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7张PPT。阶段专项复习(一)走近科学 HS版 七年级上123456789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答案显示习题链接CBB“西汉美酒”的成分是什么CC(1)温度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
(2)温度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
(3)温度 (4)对照 (5)适宜的温度CB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答案显示习题链接1011(1)维生素B1
(2)①等量的土壤浸出液 ②3 mL清水(或蒸馏水)
(3)a.维生素B1对玉米幼苗的生长有影响
b.花盆甲、乙、丙中的玉米幼苗平均长势相同C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答案显示习题链接12(1)细菌对植物遗体具有分解作用
(2)细菌
(3)乙组的树叶会腐烂,甚至会消失13(2)温度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 (5)温度
(6)温度越低,霉菌越不容易繁殖(或温度越高,霉菌越多)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答案显示习题链接1415(1)大于 (2)茶多酚具有减肥作用 (3)不可以(1)刻度尺 (2)1、2、3(或4、5、6或7、8、9) (3)下面弹性球的质量越大 (4)B、C16B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答案显示习题链接1718(1)是。 (2)SARS病源在哪里? (3)假设
(4)略。 (5)略。(1)不会;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仅仅是形状改变不影响所含物质的多少,所以应当不变
(2)橡皮泥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答案显示习题链接19(1)将四种不同金属两两相连,同种金属与同种金属间也相连,共组合成10组导线接头。把它们共同放置在室外某处,经过一段时间的风吹雨淋之后,再观察它们生锈的情况。(2)几个月后出现的现象应分别是:不同种金属的接口处锈蚀比较严重。
(3)尽量减少电路中不同种金属导线相连接,并且尽量不让导线暴露在风雨中。1.泡沫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具有轻质、多孔、保
温、隔热、隔音、减震等优点,同学们对此很好奇,围绕
其保温、隔热的性能,提出了以下的问题,你认为较有价
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
A.它为什么能防火、保温?
B.它的轻质特点对减震有什么影响?
C.厚度的变化对保温、隔热性能有什么影响?
D.多孔结构对隔音性能有什么影响?C2.科学家在云南的蝴蝶谷做了一个实验:在两棵树之间挂四
根长度、粗细、材质均相同的草绳,四根草绳分别在白酒、
糖水、盐水和清水中浸泡过,几个小时后,观察到白酒中
浸泡过的草绳上停留的蝴蝶最多。这个实验可以研究的问
题是( )
A.蝴蝶喜欢什么颜色的光 B.蝴蝶喜欢什么种类的食物
C.蝴蝶喜欢什么样的温度环境 D.蝴蝶喜欢什么材质的草绳B3.同样的一杯热水,室温高时冷却得慢,室温低时冷
却得快。老师要求同学们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
问题。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较有价值且可
探究的问题是( )
A.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吗?
B.热水冷却的快慢与它的质量、它与环境的温差有什
么关系? BC.为什么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呢?
D.为什么热水的质量越大冷却得越慢?4.2003年6月,西安北郊古墓中出土一青铜锤(一种酒具),表面附有绿色固体物质,打开盖子酒香扑鼻,内盛有26 kg青绿色液体。专家认定是2000多年前的“西汉美酒”。这是我国考古界、酿酒界的一个重大发现。如果让你对出土的“西汉美酒”进行探究,你想探究的一个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汉美酒”的成分是什么【点拨】我们要根据现场情景和学过的相关知识或信息提示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要符合题目信息的主题。
根据打开盖子酒香扑鼻,内盛有26 kg青绿色液体,专家认定是2000多年前的“西汉美酒”。这是我国考古界、酿酒界的一个重大发现。可联想到的问题是:“西汉美酒”的主要成分是什么?5.科学探究是研究和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法。关于
“探究烟草浸出液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实验的
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探究的变量是金鱼的条数
B.实验进行一次即可,不需要重复实验
C.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烧杯中盛有清水的一组
D.实验结论是烟草浸出液能加快金鱼的呼吸频率 C6.下表为某同学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的
初步设想,其中存在不合理之处,下列改进建议正
确的是( )A.纸盒左右两侧各放1只鼠妇即可
B.纸盒左右两侧均应放置湿润的土壤
C.纸盒左右两侧均应设置明亮的条件
D.纸盒左右两侧均应设置阴暗的条件【点拨】本题运用控制变量法解答。设置对照实验时,要根据所要探究的条件,要设置以探究的条件为唯一变量的对照组。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变是光,因此在设计对照组时必须遵照光是唯一的变量这一原则来进行设计。而表格中光照不同、土壤潮湿度也不同,有两个变量,不符合对照实验的要求。因此纸盒左右两侧均应放置湿润的土壤,只有变量光不同。【答案】B7.为了探究影响大棚作物产量的因素,某校生物科技
小组在三个大棚内,按下表要求进行了种植实验:
(其他条件均相同)对该种植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A.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
B.乙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
C.甲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D.可以构成两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点拨】本题运用对照实验法解答。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某个条件引起的,采取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个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这个条件即实验变量。由表可知,该实验可以构成两组对照实验,一组是甲和乙构成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另一组是乙和丙构成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甲和丙有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两个变量,不能构成对照实验。可见,选项C的实验分析是错误的。【答案】C8.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的实验,其实验记录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要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为该小组做出相应的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一实验中,变量是____________。
(4)该实验中,设置B装置的目的是________作用。
(5)该实验结论:种子萌发需要____________。温度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温度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温度 对照适宜的温度9.科学探究过程中设计实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 )
A.所有条件必须完全相同
B.所有条件必须完全不同
C.除可控因素外,其他条件必须相同
D.除可控因素外,其他条件必须不同【点拨】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他条件应相同且适宜。这样便于排除其他条件干扰实验。因此进行科学探究时,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不同之外,其他因素都相同,故应选C。【答案】C10.统计结果显示,一般身材的人身高与脚印大小有一定的
关系。下列关于刑侦人员为估计涉案人员高矮和体重的
做法正确的是( )
A.获得脚印的大小,可以估计涉案人员的体重
B.获得在松软地面上脚印的深浅,可以估计涉案人员的高矮C.获得在松软地面上脚印的大小和深浅,可以估计涉案
人员的高矮和体重
D.以上做法都可以【点拨】根据一般身材的人身高与脚印大小有一定的关系。脚印深度和其本身重力有关系,故应选C。【答案】C11.第二十九届吉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孙宁
岳同学凭借“维生素B1对玉米幼苗的生长有影响”
等研究成果获得金奖。
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该研究成果,制订了实验方案,
探究过程如下表所示(实验的装置相同)。请回答:
(1)本实验探究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
(2)表格中的①应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应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维生素B1等量的土壤浸出液 3 mL清水(或蒸馏水)(3)完善探究过程后,预期结果得出结论。
a.如果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花盆甲、丙中玉
米幼苗的平均长势比花盆乙的好,则实验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如果实验结论与孙宁岳同学得出的研究成果
不相符合,则实验结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维生素B1对玉米幼苗的生长有影响花盆甲、乙、丙中的玉米幼苗平均长势相同12.为了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具有分解作用,某初中学校生
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将同一棵树的部分落叶进行灭菌处理后,分成甲、乙两
组,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也放在无
菌条件下。实验过程中,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请根据上述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应做出的假设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组对照实验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
(3)按照该方案进行实验,最可能获得的实验结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菌对植物遗体具有分解作用乙组的树叶会腐烂,甚至会消失细菌13.日常生活中常看到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馒头表面很快
会生出霉菌,而在冰箱低温储存室内的馒头则可以保存
较长时间。以下是某科学活动小组的同学们设计的“探
究温度对霉菌生活影响的实验”,请你来和他们共同完
成实验报告。
(1)提出问题:温度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吗?(2)做出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订计划:①实验材料:2个相同的馒头、2个塑料袋、
冰箱、线绳、记录纸、笔。
②实验步骤:将2个馒头分别装入塑料袋,用线绳扎紧袋
口,一个放在温暖的地方,另一个放在冰箱里。每天观温度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察一次,连续观察5天,并记录看到的现象。
(4)记录实验结果如下:(5)此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
(6)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度温度越低,霉菌越不容易繁殖(或温度越高,霉菌越多)14.【2017·陕西】小柯在课外活动时,偶然将两个弹性球叠
放在一起同时自由下落,发现上面小球反弹的高度大于
下落的高度。于是,他想探究同一个上面小球反弹的高
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为此,他提出了三个猜想:①与两
个弹性球下落的高度有关;②与下面弹性球的质量有关;
③与下面弹性球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小柯选取了质量为10 g的A球作为上面
的反弹小球,用体积相同的B、C、D三个球分别作为下
面的弹性球,B、C两球质量相同但材料不同,C、D两
球材料相同但质量不同,小柯在同一水平地面上做了多
次实验,实验数据如表:(1)小柯实验选取的测量工具有电子秤和________。
(2)比较三次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
以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在下面弹性球的质量、材料等条
件一定时,下落高度越高,上面弹性球反弹的高度越高。
(3)比较实验序号4、7(或5、8或6、9),可以初步得出的
结论是:在下面弹性球的材料、下落高度等条件一定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面弹性球反弹的高度越高。刻度尺1、2、3(或4、5、6或7、8、9) 下面弹性球的质量越大(4)为了探究猜想③,除了选取A球作为上面的反弹小球
外,还应在B、C、D三个弹性球中选择________两球
进行实验。B、C【点拨】(1)实验中需要测量小球下落的高度和弹起的高度,因此需要刻度尺。
(2)由表格中的信息可知,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相同的弹性球,下落高度越高,上面弹性球反弹的高度越高。
(3)比较实验序号4、7(或5、8或6、9)可知,弹性球的材料相同,下落相同高度时,质量越大,上面弹性球反弹的高度越高,故结论为:在下面弹性球的材料、下落高度等条件一定时,下面弹性球的质量越大,上面弹性球反弹的高度越高。(4)探究下面弹性球反弹的高度与下面弹性球的材料有关时,应控制质量相同、下落高度相同,材料不同,故应选择B、C两球进行实验。15.【2017·宁波】过度肥胖有损健康,有人建议喝绿茶减肥,
因为绿茶中含有茶多酚。茶多酚真的有减肥作用吗?小科用小白鼠对此展开探究。
【提出假设】茶多酚对小白鼠营养性肥胖具有减肥作用。
【实验步骤】
(1)分组:质量为20 g左右的同龄幼年雄性小白鼠30只,随机平均分成A、B、C三组,分别养殖在相同适宜环境中。(2)喂养和灌胃:每天定时给各组小白鼠喂养等量适量饲料,并在晚上8时进行灌胃,具体见表。(备注:灌胃是动物实验中常见的给药方式)(3)第1天、第45天、第90天分别对各组小白鼠进行称量、记录,并求平均值。
【实验数据】【交流讨论】
(1)在实验过程中各组小白鼠的体重都不断增加,主要原因是小白鼠体内的有机物的合成量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有机物的分解量。
(2)通过B、C两组实验对照,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3)第46~90天,A、C两组实验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形成对照。大于 茶多酚具有减肥作用不可以【点拨】(1)在实验过程中各组小白鼠的体重都不断增加,主要原因是小白鼠体内的有机物的合成量大于有机物的分解量。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B、C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茶多酚,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茶多酚具有减肥作用。(3)A、C有茶多酚和高能量饲料两个变量,不可以形成对照。16.锯子的锯齿都“东倒西歪”,不在同一平面内。小明猜想
这是为了减小锯木头时的阻力,并设计实验检验猜想。以
下设计方案最佳的是( )
A.用同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硬木头和软木头,比
较用力情况
B.用同一把锯子,分别在“东倒西歪”和拨正锯齿时锯
同一硬木头,比较用力情况C.用一把“东倒西歪”和另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
同一硬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D.用一把“东倒西歪”和另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
同一软木头,比较用力情况【点拨】要探究“东倒西歪”的锯齿对锯木头时阻力的影响,应采取控制变量法,只改变锯齿的形状,控制其他的可变因素相同,如同一把锯子、同一块硬木头等;然后比较用力情况;分析比较四个选项可知:只有B选项是只改变锯齿的形状,控制其他的可变因素相同,来比较用力情况。【答案】B17.用橡皮泥,做“探究一个物体的形状改变时,物体的质量
是否变化?”有同学说:我家积木,它们都是木头的、形
状各不相同,把积木带来行吗?老师没有回答,而是给同
学们留下了下面一些问题:
(1)如果物体仅仅做形状的改变时,它的质量会变化吗?请
你做出一个猜想性的回答:
____________;你做出这种猜想的理由是:不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李认为:用形状不同的积木来做这个实验不行!理由
是:形状不同的积木是不同的物体,有可能它们的质量
本来就不同。为了解决这个实际问题,我认为选用
________。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仅仅是形状改变不影响所含物质的多少,所以应当不变橡皮泥【点拨】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仅仅是形状改变不影响所含物质的多少,所以应当不变。形状不同的积木是不同的物体,有可能它们的质量本来就不同。取一块橡皮泥,可以保证它是同一物体,而且形状可以任意改变。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追踪SARS病毒之源
SARS病毒是一种新型动物冠状病毒的说法得到学术界公认
时,很多专家推测,这场疫病与野生动物有关。病源究竟
何在?必须做进一步的研究,相当一部分任务落到了兽医
专家的肩上。4月30日,来自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解放军军医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和广东省动物防疫监督总所4个单位的专家齐聚广州,动物冠状病毒疫源调查组开始
了紧张的工作。5月16日凌晨,突破出现了!在一系列实验
中,同时从猴、蝙蝠、果子狸和蛇的样品中检测到的核酸
片断序列与SARS病毒有很高的同源性!实验室所有的人屏
住呼吸,重新取样,打乱顺序,重复实验,结论相同!再
重复实验,仍然是同一个结论!专家们再也抑制不住内心
的喜悦了,这就是说,他们在动物体内发现了SARS病毒的基因片断。
另一路人马也在做同样的实验,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也
是在5月16日。5月23日,香港与深圳的合作研究团队召开
新闻发布会宣布,到5月16日,一共在6只果子狸中分离到3
株冠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病毒与A类
SARS病毒同源性超过99%。
5月23日,两项结论指向同一目标的研究成果,分别在北京和深圳向社会发布,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人类对SARS病毒
的认识又前进了一步!
让我们一起来分析:
(1)你觉得“追踪SARS病毒之源”是否是一个科学探究的
过程?
(2)在这个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解:是解:SARS病源在哪里? (3)“这场疫病与野生动物有关”是建立的________。
(4)你觉得要顺利完成这个过程,科学家至少还要进行哪些
步骤?
(5)如果你是专家组中的一员,请你再提出一个问题。假设解:略 解:略 19.小强家的电线晚上出现了问题,几个电灯忽亮忽灭,忽明
忽暗,爸爸说一定是电路中有接触不良的地方,他用干燥
的木棍轻轻拨动屋檐下的电线,几经周折,才恢复了正常。
第二天,小强帮电工师傅一起查找线路故障,他们检查了
电线的每一部位,直到检查到一处铜线和铝线的接头处才
发现了问题。他们发现上面“长满了灰色、绿色的粉末”。
师傅说:“铝、铜的接头处易生锈,问题往往出在这些地方。”小强听了半信半疑,又检查一遍,确实是铝铜接口
处生了锈,而铝铝接头处及铜铜接头处都没有生锈,这是
必然还是偶然原因造成的?只有铝铜接头处易生锈吗?不
同金属的接头处都易于生锈吗?
小强想通过实验弄明白这些问题。他找来了铜丝、铝丝、
铁丝和锌条,想模仿自然条件下,研究较长时间后导线接
头处的生锈情况。请你和小强一起完成下列问题:
(1)怎样设计这个实验?请写出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解:将四种不同金属两两相连,同种金属与同种金属间也相连,共组合成10组导线接头。把它们共同放置在室外某处,经过一段时间的风吹雨淋之后,再观察它们生锈的情况。(2)通过几个月的观察,若得出“只要是不同种金属相连接,
就比同种金属相连接容易生锈”的结论,那么上面所设计
的实验在几个月后出现的现象应分别是什么?解:几个月后出现的现象应分别是:不同种金属的接口处锈蚀比较严重。(3)为了避免类似小强家断电现象的发生,安装民用线路时
请你给电工师傅提出建议。解:尽量减少电路中不同种金属导线相连接,并且尽量不让导线暴露在风雨中。【点拨】在该题目中,通过对题目阅读,可筛选出有关提示信息,即:“不同金属的接口处,易于生锈。”据此进行对比实验设计:让不同种金属相连接,同种金属相连接,必须设计放置在相同的条件下,比较现象的不同,从而验证假设中的相关结论。本题的关键是“设置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组合产生的现象不同”。课件40张PPT。阶段专项复习(三)走近科学 HS版 七年级上123456789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答案显示习题链接BAB(1)mg
(2)t (3)gABCBB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答案显示习题链接1011②;装水后再测量烧杯质量会因为水倒不干净而产生较大的误差C12D13C1415BA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答案显示习题链接B大于;用镊子取出5 g砝码放回砝码盒,再移动游码(1)向右调节平衡螺母直至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2)①用手直接拿砝码;②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
(3)47.4 g1618171.两个物体的质量不同,一定是由于它们( )
A.形状不同 B.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
C.密度大小不同 D.所处地理位置不同【点拨】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和状态的改变而改变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因为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物体质量的大小与位置、状态、形状、温度无关,只取决于物体本身所含物质的多少,所以两个物体的质量不同,一定是由于它们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答案】B2.在下列操作过程中,铁块的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
A.磨掉一个角 B.熔化成铁水
C.轧成薄铁片 D.从地球运到月球A3.【2017·广州】为了避免人体肩部受到伤害,专家建
议人肩负的书包总质量不要超过人体质量的15%。
根据建议,你估计中学生肩负的书包总质量通常不
要超过( )
A.9 t B.9 kg C.9 g D.9 mg【点拨】一个中学生的质量在40~80 kg之间,约为60 kg,书包总质量不要超过人体质量的15%,即60 kg×15%=9 kg,故B正确【答案】B4.请在下面的数字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张邮票的质量约是50________。
(2)一卡车钢材的质量约是5________。
(3)一个鸡蛋的质量约是50________。mgtg【点拨】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质量单位认识,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1)一张邮票的质量非常小,一般在50 mg左右。(2)一卡车钢材的质量较大,在5 t左右。(3)10个鸡蛋的质量大约1斤,而1斤=500 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 g左右。5.【2017·遂宁】小聪想知道自己眼镜的质量,于是他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左边,他将天平调平衡后测出了眼镜的质量,右盘所加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滑动的情况如图所示。则平衡螺母的调节方向和眼镜的质量是( )
A.向右,31.2 g B.向右,31.6 g
C.向左,31.2 g D.向左,31.6 g【点拨】使用托盘天平时应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在调节平衡时,指针偏左,即需要向右调节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线处或指针左右摆动的幅度相同为止。天平在读数时要注意将砝码质量与游码示数相加。眼镜的质量m=20 g+10 g+1.2 g=31.2 g。故选A。【答案】A6.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小明用已调节好
的天平在测物体质量过程中,只将20 g的砝码放在天
平右盘后,发现指针略偏于分度盘左侧,这时他应
该( )
A.向右调平衡螺母 B.向右移动游码
C.继续向天平右盘中加入10 g的砝码
D.直接记录结果为20 g【点拨】要解这种类型的题目,首先要对天平的使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使用规则、注意事项等都要考虑到。天平的使用包括两大步,即天平的调节和物体的称量,平衡螺母是在调节过程中来调节横梁平衡的,而称量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何时调游码要根据测量的具体情况而定。由题意,称量时,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边一点,说明左边重,左边放的是物体,则应向右盘里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由于本次实验中,将20 g的砝码放在天平右盘后,发现指针略偏于分度盘左侧,说明已经非常接近平衡,可不必再加入10 g的砝码,可以凭经验直接向右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答案】B7.某同学在使用托盘天平称量前,天平的指针不在分度
盘的中央,稍微向右偏。用此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测
量值与物体的实际质量相比( )
A.相等 B.偏小
C.偏大 D.都有可能【点拨】只有调平衡的天平才能用来进行称量。当指针不在分度盘中央而偏右时,就开始称量,说明在未加砝码时,右边已经重了,在称量时是左物右码,只有左边多加称量物才能使天平达到平衡。在称量时,左物右码,若右盘中加入m g砝码,只有左边加入多于m g的物体才能使天平达到平衡,则实际称量的物体的质量大于m g,即测量值与物体的实际质量相比偏小。故选B。【答案】B8.小红用调好的天平测一木块的质量,天平的最小砝码是5
g。她记录了木块的质量是38.2 g。整理仪器时,才突然发
现木块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则该木块的实际质量应是
( )
A.33.2 g B.43.2 g
C.31.8 g D.35.8 g【点拨】本题考查天平的读数,注意物体和砝码位置放反后,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减去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根据题目可知,天平的最小砝码是5 g,且木块的记录质量是38.2 g,即右盘放1个20 g的砝码,1个10 g的砝码,还有一个5 g的砝码,故此时游码的示数是8.2 g-5 g=3.2 g;
若木块和砝码位置放反,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减去游码对应的刻度值,则木块的实际质量为m=35 g-3.2 g=31.8 g。【答案】C9.在实验课上,小浩同学在使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首先观
察到天平的最小砝码为5 g,接下来小浩未将游码移到零
刻度线处即开始调节平衡螺母,将天平调平衡后,在右盘
加上20 g砝码,正好使天平达到平衡。此时小浩的同桌小
李刚从教室外回来,小李主动要求读数,于是小李根据正
常的方法读得天平的示数是23 g,则所称物体的实际质量
为( )
A.23 g B.20 g C.26 g D.17 g【点拨】掌握天平的正确使用。在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注意读数时不要漏掉砝码,游码所对刻度以左侧为准。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无论物体和砝码的放置位置如何,左盘里物体的质量=右盘里物体的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未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游码固定在某处,等于左盘本来就有的质量。在测量物体质量时,在右盘放入20 g砝码后,这时天平正好达到平衡,则物体实际质量m=20 g。故选B。【答案】B10.如图所示,在实验室练习使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时,小
娟用天平测出了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小娟的做法所蕴含
的思想方法是( )
A.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B.化整为零的思想方法
C.累积法的思想方法
D.等效替换的思想方法【点拨】大头针质量很小,如果用天平直接测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天平是测不出来的,而较多枚大头针的质量可以用天平测出来,然后用大头针的总质量除以枚数就可以得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我们把某些难以直接用常规仪器直接准确测量的物理量用累积的方法,将小量变成大量,不仅可以便于测量,而且还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程度,减小误差,这种方法称为累积法。故选C。【答案】C11.要比较准确地测量一杯水的质量,请选择正确的
操作顺序:________。
A.计算烧杯中水的质量
B.测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C.测量烧杯的质量 ①BCA ②CBA
请你讲一讲不选另外一个方案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装水后再测量烧杯质量会因为水倒不干净而产生较大的误差12.【2017·鄞州区月考】托盘天平调节好以后,在称量时发
现指针偏在分度盘中央的左边,这时应( )
A.把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左旋出一些
C.向天平右盘中增加砝码或将游码向右移动
D.将天平右盘中砝码减少【点拨】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左端下沉,应往右盘增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右端下沉,应从右盘减少砝码或向左移游码。故选C。【答案】C13.下列有关天平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调节横梁平衡前应先将游码放在标尺右端
B.调节横梁平衡时若右盘下沉,应把横梁右侧的平衡螺
母向右调
C.称量时,若右盘下沉,应把横梁右侧的平衡螺母向
左调
D.向盘中加砝码时,应按从大到小的顺序D14.【2017·衡阳】下列有关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 )
A.称量前,应调节平衡螺母或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B.称量前,应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以免超过量程
C.称量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物体
D.称量时,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向左盘加砝码B15.李华同学在称量范围内用天平测质量时,在天平的托盘
中无论怎样加减砝码,都不能使横梁平衡,你认为解决
的办法是( )
A.移动游码
B.旋动平衡螺母
C.左右相互交换托盘
D.移动游码或旋动平衡螺母【点拨】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向右盘中添加砝码应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在调换砝码时,如果添加了最小砝码还大,而取出最小砝码又偏少,此时应采取移动游码方法使天平平衡。【答案】A16.小科同学用天平称量一个小苹果的质量时,用了一架准确
的天平,其砝码盒中有以 g为单位的10、20、20、50、100、
100、200的砝码7个,估计小苹果的质量150 g左右,测量
结果为145 g,则他加减砝码顺序正确的操作是( )
A.先加100 g,再加20 g,加20 g,再将游码移到5 g
B.先加100 g,再加50 g,退50 g,加20 g,加20 g,再将
游码移到5 gC.先加100 g,再加50 g,退50 g,加20 g,加20 g,加10
g,退10 g,再将游码移到5 g
D.先加50 g,再加100 g,退50 g,加20 g,加20 g,再将
游码移到5 g【点拨】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砝码从大到小的顺序增减;由于估计被测物体大约为150 g,所以应放置100 g砝码,然后放置50 g,50 g砝码偏大,应取下,由此说明物体的质量小于150 g;再依次放置20 g、20 g砝码,由于物体的质量小于150 g,所以此时不需要加10 g砝码,应直接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A、C、D错误,B正确。故选B。【答案】B17.小明用托盘天平测量铁块的质量,所用天平的标尺如图所
示。最小砝码的质量与标尺最大刻度值相同。将天平放在
水平桌面上,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测量时右盘加
入一定量的砝码后,天平的指针偏向左侧,这时铁块的质
量__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右盘中砝码
的总质量。再加入5 g的砝码后,指针偏向右侧。接下来的
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于用镊子取出5 g砝码放回砝码盒,再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平衡。18.小明同学在用天平测物体质量的实验中,首先拿出托盘天
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上后,发现如
图甲
所示情况。
(1)他应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右调节平衡螺母直至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2)天平调节平衡后,小明按如图乙所示的方法来称量物体
的质量,小江立即对小明说:“你操作时至少犯了两个错
误。”小江所说的两个错误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改正错误后,正确称量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丙
所示,则所称量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_。 用手直接拿砝码47.4 g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点拨】(1)如图甲,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天平的左端下沉,右端上翘,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右端移动。
(2)如图乙,砝码和物体的位置放颠倒了。用手直接拿砝码会腐蚀砝码,影响砝码的质量,影响测量结果。
(3)由图丙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 g,则物体的质量为20 g+20 g+5 g+2.4 g=47.4 g。课件51张PPT。阶段专项复习(二)走近科学 HS版 七年级上123456789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答案显示习题链接CCBABC0~10;不正确CA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答案显示习题链接1011AD12A13C14误差;39.4 cm;36.3 cm15(1)A;C;用细铜丝绕圈的总长度L2除以细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2)DEBC (3)A、B1612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答案显示习题链接18B19A20D21下降;上小下大22D17301.【2018·钦州】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初中物理课本宽度的是
( )
A.1.6 m B.7.5 dm C.18 cm D.70 μm【点拨】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 cm,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与此差不多,为18 cm。【答案】C2.【2018·济宁】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2.5”
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
的二十分之一,下列选项中与PM2.5颗粒物大小相当的是
( )
A.米粒 B.柳絮 C.细菌 D.原子C3.正确估测物理量,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三男
生小明同学对与自己身体相关的物理量进行了估测,
下列估测合理的是( )
A.正常体温为100 ℃
B.自身质量约为45 kg
C.正常眨眼一次的时间约为5 s
D.手指甲宽度约为1 nmB4.甲、乙两位同学用两个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甲测量
后记录数据是16 mm,乙测量后记录数据是16.0 mm,下
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用的刻度尺最小刻度为厘米
B.甲用的刻度尺最小刻度为毫米
C.乙用的刻度尺最小刻度为分米
D.乙用的刻度尺最小刻度为厘米【点拨】甲记录的数据16 mm=1.6 cm其中1 cm是准确值,0.6 cm是估计值,最小刻度为cm。乙记录的数据是16.0 mm,其中16 mm是准确值,0.0 mm是估计值,最后面的“0”有意义,不能去掉,最小刻度为mm。【答案】A5.小云同学在测量木板长度时,用两把刻度尺进行了测量,
如图所示,以下测量结果最接近木块真实值的是( )
A.3.2 cm B.3.30 cm C.3.3 cm D.3.5 cm【点拨】由图知:上面的刻度尺上1 cm之间有2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5 cm=5 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5 mm;木块左端与0刻度线对齐,右端与3.3 cm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为L上=3.3 cm。下面的刻度尺上1 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 cm=1 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木块左端与零刻度线对齐,右端与3.30 cm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为L下=3.30 cm。因为下面刻度的准确程度较高,所以木块的真实值更接近于3.30 cm。【答案】B6.下面四个测量数据,用最小刻度是分米的刻度尺测
量的是( )
A.0.00158 km B.5.0 m
C.7.26 dm D.32 mmA7.某同学测量一物体的长度时,记录的结果是1.2345 m,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m
B.估计值是5
C.测量结果的准确值是1.234 m
D.测量结果精确到1 cm【点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记录数据的倒数第二位所对应长度单位是刻度尺的分度值。
用此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是1.2345 m,数据的倒数第二位4对应的长度单位是mm,所以这把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 mm,测量结果精确到1 mm,故AD错误;测量结果最后一位是估计数字,所以准确值为1.234 m,估计值为0.0005 m,故B错误,C正确。【答案】C8.【2018·桂林】如图所示刻度尺,它的测量范围为
________cm;若小超用此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
记录结果为5.170 cm,此记录结果是________(填“正确”
或“不正确”)的。0~10不正确【点拨】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由图知此刻度尺的量程为0~10 cm。由图知,在1 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 mm,即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用此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应估读到0.01 cm,故记录结果为5.170 cm,是错误的。9.如图所示,小明用一端磨损的刻度尺测量橡皮的长度,长
度为( )
A.3.15 cm B.3.150 cm C.2.15 cm D.2.150 cm【点拨】有磨损的刻度尺也可以测量长度,只是记录数据时,用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刻度值。
图示刻度尺1 cm分为10个小格,故最小刻度值为1 mm。图中起始端刻度值为1.00 cm,末端刻度值为3.15 cm,物体长度为3.15 cm-1.00 cm=2.15 cm。故C正确。【答案】C10.小超为了检验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下列
几种尺子哪种最合适( )
A.量程15 cm,分度值0.5 mm
C.量程30 cm,分度值1 mm
B.量程10 m,分度值1 dm
D.量程3 m,分度值1 mmD11.一把金属刻度尺受热膨胀变长,用这把尺子测量
长度时,所测得的数据比标准刻度尺测得的数据
( )
A.小一些 B.大一些
C.相同 D.不能确定【点拨】此题是金属刻度尺受热膨胀变长,但刻度值不变,用此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则测得的结果偏小,即所测得的数据比标准刻度尺测得的数据小一些。【答案】A12.用一把尺子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三次或更多
次。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减小由于估测而产生的误差
B.减小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
C.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D.减小由于观察时视线倾斜而产生的误差A13.关于误差,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是测量过程中,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
B.误差和错误可以互相转换,当误差较大时就是错误,
当错误测量结果接近于真实值时就成了误差
C.误差是受测量仪器、测量手段和测量者等因素影响
而产生的,误差不可消除,但可以通过使用精密仪
器、改进测量方法、提高测量技能来减小误差D.测量值有时候和真实值相同,这说明误差是可以避
免的【点拨】误差与错误是截然不同的,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而错误是由于实验者粗心或不遵守实验规则等原因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故A错误;由于测量仪器不可能制造得十分精确,环境的温度、湿度对测量仪器都有影响,测量者的估读也有差异,这些都可以造成误差,故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熟练实验技能等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即误差是不能避免的,故C正确,D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误差与错误是不同的,误差和错误不可以互相转换,故B错误。【答案】C14.在测量过程中,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差异,这个差
异叫________。小明用一刻度尺对某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
多次测量,测量值分别是36.3 cm、36.4 cm、39.4 cm、
36.2 cm,其中错误的是________,此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________。误差39.4 cm36.3 cm15.小丽欲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她的实验步骤如
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
d;
D.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圆铅笔杆上;E.数出排绕在圆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错误的步骤
是______,改正后的步骤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____。AC用细铜丝绕圈的总长度L2除以细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EBC (3)某同学在测量过程中,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
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
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__________。
A.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
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
C.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A、B16.一支未标刻度的温度计,将它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
柱长度为4 cm,放入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长
度为24 cm,若将它放入40 ℃的水中时,水银柱的长度是
________ cm。1217.小刚同学自制了一支温度计,但刻度标记不准确,小红同
学为了检测将它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温度显示为6 ℃,将它
放入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显示为96 ℃,那么用此温度计
测量某一物体温度显示为33 ℃,则该物体的真实温度是
________ ℃。3018.图中甲、乙两支温度计,内部所用测温物质是同一种液体。
观察它的外形,可以推断出,可以制成分度值更小的温度
计是( )
A.甲 B.乙
C.甲、乙相同 D.无法判断【点拨】运用定性思想,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甲、乙两支温度计,内部所用测温物质是同一种液体,说明膨胀系数相同,故在升高相同温度时测温泡容积大、玻璃管细的乙温度计液柱变化较大,故乙可以制成分度值更小的温度计。【答案】B19.量程相同、最小刻度都是1 ℃的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
计,测温泡的容积甲稍大一些,乙和丙相同,丙玻璃管的
内径稍粗一些,甲和乙相同,由此可判断相邻两刻度线之
间的距离是( )
A.甲最长 B.乙最长 C.丙最长 D.一样长【点拨】乙和丙两支温度计的测温泡内装等量的水银,故当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水银膨胀或收缩的体积相同,内径粗的丙温度计液柱短,内径细的乙温度计液柱长,它们表示的温度是一样的,因此乙的刻度比丙的刻度稀疏,由于它们量程相同、最小刻度都是1 ℃,所以乙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丙要大。
甲和乙两支温度计,玻璃管内径粗细相同,甲的测温泡容比乙的大,因此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甲温度计水银膨胀或收缩的体积大,因此甲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乙要大。【答案】A20.伽利略在1603年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空气温度
计,如图所示,一个细长颈的球形瓶倒插在装有红色液体
的容器中,细管中液面清晰可见。伽利略设计的这个温度
计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如果不考虑外界大
气压的变化,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管中液面将________(填
“上升”“不变”或“下降”),该温度计的刻度特点是
____________(填“上小下大”或“上大下小”)。下降上小下大【点拨】本题运用定性思想,空气温度计是根据空气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球形容器中的空气受热膨胀推动液柱下降;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球形容器中的空气遇冷收缩液柱在大气压作用下升高。所以空气温度计的最大刻度值在下方,最小刻度值在上方。21.一同学先后用两支均未甩过的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两
支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39.5 ℃和37.5 ℃,那么( )
A.他的体温一定是37.5 ℃
B.他的体温更接近39.5 ℃
C.他的体温在37.5~39.5 ℃之间
D.他的体温低于或等于37.5 ℃【点拨】使用体温计前,要先甩几下,使水银液柱回到测温泡中,如果不甩几下,就用来测量体温,如果该病人的体温低于体温计中的数据,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原来的示数,则读出的数据就是前一个病人的体温数据;如果该病人的体温等于体温计中的数据,体温计的示数不变;如果该病人的体温高于体温计中的数据,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读出的数据为该病人的体温,所以该同学的体温应该低于或等于37.5 ℃。【答案】D22.基本仪表读数:图甲、乙中常用温度计读数分别是( )
A.-14 ℃、36 ℃ B.14 ℃、24 ℃
C.14 ℃、-24 ℃ D.-14 ℃、24 ℃【点拨】温度计读数时要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根据液柱上面对应的刻度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并注意分清零上还是零下。由图知:甲中温度计10 ℃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1 ℃,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液柱在0 ℃以下,所以温度低于0 ℃,温度为-14 ℃;乙中温度计10 ℃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1 ℃,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液柱在0 ℃以上,所以温度为24 ℃,故选D。【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