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七年级上册
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捕捉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采集和狩猎得来的食物总有吃完的那一天,那他们该如何生存呢?
想一想 ……
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
新课导入
学习目标
1.掌握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2.了解原始农业的产生过程及意义;
3.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4.比较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认识中国南北原始农耕文化的异同。
半坡居民的生活
活动时间
距今约6000年
活动地点
陕西西安半坡村
半坡原始居民
半坡遗址想像图
半坡类型村落布局图
半坡遗址居住区的布局是以一座大型房屋为中心,中小型房屋散布周围,其外围环绕一条大型壕沟。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他们先从地表向下挖出一个方形或圆形的穴坑,在穴坑中埋设立柱,然后沿坑壁用树枝捆绑成围墙,内外抹上草泥,最后架设屋顶。屋内,地面修整的十分平实睡觉的地方高于地面。
半坡遗址出土文物
磨制石器
炭化的粟和菜籽
骨锥
半坡原始居民开始广泛使用磨制石器,用石铲、石刀等工具从事原始的农业生产。种植粟(sù)、麻和蔬菜(农业方面表现)。
半坡遗址骨铲
半坡遗址角锥
骨制箭头
弓箭
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是彩陶。彩陶以红底黑色纹饰为主,纹饰多是几何图案,还有动植物纹饰,其中以鱼纹、鹿纹为多,图案栩栩如生。
这个是取水用的“小口尖底瓶”。瓶腹大、两侧有系绳的耳环、底尖,空瓶放置时是倾斜的。汲水时手提绳子将瓶子放置在水中,因为瓶子是空的,重心在瓶子的中上部,于是瓶子马上会倒置在水中;随着水不断地注入瓶中,瓶子的重心就会转移到瓶子的中下部,瓶口也会朝上立起来,整个过程是由瓶子自动完成的,不需要人为去摇动。
知识延伸
半坡纹饰的形象可爱,表现了人类童年的天真稚气和与自然的亲切关系。仔细体味,有人与自然溶为一体的感觉,可以说是半坡人原始生活的记录。它巧妙的表达出生活中人鱼紧密联系和人们以鱼为图腾崇拜的主题。
知识延伸
半坡原始居民用麻纺织麻布
陶纺轮
半坡居民的生活
(1)时间:
(2)地点:
(3)生产工具:
(4)农作物:
(5)原始饲养业:
(6)定居生活:
(7)原始手工业:
距今约6000年
陕西西安(北方黄河流域)
磨制石器、骨器、角器
粟
猪、狗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彩陶、纺线、织布、制衣
河姆渡人的生活
河姆渡遗址:距今约7000年,位于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村。
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井和草顶井架复原图
干栏式房子是指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子。其具体构筑?办法是用竖立的木桩为基础,其上架设竹、木质大小龙骨作为承托地板悬空的基座,基座上再立木柱和架横梁,构筑成框架状的墙围和屋盖,柱、梁之间或用树皮茅草或竹条板块或用草泥填实。
河姆渡出土植物之稻谷
骨耜
陶灶
陶猪
小陶舟
刻画猪纹黑陶钵
河姆渡原始居民饲养(水)牛、猪和狗等家畜。为便于通过河流湖沼,他们用木头制成简陋的小船。在遗址中发现了木质的船桨和陶质的微型舟。许多资料表明,采集和渔猎在他们生活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河姆渡遗址内模拟古人用泥土制作陶饮器的模型
骨哨是一种乐器,也是一种狩猎时模拟动物声音的狩猎工具
蚕纹象牙杖首饰
此蝶形器不仅反映了当时的象牙工艺水准,更为研究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堪称旷世珍宝。
双鸟朝阳纹牙雕(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出土“朱漆碗”
1977年河姆渡遗址出土,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木质、敛口,呈椭圆瓜棱形,圈足略外撇。外壁均有一层朱红色涂料(剥落较甚),微有光泽。它的发现,说明至少在六、七千年之前,我们的先民已将天然漆用于装饰生活器具的表面。
(1)地点:
(2)时间:
(3)生产工具:
(4)农作物:
(5)定居生活:
(6)原始饲养业:
(7)原始手工业:
骨耜
干栏式房屋
陶器、玉器、乐器、雕刻、天然漆
浙江余姚( 南方长江流域)
距今约7000年
水稻
猪、狗、水牛
河姆渡人的生活
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
长江中下游栽培稻
北方栽培粟和黍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粟和黍的国家。
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
(3)重要标志: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4)意义: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2)发展变化: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西安半坡博物馆
半坡原始居民与河姆渡原始居民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主要不同呢?为什么会存在差异呢?
主要不同:原始农耕、原始生活
不同原因:地理自然环境不同,一南方湿润多雨,一北方干旱少雨。
遗址名称 半坡居民 河姆渡居民
距今时间 6000年 7000年
发现地点 陕西西安 浙江余姚
流域范围 黄河流域(北方) 长江流域(南方)
原始
农业 农作物 粟(旱田) 水稻(水田)
农 具 (磨制石器)骨器、角器 (磨制石器)骨耜
原始饲养业 猪、狗 猪、狗、水牛
原始手工业 彩陶、乐器、纺织、制衣 水井、陶器、玉器、乐器(艺术)
建筑形式 半地穴式房屋 干栏式房屋
相同点 都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会建筑房屋,过定居生活,出现原始艺术的萌芽。
本课小节
1.哪些现象不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
A.家畜饲养的出现 B.城市的出现
C.农作物种植 D.磨制工具的发展
【解析】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过定居生活,出现了聚落,使用磨制石器等现象的出现,标志着原始农业的出现;原始居民生活的时期城市还没有出现。故选B。
B
随堂基础检测
2.禾苗在春雨中茁壮成长,夏日里稻花香四溢,秋收时饱满的稻穗“笑”弯了腰……这样的镜头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一早期人类的劳作中(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解析】禾苗在春雨中茁壮成长,夏日里稻花香四溢,秋收时饱满的稻穗“笑”弯了腰……这样的镜头可能出现在河姆渡人的劳作中。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故选C。
C
3.假设半坡人时期,人们已经懂得集市贸易,那么市场上最有可能见到的农作物应是( )
A.粟 B.水稻 C.小麦 D.玉米
A
【解析】半坡人种植粟,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小麦起源于亚洲西部,玉米原产地是美洲。故选A。
4.我国哪一原始人类建造的房屋对后世阁楼和楼房样式的出现有所启发(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C
5.下面的文物图片集中反映了某原始居民生产和生活状况,该原始居民应该是( )
A.北京人 B.半坡人 C.元谋人 D.河姆渡人
B
磨制石锄
骨制箭头、渔沟、渔叉
纺轮
刻有符号的陶片
6.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一图胜千言。关于右图反映的历史信息较为准确的是( )
A.聚族而居 B.原始农业 C.贫富分化 D.采集狩猎
B
石斧
耒耜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