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1.7 《杂诗十二首》(其二)1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选修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1.7 《杂诗十二首》(其二)1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7-30 22:4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2张PPT。 杂诗十二首(其二)
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饮 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学习目标1、品味意象,置身诗境,赏析诗歌的意境创设;
2、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理解作者悲哀、寂寞的思想情感。
该诗前六句中有哪些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这些意象。(摹其形、绘其声) 品味意象 置身诗境
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用四个字的词概括。
如何理解该诗七八句的意义和作用?
品味意象 置身诗境
该诗后六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悟其情)
合作探究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陶渊明,号五柳先生,又名潜。东晋诗人。陶渊明出身于破落的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多在外祖父家里生活。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两种不同的志趣。 陶渊明本怀有远大的抱负,少年时即有济苍生之志,但是频繁的战乱、黑暗的官场,使这位志高行洁的诗人理想破灭了,只能归耕园田,独善其身。“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饮酒·其五》)。
《杂诗》共12首,是陶渊明50岁时所写,此首为其中之二。这时离他辞彭泽县令、归耕园田已10年之久了。在“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生活中,他的心终于得到了宁静。然而济世之志并未泯灭,它像一股暗流在诗人心底涌动着,撞击着。这首诗正透露出个中消息。
知人论世 该诗前六句运用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描写了日月更迭、万里辉煌的景象,创设了浩荡空阔、宁静肃然的意境,并用月亮的清辉、入秋的晚风、夜半的冷席等意象为全诗铺下了悲凉的感情基调;接下来的诗句刻画了诗人“不眠”的凄寒心境,讲述了“不眠”的原因,即岁月匆匆而过,空留一个孤独寂寞、郁郁不得志的自己;诗歌结尾把这种有志难酬的悲哀和世无知音的寂寞之情推向了极致,全诗充满了对宇宙无垠、时间交替、生命孤独的叹息。以意逆志1、品味意象,置身诗境,赏析诗歌的意境创设;
2、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理解作者悲哀、寂寞的思想情感。
总结回顾作 业
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背诵该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