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常见的盐(1)——盐的概念、复分解反应(第1课时)
酸有酸性,碱有碱性,酸和碱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盐和水。那么,什么是盐?盐具有什么样的性质?生活中盐有哪些应用?
一、盐的概念和几种常见的盐
1、盐的概念:盐可以看成是______________的产物,是一类在电离时生成________(或NH4+)和________离子的化合物。
例如:氯化钠(NaCl)是NaOH和HCl发生反应的产物,那CaCO3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反应的产物,试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
阳离子
阴离子
物质
阳离子
阴离子
KClO3
NaHSO4
KNO3
(NH4 )2SO4
Na2CO3
NH4Cl
FeSO4
NH4NO3
2、盐的分类
(1)按照组成分类:钠盐、钾盐、碳酸盐、硫酸盐、铵盐等。
(2)按照溶解性分:可溶性盐(K+、Na+、NH4+、NO3-)和不溶性盐。
常见不溶性盐有BaSO4、AgCl、大多数的碳酸盐。
3、常见的几种盐
(1)碳酸钠(化学式是_______):俗称_______,白色分粉末,水溶液显______性。其晶体化学式为_________,失去结晶水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
碳酸氢钠:俗名小苏打,溶液呈弱碱性,厨房常见用品,可以作为食品膨松剂。也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2)碳酸钙(化学式是_______):是一种难溶性盐。
①大理石:含杂质而有美丽花纹的碳酸钙,做建筑物外墙和内壁的贴面,或铺设地面;
②石灰石:质地致密,主要用于生产水泥和石灰,也可以直接造房。
③汉白玉:洁白纯净的碳酸钙岩石,可用来做装饰性的石柱或工艺品。
④其他含有碳酸钙的有鸡蛋壳、贝壳等。
(3)氯化钠(化学式_________):食盐,白色晶体。大量存在于海水和盐湖中。用途:①对维持人体体液平衡起重要作用;②重要化工原料, 广泛用于制烧碱、氯气、盐酸、漂白粉、纯碱等;③医药上用来配制生理盐水(0.9% NaCl溶液);④农业上可用NaCl溶液选种;⑤生活上用作调味品、腌制食品等。
(4)硫酸铜: 色粉末,易溶于水,溶液为 色。硫酸铜晶体为 色晶体(俗称胆矾、蓝矾),无水硫酸铜也易吸水变成胆矾,利用这一特性检验某些物质中是否含有少量水分
(5)高锰酸钾:紫黑色晶体,溶液紫红色。固体易分解,实验室制氧气,医疗上常用做消毒剂。
例题1 碳酸钠俗称“纯碱”,有关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纯碱”其实不是碱,它属于盐类 B.可用纯碱代替洗涤灵洗涤餐具表面的油污
C.用纯碱可除去面团发酵产生的酸 D.“冬天捞碱”可说明纯碱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大
变式训练 蒸馒头时因为面团没发酵,不能用纯碱。而是用小苏打(化学式为NaHCO3),它是一种常用的膨松剂,加热后可转化为纯碱。下列相关的推断不合理的是( )
A.小苏打对人体无害 B.小苏打是膨松剂是因为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C.吃这种馒头可抑制胃酸 D.小苏打能和酸反应,所以小苏打属于碱
浙江新中考 (2018·湖州-25)高锰酸钾是初中常用的一种试剂,它可以和很多物质反应,发生颜色变化。小明和小丽把经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和草酸[H2C2O4]溶液混合,发现刚开始反应时溶液褪色不明显,但不久后褪色速度突然加快。为了探究反应过程中褪色速度加快的原因,小明查到了如下资料:
资料1:2KMnO4 + 5 H2C2O4 + 3H2SO4 = K2SO4 + 2MnSO4 + 8H2O + 10CO2↑
资料2:通常情况下,反应物浓度变大,反应加快;温度升高,反应加快。
(1)根据这些资料,小明提出了两个假设。
假设一:褪色速度突然加快是由反应物浓度变大引起的;
假设二:褪色速度突然加快是由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引起的;
小明经过分析,否定了假设一,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丽针对假设二进行实验探究后,经过思考,又做了如下实验:
把经过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等分为两份,分装A、B两试管,同时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等浓度的草酸溶液,并置于同一水浴中。迅速向A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MnSO4,发现A试管中溶液褪色明显快于B试管。上述实验中,把2支试管置于同一水浴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实验基于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盐的通性
不同的盐由于没有共同的离子,它们的性质就不像酸、碱那样有明显的共性。不同的盐,性质差异较大。归纳如下:
1、酸碱性
①由强酸强碱组成的盐,水溶液显_______性。如NaCl、KNO3。
②由强酸弱碱组成的盐,水溶液显_______性。(初中不做要求)
③由弱酸强碱组成的盐,水溶液显_______性。(常见的几个要掌握如Na2CO3、K2CO3、NaHCO3)
例题2 (2015·杭州)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酸钠在水中会电离出OH﹣??????? B.往碳酸钠溶液中加稀硫酸后溶液的pH降低
C.碳酸钠溶液中存在OH﹣??????????????? D.往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显蓝色
变式训练 (2013?长沙)小宁和小明同学学习完酸、碱、盐后发现: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Na2CO3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碱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碱在水中解离出OH-,那么Na2CO3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使酚酞试液变红呢?小宁设计了如图三个实验,请你、小宁和小明一起探究并完成下列问题:
(1)Na2CO3属于_________(填“酸”、“碱”、“盐”);
(2)实验Ⅰ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Ⅱ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探究水分子是否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小明同学认为实验Ⅱ没必要做,你认为小明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Ⅲ滴入Na2CO3溶液,震荡,酚酞试液变红,向变红后的溶液中再逐滴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后,震荡,红色逐渐消失,同时还观察到生成了_________________。(提示:CaCl2溶液呈中性)
由实验Ⅰ、Ⅱ、Ⅲ得出结论:溶液中的CO32-使酚酞试液变红;
(5)小明同学在和老师交流上述结论时,老师说:“其实Na2CO3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也是由于溶液中存在OH-。”你认为Na2CO3溶液中存在OH-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盐与其他物质的反应
(1)可溶性盐和金属反应——置换反应(第二章再学)
Fe+ CuSO4==
★规律:只有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除K、Ca、Na外),才能将它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金属活泼性顺序表: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2)某些盐和酸反应
Na2CO3 + HCl==
AgNO3 + HCl==
BaCl2+ H2SO4==
(3)某些溶盐和溶碱反应(两者均可溶):
Na2CO3 + Ca(OH)2==
Na2SO4 + Ba(OH)2==
MgCl2+ NaOH==
(4)溶盐和某些溶盐反应(通常两者均可溶):
NaCl+ AgNO3==
Na2SO4 + BaCl2==
Na2CO3 + CaCl2==
例题3 (2015·台州)如图为酸碱的化学性质知识网络,A、B、C、D是四种常见的不同类别的无机化合物,图中短线表示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你据图回答。
(1)A、B、C三种物质中,能用来鉴别稀硫酸与氢氧化钙溶液的物质是________。(填序号)
(2)能同时实现反应①和②的物质可以是________,反应①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训练 (2018?黄石)松花皮蛋是黄石八珍之一。腌制皮蛋的一种原料是由NaCl、CaO和Na2CO3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某化学兴趣小组用该原料,在实验室进行如下实验:将该固体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的蒸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澄清滤液。同学们对滤液的溶质成分进行了探究。请完成(1)~(5)填空。
固体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个化学反应:CaO+H2O=Ca(OH)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I.溶质为:NaC1、NaOH、Ca(OH)2;
II.溶质为:NaC1、NaOH;
III.溶质为:(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方案】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3)________________
猜想I正确
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4)________溶液。(填化学式)
有气泡产生
猜想Ⅲ正确
【交流反思】兴趣小组经过讨论认为:
若猜想II正确,该原料中CaO与Na2CO3的质量比为(5)________________。
三、复分解反应及其能否发生的条件
1、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化合物的反应。形如:AB+CD==AD+CB
2、发生的条件:反应后只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一种生成,复分解就能发生。
3、复分解反应的类型:(如下表格)
序号
类型
各举2例(化学方程式)
酸与碱的反应
注意: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4、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溶液中离子因相互结合生成了水、气体或沉淀而使离子浓度朝减小的方向进行,因此溶液中发生反应的这些离子彼此是不能大量共存的。
注意:初中阶段常见的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如图,双箭头表示可以反应)
(1)与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O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Cl—:_________。
(4)与SO42—:_________。
(5)与CO3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4 判断下列几组物质是否能发生反应,若能发生反应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稀盐酸和碳酸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氢氧化铜和硫酸铁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烧碱溶液和硝酸铜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稀硫酸和硝酸钾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硫酸钾溶液和氯化钡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碳酸钙和氯化铜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训练 甲乙丙丁四瓶溶液分别是Ba(NO3)2、K2CO3、H2SO4、KOH中的一种,其中甲分别能与乙丙丁发生反应,甲是( )
A.KOH B.H2SO4 C.Ba(NO3)2 D.K2CO3
例题5 下列各组物质能在pH=1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K2SO4 Ba(OH)2 KCl B.MgSO4 NaNO3 KCl
C.Na2CO3 KNO3 NH4Cl D.Cu(NO3)2 NaCl KNO3
变式训练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一定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成红色的是( )
A.KCl、Ba?(NO3)2、KNO3 B.BaCl2、KCl、H2SO4
C.KOH、KNO3、HCl D.Ca(OH)2、KNO3、Na2CO3
例题6 (2011?乌鲁木齐)同学们利用硫酸、硝酸钡、氢氧化钠、碳酸钾四种物质的溶液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再探究。
【知识回放】通过判断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能否发生反应,请写出其中符合下列条件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1)一个酸和碱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有沉淀生成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挖掘实质】(3)图甲是HCl和NaOH在水中解离出离子的示意图,同学们发现HCl在水中会解离出H+和Cl-,NaOH在水中会解离出Na+和OH-,以此类推硝酸钡在水中会解离出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4)图乙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该化学反应的实质可以表示为H++OH-===H2O,请用同样的方式表示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发生反应时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实质: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探究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的实质,同学们发现NaOH和H2SO4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因为溶液中的H+和OH-不能大量共存;_____________溶液和_____________溶液也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任写一组物质,下同),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和___________溶液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能大量共存。
【知识升华】通过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的再探究,同学们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实质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浙江新中考 (2018·金丽-25)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①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溶解,烧杯内有固体残留并得到无色溶液甲;
②取少量无色溶液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
③继续向①的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1)仅通过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__________________;
(2)无色溶液甲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碳酸钠 B.硫酸钠 C.硝酸钡 D.氢氧化钠
专题训练 常见的盐(1)
/基础篇
1、(改编,多选)根据事物的某些相似性类推其他事物的相似性,并预测类似的可能性,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下列类推结果与实际相符的是( )
A.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B.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饱和溶液也不能继续溶解其他溶质
C.盐中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NH4NO3中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类
D.氢氧化钠溶液中有OH-,能与酸反应,氢氧化钾溶液中也有OH-,也能与酸反应
E.分子可以构成物质,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F.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不同元素可以组成混合物,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混合物
2、若用实验证明CuSO4溶液显蓝色不是由SO42-离子造成的,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 )
A.观察K2SO4溶液的颜色
B.加水稀释后CuSO4溶液颜色变浅
C.向溶液中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蓝色消失
D.向溶液中滴加适量无色氯化钡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蓝色未消失
3、不需要加任何指示剂,就能除去CaCl2溶液中少量的HCl,得到纯净的CaCl2溶液,可选用下列物质中的( )
A.生石灰 B.熟石灰 C.碳酸钙 D.碳酸钠
4、(2016?镇江)向一定质量的Na2CO3、Na2SO4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BaCl2、HCl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o-a段发生了一个反应
B.c点沉淀的成分为一种
C.m=2.33
D.取d点对应溶液,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加入的盐酸已过量
【离子共存的问题】
5、某河道两旁有甲、乙两工厂,它们排放的废水中分别含有CuSO4、NaOH、Ba(NO3)2、Na2SO4、Mg(NO3)2中的某几种物质,且甲、乙两厂排放的废水中所含的物质各不相同。已知甲厂的废水中含有三种物质,则乙厂的废水中所含物质应该是____________。将甲厂和乙厂的废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可以使废水中某些有害离子转化为沉淀,写出有蓝色沉淀和白色沉淀产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各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滤后的废水中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6、(2018·温州-29)海螵蛸是一味中药,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测定其中碳酸钙的含量。
①在锥形瓶中加入质量为m的海螺蛸粉末,向分液漏斗中加入稀盐酸。在烧杯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并称量烧杯及氢氧化钠溶液总质量m 1。
②先打开止水夹,再打开分液斗活塞,滴加盐酸并及时关闭活塞。完全反应后,再次称量烧杯及其中液体的总质量m2。
③利用m2与m1的差值,即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再计算海螵蛸中碳酸钙的含量。
(1)海螵蛸有治疗胃酸过多、能为骨质发育提供重要元素的功效,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用止水夹夹住橡胶管,往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水,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下列情况会致海螵蛸中碳酸钙质量分数测量值偏小的是_________(可多选)
A.海螵蛸中滴加盐酸过量 B.锥形瓶内部分水蒸气随二氧化碳逸出
C.反应结東后,锥形瓶内有二氧化碳残留 D.反应速度过快,大量气泡从氢氧化钠溶液中出
7、(2018?台州)镉是重金属污染中最受关注的元素之一。已有研究表明,秋华柳对镉具有较强的耐受和富集能力。为研究秋华柳受镉污染时,体内金属元素含量的变化。选取生长基本一致的幼苗,在不同镉离子浓度的土壤中进行分组实验。18天后测量植株各部分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如图。
/
(1)由图可知,秋华柳叶片铁元素含量与镉离子浓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实验结果可知,秋华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可作为其受镉污染程度的指示。
(3)对镉污染土壤进行治理可采用化学沉淀法,即将土壤溶液中的镉离子形成沉淀物而降低污染。已知氯化镉易溶于水,碳酸镉和氢氧化镉难溶于水。下列物质可用于处理土壤镉污染的是_________。
A.氢氧化钠 B.氢氧化钙 C.碳酸钙 D.氯化钠
/探索篇
1、对于化学反应:甲+乙===丙+丁,其中甲、乙、丙、丁既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甲、乙、丙、丁均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B.若甲、乙、丙分别是酸、碱、盐,则丁一定是水
C.若甲是可溶性碱,乙是可溶性盐,则丙和丁不可能是两种沉淀
D.若甲是铁,丙是氢气,则乙一定是稀盐酸
2、向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三种溶液中,分别加入不同的物质,通过一步反应都能生成化合物M,则M是( )
A.硝酸钙 B.硝酸 C.硝酸钠 D.硝酸钡
3、甲、乙两工厂产生的污水中各含有下列五种离子中的三种(两厂含有一种相同的离子):H+、Cu2+、K+、NO3-、OH-。若两厂单独排放都会造成严重的污染;若将两厂的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沉淀后污水会变成只含有一种溶质的无色澄清溶液,此溶液可作化肥。下列关于污水的分析,正确的是( )
A.OH-和Cu2+来自同一工厂 B.Cu2+和K+来自同一工厂
C.K+和OH-来自同一工厂 D.H+和K+来自同一工厂
4、(2013·包头模拟)有一种不纯的K2CO3固体,可能含Na2CO3、MgCO3、CuSO4、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样品13.8g加入足量稀盐酸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同时产生气体4.4g,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样品中一定没有CuSO4 B.样品中一定有NaCl
C.样品中一定有MgCO3和Na2CO3 D.样品中可能有Na2CO3、MgCO3、NaCl同时存在
5、(2018?荆门)某固体样品可能含有NaCl、NaHCO3、Na2CO3中的一种、二种或三种。某兴趣小组取出100g固体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生成沉淀100g。然后又取出等质量的样品加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CaCl2又生成沉淀50g(己知:NaHCO3与CaCl2不反应)。
(1)该固体样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该固体样品中Na2CO3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6、(2017?湖州)科学课上,老师告诉学生“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两种盐通常是可溶的”。有“通常”就有“例外”,能否找到某些可溶性盐和难溶性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的证据呢?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①水溶液中的复分解反应一般朝着溶液中离子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多少)减小的方向进行。②了解到某些难溶性盐的溶解能力和颜色。
【实验取证】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AgNO3溶液,再加入过量NaCl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往该试管中加入少量KI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沉淀。
【分析讨论】(1)为什么要加入过量的NaCl溶液?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加入少量KI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Agl在水中的溶解能力_________AgCl(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得出结论】某些可溶性盐和难溶性盐之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7、(2016?湖州)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了俗称为苏打的碳酸钠后,得知它还有一个俗称为小苏打的“兄弟”,这个“兄弟”的性质是否和它相似?它们之间能发生转化吗?
小明查阅了资料,将相关信息整理如表:
俗名
苏打?纯碱
小苏打
化学式
Na2CO3
NaHCO3
构成微粒
Na+? CO32﹣
Na+? HCO3﹣
溶解度(常温)
21.5克
9.6克
两者的转化
Na2CO3+CO2+H2O═2NaHCO3
2NaHCO3/Na2CO3+CO2↑+H2O
下面是小明同学进行的探究:
(1)用试管取适量NaHCO3溶液,向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观察试液颜色变化。此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研究Na2CO3与NaHCO3转化时,小明觉得Na2CO3转化为NaHCO3过程中,由于NaHCO3溶于水,整个过程不会有明显现象.老师笑着对小明说:“做实验吧,实验会告诉你答案。”于是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向饱和的Na2CO3溶液中通入CO2,起初无明显现象,继续不断地通入CO2,溶液中出现了白色沉淀。这让小明很疑惑:NaHCO3溶于水,为什么还有白色沉淀呢?小明经过思考,明白了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小明同学的带动下,兴趣小组又对NaHCO3的其他性质进行了探究,发现两“兄弟”既有相似的性质也有不同的个性.从微观角度分析,造成两“兄弟”不同个性的原因是________不同。
8、(2018?苏州改编)探究碳酸氢钠、碳酸钠分别与稀盐酸反应,研究小组进行如下实验。分别向5ml滴有2滴无色酚酞试液的碳酸氢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的甲、乙两支试管中逐滴滴入稀盐酸,现象为:①试管甲中的溶液开始时显浅红色,逐滴滴入稀盐酸立即产生大量气泡,浅红色逐渐消失。②试管乙中的溶液开始时显红色,滴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溶液颜色逐渐变为浅红色后,继续滴加稀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浅红色逐渐消失。
【反思】在碳酸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为何刚开始没有大量气泡产生?研究小组查阅资料,绘制出微观示意图。
/
(1)碳酸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依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同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的碱性:碳酸氢钠_______碳酸钠(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