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 8.1 认识钟表 小明的一天 教案 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上册数学 8.1 认识钟表 小明的一天 教案 北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8-01 18:15: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钟表——小明的一天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92页
二、教材分析
《认识钟表》是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的“常见的量”。本节课是时间教学的起始课,内容包括认识钟面和整时,也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奠定基础。
“小明的一天”主要是学生认识整时和半时的情境题材,教材在这一情境中根据小朋友生活鱼学习的习惯,安排了6个整时与半时的时间,以供学生认识钟面。编写这部分内容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看钟表,并会认读整时与半时的时间;二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当地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使学生初步形成在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的习惯。
三、学情分析
对现代的小学一年级学生而言,在入学前,已经积累了看钟表上的时间的经验,学生的生活经验就是小学数学的重要资源。大部分学生对钟表上的时针、分针,甚至秒针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对整时和 不满整时有一定的感性生活经验。但学生的这种感性经验只停留在表面上,没有形成规范的认识。所以在设计本课时,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已有认知背景,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有的学生认识整时,有的学生还不会看钟表,还有学生可能对钟表一点都不了解。
四、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半时。
2.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观念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钟面
难点:正确认读整时、半时
六、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投影仪、钟表模型
学具:每组一个钟表模型、画笔
七、教学流程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猜谜语。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儿歌:
滴嗒滴嗒,滴嗒滴嗒,铛铛铛……
滴嗒滴嗒,滴嗒滴嗒,铛铛铛……
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
它会告诉我们,
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猜猜看“它”是什么?
生:钟表
师:对,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认识钟表)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唱儿歌这一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以轻松的状态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
(二)引导探究,掌握整时和半时规律
1.初步认识钟面
(1)出示钟表图片: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好看的钟表,观察有什么不一样?(颜色、形状、时间不同)
有哪些相同的地方?(都有12个数、指针)
(2)观察指针有什么特点?在表盘上指出时针和分钟。
(3)小结:钟面上有12个大格、12个数、时针和分针。
2.认识整时
师:我们每天起床、吃饭、上课和下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有一个小朋友叫小明,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明的一天是怎么安排的。(板书:小明的一天)
(1)认识7时
出示小朋友洗漱的图片,它几时在做什么?
你是怎么知道这个时刻是7时的?
学生尝试写整时,教师指导两种写法。可能出现70、710、7时、7:00这样的写法。
(2)认识8时
出示小朋友学习的图片,这是几时?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学生用两种写法表示8时。
3.认识半时
(1)认识9时半
出示图片:小朋友在做什么?是什么时间?
你是怎么知道这个时刻是9时半的?
教师指导两种写法。
4.认识其他时刻
出示图片:小朋友在做什么?分别是几时?
学生在书上用两种方法写出这3个时刻。
5.小结归纳
(1)归纳整时特点
出示: 整时图片
学生发现整时的钟面,分针都指向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教师小结并板书:
分针 12
时针 几 这样的时刻就称为整时。
(2).归纳半时特点
出示:半时钟面图片
学生发现整时的钟面,分针都指向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
教师小结并板书:
半时分针指向6
【设计意图: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指一指,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 表达能力。同时调动学生原有认知,通过尝试、讨论、对话,学会整时、半时的记录方法。】
(三)多样练习,深化认识
1.拨一拨
(1).你还知道哪些整时和半时?
(2)学具表盘上拨一个整时,说说你是怎样拨的?
(3)教师介绍顺时针方向。
2.连一连
3.画一画
4.说一说
分别是几时?你是怎样判断这个时刻的?
5.想一想
创设运动会情境,村长宣布跑步比赛在这个 时刻之后的1小时开始,猜猜比赛几时开始?2小时后喜羊羊最先到达终点,比赛几时结束?
【设计意图:设计4个梯度的练习,在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学生对钟表的认识。拨一拨,让学生的手动起来;连一连,巩固钟表的认、读。画一画,巩固整时、半时,时针分针的位置特点;说一说,感受时针分针的位置特点;想一想,初步渗透时间的计算。】
(四)回顾总结,了解钟表历史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2.欣赏图片,了解钟表的发展历史。
板书:
认识钟表——小明的一天
九、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一)评价方式:问卷
1.学生问卷部分
(1)用两种写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2)钟面上,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3,这时是( )时,再过1小时是( )时。
2.教师自评
(1)学习方式的选择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参与?
十、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数学佳偶额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认识钟表”前,应该具体地了解学生再这一方面究竟具备了哪些知识和经验。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基础,采用教师指导的学习方式,营造对话与交流的氛围,使学生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掌握认识整时、记录整时的方法。创设“小明的一天”这一生活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比较、交流,进一步讲原有的、比较零碎的看钟表的经验化成系统的方法。
在练习的环节,设计了拨一拨、连一连、画一画、说一说、想一想的板块,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深化对知识的掌握。
本节课的设计还是有遗憾的,钟表课件做得不够动态,在现代教育技术这一块上,要用ppt辅助教学,通过生动的动态画面,更形象地、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