于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成员最大的大家族
B.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尾四部分,有3对足,2对翅
C.昆虫体表的外骨骼起保护身体的作用
D.昆虫与人类生活关系很密切,有些对人类有益,也有一些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生长
思路导引: 知道昆虫在分类中的地位和它的主要特征,有利于正确回答此类判断题目。
解析:昆虫属于节肢动物门,约有100多万种。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3对足、2对翅;体表有外骨骼,起到保护作用。昆虫对人类有益为益虫,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生长的为害虫。
答案: B
题练7 下列昆虫中,属于农业害虫的是( )
A.蜜蜂 B.蝗虫 C.蜻蜓 D.蚕蛾
题练8 棉蚜是棉花的重要害虫,个体比芝麻粒还小,数量又多,在每平方米棉花田中放进3—5只七星瓢虫,就能取得明显的治蚜效果。问:
(1) 是害虫, 是益虫。
(2)“以虫治虫”对环境有什么好处?

领悟:“分类必须是依据生物一定的特征进行”,所以要多观察、比较、归纳动物的特点,找到它们之间的区别。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一样。在生命科学中,我们主要是根据生物体内是否有脊椎骨(或者脊柱),将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领悟:区分不同类群的动物,应该依据动物分类的关键性特征,而不能被它们的表象特征所迷惑。能够掌握常见动物的主要分类特征,有利于正确、科学的对动物进行分类。
领悟:正确识记常见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和书本上出现的代表动物,是解题的关键。
领悟: 益虫或者害虫的划分标准主要是看对人类的利用价值,其实各种生物能够在自然界存在,都是适应环境的结果。就算是害虫,比如苍蝇,在仿生学研究上仍旧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辩证、客观地看待周围的动物。
方法题练
题型1 能根据分类结果找出分类的依据或者根据分类依据进行分类
例5 在对哺乳动物分类时,有人将“羊、牛、马”分为一组,将“虎、狮、狼”划为另一组。分析同一组动物的共同特点,猜想他的分组依据是( ) A.是否身上被毛 B.幼体是否哺乳 C.生活环境是陆生还是水生 D.以植物为食还是以其他动物为食
思路导引:分类依据就是指某一类的共同特征,标准不同,则分类的结果就会不同。
解析:“羊、牛、马”和“虎、狮、狼”都属于哺乳动物,体表都被毛,幼体都哺乳,生活在陆地上,所以选项A、 B、C都错误。
答案:D
题练9 鱼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动物与蝗虫、蚯蚓、变形虫等动物的区别是( )
A.是否是恒温动物
B.有无脊椎骨
C.是否有红色血液
D.体外有无鳞片及毛
题练10 如果有人把蝗虫、蚯蚓和海星分为一类,把袋鼠、啄木鸟和狗分为一类。你认为它的分类依据是( )
A.有脊椎骨和无脊椎骨
B.有腿和无腿
C.陆生和水生
D.会飞不会飞
题型2 根据生物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
例6 在非洲的雨林中,生活着一种飞鼠,体表长有长毛,前肢和身体间有薄膜相连,会在空中滑翔,体温恒定,胎生小飞鼠,用母乳哺育长大。从上述资料分析,飞鼠属于( )
A.爬行类 .
B.哺乳类
C.鸟类
D.两栖类
思路导引:首先要求熟悉各种生物种类的主要特征,然后在分析、总结出题目中给出生物的主要特征,对该生物进行分类。
解析:题目中飞鼠的主要特征为体表有毛、体温恒定、胎生、母乳哺育长大,这些都是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所以属于哺乳类。
答案:B
题练11 资料:一位渔民在长江口打鱼时捞到一头”大死鱼“。它体长2.5米,背呈浅蓝色,腹白色,有几个乳头状突起,体前有一对鳍肢,尾鳍水平状,全身乳白色,皮肤裸露。头部有一长吻,上下颚有牙齿30颗,很不发达,头顶有一呼吸孔。解剖体内有一脊柱,有肺、心脏、胃、肝、肠等器官,与人相似。还怀有已死亡的幼体。请你判断渔民捞到的是鱼类、两栖类还是哺乳类动物,并说明理由。
求索空间
题型点评
此类题目一般以选择题为主,主要以下两种形式呈现:①给出分类依据,要求正确分类;②根据分类结果,判断出分类的依据。只要抓住题干中生物的主要特征,或者是生物的主要区别,即可判断。
阅题笔记
地球上现存的动物约有125万种。为了更好地研究与认识它们,我们需要对它们进行分类。根据事物不同的特征,可以进行不同角度的分类。分类的角度不同,最后分类结构就会不同。所以在分类前,我们要先仔细对事物进行观察和研究,再分析和比较,找出它们的特征,然后根据特征进行分类。即在分类前要先确定分类的依据。
能力题练
一、选择题
1. 下列动物中,都有脊椎骨的一组动物是( )
A.蛇和兔子 B.蝗虫和鲫鱼
C.青蛙和对虾 D.家蚕和家鸽
2.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 )
A.生活在陆地上,以卵繁殖后代
B.恒温,终生用肺呼吸
C.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
D.体内受精,幼体发育摆脱了水环境
3.下列动物中,生长过程中会发生“蜕皮”现象的是( )
A.河蟹 B.蜗牛 C.河蚌 D.蚯蚓
4..下列动物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A.草履虫是原生动物 B.蚊子是节肢动物
C.蜗牛是软体动物 D.老鼠是爬行动物
5. 下列动物中,属于鱼类的是( )
A.黄鳝 B.墨鱼 C.鳄鱼 D.文昌鱼
6.下列动物属于我国珍惜动物中的两栖动物的是( )
A.大熊猫 B.娃娃鱼 C.扬子鳄 D.白鳍豚
7.下列动物中,在其一生中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呼吸器官的
是 ( )
A.哺乳动物 B.两栖类 C.鱼类 D.鸟类
8.下面对两栖动物的“两栖”理解正确的是( )
A.有时生活在水里,有时生活在陆地上 
B.幼体生活在陆地上,成体生活在水里
C.主要生活在水里,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
D.幼体生活在水里,有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
9.科学家们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几百只训练有素的信鸽分成两组,在一组信鸽的翅膀下各缚一块大小相同的铜块,另一组信鸽的翅膀下各缚一块大小与铜块相同的磁铁,然后把它们带到离鸽舍一定距离的地方放飞,结果大部分缚铜块的信鸽飞回鸽舍,而缚着磁铁的信鸽却全部飞散了。下面是人们对信鸽有高超认路本领的原因提出的猜想,请问科学家的实验支持哪种猜想?( )
A.信鸽对地形、地貌有极强的记忆力
B.信鸽能发射并接收某种超声波
C.信鸽能发射并接收某种次声波
D.信鸽体内有某种磁性物质,它能借助地磁场辨别方向
二、填空题
10. 我们根据动物体内有无 ,可将动物分成
和 ,脊椎动物可分为五大类: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的的是_______;体表有羽毛,体温恒定,卵生的是
_____ ;体表有鳞片或甲,适应陆地生活,卵生的是_____;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可上陆生活,用肺呼吸的是_____; 体表有鳞片,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的是_____。
11.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其幼体首先摆脱水的限制,成为真正的陆生动物的是 。动物界中, 分布最广, 最高等的动物是_________动物;最低等的动物是__________动物;种类和个体数量最多的类群是________;其中昆虫的身体可分为_____、_____、_____三部分,有_____对足,一般有____对翅。
12. 由于哺乳动物具备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生殖发育特点,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增强了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13. 现有以下8种动物:麻雀、带鱼、蝴蝶、蚯蚓、蝙蝠、青蛙、猪、鲸。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有无脊椎骨,可把这些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根据是水生还是陆生这一标准,可把这些动物分为______动物和______动物。
(2)若把这些动物划分为有翅动物和无翅动物,其分类标准是_______;若把这些动物划分为胎生动物和卵生动物,则其分类标准是_________。
(3)从以上两小题中,可发现动物有很多的分类方法,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三、探究题
14.你根据已学的知识进行假设:蝗虫的呼吸器官估计在身体的哪个部位? 。
然后取两只活蝗虫分别放进两个盛满水的试管里,一只把头浸没在水里,另一只把胸腹部完全浸没在水里而只露出头部。没有试管可以用其它工具代替,只要能达到上述要求即可。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哪一只蝗虫先死亡。与假设是否一致?从该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
四、简答题
15. 蝙蝠是一种分布很广的哺乳动物。为了研究“蝙蝠主要是通过什么器官来发现障碍物的,”科学家在一个大房间内竖起金属丝制成的障碍物,然后记录撞击或避开障碍物的蝙蝠数量,实验方法和结果见下表。
实验
实验处理方法
被观察的
蝙蝠数量
避开障碍物蝙
蝠的百分比(%)
A
不做任何处理
1000
71
B
蒙住蝙蝠的双眼
1000
70
C
蒙住蝙蝠的双耳
1000
35
(1)设计实验A的目的是 。
(2)从实验A和B中,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3)综合分析表中的数据,蝙蝠是通过 来发现障碍物的。(填器官名称)
(4)是什么生活环境促使蝙蝠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这样的功能?
课题4 常见的动物
知识题练
题练1 C 解析:蝙蝠和狗是哺乳动物,属于脊椎动物;蝴蝶和螃蟹分别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类和甲壳类,都是无脊椎动物。选项A、B、D错误
题练2 A 解析:主要根据动物的身体结构特征进行分类。
题练3 D 解析:根据题目中的“露出脊椎骨”,可以判断出是脊椎动物。
类型
名称
归类的理由
鱼类
草鱼
答案见解析
两栖类
青蛙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题练4 解析: 草鱼——体表被鳞,终身用鳃呼吸,水生,属鱼类;青蛙——幼体水
生,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两栖,属于两栖动物;蛇——体表有角质鳞片,卵生、
陆生、属爬行类;鸡——体表被羽,前肢特化为翼,属鸟类;猫——全身被毛,胎生、
哺乳,属哺乳动物。
点拨:归纳每种动物的特征与各类脊椎动物的特征相对照,即可得出各类动物的类别。
题练5 C 解析:该动物身体没有脊柱,由体节构成,属于环节动物。
题练6 C 解析:节肢动物是动物世界中种类和数量最多的门类,属于识记内容。
题练7 B 解析:蝗虫是农业害虫,蜜蜂、蜻蜓、蚕蛾都是益虫,对人类有利。
题练8 (1)棉蚜是害虫,七星瓢虫是益虫 (2)以虫治虫对环境没有污染
解析:有文中“棉蚜是棉花的重要害虫”可以得出棉蚜是害虫;放入七星瓢虫后,能够有治蚜效果,说明七星瓢虫是益虫。“以虫治虫”可以减少农药,避免造成农作物含农药两过高环境污染。
方法题练
题练9 B 解析: 鱼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动物属于脊椎动物;蝗虫、蚯蚓、变形虫属于无脊椎动物。
题练10 A 解析:蝗虫、蚯蚓和海星属于无脊椎动物,没有脊椎骨;袋鼠、啄木鸟和狗属于脊椎动物,有脊椎骨。
题练11 该动物属于哺乳动物。解析:根据资料显示,该动物有一脊柱,可以知道属于脊椎动物;体内怀有已死亡的幼体,说明是胎生的。脊椎动物中胎生的只有哺乳动物。
点拨:此类题目只要抓住文中动物的主要特征
能力题练
一、选择题
1. A 解析:选项B中的蝗虫,选项C中的对虾,选项D中的家蚕属于无脊椎动物,所以只有选项A正确。
2.D 解析:选项A中哺乳动物不是卵生,可以排除;选项B中爬行动物是变温动物,可以排除;选项C不是这些动物种类的主要特征。 爬行动物体体内受精,首先摆脱了水的环境;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也都是体内受精,也摆脱了水环境。
3. A 解析:河蟹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体外有外骨骼,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长大而长大,所以有“蜕皮”现象。
4.D 解析:老鼠属于哺乳动物
5.A 解析:墨鱼属于软体动物;鳄鱼是爬行动物;文昌鱼不属于鱼类。
点拨:名字中有“鱼”,不一定就属于鱼类,除了黄鳝以外,还有泥鳅等。
6.B 解析:大熊猫、娃娃鱼、扬子鳄和白鳍豚都是我国的珍稀动物 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娃娃鱼是两栖动物,扬子鳄是爬行动物,白暨豚是哺乳动物。
7.B 解析: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哺乳动物和鸟类终身都用肺呼吸,鱼类终身用鳃呼吸。
8.D 解析:“两栖动物”的概念涉及到生活环境和呼吸器官。
 点拨:“两栖”不能从字面理解成只要能在水中和陆地生活的动物就当作两栖动物,造成概念的泛化而使判断出现错误,甚至会认为人因为会游泳,又会生活在陆地上也属于两栖动物。所以一定要真正理解两栖动物的概念。
9.D 解析:根据实验设计一组信鸽的翅膀下各缚一块大小相同的铜块,另一组信鸽的翅膀下各缚一块大小与铜块相同的磁铁,然后进行实验,比较得出结论可知,实验猜想是和选项D有关。这是对照实验的具体应用。
二、填空题
10. 脊椎骨(或脊柱) 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 哺乳类 鸟类 爬行类 两栖类 鱼类
点拨:容易出错的是把“脊椎骨”或“脊柱”写成“脊柱骨”或“脊椎;”把“脊椎动物”写成“有脊椎动物”。
11. 爬行类 哺乳 原生 节肢动物 头 胸 腹 3 2
12. 胎生 哺乳
13.(1)陆生 水生 (2) 有无翅 生殖方式 (3)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其分类结果也不同。
三、探究题
14.进行合理假设;胸腹部完全浸没在水里的蝗虫先死亡。结论是蝗虫的呼吸器官在胸腹部。
解析:胸腹部完全浸没在水里而只露出头部的蝗虫先死亡,说明蝗虫的呼吸器官不在头部,而在胸腹部。
四、简答题
15. 答案见解析:该实验探究主要通过对照来达到实验目的。实验A中不对蝙蝠作任何处理起到对照作用;通过实验B和实验A对比,发现两次实验的数据相差不大,说明蝙蝠不是靠眼睛来发现障碍物的;通过实验C和实验A比较,发现数据相差较明显,由此可以说明蝙蝠靠双耳发现障碍物。蝙蝠具有这样的生理特性,是长期适应黑暗的生活环境所致。
点拨: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是长期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