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4课《乘着歌声的翅膀》
教学设计
课 时:2课时
课 类:设计·应用
教学策略/教学思路: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通过聆听、演唱、欣赏、参与等活动体验音乐的美感,逐步理解音乐要素是如何塑造音乐形象的。以“乘着歌声的翅膀”为主题,本课选择了优美抒情的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雅俗共赏的《培尔·金特》组曲中具有田园韵味的《朝晨》和悲壮肃穆的《奥赛尔之死》,以及中国广为流传的儿童叙事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让学生不仅在听觉上获得艺术享受,而且体会到音乐的旋律美、意境美。
教材分析:本课时首先学习《乘着歌声的翅膀》和《朝景》两首乐曲。其中,《乘着歌声的翅膀》是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歌词是海涅的一首抒情诗。全曲以清畅的旋律和由分解和弦构成的柔美伴奏,描绘了一幅温馨而富有浪漫色彩的图画。《朝景》是第一组曲的第一首,是寓言剧中主人公培尔·金特流浪到非洲摩洛哥时的一段配乐,结构为单主题三部曲式。乐曲描写了阳光初照的黎明,太阳慢慢地升起的大自然晨曦景色。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加,已积累一定的乐理知识和音乐鉴赏能力,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本课时通过两首具有旋律美、意境美的国外名曲,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参与法、体验感悟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课本
课题
《乘着歌声的翅膀》
第1课时
学科
音乐
年级
六年级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唱歌曲《月亮月光光》,感受6/8拍在歌曲中的作用;欣赏管弦乐曲《朝景》,视唱乐曲的主题旋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歌曲、学唱歌曲和交流互动等方式,学会唱《乘着歌声的翅膀》,并欣赏欣赏管弦乐曲《朝景》,学会通过音乐感受歌曲传递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通过聆听、演唱、欣赏、参与等活动体验音乐的美感,逐步理解音乐要素是如何塑造音乐形象的。
重点
学唱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学会鉴赏管弦乐曲《朝景》。
难点
感受6/8拍在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中的作用;视唱管弦乐曲《朝景》的主题旋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向学生介绍门德尔松,并播放一段介绍门德尔松的视频。
认真观看视频。
通过视频播放,引学生注意力,从而导入课题。
讲授新课
1.欣赏歌曲。欣赏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引导学生思考这首歌的旋律特点和歌词表达的画面。
2.新歌学唱。首先,让学生进行发声练习(发“u”音,注意喉咙要打开,找找打哈欠的感觉,脖子要放松;进行哼鸣练习,在“u”音口型的基础上,吧嘴唇闭合,保持喉咙打开),为学唱歌曲做准备;向学生示范6/8拍的手势,引导学生一起打节拍,让学生试着音乐摇动身体,体验随波荡漾的感觉;分别从弱起小节、变音记号(#)、倚音、下行和上行大跳音程的演唱,帮助学生突破演唱的重难点;让学生完整演唱歌曲乐谱。
接着,让学生跟着伴奏,一起有感情地朗诵歌词,并感受诗歌表达的意境。
最后,让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强调中速、幽静,声音要自然、柔和。
板书:学唱《乘着歌声的翅膀》
认真欣赏音乐,思考歌曲的旋律特点和表达的画面,踊跃举手发言。
认真听老师的讲解,配合老师的要求,感受从弱起小节、变音记号、倚音、下行和上行大跳音程在歌曲中的作用。
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认真演唱歌曲。
1.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音乐。
2.从发声练习、突破演唱难点、唱乐谱到演唱整首歌,层层递进,可以做大程度帮助学生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巩固练习
3.演唱练习。让学生男女分组,女生唱一段、男生唱一段;引导学生自己互评:唱得好不好?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在什么地方?
积极参与演唱并展示表演。
3.用男女分组演唱并互评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信以及参与合作意识。
拓展延伸
4.拓展学习。向学生介绍格里格及其作品《培尔·金特》组曲,并播放其第一组曲的第一首乐曲《朝景》,引导叙述思考这首乐曲描绘的景象。
播放第二遍乐曲,让学生思考回答这首乐曲的主题旋律,并带领学生进行视唱。
从乐曲的三部分分别向学生介绍出现的乐器及乐曲对应的场景。
板书:欣赏《朝景》
认真欣赏音乐,体会歌词传达的意境。
思考老师的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认真聆听。
4.从思考乐曲景象到主题旋律视唱再到乐器识别,层层递进,帮助学生感受乐曲的旋律美、意境美,也为学生提供一种鉴赏国外乐曲的方法。
课堂小结
《乘着歌声的翅膀》是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歌词是海涅的一首抒情诗。全曲以清畅的旋律和由分解和弦构成的柔美伴奏,描绘了一幅温馨而富有浪漫色彩的图画
《朝景》是第一组曲的第一首,是寓言剧中主人公培尔·金特流浪到非洲摩洛哥时的一段配乐,结构为单主题三部曲式。乐曲描写了阳光初照的黎明,太阳慢慢地升起的大自然晨曦景色。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说出自己对歌曲的体会。
通过总结,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板书
学唱《乘着歌声的翅膀》
欣赏《朝景》
清晰、直观地展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重点。
课件22张PPT。乘着歌声的翅膀
第1课时
花城版 六年级上新知导入 门德尔松(1809年-1847年),德国作曲家。代表作有《仲夏夜之梦》序曲、《e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等。他的音乐被描绘为“描绘性浪漫主义”,作品温柔舒适、优美恬静、完整严谨,极少矛盾冲突,富于诗意幻想。欣赏歌曲 欣赏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想一想,这首歌的旋律有什么特点?歌词表达了什么画面?欣赏歌曲 《乘着歌声的翅膀》是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歌词是海涅的一首抒情诗。全曲以清畅的旋律和由分解和弦构成的柔美伴奏,描绘了一幅温馨而富有浪漫色彩的图画——乘着歌声的翅膀,跟亲爱的人一起前往恒河岸旁,在开满红花、玉莲花、玫瑰、紫罗兰的宁静月夜,听着远处圣河发出的潺潺水声,共同憧憬这美好的生活。新知讲解新歌学唱发声练习,为学唱歌曲做准备! 要求:发“u”音,注意喉咙要打开,找找打哈欠的感觉,脖子要放松;进行哼鸣练习,在“u”音口型的基础上,吧嘴唇闭合,保持喉咙打开。新知讲解新歌学唱 这首歌曲为6/8拍,跟着老师一起打节拍,试着音乐摇动身体,体验随波荡漾的感觉。新知讲解新歌学唱(1)弱起小节的演唱:(2)变音记号(#)的演唱:新知讲解新歌学唱(3)倚音的演唱:(4)下行、上行大跳音程:5 2 2 3 2 3 , 5 2 3 2 3 , 3. 3 。=5 — 7 — 5 , 5 — 6,6 — 2 ,2 — 5 — 3 。....新知讲解新歌学唱学唱简谱!1=F6/8注意渐强、渐弱!留意前倚音、后倚音!新知讲解新歌学唱 这首歌的歌词是海涅的一首抒情诗。跟着伴奏,一起有感情地朗诵,并感受诗歌表达的意境。紫罗兰微笑的耳语,仰望着明亮星星,
玫瑰花悄悄地讲着,她芬芳的心情;
那温柔而可爱的羚羊,跳过来细心倾听,
远处那圣河的波涛,发出了喧啸声,
远处那圣河的波涛,发出了喧啸声。乘着这歌声的翅膀,亲爱的随我前往,
去到那恒河的岸旁,最美丽的地方;
那花园里开满了红花,月亮在放射光辉,
玉莲花在那儿等待,等她的小妹妹,
玉莲花在那儿等待,等她的小妹妹。新知讲解我是小小演唱家 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情绪演唱这首歌曲?中速、幽静地
声音要自然、柔和女生唱第一段,男生唱第二段拓展学习听世界名曲《朝景》,思考:这首乐曲描绘了什么景象? 爱德华·格里格(1843~1907),挪威作曲家,19世纪下半叶挪威民族乐派代表人物。6岁随母学钢琴,得到音乐启蒙教育。在创作实践中,他借鉴欧洲各国音乐传统,特别是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音乐发展的成果,通过对民族历史的歌颂,对祖国大自然和民间生活的艺术感受,创作出具有挪威民族特色和浓厚乡土气息的音乐。拓展学习 《培尔·金特》组曲是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于1974—1875年间为挪威文学家易卜生根据本国古代民间传说创作的寓言剧而写的管弦乐曲。全剧共有22段钢琴配乐,后来格里格从中选出了8首改编为两套管弦乐组曲,成为雅俗共赏的名作。
《朝景》是第一组曲的第一首,是寓言剧中主人公培尔·金特流浪到非洲摩洛哥时的一段配乐,结构为单主题三部曲式。乐曲描写了阳光初照的黎明,太阳慢慢地升起的大自然晨曦景色。课堂总结课堂总结 第一部分:由长笛轻轻吹奏出田园风的曲调,继而双簧管与之相呼应,描绘太阳冉冉升起的景象。课堂总结 第二部分:用上面的主题进行发展后,大提琴演奏出如歌的副题,小提琴用分解和弦为之伴奏。课堂总结 第三部分:由大提琴、双簧管和大管再现主题,继而单簧管演奏。描绘了太阳升起,遍地洒下金辉,万物复苏的景象。最后,乐曲在宁静、美好的气氛中结束。课堂总结 《乘着歌声的翅膀》是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歌词是海涅的一首抒情诗。全曲以清畅的旋律和由分解和弦构成的柔美伴奏,描绘了一幅温馨而富有浪漫色彩的图画
《朝景》是第一组曲的第一首,是寓言剧中主人公培尔·金特流浪到非洲摩洛哥时的一段配乐,结构为单主题三部曲式。乐曲描写了阳光初照的黎明,太阳慢慢地升起的大自然晨曦景色。
板书设计 学唱《乘着歌声的翅膀》
欣赏《朝景》作业布置背唱《乘着歌声的翅膀》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