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美术课件-19猴子捞月-手工粘土-全国通用(19张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美术课件-19猴子捞月-手工粘土-全国通用(19张幻灯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08-01 15:53: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猴子捞月
知识点

课时设置:3课时
教学对象:6岁及以上
教学材料:吹塑版(纸箱板)、超轻粘土、水粉颜料、细铁丝、勾边笔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学习猴子捞月的故事,丰富学生的画面故事情节,完善画面内容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2、通过黏土手工制作,让学生了解猴子比例特点、动态造型,以及猴子的制作方式。
3、让学生增加对动物的热爱,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学会运用超轻黏土进行手工创作。
2.尝试通过故事进行创作,增加创作的故事情节,丰富创作内容。
猴子捞月
  在一座山坡上,有一群猴子。
  有一天晚上,一只小猴来到井边玩耍,它往井里一看,看见一只又大又圆的月亮,它撒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喊,“月亮掉进井里啦!月亮掉进井里啦”!其它大猴子纷纷赶来,一只年长的猴子说:“别慌,我们一起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
  大家想啊想,想了一个办法,一只猴子抓上了树梢,另一只猴子抓往另一只猴子的尾巴,它们一个接一个,最后一只猴子把手伸进井里捞月亮。
  小猴子刚碰到月亮,月亮就变成一块一块的,小猴子着急的说:“月亮不见了。”年长的猴子生气地说:“你怎么能这样呢?”它一气之下松开了手,猴子都纷纷掉下了井。
  这时,一只小猴子抬头看了看,说:“月亮还在天上。”大家抬头一看,月亮真的还在天上。
  小猴子你们知道月亮为什么会在天上吗?让我告诉你吧!月亮不会掉进井里的,在井里的倒影,所以小朋友你们不要盲目的相信别人。

课题引导
猴子真实图片
猴子捞月欣赏
猴子捞月欣赏
猴子捞月欣赏
猴子捞月欣赏
制作步骤:
步骤一:
将KT板(纸箱板20cm*20cm)刷上水粉或丙烯颜料,如图所示刷成草地的颜色,放到一边晾干待用。
制作步骤:
步骤二:
制作猴子,选择喜欢的颜色,揉两个约硬币大小均等的球形,为身体部分。揉两个红豆大小的球形,为耳朵。搓四条适当粗细的条状,为胳膊和腿。
制作步骤:
分别将猴子身体各部分组合在一起,做出猴子的动态。然后揉搓猴子的尾巴粘好,再选择肉色的黏土捏出猴子的脸贴在上面,最后用黑色黏土或勾边笔完善猴子的表情。
制作步骤:
各种颜色造型的猴子
制作步骤:
步骤三:
制作场景,用各色黏土制作场景物体,黏贴在刷好颜色的KT板上。


步骤四:
用细铁丝制作出大树,粘上黏土固定在板上。将场景物体和做好的猴子分别粘上,猴子捞月场景就完成了。
作品要求:

1、猴子数量不少于三只,有大有小。
2、场景物体植物添加丰富。
3、色彩运用丰富鲜艳。

课题延伸:

猴子,灵长目是动物界的种群,猴子一般大脑发达,眼眶朝向前方,眶间距窄,手和脚的趾(指)分开,大拇指灵活,多数能与其他趾(指)对握。包括原猴亚目和猿猴亚目。

猴种类的部分特征差不多,例如很多新世界猴会有缠卷的尾巴,这样当它们爬树时就可以用来抓着树枝,相反旧世界猴就没有缠卷的尾巴,而是有较小的鼻孔,鼻孔之间的距离也较近,部分的背部有硬皮,就像嵌入的座椅靠垫般;部分也像人类有三色的视力;其他则是两色视或单色视。虽然新旧世界猴,像猿,都有向前的眼睛,但二者的脸部却是不同的;而每种类的猴仔都有某些特征一样,例如鼻子,颚部和臀部的类型。因此如果要明白猴的话,必须去学习它们的个别不同的特征。

课题延伸:
课题解读:

本节课是手工课,我们运用超轻粘土制作了一幅精美的立体《猴子捞月》的场景,通过猴子捞月的故事引导,让孩子们了解故事情节,引导孩子们添加丰富的故事内容。
本节课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学会了猴子的黏贴方法。并学会运用超轻粘土制作各种植物等。
孩子们今天表现非常棒,制作的非常认真。家长朋友们快来看看孩子们精美的大作吧!

谢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