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件(44张ppt)+教案+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件(44张ppt)+教案+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7-31 12:39:26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啊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余光中
从诗中你感受到一种什么样的情怀?诗中反映了海峡两岸“现在”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况?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




母子生别离
——台湾问题的由来
三国时期
元朝时期
清朝初年(1662)
清康熙年间
马关条约签定后(1895年)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
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
设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3年清军进驻台湾。
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马关条约》中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台湾回归祖国
(1)内战遗留问题:
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国民党败退到台湾,在美国的支持之下,形成与祖国大陆对峙的状态。
(2)反华势力介入:1950年,美国派第七舰队阻止人民
解放军解放台湾
国民党军队逃往台湾
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
台湾自古以来
就是中国领土
是内战遗留问题
1.1949年以来,党和政府对台湾政策方针有何变化?(新中国成立初、50年代中期
、改革开放以后)P70
2.台湾作出了哪些政策调整?随着党和国家对台政策的变化,哪些事件密切了两岸交往、推进了祖国统一大业?
P70第二段---P73
3.海峡两岸日益密切交往的史实?P73
(一)




慈母声声唤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对台政策




新中国成立初

50年代中期
改革开放以后
武装解放
和平解放、“和为上计”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政策变化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
胡锦涛
习近平
对台基本方针: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司法独立,终审权不须到北京。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
—选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新中国成立初

50年代中期
改革开放以后
武装解放
和平解放、“和为上计”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八项主张
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政策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
胡锦涛
习近平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
“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不以政治分歧去影响、干扰两岸经济合作”;
“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等。
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
2100万台湾同胞,不论是台湾省籍还是其他省籍,都是中国人,都是骨肉同胞、手足兄弟。
八项主张
——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新中国成立初

50年代中期
改革开放以后
武装解放
和平解放、“和为上计”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八项主张
四点意见、《反分裂国家法》
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政策
两岸共同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
胡锦涛
习近平
合作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统一后,台湾制度不变,台湾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台湾同美、日可以继续保持现在的关系……台湾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邓小平
材料二
1995年,江泽民发表讲话,强调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祖国统一后,台湾地区与香港相比享有的特殊权利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政府对台湾的基本立场。
特殊权利:台湾享有高度自治,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基本立场: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但决不放弃使用武力。
调整前
调整后
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海峡两岸同胞近38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

“三不”政策调整后每年来祖国大陆探亲的台胞都超过百万人次。
2015年两岸人员往来940万人次再创新高。
台湾同胞大陆寻祖问根
时间
历史事件事件
内容或意义
1979年
1987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2005年
2015年
停止炮击金门和马祖的炮轰
走向缓和
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打破隔绝
成立“海基会”
成立“海协会”
“九二共识”
两岸交往的基础和关键
“汪辜会谈”
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胡锦涛会见连战
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习马会”
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翻开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台湾成立海峡基金交流会(海基会)
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九二共识)
汪辜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
两岸关系的发展(民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
走近台湾
破冰之旅
世纪之握
2005年
2015年
时间
历史事件事件
内容或意义
1979年
1987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2005年
2015年
停止炮击金门和马祖的炮轰
走向缓和
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打破隔绝
成立“海基会”
成立“海协会”
“九二共识”
两岸交往的基础和关键
“汪辜会谈”
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胡锦涛会见连战
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习马会”
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翻开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经济合作

文化交流

民间交往
年代
305.3
贸易额
两岸历年贸易统计表
0.46
15.16
178.8
(单位:亿美元)
1978年
1987年
1995年
2000年
2008年
1047.1
你知道我们身边有哪些台商品牌吗?
随处可见的台湾餐厅
刘谦做客央视春晚
两岸帆船友谊赛
文化交往
大陆青年
台湾朋友
垦丁
海洋博物馆
奥运·炎黄之光——海峡两岸长跑
团团圆圆
春节包机
5˙12地震后
台湾红十字救援队进入四川绵竹市汉旺镇展开搜救
(一)




游子当思归
——今日之台湾
2018年4月21日“台独工作者”赖清德“台独”言论公然挑衅台海和平稳定
2016年至今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从未承认“九二共识”。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台湾居民来大陆573万人次,而大陆居民赴台湾361万人次,比2015年减少近80万人次。
台湾同胞的民意究竟是什么?
台湾人民声势浩大的反台独运动
面对蔡英文违背历史潮流的荒唐举动,大陆出台了什么政策?
小组讨论:我们能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做些什么?(我们能为解决台湾问题做些什么?)
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是必然趋势!
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神圣的领土
对台政策的不断推动
两岸同胞血脉相连,交往日益密切
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请你写上一句
祝福台湾的话语。
激情创作
课堂小结
对台方针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成立两会
海基会、海协会
历史性进展
启动“三通”
打破隔绝
台湾调整
“三不”政策
达成共识
“九二共识”
海峡两岸的交往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评测练习
一、选择题:
1.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目前,我国解决“乡愁”的基本方针是(

A.不放弃使用武力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民族区域自治
D.由台湾人民“公投”
2.2015年5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共同探讨两岸关系的路应该如何走,回首海峡两岸关系之路,双方首次打破隔绝状态开始于(

A.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逐步采取一些开放措施
B.台湾和大陆分别成立海基会和海协会
C.海协会和海基会就“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
D.汪辜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
3.某旅游公司设计了多条“走进台湾”系列产品线路,包括美食之旅——“吃”遍宝岛;花博之旅——“花”现宝岛;婚纱蜜月之旅——钟爱一生宝岛演艺等。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A.它为两岸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
B.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开始被打破
C.海峡两岸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合作共赢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4.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A.实现直接“三通”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D.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汪辜会谈”得以成功举办,其先决条件是(

A.两岸授权进行对话
B.汪、辜私交不错
C.汪、辜分别是海协会和海基会的领导人
D.海协会、海基会就“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了共识
二、非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统一后,台湾制度不变,台湾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台湾同美、日可以继续保持现在的关系……台湾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邓小平
材料二
1995年,江泽民发表讲话,强调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祖国统一后,台湾地区与香港相比享有的特殊权利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政府对台湾的基本立场。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列举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意义,提高归纳知识的能力;
(2)知道海协会、海基会,了解“九二共识”及其意义
(3)认识江泽民的八项主张、胡锦涛会见连战、习马会等史实对两岸关系发展的作用。
(4)了解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情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分析文献、图片资料等,了解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掌握运用不同类型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增强祖国统一必将实现的坚定信念。
教学重难点: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合作交流展示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课件播放台湾作家余光中的《乡愁》让学生感知台湾人民对祖国统一的渴望,台湾同胞浓厚的思乡情。结合问题回答,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第一个板块:寻根历史—缘何分离
1、课件出示表格,让学生说说从表格中能得出什么结论。结合台湾地图,让学生结合史实得出结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出示图片台湾问题的形成,让学生得出结论:台湾问题是内政而非外交。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所学知识,旨在让学生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过渡语:既然两岸现在处于分离状态,那么两岸又是如何交往的呢?
(二、)第二个板块:回眸昨天—共破僵局
1、(1)自主学习
提出明确的学习范围和要求,课件出示问题,让学生阅读完本课文本后,自己先找出相关问题,并在课本上标注:
A、
阅读教材,列表归纳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的对台政策、方针。
不同时期对台政策方针
时间
领导人
政策
新中国成立初
50年代中期
改革开放以后
B.台湾作出了哪些政策调整?归纳改革开放以来,哪些事件密切了两岸交往、推进了祖国统一大业?
C.
海峡两岸日益密切交往的史实。(p73)
(2)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展示:让学生小组展示表格问题答案,教师进行点评,并适时板书重难点。
(3)课件出示:合作探究
(先③④号同学发言,后①②号同学补充,做好记录,最后由③④号同学展示,展示不完整①②号同学可作补充)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统一后,台湾制度不变,台湾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台湾同美、日可以继续保持现在的关系……台湾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邓小平
材料二
1995年,江泽民发表讲话,强调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祖国统一后,台湾地区与香港相比享有的特殊权利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政府对台湾的基本立场。
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小组代表展示回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用表格表述历史问题和史料分析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
过渡语: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了新的对台基本方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和了海峡两岸的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4)课件出示表格,让学生归纳自1979年以来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性事件及影响。师总结点评。
设计意图:表格展现历史问题,一目了然。
(三)第三个板块:共睹今日—兄弟情深
课件出示海峡两岸在经济、文化领域及民间交往的图片,让学生联系身边熟悉的台商企业、商标等,感受到日益密切的交往,体会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设计意图: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展示,让学生体会两岸的密切交往。
过渡语:同学们,目前虽然两岸交往非常密切,但是和平统一之路并非一番风顺,“台独”分子及反华势力仍然极力阻挠和破坏祖国的统一大业。海峡两岸的明天会怎样呢?
(四)、第四个板块:期许明日—家庭团聚
1、课件出示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等破坏和平统一的图片和言行、台湾同胞的反台独运动照片和我国大陆对台湾的优惠政策图片。
2、让学生小组讨论:我们能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做些什么?学生展示,教师总结并讲解促进和平统一的条件(课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1)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是必然趋势!(2)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3、让学生给台湾说一句祝福的话语。学生先写后读展示,教师课件出示所写的一句话:台湾,祖国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啦!。课件出示结束语:统一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祖国统一大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台独分子的行径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但是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师课堂小结
课件出示本节课板书,教师结合板书内容,总结本课主要知识点。
四、课堂检测:1、让学生做导学提纲达标检测题
2、学生回答并说出关键词,师点评。
五、布置作业: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六、板书设计:
14
《海峡两岸的交往》
对台方针
打破隔绝
台湾
成立两会
达成共识
历史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