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
(2)能画出电阻在电路图中的符号,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3)在实验的基础上理解影响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有关。
2.过程和方法:
让学生体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电阻的影响因素,积极动手实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电阻概念的建立。电阻符号、电阻单位及换算。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说明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教学过程】
一、新授。
由两个简单的实验分层次建立电阻的概念。
教师展示常用的各种导线。
提出问题:铁也是导体,而且便宜。为什么普通导线用铜或铝而很少用铁丝制成呢?
实验:比较小灯泡的亮度。
把长短、粗细相同的铜丝和镍铬合金丝分别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电路中小灯泡的亮度。
继续完成实验:各小组把电流表接入上述实验的电路中,观察电流表示数。
提问:在相同的电压下,为什么通过铜丝的电流比通过镍铬合金丝的电流大?
分析:
导体虽然容易导电,但对电流也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在相同的电压下,通过铜丝的电流比较大,表明铜丝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比较小;
通过镍铬合金丝的电流比较小,表明镍铬合金丝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比较大。
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二、电阻。
1.电阻的符号:R;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2.电阻的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Ω”。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
1kΩ=103Ω;1MΩ=106Ω。
3.几种常见的电阻值。
观察、思考,小组展示实验现象:
接入铜丝的电路小灯泡较亮;接入镍铬合金丝的电路灯泡较暗。
学生继续完成实验,小组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展示。
师生一起分析。
学生记忆。
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通过现象思考造成亮度不同的原因,为形成电阻概念做铺垫。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两种不同的电阻丝会使电流大小不同。
使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分析和发现隐含的物理特征。为探究电阻大小的因素做铺垫。
三、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同学们已经知道不同材料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那么在材料一定的情况下,电阻还与什么因素有关?
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1.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实验。
2.小组分工探究:一、二、三组探究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四、五、六组探究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
(1)
导体
电源电压/V
电流/A
灯的亮暗
材料粗细相同
镍铬合金
镍铬合金
(2)
导体
电源电压/V
电流/A
灯的亮暗
材料长度相同
粗镍铬合金
细镍铬合金
学生猜想:
可能与导线的长度、粗细等有关。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及记录表格小组展示交流。
(教师引导点拨不足之处)
学生完成实验记录表格。
(学生按分工探究不同影响因素)
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展示实验结果。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实验表格的设计。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能力。
规范实验操作的训练。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学生自己得出结论,锻炼学生语言组织能力。
四、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有关。
材料、横截面积相同,导体越长,电阻越大。
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有关;
材料、长度相同,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教师演示电阻与导体温度的关系。结论:导线越长,电阻越大;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电阻与材料有关、与温度有关。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是与其本身的因素有关,不随其两端电压、通过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提问:哪些材料的导电性能好?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较小的材料导电性能较强;反之,电阻较大,导电性能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