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春》学霸同步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春》学霸同步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7-31 10:00:3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 春
朱自清




















































































































































































































































































































参考答案



1.A 【解析】B.风筝(zhēnɡ) C.应和(hè) D.酝(yùn)酿
2.A 【解析】缭亮—嘹亮
3.D 【解析】“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
4.C 【解析】句子间的停顿应使用逗号,三个“像”引领的三个小句子间应改为逗号。
5.D 【解析】A.前后两句并无直接的因果关系; B.句中没有说出春的五彩缤纷,只说出了春的生机;C.没有集中地表达了“我们”对美好春天的期盼之情,而是表达了充满活力的昂扬之情。
6.C 【解析】先是①远远望去,紧接着为③只见坡上坡下……,进一步写所看到的荷花景象。紧接着为②置身花丛,从远观到进入花丛。此时已经可以选出答案C。④当秋阳普照,寒霜下的……,可以看横线后面的“芙蓉花傲霜而开”,前后意思相连,应该把④放最后。
7.D 【解析】项语序不当,可将“春天的桂林”改为“桂林的春天”。
8.(1)走进自然,领略美景。
(2)旅游观光,走进大自然。身体力行,保护大自然。
(3)春:(春暖花开 春意盎然 含苞欲放) 夏(挥汗如雨 大汗淋漓 暑气蒸腾) 秋(秋色宜人 秋菊怒放 秋草枯黄) 冬:(北风呼啸 漫天飞雪 雨雪交加 冰封雪盖)
(4)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夏: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示例一: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共同行动,保护大自然。示例二:绿化造林、大兴水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示例三:关爱大自然,就是关爱我们的生命线。
9.(1)二月兰生长范围广,到处都是;开得迅猛,“忽然一下子就成了一大片”;色彩灿烂,“如火如荼”“尽情尽兴”,“形成春光中重要的色调”。
(2)衬托二月兰“地位卑下”,不事张扬,“不动声色”,却能尽情尽兴地迎春、伴春、送春的特点。
(3)为二月兰后来蓦然消失,伴春而去做铺垫,更显它忠心、执着的品质。






























【作者作品】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朱自清的创作以散文与诗歌为主,其中又以散文成就最高,其散文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有诗集《雪朝》,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
【学霸笔记】
1.课文运用了什么结构来写春?请理清文章的思路。
文章运用总分总的结构。第一部分(第1-3段)盼春,第二部分(第3-7段)绘春,第三部分(第8-10段)赞春。
2.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
春草图、春风图、春花图、春雨图、迎春图。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味下列句子的语言美。
(1)盼望着,盼望着……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盼春心切的强烈感情。
(2)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宣告春天到来,表达喜春之情。
(3)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画出了春的轮廓。
(4)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竞相开放的情景。
(5)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情景。
(6)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野花多、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情景。
(7)“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吹面不寒杨柳风”运用了引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写出春风的温暖。“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风的柔和。
(8)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三个句子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刚落地的娃娃”表现了春天的“新”,像新生命的开始,给人以无限希望;“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状写春天的“美”,令人喜爱;“健壮的青年”,赞美春天充满活力。这三个句子又构成排比句,三句的顺序,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成长过程,赞美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了它的“新”“美”“充满活力”。
4.仔细揣摩下列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用“朗润”写春山光泽;用“涨”写春水涣涣;用“红”写春日暖人。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偷偷”二字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表现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用“嫩嫩的”写春草的质地;用“绿绿的”写春草的色泽。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闹”字,不仅有声响,还呈现出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境界全出。
5.阅读文章后,你能简要说说文章是如何体现韵律美的吗?
(1)文中句式以短句为主,节奏明快,适合描写春天的旋律;
(2)运用大量叠字,如“嫩嫩的”“绿绿的”“轻悄悄的”“软绵绵的”,增添了音乐美感;
(3)大量运用轻声、儿化词,轻盈优美;排比句和“了”字的运用,增添了语言的韵味,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文章主旨】
这篇写景抒情散文,抓住春天的特点,以优美的语言,描写春回大地的景象,表现春天里自然万物勃发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写作特色】
1.诗情与画意的结合,和谐地创造情景交融的境界。作者对春天深沉的赞美之情,不是直抒胸臆地“直说”,而是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春天的各种风景画来抒写的,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彩。
2.结构严密,层次井然中见跌宕变化。五幅画面之间连接自然、紧凑,并以前四幅画面作为第五幅画面的铺垫、烘托,从而开拓意境,揭示题旨。在揭题后,最后奇峰突起。文章层次清楚,脉络分明而又有变化。
3.语言朴实清新,准确生动。善于提炼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口语。比如写蜜蜂嗡嗡地“闹”,写花香在湿润的空气中“酝酿”,写鸟儿“卖弄”喉咙,写细雨在微风中“斜织”等等,含义丰富,形象生动。文章的句式也富于变化,在散语中大量使用对称或排比的短语或短句,既流畅又整齐。作者还善于运用奇妙的比喻,增强语言的情味。





【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窠巢(cháo) 抖擞(sǒu) 黄晕(yùn)
B.朗润(rùn) 喉咙(hóu) 风筝(zhēn)
C.应和(hé) 嗡嗡(wēnɡ) 胳膊(bo)
D.蓑衣(suō) 酝酿(yún) 卖弄(nònɡ)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卖弄 稀疏 缭亮 烘托 呼朋引伴
B.静默 应和 薄烟 舒活 抖擞精神
C.蓑笠 嫩绿 抚摸 酝酿 繁花嫩叶
D.润湿 眨眼 黄晕 宛转 花枝招展
3.下面加点成语的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美丽的春天来了,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着清脆的喉咙,唱出一首首婉转的曲子。
B.春天百花盛开,满树繁花嫩叶,生机勃勃,令人神往。
C.教室里摆放了好多鲜花,感觉一下子变得花枝招展起来。
D.一年一度的校运会开幕了,各班运动员精神抖擞,迈着整齐的步伐进入运动场。
4.下列句中,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D.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5.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春天来了!
春天,从解冻的冰河中涌来,从大雁的叫声中飞来,从小草的萌发中醒来。
春天来了!在这播种的季节里,快播吧!播下一颗颗绿色的心,播下一个个金色的希望。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我们像春笋一样冒尖,像山花一样烂漫。我们,从这里出发,走向夏的繁茂,秋得成熟……
A.选段中用“醒来”一词赋予小草以人德行为,生动地描写出春天草木萌发、万象更新的景象。
B.选段中运用“从…来”的排比句式,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来临时大地上五彩缤纷的景象。
C.选段中把“我们”比喻成“春笋”“山花”,集中地表达了“我们”对美好春天的期盼之情。
D.选段中反复运用感叹句“春天来了”,强烈地抒发了当春天到来时人们按捺不住的欣喜之情。
6.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从大门通向公园深处, 尽植芙蓉饱赏着多姿多彩的芙蓉花,我不禁联想到:芙蓉花傲霜而开,体现的正是她敢于抗争的勇气;而不吝美艳,彰显的则是她无私奉献的精神。
①远远望去,似绿云接天,如彩练当空。
②置身花丛,但见“大红芙蓉”花大质丽,灼灼照人,时而薄雾笼罩,若隐若现,犹如戴上面纱的少女,别有一番情致。
③只见坡上坡下,花连花,树挨树,层层叠叠,红绿交替,使人彷佛身临千年前那遍植芙蓉、高下相照的古“锦城”。
④当秋阳普照,寒霜下的“醉芙蓉”闪闪烁烁,似朗星点点,色泽由白色渐渐变成粉红,进而转为大红,奇趣无穷。
A.③①②④ B.④③①②
C.①③②④ D.②④①③
7.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董卿表示《朗读者》中的“朗读”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
B.在刚刚结束的第54届世乒赛上,中国队囊括了男单、女单、男双和女双四个项目的冠军。
C.国家主席习近平2019年4月26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宴会,欢迎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外方代表团团长及嘉宾。
D.春天的桂林是个旅游的好季节。
【素养提升】
8.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
寒来暑往,四季更替,自然界就是这样演绎着春夏秋冬的变化,周而复始。不经意间,我们发现,我们与自然界是那么贴近,我们的生活因四季的变更而显得异常精彩美丽。来吧,同学们,参与我们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自然》吧,让我们迈着轻松的脚步走进自然,走过四季,让我们看风景去!
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主题词
在开展“大自然之旅”活动时,班长已经设计好了两项内容,请你再补充两项。
活动一:展示图片,描绘大自然。
活动二:诵读美文,聆听大自然。
活动三:
活动四:
请你写出有关一年四个季节的成语(任选两个季节,各写一个)。
春:
夏:
秋:
冬:
请你写出有关一年四个季节的诗句(任选两个季节,各写一句)。
春:
夏:
秋:
冬:
(5)我们每天都在享受大自然的恩赐,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大自然遭到了人类的破坏,为了使我们周围环境更美好,请同学们在留言板上留言:



【类文迁移】
9.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送 春(节选)
宗 璞
①说起燕园的野花,声势最为浩大的,要数二月兰了。它们本是很单薄的,脆弱的茎,几片叶子,顶上开着小朵小朵简单的花。可是开成一大片,就形成春光中重要的色调。阴历二月,它们已探头探脑地出现在地上,然后忽然一下子就成了一大片。一大片深紫浅紫的颜色,不知为什么总有点朦胧。房前屋后,路边沟边,都让它占据了,熏染了。看起来,好像比它们实际占的地盘还要大。微风过处,花面起伏,丰富的各种层次的紫色一闪一闪地滚动着,仿佛还要到别处去涂抹。
②没有人种过这花,但它每年都大开而特开。童年在清华,屋旁小溪边,便是它们的世界。人们不在意有这些花,它们也不在意人们是否在意,只管尽情地开放。那多变化的紫色,贯串了我所经历的几十个春天。只在昆明那几年让白色的木香花代替了。木香花以后的岁月,便定格在燕园,而燕园的明媚春光,是少不了二月兰的。
③许多人不知道二月兰为何花,甚至语文教科书的插图也把它画成兰花的模样。兰花素有花中君子之称,品高香幽。二月兰虽也有个兰字,可完全与兰花没有关系,也不想攀高枝,只悄悄从泥土中钻出来,如火如荼点缀了春光,又悄悄落尽。我曾建议一年轻画徒,画一画这野花,最好用水彩,用印象派手法。年轻人交来一幅画稿,在灰暗的背景中只画有一枝伶仃的花,又依照“现代”眼光,在花旁画了一个破竹篮。
④“这不是二月兰的典型姿态。”我心里评判着。二月兰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千军万马。身躯瘦弱,地位卑下,却高扬着活力,看了让人透不过气来,而且它们不只开得隆重茂盛,尽情尽兴,还有持久的精神。这是今春才悟到的。
⑤因为病,因为懒,常几日不出门。整个春天花开花谢,来去匆匆,有的便不得见。却总见二月兰不动声色地开在那里,似乎随时在等候,问一句:“你好些了吗?”
⑥又是一次小病后,在园中行走。忽觉绿色满眼,已为遮蔽炎热做准备。走到二月兰的领地时,不见花朵,只剩下绿色连到松墙。好像原有的一大张绚烂的色彩画,现在掀过去了,卷起来了,放在什么地方,以待来年。
⑦我知道,春归去了。
⑧在领地边徘徊了一会儿,忽然意识到二月兰的忠心和执着。从春如十三女儿学绣时,它便开花,直到雨僝(chán)风僽(zhòu),春深春老。它迎春来,伴春在,送春去。古诗云“开到荼糜花事尽”,我是总不知荼糜是个什么样儿,却亲见二月兰蓦然消失,是春归的一个征兆。
⑨僝僝迎春人人欢喜,有谁喜欢送春?忠心的、执着的二月兰没有推托这个任务。

(1)怎样理解画线句“说起燕园的野花,声势最为浩大的,要数二月兰了”?(温馨提示:抓住二月兰的特点作简要概括)



(2)第③段中提到兰花,有什么作用?(温馨提示:抓住文章的主要描写对象及其特点,联想到衬托手法,并领会其作用)



(3)本文题目是“送春”,却用较大篇幅写二月兰“声势最为浩大”,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温馨提示:紧扣题目,特别是读文章时注意后半部分所突出的“送春”的内容,把握二月兰在本文的作用)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