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四边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圈一圈、找一找、画一画、猜一猜等数学活动,积累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教学难点: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掌握其特点。
教具、学具准备:
多种图形、三角尺、直尺
学法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能直观感知四边形,归纳并掌握四边形的特征。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让学生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用不同的方法验证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法
运用发现法和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本课的重难点知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直观认识角、线段、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基础上、再一次认识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为后续四五年级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做好铺垫,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的内容。在教学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概念时要引导学生参与概念形成的过程。在教学时应从生活实例入手,让学生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建立概念的表象,通过分类归纳出概念的特点,从而形成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概念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在一二年级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长度和长方形、正方形的相关知识,因此学习这些知识、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在本课学习过程中,探索验证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是本课学习难点。老师应当关注的是学生验证的过程,把动手操作和动态演示相结合,让学生加深印象,在此基础上掌握其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几个平面图形,如果你认识它就大声喊出它的名字,好吗?(依次出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学生认读。)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能记住这么多图形的名字。这些平面图形里有些是四边形,有些不是四边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四边形。(板书)
设计意图:数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部分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从而构成一个互相交错的立体空间。在导入环节中,先让学生复习平面图形,有利于学生对四边形有一个初步的感知。
直观感知,归纳特征
师:根据四边形这个名字,你认为它是个怎样的图形?
1、圈一圈与展示(同时进行)
师: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圈出来。(找两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分类,把四边形的分一类,把不是四边形的分一类)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对四边形的直观感知,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大胆猜想判断,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判断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新知识,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大胆尝试探索。
展示学生的分类成果
师:你们同意他们的分法吗?有不同意见的举手?(请1个或2个学生来回答)
师:你能说一说,你们为什么认为这些图形是四边形呢?(生:因为这些图形有四条边)
小组讨论分类成果。
师:为什么你们认为这些图形不是四边形?这些四边形除了有四条边以外,想一想它们还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汇报讨论成果
A、五边形情况
师:(师指着黑板上的五边形问)这个图形你为什么不把它圈起来?
预设生:因为它有五条边,不是四条边。
师追问:那你猜一猜它叫什么名字吗?
预设生:它叫五边形。(黑板上板书:五边形)
B、三角形情况
师:(师指着黑板上的三角形问)这个图形你为什么不把它圈起来?
预设生:因为它有三条边,不是四条边。
C、 情况
师:这个图形你为什么不把它圈起来?
预设生:因为它有两条边是弯的。(教师顺势引导,四边形的四条边是直的)
反例加强认识:教师拿出教具
师:那同学们想一想,这个图形也有四条直的边,那它是不是四边形呢?
学生肯定会说不是
师追问:为什么呢?
预设生1:因为它没有围起来。师及时回应:“原来只有四条直边还不行,还必须是首尾相连的,围起来的。你真聪明”
预设生2:因为没有四个角。师及时回应:“原来只有四条直边还不行,四边形对角还有要求的。”
预设生3:连起来就是了。师及时回应:“你的意思是把它接上去是吗?原来只有四条直边还不行,还必须是接上去的,围起来的。你真聪明”
D, 情况
师:这个图形,你为什么认为它不是四边形呢?(没有角)
师:那你认为四边形应该有角吗?有几个角?(4个角)
4、小结特征
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师指着黑板上的特征,学生齐读:四边形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展示汇报,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分析判断,慢慢得到了四边形的特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想能得到锻炼,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找生活中的四边形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没有,我们教室里就有很多四边形,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生回答。(回答时,老师可以趁机提问:你能出来指出它的四条边在哪吗?
你能指出它的四个角在哪吗?)
6、欣赏生活中的四边形
师:我也收集了一些四边形,想不想看一看?
师:在看之前帮我看一看,我找对了吗?(在大屏幕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四边形)。
设计意图:经过上述的教学,我抓紧机会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让学生找教室里的四边形,这一环节学生不但发现生活中四边形是无处不在的,而且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来。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7、点子图上画四边形
师:能找出四边形还不是最棒的,想不想更厉害?(想)
师:如果你能在下面的点子图上画出几个不同的四边形。
师:注意是几个不同的四边形,开始吧!
A、学生画图
B、汇报
师:拿一个好学生画的图投影出来,同学们看它画的有哪些图形?
生: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四边形(任意四边形)……
师:它们都有相同的特征,什么特征呀?
设计意图:画出自己喜欢的四边形。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在脑海中不断总结四边形的几个特点,然后根据自己的数学思想画出心中的四边形,从而巩固四边形的特征。
三、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1)、引出长方形
师:同学们画的四边形真有特色。可是,你知道吗?有两类四边形很骄傲,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与众不同,它们的四个角都是一模一样的,你知道它们是谁吗?
师:长方形和正方形它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呢?给你一个长方形,你可以从哪方面研究它?(角、边)
师:猜一猜,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上下两条边相等、左右两条边相等、有两条边比较长、两条边比较短)
长方形的角呢?有什么特点(有四个直角)
(2)、探究长方形的特征
师:同学们的想法都猜对了吗?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验证你们的猜想。
师: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验证呢?可以用什么工具?(尺子)用尺子我们可以用量一量的方法。提供长方形给你,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折一折)
学生汇报:
A角的情况:
师:长方形的真的有四个直角吗,你验证出来了吗?
预生:四个角都是直角. (用三角尺或者其他是直角的图形验证)
B边的情况:
师:通过研究他们的边,你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学生说对边相等,)汇报:学生可能会说,长方形上下,左右两条边相等。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让学生想不同的方法,可以通过对折、量来验证。)
师:通过探究活动,我们知道长方形上下两条边相等即这一组对边相等;长方形左右两条边相等,即这一组对边也相等。我们可以说长方形对边相等。(板书:对边相等)
师:通过观察发现,长方形这条边比较长,右边的边比较短。
师:恩,所以啊,这组比较长的边,我们把它称为“长”,短的边可以称为“宽”。
师:长方形有几条长?几条宽?
(3)探究正方形的特征
师:哇,原来长方形有那么多奥秘,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研究出正方形的特征吗?
生:正方形四条边相等。
师:你是怎么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的呢?
(让学生汇报不同的方法:对折、量。)
师:为了使用方便,我们把正方形的四条相等的边,直接把它们称为“边”
(4)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回顾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呢?
A长方形上下2条长相等,左右2条宽相等,也就是对边相等。
(ppt里边要闪一闪强调一下)
B、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节课,我比较重视这一点,课堂中,,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去体验、感悟、发现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并在动手实践前,先让学生大胆猜测,再进行探索验证,在此基础上进行交流。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
(5)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A师:同学们,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想跟你们交朋友,你能把它们画下来吗?(能)
师:请你在方格纸上任意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学生自由画。教师巡视(师巡视时,要提醒学生坐姿及用尺子画图的习惯)
B展示交流
教师巡视时顺便抽取几个学生的作品供投影。
师:你画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那么漂亮,你是怎么画的?
师:你画的长方形的长画了多少格?宽画了多少格?
它的正方形的边画了多少格?你怎么验证你画了四个直角?
可以的话,展示一个画的不好的的同学的作品,请学生帮它改?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以及汇报过程。让学生再次巩固长方形和四边形的特征。
(6)玩猜一猜的游戏
师:同学们学得真不错,奖励你们跟老师一起来玩游戏。
逐个露出图形的一角,让学生来猜图形,然后再露出一部分,直到整个图形露出来为止,让学生根据已露出的部分来猜图形。
设计意图:猜图形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高。在他们猜的过程中,不断回顾图形的特征,从而巩固所学图形的特点。
回顾全课,总结提升。
师:这节课,我相信同学们的收获不少,你能说说你学到了什么吗?四边形还有很多知识,希望我们有机会再来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谈收工获、谈体会,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总结,以及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恰当评价。让学生自主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使其同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知识网络,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
教学板书
认识四边形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经过了多次试教,多次修改而最终定稿的。
在教学设计中,我从学生们的生活实际着手,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数学学习活动中,努力让学生在一个生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在快乐中去学数学。
在例1的教学中,让学生大胆猜想四边形,并圈出来。并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分类,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很浓,积极性也很高。并通过讨论,反例辩证概括出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 在例题2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去体验、感悟、发现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并在动手实践前,先让学生大胆猜测,再进行探索验证,在此基础上进行交流。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整个课堂始终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在实践操作中体会和掌握知识,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则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总的来说,这节课根据了学生的年龄特点,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探索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从而获得鲜明、生动和形象的认识,进而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