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常见的盐(2)——盐的制取和化学肥料(第2课时)
四、盐的制取
有些盐是天然存在的,如食盐和纯碱,在内陆湖或者海水中可以通过物理方法提取出来;而海水晒盐制得的粗盐还需要经过提纯。
1、物理方法制盐——海水晒盐
例题1 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我们可以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并以此为原料制得具有广泛用途的烧碱,其制取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
(1)利用风吹日晒可以从海水中提取粗盐,风吹日晒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粗盐中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粗盐初步提纯制的主要步骤依次如图。图中有一图的具体错误为___________________,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小华同学过滤后,看到滤液仍浑浊,再过滤一次,滤液还是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3)氯化钠溶解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氯化钠饱和溶液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的分离与提纯(除杂问题)
要抓住提纯的物质和杂质之间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除杂的过程中不能带入新的杂质,所选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且反应后的产物容易与被提纯的物质分离。
例题2 【经典】(2013?乐山)通过海水晒盐的方法得到的仅仅是粗盐,其中还含有少量的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它们在溶液中主要以SO42-、Ca2+、Mg2+的形式存在。为将这些杂质除净,可向食盐溶液分别加过量的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钡溶液,然后加入盐酸调至溶液pH=7,最后经过滤、蒸发得到精盐。下列操作及加入溶液顺序错误的是( )
A.Na2CO3、BaCl2、NaOH、过滤、HCl B.NaOH、BaCl2、Na2CO3、过滤、HCl
C.BaCl2、Na2CO3、NaOH、过滤、HCl D.BaCl2、NaOH、Na2CO3、过滤、HCl
变式训练 1、(2017?绍兴节选)以粗盐(含杂质Na2SO4、MgCl2、CaCl2、泥沙)为原料制备精盐。为除去Na2SO4、MgCl2、CaCl2,并得到中性的食盐溶液,下列所加试剂和操作:①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②过滤,③加过量的NaOH溶液,④加适量的稀HCl,⑤加过量的BaCl2溶液,能达到目的的顺序是 。
A.⑤③②①④ B.③⑤①④② C.③⑤①②④
2、(2018?绥化)海洋中有丰富的水生生物和化学资源。海水晒盐能得到粗盐和苦卤,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蒸发过程中使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 。
(2)若要去除粗盐中可溶性的杂质氯化镁和氯化钙,可依次加入过量的X和碳酸钠两种溶液。下列物质中,可作为X的物质有 。
A.KOH B.Ba?(OH)2 C.Ca(OH)?2 D.NaOH
(3)操作Ⅱ后向所得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其目的是 ,最后通过蒸发结晶得到较为纯净的氯化钠。
3、侯氏制碱法的化学原理
有些盐是通过化学加工精制而成,例如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
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碱是纯碱(Na2CO3),从元素组成来看,需要Na、C、O元素,首先向饱和NaCl溶液中通入NH3使溶液显碱性,NH3+H2O==NH3·H2O==NH4++OH—,这样可以增加对后来通入的CO2的吸收,大量的CO2在碱性溶液中与OH—反应会形成HCO3—,而饱和NaCl溶液中含有高浓度的Na+,NaHCO3溶解度比氯化钠低很多,所以会以晶体的形式析出,加热NaHCO3就可以制得纯碱,产生的能循环利用。副产品NH4Cl可以作为氮肥。
总反应方程式:①NaCl + CO2 +NH3+H2O=NaHCO3↓+NH4Cl(可作氮肥)
②2NaHCO3Na2CO3+H2O+CO2↑(CO2循环使用)
例题3 (2016·丽水-35)我国著名化工专家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其生产原理是在氯化钠饱和溶液中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使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从溶液中以沉淀形式析出:NaCl+NH3+CO2+H2O=NH4Cl+NaHCO3↓
过滤出碳酸氢钠晶体,再受热分解得到产品:2NaHCO3 Na2CO3十H2O十CO2↑
(1)“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碱”是指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5.85吨NaCl可制得8.4吨NaHCO3,实际上从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析出NaHCO3晶体的质量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8.4吨;
(3)与“侯氏制碱法”不同的是,比利时科学家苏尔维在制碱过程中,向滤出NaHCO3晶体后的混合溶液中加熟右灰以回收氨气: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请计算:NH4Cl质量分数为20%的混合溶液5.35吨,完全反应后理论上可获得NH3多少吨?
五、盐的化学肥料(化肥)
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和开花结果,除了需要一定的光照、温度、水分和空气外,还需要从外界吸收各种养料,这些养料,有的直接取之于自然界,例如土壤中的矿物质、动物粪便、草木灰,而有些则来自人工合成的盐,这些盐能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养料,被称为化学肥料。
但长期使用化肥,容易造成土壤板结,破坏土壤结构,因此还需要施加农家肥(有机肥),它含有大量有机物和多种营养元素,有利于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料。
(一)化学肥料种类及其作用
化学肥料:简称化肥,是用______、______、_____等做原料,经过化学加工精制而成的肥料。
★1、氮肥:
(1)作用:是叶绿素的重要元素,能使农作物茎叶生长茂盛(枝繁叶茂)。
(2)常见的氮肥:
①液态氮肥:氨水(氨气溶于水形成的溶液);
②铵态氮肥(铵盐):NH4Cl、(NH4)2SO4、NH4NO3、NH4HCO3;
③硝态氮肥:NaNO3、KNO3;
④有机氮肥:尿素CO(NH2)2。目前含氮量最高的氮肥,人的尿液中含有的尿素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会转变成铵盐或氨气。
(3)制取方法:工业上常用酸与氨气反应制取氮肥(铵盐),例如:NH3+CO2+H2O==NH4HCO3
分别写出氯化铵、硫酸铵的制取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事项:由于铵态氮肥容易与碱性物质发生反应而导致肥效降低,所以它们不宜和碱性物质混用。例如,2NH4Cl+Ca(OH)2==2NH3↑+H2O+CaCl2。
2、磷肥:促进农作物根系发达,增强吸收养分和抗寒抗旱能力,使作物穗数增多、籽粒饱满。常见的有过磷酸钙 [是CaSO4和Ca(H2PO4)2的混合物]。
3、钾肥:使农作物生长旺盛、茎秆粗壮,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的能力。常见的有K2SO4、KCl和草木灰(主要成分是K2CO3)
4、复合肥料:同时含有两种及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的肥料,如KNO3、NH4H2PO4等。
例题4 1、小明同学回家发现自家田里的小麦出现大面积倒伏现象,就向其父母提出了一条合理化建议:明年应在小麦生长期增施抗倒伏的化肥,你认为增施的化肥是( )
A.NH4NO3 B.CO(NH2)2 C.Ca(H2PO4)2 D.KCl
2、长期施用(NH4)2SO4化肥的土壤容易酸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H4)2SO4属于氮肥 B.(NH4)2SO4的水溶液能使酚酞试液显红色
C.不宜于长期施(NH4)2SO4化肥 D.(NH4)2SO4化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浙江新中考 1、(2018·衢州-2)小柯给校园里植株矮小、叶色发黄的植物施用尿素CO(NH2)2,尿素是一种( )
A.复合肥 B.氮肥 C.磷肥 D.钾肥
2、(2018?台州)氨气的水溶液称为氨水,呈碱性,易挥发,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某兴趣小组利用浓氨水和浓盐酸探究分子运动速度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
方案Ⅰ:在两玻璃片上同时分别滴加少量相同体积的浓氨水和浓盐酸,将2张湿润的pH试纸分别置于距玻璃片上方15厘米处(如图甲),比较2张pH试纸变色的时间。
方案Ⅱ:将一支约35厘米长的玻璃管水平放置,将一湿润的pH试纸置于玻璃管的中间。在玻璃管两端同时分别滴加2滴浓氨水和浓盐酸后,迅速塞上橡皮塞(如图乙),观察pH试纸的颜色变化。
(1)方案I实验中,观察到两液滴间的上方出现白烟。针对此现象,你的合理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指出方案I的两点不足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次进行方案II的实验,均观察到试纸先变蓝色,得出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运动速度越快的结论。为使该结论更具有普遍性,还应继续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鉴别方法及合理施肥
1、三种化肥的简单鉴别方法
氮肥
钾肥
磷肥
看外观
白色晶体
灰白色粉末
加水
一般都溶于水
大多不溶于水或部分溶于水
灼烧
可燃烧,熔化气泡或冒白烟
不燃烧,跳动或有爆裂声
加熟石灰
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明是铵盐)
不放出氨气
2、四种氮肥的鉴别方法
①液态的有刺激气味的是氨水,像鱼卵一样的白色固体是尿素,直接闻有明显氨臭味的碳酸氢铵。
②其他氮肥都是白色固体,都易溶于水,在外观上没有明显区别,用以下化学方法鉴别。
3、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1)化肥:一方面化肥中含有一些________元素、有毒有机物和放射性物质,形成潜在的土壤污染;另一方面造成土壤退化和______、大气环境的污染。
(2)农药:农药本身是有毒物质,在杀死病虫害的同时,也带来了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例题5 (2013?珠海)仓库中有一包氮肥的包装标签模糊不清,有同学进行了以下探究:
(1)操作③用玻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完成下表(已知AgCl和BaSO4难溶于水和酸的白色固体):
假设和现象
判断和化学方程式
a
若现象I为无氨味。
则样品中不含_______________(填名称)。
b
由操作②现象判断。
该样品一定含有的离子________。
c
若现象Ⅲ为白色沉淀,现象Ⅳ为无沉淀。
则样品中含有______________(写名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若现象Ⅲ为“无沉淀”,现象Ⅳ为白色沉淀。
则样品中含有____________(写化学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训练 (2015·泸州改编)草木灰是农家肥料,主要成分K2CO3。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草木灰加水搅拌后进行过滤,得到滤渣和无色滤液。
(1)溶液中主要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________。
(2)去少量滤液,滴加酚酞溶液后,溶液变为______色,说明溶液呈碱性。为证明溶液呈碱性是由CO32-引起的,再向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可供选择试剂:澄清石灰水、KCl溶液(呈中性)、CaCl2溶液(呈中性)〕,此时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看到________________时即可证明。
(3)根据(2)中实验,草木灰________(填“能”或“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
六、常见的离子的检验
1、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详见专题4,P15)
例题6 (2013?资阳)为什么汗水有咸味?学习小组同学为此开展探究.
【提出问题】汗水中产生咸味的物质是什么?
【建立假设】根据生活经验推测,汗水中产生咸味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
【查阅资料】用铂丝蘸取少许含有钠元素的溶液(或物质)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会呈现黄色火焰。
【制订计划】为了证明咸味物质是猜想中的物质,一是要证明汗水溶液中含有阴离子________(填写离子符号),二是要证明汗水溶液中有阳离子________(填写离子符号)。
【进行实验】证明阴离子的实验:向汗水溶液中滴加________溶液,再加入少量稀硝酸,振荡,仍有白色沉淀产生。
证明阳离子的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经上述实验证明,汗水中的咸味物质就是猜想中的物质。
【分析与交流】上述实验中,证明阴离子存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训练 (2013?湖州)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如图)的试剂。实验员告诉小明,这瓶试剂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硫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为确定试剂成分,小明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取5mL试剂于A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无色酚酞试液……
②
另取5mL试剂于B试管中,滴入几滴氯化钡溶液
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
(1)根据步骤①现象,小明得出了该试剂可能为氯化钠溶液或硫酸钠溶液。小明作出该判断的依据:步骤①的实验现象是无色酚酞试液______________。
(2)由步骤②可确定该试剂为______________溶液。
2、CO32-和NH4+的检验
(1)CO32-的检验:滴加足量稀盐酸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2)NH4+的检验:加碱[NaOH或Ca(OH)2]溶液,能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并使湿润石蕊试纸变蓝的无色气体(氨气)。
例题7 (2018·绍义-23)有一固体物质可能含有硫酸钾、硝酸铵、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现需要对此物质成分进行检测。甲同学向固体中加入足量的水,形成无色溶液;乙同学向固体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放出刺激性气体。
(1)该气体为 (写化学式)。
(2)根据两同学的实验现象可推定此物质的组成是 。
浙江新中考 (2018·台州-15)某固体由Ba2+、Cu2+、Na+、Cl-、CO32-、SO42-中的几种离子构成,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样品,进行如下实验:①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后得到5克白色沉淀;②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仍有3克白色沉淀;③在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该固体中一定含有( )
A.Na+、CO32-、SO42- B.Cu2+、CO32-、SO42-
C.Cl-、CO32-、SO42- D.Na+、Ba2+、Cl-
专题训练 常见的盐(2)
基础篇
1、(2017·重庆)氯化铵(NH4Cl)是“侯氏制碱法”的一种副产品。已知氯化铵的水溶液显酸性。下列关于氯化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铵属于酸 B.氯化铵是一种复合肥
C.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使用可提高肥效 D.氯化铵溶液与硝酸银溶液混合会产生白色沉淀
2、下列是某营养液所含的成分,其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KCl B.KH2PO4 C.Ca(NO3)2 D.CaSO4
3、(2017·天水)下列各组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同组反应物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在滤纸上留下两种不溶物质的是 ( )
A.Ca(NO3)2、BaCl2、AgNO3 B.MgCl2、KOH、NaCl
C.K2CO3、CuSO4、KCl D.CuSO4、Ba(OH)2、Cu(NO3)2
4、向一定质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OE段发生的化学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
B.PF段有沉淀生成
C.G点溶液的pH>7
D.反应过程有气体和沉淀生成,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5、(2015·杭州)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硫酸钾、氢氧化钾、碳酸钙、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白色固体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白色沉淀Ⅰ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色沉淀Ⅱ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
(3)原白色固体中含有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7·宁波)碱式氯化镁[Mg(OH)Cl]受热能分解,它分解后的产物是什么?小科进行了探究。
【猜想】Mg(OH)Cl分解后产物可能有:Mg、MgCl2、MgO、HCl气体、H2O、Cl2。
老师告诉他产物就是上述猜想中的其中几种,并提示Cl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实验一】取少量的Mg(OH)Cl放入大试管中,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加热过程中观察到足量硝酸银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一段时间后,沉淀不再产生,大试管口也没有液滴形成,管内有固体剩余,无其他现象。由此推知Mg(OH)Cl分解后产物中有________气体,无其他气体。
【实验二】取少量实验一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由此推知Mg(OH)Cl分解后产物中没有________。
【实验三】再取少量实验一的剩余固体,加入足量稀硝酸,固体全部溶解,再滴入AgNO3溶液,无沉淀产生。由此推知Mg(OH)Cl分解后产物中没有________。
【结论】Mg(OH)Cl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7、(2016·绍兴)兴趣小组实验中,将NaOH溶液滴入CuSO4溶液中,结果溶液中生成了浅绿色的固体。于是,他们对该浅绿色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①NaOH与CuSO4反应会生成Cu(OH)2,也会生成Cu4(OH)6SO4(碱式硫酸铜)。
②Cu(OH)2在80 ℃会分解生成CuO。
③Cu4(OH)6SO4不溶于水,能与酸反应,分解温度需300 ℃。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浅绿色固体为Cu(OH)2;
猜想二:浅绿色固体为_______________;
猜想三:浅绿色固体为Cu(OH)2和Cu4(OH)6SO4。
【获取事实与证据】
①取少量浅绿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热至100 ℃,观察到黑色固体物质,说明浅绿色固体中存_______。
②另取少量浅绿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加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是___________。
【结论】整个实验证明猜想_______正确。
探索篇
1、(2018·绍义-14)如图所示,围棋棋盘上有五枚棋子,代表铁、稀盐酸、氢氧化坝、碳酸钙、硝酸银五种物质相邻棋子间的连线表示物质间可以反应,已知与戊的反应中:甲—戊的反应类型不同于其它几个反应:丙—戊反应能产生一种气体。且该气体还能与丁反应生成沉淀。则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戊
A
铁
硝酸银
碳酸钙
氢氧化钡
稀盐酸
B
硝酸银
铁
稀盐酸
氢氧化钡
碳酸钙
C
硝酸银
铁
碳酸钙
氢氧化钡
稀盐酸
D
铁
氢氧化钡
碳酸钙
硝酸银
稀盐酸
2、(2018·金丽-23)A、B、C、D是初中科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其中A、B属于相同物质类别的化合物,C、D物质类别不同,它们之间的转化和反应关系如图。图中“→”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若C是二氧化碳,B是氢氧化钙,则B→A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若C是锌,A和B都属于酸,写出D可能的化学式 (物质类别不同的两种即可)。
3、(2017?金华)小苏打(NaHCO3)和食盐(NaCl)是厨房中常用物质。现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NaHCO3和NaCl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某科学小组同学展开了系列拓展性研究。
(一)定性分析
【实验目的】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
【实验方案】
【实验结论】该白色固体由NaHCO3和NaCl两种物质组成
(1)基于上述实验结论,则步骤①中加入的过量稀酸应该是________。
(2)写出步骤②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
(二)定量分析
【实验目的】测定该白色固体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为了测定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小吕、小周分别取a克该样品,设计了如下方案:
小吕方案Ⅰ:利用NaHCO3与稀硫酸反应产生CO2,通过测定生成CO2的质量,计算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3)小吕用下列装置完成本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填装置的字母编号,装置不重复使用);
(4)D装置中的反应完全后,需再次通入空气,其目的是________。
小周方案Ⅱ:小周用沉淀法测定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操作流程如下:
(已知:NaHCO3+NaOH=Na2CO3+H2O)
(5)为使定量分析更准确,在操作Ⅰ之前,需判断所加BaCl2溶液是否过量,请你设计一个合理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6?金华改编)某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碳酸钡、氯化钡中的几种物质,为了鉴定该白色固体的组成,拓展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Ⅰ.称取15克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过滤得到白色沉淀4.3克和无色滤液。
Ⅱ.往Ⅰ中所得4.3克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无色气体产生,测得剩余沉淀质量为2.33克。
Ⅲ.把Ⅰ中所得滤液等分成两份,第一份滤液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既没有产生气体,也没有产生沉淀,第二份滤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没有产生沉淀。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仅根据第Ⅲ步实验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滤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原白色固体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他物质的所有可能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8?无锡改编)碳酸钠广泛用于造纸、纺织、玻璃、洗涤剂、肥皂、制革等工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吕布兰、索尔维和侯德榜为碳酸钠的工业化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I、吕布兰法
1789年,法国医生吕布兰(N.Leblanc,1742﹣1806)以食盐、浓硫酸、木炭和石灰石为原料,开创了规模化工业制取碳酸钠的先河,具体流程如图:
(1)碳酸钠俗称_______。
(2)在高温条件下,②中发生两步反应,其中一步是Na2SO4和木炭生成Na2S和C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③中“水浸”时通常需要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断有科学家对吕布兰法进行改进,是因为此法有明显不足,请写出一条不足之处_____________。
Ⅱ、索尔维法
1892年,比利时工程师索尔维发明氨碱法制碳酸钠,又称索尔维法。原理如下: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2NaHCO3Na2CO3+CO2↑+H2O
某兴趣小组采用下列装置模拟索尔维法制备碳酸氢钠,进而制得碳酸钠。
实验操作如下:
①关闭K1,打开K2通入NH3,调节气流速率,待其稳定后,打开K1通入CO2;
②待三颈烧瓶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关闭K2停止通NH3,一段时间后,关闭K1停止通CO2;
③将三颈烧瓶内的反应混合物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并将所得固体置于敞口容器中加热,记录剩余固体质量。
加热时间/min
t0
t1
t2
t3
t4
t5
剩余固体质量/g
未记录
15.3
13.7
11.9
10.6
10.6
请回答下列问题:
(5)饱和 NaH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CO2中混有的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三颈烧瓶上连接的长颈漏斗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同学认为应该在长颈漏斗内放置一团蘸有酸液的棉花,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闭K2停止通NH3后,还要继续通一段时间CO2,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实验记录,计算t2时 NaHCO3固体的分解率(已分解的 NaHCO3质量与加热前原NaHCO3质量的比值),请写出计算过程。
若加热前 NaHCO3固体中还存在少量NaCl,上述计算结果将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8)制碱技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把持在英、法等西方国家手中,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先生独立摸索出索尔维法并公布与众,又于1943年创造性地将制碱与制氨两种工艺联合起来,基本消除废弃物的排放,同时生产出碳酸钠和__________两种产品,这就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
6、(2018?岳阳)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氢氧化钠溶液,瓶口有少量白色固体且玻璃瓶塞打不开,这一情况激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于是展开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瓶口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找资料】(1)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SiO2),试剂瓶身经抛光处理,不易反应,而瓶口和玻璃塞上的磨砂将二氧化硅裸露出来;
(2)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
(3)硅酸钠(Na2SiO3)是一种白色固体,有很强的粘合性,可溶于水,溶液呈碱性;硅酸钠溶液能与强酸反应,如:Na2SiO3+2HCl=2NaCl+H2SiO3↓(白色);
硅酸钠溶液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Na2SiO3+CaCl2=2NaCl+CaSiO3↓(白色)。
【作出猜想】白色固体的成分是:
Ⅰ.硅酸钠;
Ⅱ.硅酸钠和碳酸钠;
Ⅲ.硅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实验探究】取一定量白色固体溶于适量水中形成样品溶液,分组进行如下实验并相互评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与评价
第1组
有气泡冒出且产生白色沉淀。
同学们认为猜想①_____不成立;写出生成气体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组
第一步
产生白色沉淀。
第1组同学认为:此步骤还不能准确判断出原固体的成分。
第二步
③________
_________。
大家一致认为:猜想II成立。
【反思交流】(1)有同学认为,第2组实验中不能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理由是:④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氢氧化钠溶液必项密封保存,且试剂瓶只能用橡胶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