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美术9 我在空中飞 教案 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上美术9 我在空中飞 教案 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07-31 21:31: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美术 )学 科 教 学 设 计
课 题
我在空中飞
年级
一年
备课教师
王辉
教 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时
2—1
课 型
造型表现
教 学
目 标
(三维目标)
1、展开想象,将自己“飞”在空中的姿态及看到的景象表现出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想象,体验在空中“飞”的感觉,自由表达所见所想,体验美术创造活动的乐趣,并在其中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3、丰富视觉感受和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
依据自己的想象表现飞翔的人。
教学难点
表现好飞翔的姿态
教具学具
课件,彩笔,油画棒。
教 学 过 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阶段:
二发展阶段: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要送给你们一个礼物,这个礼物我们身上都没有,它可以把小鸟和昆虫带上天空,你们猜它是什么?是一对翅膀。(出示翅膀模型)
师:同学们有了一对翅膀,就能“飞”上天空。还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飞,大家想不想“飞”到天空中去呀?
(一)教师提问、启发学生分析想象
1.人们“飞”到天空以后,能看到一些什么呢?
2.这些东西与你站在地上看到的一样吗?不一样在哪?
3.讨论:现在老师这里只有一对翅膀,你们不能全靠翅膀“飞”上天空,谁还有办法让自己“飞”起来呢?
4.你还知道谁会飞呀?怎么飞?你想与谁一起飞?
学生们互相议论,猜是什么。
学生积极回想,回答出能够飞的各种方法。
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学生发言,高山、大楼、小河、树林……
观察找出不一样之处。
学生结合图进行比较。
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自己总结出在空中看到的景物与站在平地上看到的不一样,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
通过欣赏,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有一种想“飞”的冲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这部分教学,不仅让学生说出天空中最吸引自己的东西,还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天空上飞还有很多伙伴,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培养他们从小团结友爱的精神。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三学生创作:
四讲评作业:
五课后拓展:
师:谁能表演一下在空中怎么飞呀?找几个学生到前面表演一下飞的动作,鼓励学生要敢于想象。
(二)教师示范作画画
1.描绘飞行器
2.绘制表现飞翔人的姿态。
3.教师启发学生谈用各种方法来表现我在空中飞。
1.教师出示作业要求:在表现“我在空中飞”这一主题的时先将“我”及“我”的好朋友放在画面显著的位置上,可用绘画亦可用拼贴加添画的方式来表现。
2.教师巡视辅导
组织学生对作业进行讲评收拾与整理教室。
让人真正能飞起来,用什么办法?
学生感觉一下飞的动作,有助作业的表现
学生充分利用手头上已有的材料。(有画的,有剪贴的)
学生对作业进行、互评自评。
思考想象
通过他们的表现启发其他同学,也可以激发其他同学的创作积极性。
鼓励学生就手头已有的材料创造新的表现方式。
锻炼学生收集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讲卫生的好习惯。
板 书
设 计
我在空中飞
谁会飞
怎样飞
和谁飞
教 学
反 思
本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比较圆满,达到了教学目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涌现出一批优秀学生作品。不足的是,有个别学生作品用比较粗的油画棒勾勒轮廓,影响了画面效果。
另外,老师在孩子的生命中,充当的角色不是去扼杀孩子的想象力,而是给他们自由想象的空间。当孩子根据童话或传说中的故事情节,去扮演飞天骑士或英雄,或者模仿小鸟飞翔,我们千万不要去阻止或嘲笑他们,因为这正是孩子想象力的表现。
不是所有的孩子天生就会想象,就喜欢想象,想象的习惯是要培养出来的。在课堂和平时的生活中,要扩大孩子的知识经验,增加表象储备,并给予他们适当的技能指导。因此,要应让孩子从小尽可能地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接触人世间的万事万物,以使孩子对尽可能多的事物形象产生基本的认识,在未来的想象活动中,使孩子拥有更多的事物形象参与思维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