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1.9 《一剪梅》(课件+素材)(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选修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1.9 《一剪梅》(课件+素材)(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0.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7-30 22:42:54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我国词坛这位传奇女子,
她把三分泪水、七分才气
凝结成篇篇妙语华章,她
就是千古才女李清照。一 剪 梅李清照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
2、解读文句,品味意境,学会领悟诗歌情感的基本方法;
3、比较阅读《一剪梅》与《声声慢》,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更准确地把握人物情感。
李清照?(1083-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词人,
济南人。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
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两人情投意合,相敬如宾。
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然而好景不
长,赵明诚经常外出为学为官,李清照饱尝相思之苦。
后来金人铁蹄南下,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
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亡国继以亡家,在凄苦孤寂
中度过了晚年。?
走近李清照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南渡之前写天真烂漫的少女时代和极尽相思之苦的思妇情结;(主要以热爱自然、伤春愁别和闺阁生活为题材)
南渡之后国破家亡夫死,其词风大变,转为凄苦悲怆、哀婉动人。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被后人称为“易安体”。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朗读词眼:闲愁 整体感知:方法一:抓住词眼,体会感情。自由讨论:
上阕是怎样抒发“闲愁”的?
红藕香残玉簟秋荷花已然凋残,竹席也变凉了,到处是一片清秋冷落的景象。方法二:抓住(景物)修饰词,感受氛围。渲染了冷落、萧条的气氛,烘托出词人的冷清与孤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什么?如何表达“愁”情? ?? 写作者动作,这是排遣寂寞的方式,“轻”是怕惊动他人,小心又有几分害羞的心情; “独”字可以看出词人借泛舟来消愁,但却排遣不了“愁”情,因为过去有夫君相伴,现在却是独自一人,眼前的一切只能勾起对往事的怀念。 方法二:抓住(动作)修饰词,体会心境。“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方法三:抓住意象,体悟意境。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
锦书到达,所以遥望云中,
产生鸿雁传书的遐想。
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大雁空回,
锦书全无,心中愁绪平添一层。 研 读 下 阕花自飘零水自流 承上启下写眼前之景,花落水流,与“红藕香残”相呼应;“自”又与“独上兰舟”呼应。 由花想到年华易逝,而水又使她想到夫君远游,故而产生相思之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人居两地,情发一心
  由己身推及到对方,使人觉得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的,仿佛是双倍之愁,使这种愁情更深更重。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情”要用“计”消除,可知其重。又“无计可消除”,可知其深。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愁从眉间藏到心间,似乎不合常理,但正表现了作者舒展愁眉要极力排解愁思,却令心头更觉愁苦的情态。
内容小结:
上片以写景、叙事为主,借景物、动作表达情感;
下片以抒情为主,全词主要抒写作者的寂寞相思之情。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比较
阅读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比较
阅读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四、知人论世:一般愁字别样情
《一剪梅》本词大约写于词人新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外出求学之时,词中十分细腻地写出了她独居生活的孤单寂寞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是淡淡的“闲愁” 。
《声声慢》这首词写于金人南侵后,女词人连续遭到国破、家亡、夫死的苦难,过着长期的流亡生活,表达的是女词人晚年寡居时孤独、凄苦之情,是一种浓浓的悲愁。结束语漫随诗词古韵,细品易安悲愁。李清照用她的匠心,用她的感悟,用她的苦痛铸成了千古华章,给我们留下了唯美诗行,希望同学们课下多多品读古典诗词,去感怀历代文人照彻长空的艺术灵魂!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