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基础达标】
1.斯大林说是苏联红军的铁犁,犁了东欧的反动政权,在这个基础上,东欧大多数党的领袖是坐着苏联的坦克回国执政的。随后,苏联又通过哪一组织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 ( )
A.联合国 B.华沙条约组织 C. 经互会 D.国际联盟
2.与1953年相比,1958年苏联谷物产量增长91%,肉类产量增长62%,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 B.苏联一五计划的实施
C.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3.下列对苏联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 B.加速科技进步
C.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 D.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4.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改革使苏联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主要表现在( )
①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 ②政治多元化 ③叶利钦控制了苏联全局 ④无政府状态蔓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5.导致东欧剧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外部原因是( )
A.西方的“和平演变” B.国内改革失败
C.国内物价不断上涨 D.领导人的决策失误
6.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局势发生了激烈动荡,出现了雪崩式的政治变化。下列选项与此无关的是 ( )
A.西方国家推行的“和平演变”战略 B.实行政治多元化,全盘否定自身历史
C.中苏缔结《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D.改革成效不大,社会矛盾尖锐
7.下图所示红蓝白三色旗取代了镰刀锤子红旗,以此为标志而结束的苏联,在历史上存在了( )
A.67年 B.69年 C.75年 D.74年
8.20多年前的苏联历史上,一群强硬的保守派“软禁”了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试图夺取对苏联的控制,结果失败。此后,掌握苏联国家大权的是( )
A.戈尔巴乔夫 B叶利饮 C.赫鲁晓夫 D斯大林
9.20多年前,一位老年妇女对记者说:“遗憾的是,列宁创建的国家没有了,我们引为骄傲的莫斯科已不再是各族人民的首都。”引发这位老年妇女感慨的事件是( )
A.十月革命 B.东欧剧变 C.华约建立 D.苏联解体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赫鲁晓夫先生,您计划进行巨大的改革。这很好!我只想劝告您不要太匆忙。想两步跨过大深渊可不容易,会掉下丢的。
——1956年协鲁晓夫访英期间丘吉尔的谈话
材料二 1991年8月19 日,由8名苏联高级官员组成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政变,试图使国家和社会尽快摆脱危机。但不到三天,他们就失败了。12月8日,“独联体”宣布成立,随后,苏联正式解体。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大深渊“是指什么?赫鲁晓夫从哪些方面进行了改革?
(2)材料二对苏联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最终导致苏联解休的领导人是准?
(3)若没有材料二中事件的发生,苏联会解休吗?
【能力提升】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赫鲁晓夫执掌党政大权开始了苏联历史的一个新阶段。赫鲁晓夫的改革方针确立于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作的中央工作报告提出了关于国内外形势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一些新观点。
(1)20世纪中叶苏联改革的首倡者是谁,他改革的结果如何?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苏联的政治体制改革冲击了旧体制,却没有建立起能够实现平稳过渡的替代机制,因此,苏共的领导地位和中央政府的控制能力弱化,随之而起的就是地方势力的扩大,而在苏联的国家结构中,地方势力大多与民族主义势力结合在一起,成为瓦解联盟国家体制的基本因素。
(2)20世纪80年代对苏联进行改革的领导人是谁?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同时期领导中国进行改革、使中国“富”起来的领导人是谁?你认为当前中国共产党应该从苏东剧变中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参考答案:
1.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等国家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
2.C
3.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与勃列日涅夫改革无关。故选C。
4.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戈尔巴乔夫对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实行多党制,倡导“政治多元化”,使得人们思想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所以A正确。
5.A
6.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A是东欧剧变的外部原因,B是剧变的表现,D是内部原因,C与题意无关。
7.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年代的识记和计算能力。首先弄清苏联成立的时间是1922年,解体的时间是1991年,存在了69年。
8.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八一九事件”后,戈尔巴乔夫辞去了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
9.D
10.答案:(1)大深渊: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内容:在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同时,在经济上进行了一些改革。 (2)影响: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领导人:戈尔巴乔夫。
(3)会。因为苏联解体是种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无法改变的僵化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激化;西方势力影响等,“八一九事件”只是苏联加剧瓦解的催化剂。
11.答案:(1)赫鲁晓夫;结果: 改革失败,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中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
(2)戈尔巴乔夫;变化:东欧政局剧烈动荡,各国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3)邓小平。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必须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言之有理即可)。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教学任务】
教
育
目
标
知识与
能力
了解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了解苏联的几次改革造成的影响;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了解苏联解体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过程与
方法
分析苏联几次改革失败的原因,了解苏联解体的原因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只是社会主义在发展中遭遇的挫折。
重点
苏联的发展和改革、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难点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情境
引入
/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作为两个超级大国之一,曾拥有与美国相匹敌的军事力量,但这样一个国家是怎样解体的?为什么会解体?它的解体给我们留下哪些思考?
教师: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学生:思考问题,激发求知欲。
自主
探究
学生依据学案的自主探究部分,阅读
课本,标划知识点。
教师:提出问题与要求,督导学生阅读课文。
学生:阅读课文,标划重要知识点,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合作交流
展示提高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观察图片《二战后欧亚社会主义国家》,回答下列问题
/
1. 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有哪些呢?
2.东欧国家几乎都是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的,冷战局面形成后苏联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什么组织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上的援助,并把东欧各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轨道?
3.东欧各国共产党有自主权吗?
4.结合课本84页《毛泽东访问苏联》图片,思考:中苏建交,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1.阅读84页“相关史事”,简述二战后苏联在核技术和空间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
2.列表比较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
改革名称
改革内容
结果
赫鲁晓夫
改革
勃列日涅夫
改革
相似之处
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1.阅读教材第85页,思考回答问题:
(1)戈尔巴乔夫首先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哪里?成效如何?
(2)后来戈尔巴乔夫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向哪里?表现如何?
(3)苏共高级官员发动“八一九事件”的目的是什么?他们的目的达到了吗?此事件对苏联的影响是什么?
2.小组讨论:结合下列材料,分析东欧剧变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这些事情(指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钱其琛
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片,结合正文内容认识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情况。认识“经互会”实际上是苏联模式的扩大,在苏联的控制之下,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不能独立自主的发展而同苏联的经济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生:识读地图,解答问题。
1.东欧的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亚洲的中国、朝鲜、越南;拉丁美洲的古巴。
2.“经互会”
3.斯大林取消东欧各国共产党的自主权,按苏联模式对这些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
4.新中国成立后,苏联就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1950年中苏缔结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力量。
师:指导学生通过课本资料,了解苏联取得的科技成就。比较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强调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的一些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常规武器、核武器、航天技术可以同美国抗衡,但是,轻工业产品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
生:填充表格,讨论分析两次改革相似之处:内容上,都涉及经济领域;结果上,都失败了,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两次改革都加剧了苏联社会各种矛盾。
师:指导学生回答问题,全面掌握戈尔巴乔夫改革,认识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生:合作探究,解答问题
(1)实施加速经济改革方案,但直到1988年总体效果不佳。(2)后来又转到政治领域;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3)目的:阻止苏联解体。结果失败,加速了苏联解体。
师:指导学生研读材料,分组讨论,分析原因:
根本原因:照搬苏联模式,激化矛盾,引发危机。
直接原因:东欧国家改革失败,社会矛盾尖锐(内因)
客观原因:①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实行政治多元化。 ②西方“和平演变”。
拓展延伸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失败了”,这种观点正确吗?谈谈你的认识。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不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而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是社会主义遭受的重大挫折。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改革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柬缚,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方向,不切实际地倡导“政治多元化”,使改革始终没有找到符合实际的正确道路。实践证明:符合国情的改革才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反思完善
/
教后反思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学习目标】
了解:1、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2、苏联的几次改革造成的影响;3、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4、苏联解体的影响
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只是社会主义在发展中遭遇的挫折。
【重点难点】
重点:苏联的发展和改革、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难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
【自主探究】
知识点1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随着冷战局面的形成,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 年,苏联同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建立了 ,简称“经互会”。 年中苏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
知识点2 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1、1953 年, 上台,在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同时,在 进行一系列改革。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 体制。
2、1964 年,勃列日涅夫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但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 体制。
知识点3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1、1985 年,戈尔巴乔夫实施加快经济改革方案,效果不佳,转而进行 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 ,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结果造成人们思想发生混乱,迅速失控。 年,苏联解体,标志着 终结。
2、东欧剧变:20 世纪60 年代,东欧各国在政治、经济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效果不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20 世纪80 年代,受 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此后,东欧政局激烈动荡,东欧各国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合作探究】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观察图片《二战后欧亚社会主义国家》,回答下列问题
1、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有哪些呢?
2、东欧国家几乎都是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的,冷战局面形成后苏联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什么组织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上的援助,并把东欧各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轨道?
3、结合课本84页《毛泽东访问苏联》图片,思考:中苏建交,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有何相似之处?
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1、阅读教材第85页,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戈尔巴乔夫首先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哪里?成效如何?
(2)后来戈尔巴乔夫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向哪里?表现如何?
(3)苏共高级官员发动“八一九事件”的目的是什么?他们的目的达到了吗?此事件对苏联的影响是什么?
2、结合材料,分析东欧剧变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这些事情(指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钱其琛
【拓展延伸】
有人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失败了”,这种观点正确吗?谈谈你的认识。
【学后反思】
参考答案:
【自主探究】
知识点1: 1949 经济互助委员会 1950
知识点2 1、赫鲁晓夫 经济上 政治经济
2、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
知识点3 1、政治体制 多党制 1991 两极格局
2、戈尔巴乔夫改革
【合作探究】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1、东欧的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亚洲的中国、朝鲜、越南;拉丁美洲的古巴。
2、“经互会”
3、新中国成立后,苏联就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1950年中苏缔结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力量。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相似之处:内容上,都涉及经济领域;结果上,都失败了,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影响上,两次改革都加剧了苏联社会各种矛盾。
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1、(1)实施加速经济改革方案,但直到1988年总体效果不佳。(2)后来又转到政治领域;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3)目的:阻止苏联解体。结果失败,加速了苏联解体。
2、根本原因:照搬苏联模式,激化矛盾,引发危机。
直接原因:东欧国家改革失败,社会矛盾尖锐(内因)
客观原因:①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实行政治多元化。 ②西方“和平演变”。
【拓展延伸】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不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而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是社会主义遭受的重大挫折。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改革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柬缚,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方向,不切实际地倡导“政治多元化”,使改革始终没有找到符合实际的正确道路。实践证明:符合国情的改革才是社会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