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张PPT)
欢喜陕北风
主讲老师:
知识点:红色与白色结合/突显陕北风
课时设置:2课时
教学对象:3—6岁
教学材料:牛皮纸、勾边笔、水粉颜料、水粉笔、调色盘、抹布、水桶、围裙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陕北人民的生活习俗及陕北地区的地形特点。
2、学习陕北人民用腰鼓庆祝时的动态及喜悦之情。学会用简单的线条概括人物舞动时的动态。注意人物之间的前后遮挡关系。
3、学习陕北人民的风俗习惯,增强学生对于不同地方民俗习惯的了解。
教学重点:
1、掌握陕北人民头上白毛巾的刻画及载歌载舞时的肢体表现。
2、 注意画面中黑、白、红色调的搭配运用。
导入:
陕北农民最重要的服饰特点就是头顶上的“白毛巾”。为什么他们要将“白毛巾”系在头上呢?是因为陕北和晋西北地区特殊的地形地貌,风沙经常性的肆虐,外出劳作的人们便需要随身携带一些物品来擦拭头顶、脸上和脖颈灰尘和沙砾,最初的手巾,只是简易布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布片被人们用羊腹步柔软的毛片替代,后来,纺织技术提高,他们就用羊毛制成毛巾。陕北地区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传承了勤劳质朴的民族精神,尤其体现在陕北腰鼓,每到节日或庆祝喜事的时候,陕北地区的汉族劳动人民就会用腰鼓的方式来表达喜悦。
今天,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个质朴而又热情的民族吧!
观察陕北地区人们的服装特色
以红色、白色为主,头戴白色毛巾
作品要求:
1、用牛皮纸本身的颜色来表现陕北的“黄土高坡”的地理风貌,
2、抓住陕北人们的服装特色:白色、红色;用白色颜料表现人物(舞蹈时的动态)用红色表现舞蹈时用的丝带;
画面人物要5-8人,包括不完整的形象。
3、用黑色记号笔添加背景,形成画面的黑白对比。
4、舞动的丝带要柔软、飘逸。
课题延伸:
小朋友们,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形容是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习惯。陕西也有被称为“陕西十大怪”(即“关中十大怪”)的风俗习惯,即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盖、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不坐蹲起来、唱戏吼起来,代表的是陕西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一起和爸爸妈妈学习一下吧!
课题解读:
1、学生通过本节课学习了解了陕北人民的生活习俗及陕北地区的地形特点。
2、学生利用线条动感来表现陕北人民用腰鼓庆祝时的动态及喜悦之情。同时,再次让学生学习遮挡关系。
3、增强学生对于不同地方民俗习惯的了解。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