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同步学案
第23章 解直角三角形
23.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第1课时 解直角三角形
要 点 讲 解
要点 解直角三角形
1. 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由已知元素求出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2. 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2)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3. 解直角三角形的类型
图形
已知类型
已知条件
解法步骤
两边
斜边,一直角边(如c,a)
(1)b=;
(2)由sinA=求∠A;
(3)∠B=90°-∠A
两直角边(如a,b)
(1)c=;
(2)由tanA=求∠A;
(3)∠B=90°-∠A
一边一角
斜边,一锐角(如c,∠A)
(1)∠B=90°-∠A;
(2)由sinA=求a;
(3)由cosA=求b
一直角边,一锐角(如a,∠A)
(1)∠B=90°-∠A;
(2)由tanA=求b;
(3)由sinA=求c
经典例题1 在Rt△ABC中,∠C=90°,a,b,c分别是∠A,∠B,∠C的对边.解下列直角三角形:
(1)c=8,∠A=60°
(2)b=2,c=4
解析:(1)已知一个锐角A和斜边c,求另一个锐角B用两锐角互余,求直角边a用正弦,求直角边b用余弦.(2)已知一直角边和斜边,求另一直角边用勾股定理,求两锐角用正弦或余弦.
解:(1)∠B=90°-∠A=90°-60°=30°.
∵sinA=,∴a=csinA=8×=4.
∵cosA=,∴b=ccosA=8×=4.
(2)∵a2+b2=c2,∴a===2.
∵cosA===,
∴∠A=45°.∴∠B=45°.
点拨:(1)在直角三角形中,若已知一锐角和斜边,则可由两锐角互余求出另一个锐角,然后利用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求出两条直角边.(2)若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和其相邻的直角边,则可用余弦求出其斜边,用正切求出其对边.
易错易混警示 思考问题不全面导致漏解
经典例题2 在△ABC中,AB=4,AC=,∠B=60°,求BC的长.
解:(1)如图(1)所示,过A作AD⊥BC,垂足为D.
在Rt△ABD中,∠B=60°,AB=4,
∴AD=AB·sinB=4·sin60°=4×=2,
BD=AB·cos60°=4×=2.
又∵AC=,
∴在Rt△ADC中,DC===1.∴BC=BD+DC=2+1=3.
图(1) 图(2)
(2)如图(2)所示,过点A作AD⊥BC交BC的延长线于点D.
在Rt△ABD中,∠B=60°,AB=4,
AD=AB·sin60°=4×=2,
BD=AB·cos60°=4×=2.
在Rt△ACD中,AC=,AD=2,
∴CD===1,
∴BC=BD-CD=2-1=1.
综上所述,BC的长为3或1.
点拨:本题中三角形的形状不确定,所以应该分两种情况来考虑问题.本题易出现只考虑△ABC为锐角三角形,而忽略△ABC为钝角三角形的情况.
当 堂 检 测
1. 在△ABC中,∠C=90°,AB=6,cosA=,则AC的长是( )
A. 18 B. 2 C. D.
2. △ABC在正方形网格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则cosα的值是( )
A. B. C. D.
第2题 第3题
3. 如图,点A(3,t)在第一象限,OA与x轴所夹的锐角为α,tanα=,则t的值( )
A. 0.5 B. 1.5 C. 4.5 D. 2
4. 在△ABC中,已知∠C=90°,∠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a=,c=,则下列所解该直角三角形的结果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A=30°,∠B=60°,b= B. ∠A=30°,∠B=60°,b=
C. ∠A=45°,∠B=45°,b= D. ∠A=30°,∠B=60°,b=
5. 在△ABC中,∠ABC=30°,AB=,AC=1,则∠ACB为 度.
6. 在直角坐标平面内有一点A(3,4),点A与原点O的连线与x轴的正半轴夹角为α,那么角α的余弦值是 .
7. 如图,在Rt△ABC中,∠C=90°,边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边BC,AB于点D,E.如果BC=8,tanA=,那么BD= .
8. 如图,在△ABC中,∠A=30°,cosB=,AC=6.求AB的长.
当堂检测参考答案
1. B 2. C 3. C 4. C
5. 120或60
6.
7.
8. 解:过点C作CD⊥AB于点D.∵∠A=30°,∴CD=AC=3,AD=AC?cosA=9,∵cosB=,∴设BD=4x,则BC=5x,由勾股定理得,CD=3x,由题意的,3x=3,解得,x=,∴BD=4,∴AB=AD+BD=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