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科学 11认识物体 教案 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上册科学 11认识物体 教案 冀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7-31 08:08: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认识物体??(1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说出物体的基本特征。
2.能比较出物体的轻重、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方面的不同。?
【科学探究】
能用简单词语描绘物体的特征。
2.能观察、比较物
体的不同。3.能简要描述探究过程、陈述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4.能对本课学习进行反思、评价。?
【科学态度】
能对常见物体的观察表现出探究兴趣。
能如实描述观察的物体。
3.愿意倾听、分享他人信息;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识别常见物体,描述常见物体的特征;比较物体。?
学情分析?
用感官感知物体的特征,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比较常见和熟悉的。但由于学生对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利用比较法认识物体还没有进行过专项训。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特征,比较物体不同,为下节课学习“给物体分类”打下基础。?
教学方法?
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观察、分析、比较。实施教学方法时使用电子白板等信息化环境。?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一)教师呈现词典、铅笔盒、乒乓球、橡皮、网球、作业本等物体,让学生说说这些物品是什么(说出名称),让学生知道词典、铅笔盒、乒乓球、橡皮、网球、作业本等都是物体,建立简单的物
体概念。?
(二)提出要探究的问题:“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这些物体有什么不同呢?”出示:观察物体视频。?
二、观察物体?
(一)明确任务?
“上面的物体不同的地方有很多,今天我们先从外部形态上找找它们的不同。”?
(二)掌握方法:(比较的方法)?
观察物体前,教师与学生讨论交流“你想怎么观察?观察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等问题,让学生在动手之前先动脑思考,通过全班交流达成共识。活动以4人小组形式进行,可以用感官观察,可以先比较物体的颜色有什么不同,说说各是什么颜色的。用这种方法依次比较物体的形状、薄厚、轻重、表面粗糙程度等有什么不同。?
提示观察时要注意安全,不要碰到同学和自己,观察要细致等。提示学生将观察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5页上。?
(三)汇报交流?
采用小组形式展示本组研究结果。提示学生注意倾听发言,及时补充并评价。?
(四)得出结论?
物体在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很多方面不同。?
(五)反思评价?
组织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怎么样,也可以评价一下其他同学。?
三、比较物体?
(一)下面的物体有哪些不同?出示比较课件。?
海绵、木棒;两只铅笔;两把椅子的不同。?
采用分组讨论,让学生先跟本小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再全班交流。?
海绵、木棒不同的地方有很多,如软硬不同:海海绵软,木棒硬;粗细不同:海绵粗,木棒细;轻重不同:海绵轻,木棒重;颜色不同:海绵是黄色,木棒是浅棕色等。?
依次比较铅笔的不同,椅子的不同。?
(二)出示课件,把物体拖入红框中,按照物体的特征排序。?四个大小不同的球;四根长短不一的铅笔;四只不同点数的瓢虫。?
(三)小结。?
教学反思?
学生对物体的不同能说出很多方面,因此为了更好的比较,引导学生拿出两个物体比较有什么不同更有针对效果。比较时利用手
的感觉会对学生增加感性认识,记忆会更加深刻。课件中把物体拖入红框中,按照物体的特征排序,学生更喜欢,效果很好,以后继续加入这方面的内容作为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