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课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7.3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课件+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7-31 13:44:57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7.3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课题
2.7.3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进一步熟练二次根式的化简.
过程与方法:利用二次根式的化简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通过独立思考,能选择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运算过程中巩固知识,通过与他人交流总结方法.
重点
利用二次根式的化简,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难点
根号内含有字母的二次根式的化简.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师:实数的运算法则、运算律在二次根式中也适用。
想一想:二次根式满足什么运算律。
师: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分配律
在七年级学习有理数的时候,我们学过混合运算,二次根式也同有理数一样,能够进行混合运算,运算顺序和有理数一样,先算乘方和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下面我们通过几个例题,来感受一下.
生: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分配律
这一环节主要是复习旧知识和提出问题,通过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他们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
讲授新课
师:计算
;(2);
(3)
解:(1)====;
(2)===;
(3)




==.
你还有其他解法吗?
思考:还可以继续化简吗?为什么?
在这个题目中,很容易看出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与 化简后的被开方数不可能相同,因此,结果中可以保留,不必将它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总结归纳】
在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顺序与有理数中的运算顺序一样,先算乘方,后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
(2)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的结果应写成最简形式,这个形式应该是最简二次根式,或几个非同类二次根式的和或差,或有理式.
(3)在运算过程中,每个二次根式都可以看做一个“单项式”,多个不同的二次根式可以看做“多项式”,因此有理数中的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和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仍然适用.
【议一议】化简 ,其中a=3,b=2.你是怎么做的?
把a=3,b=2代入代数式中,
你还有其他解法吗?
【总结归纳】
解二次根式化简求值问题时,直接代入求值很麻烦,要先化简已知条件,再用乘法公式变形代入即可求得.
【做一做】如图,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试求图中梯形ABCD的面积,你有哪些方法?
(1)直接求法.
过点D作AB边上的高DE,可发现边AB,DC及DE
都是某一个小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得
AB=, CD=,DE=,面积梯形ABCD的面积是
=18.
(2)间接求法.
将梯形ABCD补成一个5×7长方形,用长方形的面积减去3个小三角形的面积,得梯形ABCD的面积是=18.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学例题。
思考其他的解法。
引导学生观察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也可以安排学生分小组讨论,通过交流,展示学生发现的规律;若学生的讨论不够深入,可由教师补充得出结论.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
在这里让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引导学生通过类比、思考、探索、交流来获取知识和学会学习,同时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的形成,发展他们的数学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思考其他的解法。
这样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了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有效的改变学生旧有学习方式。
例题采取学生自己先动手做,再由教师点评,最后师生共同小结的方式完成。这种师生互动的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主动地获取了知识和技能。
在这里让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引导学生通过类比、思考、探索、交流来获取知识和学会学习,同时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的形成,发展他们的数学能力。
课堂练习
1.化简
(1)(2+3)(2-3); (2)(-)2; (3)(-1)÷(+1).
解:(1)(2+3)(2-3)=(2)2-32=12-9=3.
(2)(-)2=()2-2+()2=3x-2+y.
(3)(-1)÷(+1)
=
=
=2-2+1=3-2.
3.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为3 cm,2 cm,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
4.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 cm, cm, cm,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
5.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是 cm, cm,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是    .?
已知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求 -的值.
解:因为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所以a+b=0,cd=1,
所以
4.(2019·聊城)下列各式不成立的是( )
5.(2019·益阳)观察下列等式:
请你根据以上规律,写出第6个等式:
学生认真做课堂练习。通过课堂习题练习,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新知。
提高练习是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的新知,并让学生学会对新知识的正用、逆用、变形用的能力,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实现了优等生有事做,学困生跟着做的隐性分层教学。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顺序与有理数中的运算顺序一样,先算乘方,后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
(2)有理数中的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和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仍然适用.
(3)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的结果应写成最简形式,这个形式应该是最简二次根式,或几个非同类二次根式的和或差,或有理式.
(4)在计算过程中,注意在有理数中学到的公式法则,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同样适用.比如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学生回顾总结学习收获,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教师系统归纳。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对本节课的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小结,使所学的知识及时的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
板书
2.7.3二次根式
(1)综合运算
(2)化简求值
(3)实际应用
课件26张PPT。2.7.3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北师版 八年级上新知导入实数的运算法则、运算律在二次根式中也适用。想一想:二次根式满足什么运算律。(1)加法交换律:(2)加法结合律:(4)乘法结合律:(3)乘法交换律:(5)分配律:新知导入在七年级学习有理数的时候,我们学过混合运算,二次根式也同有理数一样,能够进行混合运算,运算顺序和有理数一样,先算乘方和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下面我们通过几个例题,来感受一下.新知讲解【例】计算:解:新知讲解【例】计算:你还有其他解法吗?新知讲解思考:还可以继续化简吗?为什么?【例】计算:在这个题目中,很容易看出, 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与 化简后的被开方数不可能相同,因此,结果中可以保留 ,不必将它化成最简二次根式。新知讲解在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顺序与有理数中的运算顺序一样,先算乘方,后算
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
(2)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的结果应写成最简形式,这个形式应该是最简二
次根式,或几个非同类二次根式的和或差,或有理式.【总结归纳】新知讲解在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3)在运算过程中,每个二次根式都可以看做一个“单项式”,多个不同
的二次根式可以看做“多项式”,因此有理数中的运算律(交换律、结合
律、分配律等)和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在二次根式的
运算中仍然适用.【总结归纳】新知讲解【议一议】化简 ,其中a=3,b=2.你是怎么做的?把a=3,b=2代入代数式中,原式=先代入后化简你还有其他解法吗?新知讲解【议一议】化简 ,其中a=3,b=2.你是怎么做的?先代入后化简原式=把a=3,b=2代入代数式中,原式哪种简便?新知讲解 解二次根式化简求值问题时,直接代入求值很麻烦,要先化简已知条件,再用乘法公式变形代入即可求得.【总结归纳】新知讲解【做一做】如图,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试求图中梯形ABCD的面积,你有哪些方法?新知讲解方法(1)直接求法.
过点D作AB边上的高DE,可发现边AB,DC及DE都是某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得AB= ,
CD= ,DE= ,梯形ABCD的面积是E新知讲解方法(2)分割法
可把梯形ABCD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如图所示.S1S2S3S梯形ABCD=S1+S2+S3
新知讲解方法(3)补图法
将梯形ABCD补成一个5×7的长方形,用长方形的面积减去3个小三角形的面积,得梯形ABCD的面积是
5×7- ×5×5- ×4×2- ×1×1=18.课堂练习1.化简课堂练习拓展提高3.已知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求 的值。解:因为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所以a+b=0,cd=1,
所以中考链接4.(2019·聊城)下列各式不成立的是( )C中考链接5.(2019·益阳)观察下列等式:请你根据以上规律,写出第6个等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总结(1)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顺序与有理数中的运算顺序一样,先算乘方,后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2)有理数中的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和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仍然适用.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课堂总结(3)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的结果应写成最简形式,这个形式应该是最简二次根式,或几个非同类二次根式的和或差,或有理式.(4)在计算过程中,注意在有理数中学到的公式法则,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同样适用.比如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板书设计2.7.3二次根式
(1)综合运算
(2)化简求值
(3)实际应用作业布置课本 P47 练习题
P48 习题2.11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