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课题类型】:实验探究课
一、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以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实验探究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复习目标】:
1、认识酸的化学性质。
2、运用酸的化学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以及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准备】:实验药品(学生分组共11组)
每组实验桌上摆放稀盐酸、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溶液、锌、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硫酸铜溶液、药匙、镊子、试管、试管架、表面皿、pH试纸、玻璃棒、盛有废液的小烧杯、空烧杯、胶头滴管。
二、教学过程
【课题引入】:以一枚柠檬引入
【回归教材】:生读教材,找出酸的通性和特性。
1、酸的通性:
①: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②:酸+金属→盐+氢气
③: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④:酸+碱→盐+水
⑤:酸+盐→新酸+新盐
小结:酸的通性就是酸溶液中氢离子(H+)的性质
2、酸的特性:
①:盐酸的特性: HCl+AgNO3= AgCl ↓+HNO3
②:硫酸的特性: H2SO4+Ba(NO3)2= BaSO4↓+2HNO3
小结:不同的酸,由于酸根离子不同,所以酸的特性通常有酸溶液中的酸根离子表现出来
【实验探究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废液成分探究
1、废液缸中收集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后的废液,请同学们对该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设 计实验进行探究。
【猜想】一定含有 ,还可能含有 。 (学生讨论,教师提问)
【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
【交流讨论】不能用
理由是
(学生讨论,教师提问)
【设计方案并实验】
(1)取废液于试管中,滴加指示剂 ,观察到 ,证明废液中含有 ;
(2)将镁条放入试管中,滴加废液,当观察到 时,证明废液中含有 ;(3)取废液于试管中,加入 ,观察到 时,证明废液中含有 。
【拓展】向实验(3)的试管中,继续滴加 ,又观察到 生成。
师总结:由此证明当溶液中有酸的时候,滴加的试剂先与酸反应,再与溶液中的其它物质反应。
【实验探究二】酸(盐酸)碱(氢氧化钙溶液)中和反应实验后溶液成分探究
2、(1)取一定量的Ca(OH)2 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观察到 。
(2)另取一定量的Ca(OH)2 溶液于试管中,先滴加 ,观察到溶液变 ,然后滴加稀盐酸,观察到 ,由此证明盐酸和Ca(OH)2 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或者可能含有 。(学生讨论,教师提问)
【交流讨论】不能用
理由是
(学生讨论,教师提问)
【设计方案并实验】
(1)将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中,用玻璃棒蘸取(2)中待测溶液,滴加到pH试纸上,将pH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数为 ,证明反应后的溶液中还含有 。
(2)将 放入试管中,滴加反应后溶液,当观察到 (填“有气泡”或“没有气泡”)时,证明反应后的溶液中 (填“有”或“没有”) 。
(3)取反应后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观察到 (填“有”或“没有”)蓝色沉淀产生,证明证明反应后的溶液中 (填“有”或“没有”) 。
【课堂小结】
【巩固提高】
1、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 性,还可能呈 性.
【实验验证】
【分析与思考】
(1)、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 (填写微粒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亮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 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然后过滤,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得到氯化钠晶体,该过程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了以下方案:
方案一: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有 ,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二:取样,加入 ,若观察到 ,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2、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稀盐酸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Ⅰ所示的三个实验。
/
第3题图
(1)写出A试管中的反应现象:
(2)写出B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B、C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如图Ⅱ所示),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同学们将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对所得滤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
甲同学猜想:NaCl; 乙同学猜想:NaCl、CaCl2;
丙同学猜想:NaCl、CaCl2、 HCl;你的猜想: 。
[交流讨论]
你认为丙同学的猜想一定不正确,理由是
[设计实验] 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猜想成立
课件7张PPT。化学
1、掌握酸的化学性质。
2、运用酸的化学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以及合作探究能力。
酸的化学性质复习目标:
1、酸的通性:
①: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②:酸+金属→盐+氢气
③: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④:酸+碱→盐+水
⑤:酸+盐→新酸+新盐酸的化学性质小结:酸的通性就是酸溶液中氢离子(H+)的性质2、酸的特性:
①:盐酸的特性:
HCl+AgNO3= AgCl ↓+HNO3
②:硫酸的特性:
H2SO4+Ba(NO3)2= BaSO4↓+2HNO3
酸的化学性质小结:不同的酸,由于酸根离子不同,所以酸的特性通常有酸溶液中的酸根离子表现出来回归教材:酸的化学性质【猜想】【交流讨论】【设计方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废液成分探究酸的化学性质酸(盐酸)碱(氢氧化钙溶液)中和
反应实验后溶液成分探究【猜想】【交流讨论】【设计方案】酸的化学性质课堂小结:酸的化学性质应用提高:酸的化学性质评测练习
1、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 性,还可能呈 性.
【实验验证】
【分析与思考】
(1)、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 (填写微粒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亮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 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然后过滤,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得到氯化钠晶体,该过程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了以下方案:
方案一: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有 ,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二:取样,加入 ,若观察到 ,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2、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稀盐酸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Ⅰ所示的三个实验。
/
第3题图
(1)写出A试管中的反应现象:
(2)写出B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B、C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如图Ⅱ所示),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同学们将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对所得滤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
甲同学猜想:NaCl; 乙同学猜想:NaCl、CaCl2;
丙同学猜想:NaCl、CaCl2、 HCl;你的猜想: 。
[交流讨论]
你认为丙同学的猜想一定不正确,理由是
[设计实验] 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猜想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