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升华与凝华(学案+练案)
一、升华与凝华: 姓名____________
1.实验探究
器材: 药品:
现象: 杯底有 色的 冒出,但没有看到 态的 ;在
和 能找到 。
结论: 可直接变成 ; 可直接变成
思考:固态变成气态需要什么条件? 气态变成固态需要什么条件?
2.请你解释
普通灯泡和日光灯用久后,其玻璃壁为什么会发黑?黑色固体是
发生的物态变化先后是 和 。原因
3.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条件
定义
条件
升华
物体由 直接变成 的过程
凝华
物体由 直接变成 的过程
4.用分子运动观点解释升华与凝华
5.升华和凝华的例子
①妈妈放在衣箱里的樟脑丸变小了
②冬天,冰冻的衣服会晾干
③冬天霜的形成
④普通灯泡和日光灯用久了其玻璃壁发黑
⑤在有微风的、寒冷的天气里树上出现的针状雾凇
⑥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常常会有“冰花”
6.升华吸热的应用
解释“白气”原因:干冰 要 热,使外界的温度 。空气中的 遇冷 成小水滴。
因此,固态二氧化碳(干冰)用途:常见的 。
①可以使运输中的食品 ②可以用来进行 ③制造舞台 效果。
云、雨、雪、雾、露、霜:
7.云、雨
水蒸发→暖湿气流 →在高空,水蒸气温度 后 成 → 聚集成
→当小水珠变 时就 了
空气中总是含有水蒸汽的。这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地_______而来的。
云是_____________聚集成云。这些微小的颗粒,能被空气中上升气流顶起,形成 。
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下落。在下落的过程中,冰晶_____成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 。
8.露、雾
夜间温度低,空中的水蒸气会 在植物和其他植 物体的表面上而形成 。
在没有风时,温暖气流(含 )在地面附近遇冷______成小水珠,就形成了 。
9.雪、霜
当高空的温度很低时,水蒸气______成雪,小水珠______成雪。
在寒冷的冬天,地表附近的 在夜间遇到温度很低的地表物质和植物时,会_______而形成白色的霜。
10.有关物态变化的生活中的例子
液化:云、 、 、露
凝固:雪( 凝固成 )、水面结冰
升华:放在衣柜中的樟脑精 、干冰、冰冻的衣服的 、灯泡钨丝
凝华: 、冰棍外表的“白粉”、针状 、 旧灯泡玻璃内壁 。
雾凇是雾和水汽遇冷_____和_____而成的一种气象景观
11.判断下列物态变化过程
1)春天,冰封的湖面开始解冻;
2)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
3)湿衣服变干了;
4)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5)冬天(低于0摄氏度),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6)冬天的早晨,北方房屋的玻璃窗内结冰花;
7)夏天,自来水管外会“出汗”
8)出炉的钢水变钢锭;
9)冬季戴眼镜的人进入室内,镜片上会蒙上一层小水珠;_______一会儿小水珠不见了_______
思考1:请你判断“冰花”是出现在玻璃的内侧还是外侧?
原因:室 空气中的 遇到 玻璃 而成。
思考2:舞台上经常用喷洒干冰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喷出的干冰 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成小水珠即为看到的白雾。
思考3:干冰-能人工降雨,它的原理是什么吗?
干冰进入云层,就很快 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中的水蒸气 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 成雨点降落到地面上。
课堂练习:
( )1.用久了的灯泡里的钨丝会变的很细,这是
A.钨丝的升华现象 B.钨丝的凝华现象
C.钨丝的汽化现象 D.钨丝的熔化现象
( )2.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A.樟脑丸变小 B.露水的形成
C.湿衣服变干 D.地面上的霜
( )3.人工降雨是人们用飞机把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撒在高空,使空中结云,再降雨,其形成原因是
A.干冰能熔化成雨滴 B.干冰变成云,再降雨
C.干冰升华吸热,先降温使水蒸气形成云,再降雨 D.干冰直接变成雨
( )4.如果我们能闻到某种固态物质的气味,说明这种固态物质具有
A.升华的特点 B.凝华的特点
C.熔化的特点 D.蒸发的特点
课时练习:
( )1.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汽化 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
( )2.同学对自然界的水的状态变化有下列几种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太阳光使海洋中的水温上升到100℃以后变成水蒸气上升
B.在高空水蒸气温度降低到0℃以下才会凝结成小水滴
C.云层中小水滴合并成大水滴时,属于凝华
D.降雪的时候,空气中一定还有水蒸气
( )3.以下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这是熔化现象
B.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最终“消失”了,这是蒸发现象
C.寒冷的冬天,嘴上哈“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D.用久的白炽灯泡内壁发黑,这是凝固现象
( )4.以下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衣柜里放樟脑片,利用了汽化
B.气温低于水银熔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
C.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为了利用水的汽化吸热
D.电冰箱使用的制冷物质工作时,在冷冻室要液化,在冷凝器要汽化
( )5.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②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③太阳出来后雾散去 ④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6.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冰雹在下落过程中表面熔化成水需要吸收热量
B.从冰箱里拿出的冰块周围出现“白气”是升华现象
C.水蒸气液化成水,分子间距离增大
D.水沸腾时温度不变,不需要吸收热量
( )7.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错误的是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生成的
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 )8.俗语说:“霜前冷,雪后寒”,这句话从科学角度分析,最恰当的解释是
A. 霜形成之前的气温一定比下雪后的气温低
B. 霜形成的温度比雪形成的温度低
C. 霜后的气温一定比霜形成前高,雪后的气温一定比雪前低
D. 霜是在地面形成的,气温必须在0 ℃以下,雪是在高空形成的,雪熔化要吸热,
使地面气温降低
( )9.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此过程吸收热量
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成水,再蒸发成水蒸气,此过程吸收热量
C.江河湖海中的水蒸发成水蒸气,此过程吸收热量
D.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此过程吸收热量
( )10.冻干食品是真空冷冻干燥食品的简称,也称FD食品。它首先将食品中的水分速
冻成冰,然后用高温加热使之直接变为水蒸气,食物因此而脱水干燥。需要食用时,
只需重新加水,食物就会恢复原来的面貌,色、香、味、形不变。在加工冻干食品
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先升华后凝华 B. 先凝华后升华 C. 先凝固后凝华 D. 先凝固后升华
( )11.如图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
12.1月的一天,阴天,气温约为-15 ℃,在新疆罗布泊沙漠的沙丘上覆盖着5~10厘米厚的积雪,然而过了约20分钟雪不见了,而脚下却是干爽的沙地。这一现象令在场的科学考察队员瞠目,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请提出你的看法,雪为什么不见了?
(2)简单解释你提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