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一、苯的物理性质
液体分成两层
液体分成两层,上层呈紫红色,下层几乎无色
二、苯分子的结构
C6H6
从苯的分子组成看,高度不饱 和,苯是否具有不饱和烃的典型性质?
1、分子式
思考:
紫红色不褪
橙黄色不褪去 而转移到苯层
苯在常温下,既不易与溴水等发生加成反应,也不易与高锰酸钾溶液等氧化剂反应,即苯不具有烯烃的碳碳双键所特有的性质。
苯的结构学说的建立简史:在苯分子的组成确定后,对苯分子结构的研究成了化学界的一个热点。有机化合物结构理论的创始人之一——凯库勒,在1865年提出苯的环状结构学说。
凯库勒在1866年发表的“关于芳香烃化合物的研究”一文中,提出两个假说:
1、苯的6个碳原子形成环状闭链,即平面六角闭链;
2、各链原子之间存在单双键交替形式。
(苯的凯库勒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假说1根据事实提出,很快被证实:苯的一元溴代物只有一种。
他的儿子小帕金以实验证实环状结构的假设。
假说2遇到麻烦。
按假说2推知,苯的邻位二元取代物应有 种:
两
然而实验结果并未发现。
凯库勒的假说2暴露出缺陷。
1、1935年,詹斯用X射线法证实苯环呈平面的正六边形。凯库勒的假说1被确认为是反映客观事实的假设。
2、经修正的凯库勒假说,逐渐被现代化学理论采用。
为了纪念凯库勒,他所提出的苯的结构式被命名为凯库勒结构式,现仍被使用。但苯分子中并没有交替存在的单、双键。
苯分子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
结构式
结构简式
2、苯分子结构
平面正六边形结构
(独特的键)
或
苯分子具有平面正六边形结构。
1、6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均在同一平 面上。
三、苯的化学性质
1、在空气中燃烧
苯燃烧时发生明亮带有浓烟的火焰。
2、取代反应
(1)苯跟溴的反应
*溴苯是密度比水大的无色液体
实验:苯跟溴的取代反应实验方案
把苯和少量液态溴放在烧瓶里,同时加入少量铁屑作催化剂。用带导管的瓶塞塞紧瓶口,跟瓶口垂直的一段导管可以兼起冷凝器的作用。在常温时,很快就会看到,在导管口附近出现白雾。反应完毕后,向锥形瓶里的液体滴入AgNO3溶液,注意观察现象。把烧瓶里的液体倒在盛有冷水的烧杯里,烧杯底部有褐色不溶于水的液体。
问题1:导管口为什么在液面上?
问题2:什么现象说明发生了取代反应?
问题3:怎样除去无色溴苯中所溶解的溴?
溴化氢易溶于水,防止倒吸。
导管口有白雾。锥形瓶里滴入硝酸银溶液后生成浅黄色沉淀,说明苯跟溴反应时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溴原子取代,生成溴化氢。
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用分液漏斗分液。
(2)苯的硝化反应
在一个大试管里,先加入1.5毫升浓硝酸和2毫升浓硫酸,摇匀,冷却到50—600C以下,然后慢慢地滴入1毫升苯,不断摇动,使混和均匀,然后放在600C的水浴中加热10分钟,把混和物倒入另一个盛水的试管里。
*硝基苯为无色、具有苦杏仁味的油状液体,其密度大于水
[实验方案和装置图]
观察到烧杯中有黄色油状物质生成。用蒸馏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得纯硝基苯。
(3)苯的加成反应
苯分子中碳碳原子结合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特殊的键,所以其化学性质就既能像烷烃那样易发生取代、硝化反应等,也能像烯烃那样发生加成反应。
3
四、苯的同系物
1、苯的同系物和苯都含有苯环,性质相似
(1)具有可燃性
(2)都能发生苯环上取代反应
(3)能发生加成反应
例如:甲苯能发生硝化反应
2、苯的同系物含有侧链,性质与苯又有不同
(1)侧链影响苯环,使苯环上的氢原子比苯更易被取代
邻硝基甲苯
对硝基甲苯
+ HNO3
2,4,6-三硝基甲苯
简称三硝基甲苯,又叫梯恩梯(TNT)
是一种淡黄色晶体,不溶于水,是一种烈性炸药
[演示实验] 把苯和甲苯各2mL分别注入2支试管,各加入高锰酸钾酸性溶液3滴,用力振荡,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现象:在苯中KMnO4酸性溶液未褪色,在甲苯中 KMnO4酸性溶液褪色了。
实验结论:
苯不能被KMnO4酸性溶液氧化,甲苯能被KMnO4酸性溶液氧化
①甲苯被氧化的是侧链,即甲基被氧化,该反应可简单表示为:
(苯甲酸)
这样的氧化反应,都是苯环上的烷烃基被氧化,说明了苯环上的烷烃基比烷烃性质活泼。这活泼性是苯环对烷烃基影响的结果。
②可用KMnO4酸性溶液作试剂鉴别苯的同系物和苯、苯的同系物和烷烃。
2、苯的同系物含有侧链,性质与苯又有不同
(1)侧链影响苯环,使苯环上的氢原子比苯更易被取代
(2)苯环影响侧链,使侧链能被强氧化剂氧化
五、芳香烃的来源及其应用
1、芳香烃的来源
(1)煤
(2)石油化学工业中的催化重整等工艺
2、芳香烃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