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有理数的乘方
第1课时 有理数的乘方
课题
第1课时 有理数的乘方
授课人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
技能
1.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
2.在现实背景中,感受有理数乘方的必要性,掌握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并能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3.认识并理解a2的非负性.
数学思考
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初步体会类比、特殊到一般、化归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并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问题解决
在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经验;通过类比、联想、归纳,加强对乘方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的过程,从中感受化归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方意义的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体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教学难点
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及幂的符号的确定;认识并理解a2的非负性.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
教具
投影仪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
一:
创设
情境
导入
新课
【课堂引入】
活动内容:问题1:比如3+3+3+3+3+3=3×( )?这么长的式子就变得简单了.
问题2:我们现在学习了乘法,那么3×3×3×3×3=( )?你们打算怎样简化一下呢?
处理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自主交流2分钟左右,对学生经过思考的每个回答给以积极的评价.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本课“有理数的乘方”的学习.(板书课题:第1课时 有理数的乘方)
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常识,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新数”进而引入课题.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类比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新的知识和方法的存在性,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新知识.
活动
二:
实践
探究
交流
新知
【探究1】 探究有理数的乘方
问题1:正方形的边长为2,则面积是多少?
问题2:棱长为2的正方体,它的体积为多少?
处理方式:让学生思考回答,a·a=a2,读作a的平方(或二次方).a·a·a=a3,读作a的立方(或三次方).
合作探究
如图1-6-5,某种细胞每过30 min便由1个分裂成2个,经过5 h,这种细胞由1个分裂成多少个?
图1-6-5
处理方式:由学生思考交流,合作探讨如何解决问题.教师就势设计下列问题:
问题1:这个细胞分裂一次可得多少个细胞?
问题2:分裂两次呢?
问题3:分裂三次呢?四次呢?
问题4:那么5 h共分裂了多少次?分裂成多少个细胞?
处理方式:选不同的学生回答,当学生回答细胞分裂成2×2×2×2×2×2×2×2×2×2个细胞时,教师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这个式子有什么特点?
2.想一想:这样的运算能像平方、立方那样简写吗?
2个a相乘可表示为__a2__;
3个a相乘可表示为__a3__;
4个a相乘可表示为__a4__;
n个a相乘可表示为__an__.
3.引出乘方的概念(出示投影如下):
一般地,n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记作an,
即
板书:
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
把an读作a的n次方.
注意:乘方是一种运算,幂是乘方的结果.
处理方式:学生由具体的数据推导出乘方的定义,老师给予适时指导,让学生能分清底数、指数、幂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先由学生讨论,然后由小组代表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表示乘方的结果时,注意引导学生如何区分底数和指数.
变式训练
1.写出下列各幂的底数与指数:
(1)在64中,底数是__6__,指数是__4__;
(2)在a4中,底数是__a__,指数是__4__;
(3)在(-6)4中,底数是__-6__,指数是__4__.
2.你能再写出一些幂的形式的例子,并指出他们的底数与指数吗?
3.请你说说下列各数分别表示什么,它们表示的意义一样吗?
(1)23,32,3×2;
(2)(-5)4与-54.
处理方式:题目较容易,第一题由学生口答,第二题学生仿照例子,写出正确的式子,第三题学生找出各数的不同之处,教师适时点评.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学生可能对(-5)4与-54这两个幂容易犯错,错误的原因是弄不清底数和指数.
【探究2】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想一想:在有理数范围内各运算的顺序应该是什么样的?
处理方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尝试解决下面的问题:
计算:
(1)-10+8÷(-2)2-(-4)×(-3);
(2)×+÷.
处理方式:先让学生说明有几种运算,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教师板演.
探究结论: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后加减;如果有括号,先进行括号里的运算.
解题技巧指导:一是正确确定符号;二是有小数与分数相加减的算式,一定要统一成分数或小数,根据具体题目而定.
让学生感受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乘法运算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同时感受有理数的乘方.
为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得出乘方的定义,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强调乘方是一种特殊的乘法运算.
对于分数的乘方,负数的乘方,书写时一定要注意添加小括号.但在这里不作符号的讨论,只要求学生明白它们的底数不同即可.
回顾四则运算的顺序,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主动探究,进而推广到有理数的范围内,得到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法则,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同时还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延续性.
活动
三:
开放
训练
体现
应用
【应用举例】
例1 计算:(1)(-4)3; (2)(-2)4.
处理方式:师生共同完成,教师在黑板上板演过程,然后通过计算器验证结果以及让学生用计算器作乘方运算.
变式练习
计算:
(1); (2); (3);
(4); (5)-(-2)3; (6)-.
有理数乘方的法则:非0有理数的乘方,将其绝对值乘方,而结果的符号是:正数的任何次乘方都取正号;负数的奇次乘方取负号,负数的偶次乘方取正号.
由师生共同完成例题的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现例题的示范作用.
通过习题巩固学生的计算,让学生逐步熟练有理数的乘方运算,进一步规范幂的书写格式,加深对有理数的乘方运算的印象.
【拓展提升】
例2 求1+2+22+23+…+22015的值,可令S=1+2+22+23+…+22015,则2S=2+22+23+24+…+22016,因此2S-S=22016-1.仿照以上推理,计算出1+5+52+53+…+52015的值为( D )
A.52015-1 B.52016-1 C. D.
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活动
四:
课堂
总结
反思
【当堂训练】
1.(-4)×(-4)×(-4)×(-4)×(-4)写成乘方的形式是__(-4)5__.(-3)4中,底数是__-3__,指数是__4__.
2.对于(-2)4与-2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D )
A.它们的意义相同
B.它们的结果相等
C.它们的意义不同,结果相等
D.它们的意义不同,结果不相等
3.计算:(1)(-3)3; (2)-; (3)(-0.2)2;
(4)-(-14)2;(5)-;(6)-.
4.-23__=__(-2)3(填“>”“<”或“=”).
5.(-1)10=__1__;(-1)9=__-1__;(-3)3=__-27__.
6.计算:
(1)×60;
(2)(-3)2-×-6÷.
处理方式:先让学生自己在规定的时间(5-10分钟)内独立完成,学生做完后,教师出示答案,同桌之间互相批改,教师统计学生的答题情况,并对学生出现错误较多的题目加以强调.出现错误的学生根据答案和教师的讲解进行纠错.
当堂检测及时获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益、有所提高,明确哪些学生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疑难问题要和大家一起探讨吗?先想一想,再分享给大家.
可以参考提示:
1.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和相关概念;
2.乘方的运算法则;
3.混合运算顺序;
4.体会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方法.
处理方式: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知识点,互相补充,教师适时点拨、及时点评.
课堂总结是知识沉淀的过程,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养成反思与总结的习惯,培养自我反馈,自主发展的意识.
【板书设计】
第1课时 有理数的乘方
乘方定义:
例题
乘方法则:
例题
混合运算顺序:
投影区
学 生 活 动 区
提纲挈领,重点突出.
【教学反思】
①[授课流程反思]
通过类比乘法与加法的关系,使得学生对乘方和乘法的关系有大致的猜测和感性的认识,为下一步的验证提供方向,也感受数学中类比的思想.
②[讲授效果反思]
通过具体的例子,逐步引入乘方的概念,并体会到乘方与乘法的关系,进而理解并掌握乘方运算,同时体会幂的底数与相同因数的关系和指数与因数个数的关系.有效地解决幂的相关问题,让学生对乘方和幂都有清晰的认识.
反思,更进一步提升.
1.6 有理数的乘方
第2课时 科学记数法
课题
第2课时 科学计数法
授课人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
技能
1.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较大的数.
2.会把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绝对值较大的数还原成原数.
数学思考
探索归纳出科学记数法中指数与整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问题解决
通过科学记数法的学习,让学生从多种角度感受绝对值较大的数,发展数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科学记数法方便、简洁地表示绝对值较大的数,感受数学的简洁美,让学生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绝对值较大的数的背景知识的了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较大的数.
教学难点
探索归纳出科学记数法中指数与整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
一:
创设
情境
导入
新课
【课堂引入】
活动内容:多媒体投影,展示图片(如图1-6-8):
图1-6-8
四创吉尼斯纪录的拉面王子厉恩海,利用一公斤面粉拉出2097152根细面,累计长度5304公里,是万里长城山海关到嘉峪关的距离的2倍,是珠穆朗玛峰高度的266倍,面如细丝,一根针眼可穿39根细面,根根不断,细如蛛丝.
问题1:生活中有比2097152更大的数吗?请试举出几个例子.
问题2:从上面的问题中,你发现这些数据有什么特点?
问题3:请同学们想一想,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来表示它们,使我们便于书写和读这些比较大的数呢?
通过拉面王子的故事快速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水到渠成地引入新课.
活动
二:
实践
探究
交流
新知
【探究1】 计算并讨论提出的问题
1.计算:
102=__100__; 103=__1000__;
104=__10000__; 105=__100000__.
2.讨论:108表示什么?指数与运算结果中的0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一般地,10n还原成原数为在1的后面有__n__个0.
处理方式:第1题由学生口答,第2题由学习小组讨论后指定代表回答.
【探究2】
1.试把下列各数用10n的形式来表示:
100=__102__;1000=__103__;1000000=__106__;
100000000=__108__;1000000000=__109__.
2.太阳半径约700000 千米:700000=7×__100000__=7×__105__.
3.2015年春运期间铁路运送旅客达280000000人次:
280000000=2.8×__100000000__=2.8×__108__.
处理方式:有了前面的经验,学生解决这几个问题不会有太大的困难,因而可完全放手给学习小组自行完成.
【探究3】
问题1:我们可以借助10n的形式来表示这些绝对值较大的数.比如:1370000000=1.37×109,你还有没有其他的表示方法?
问题2:请同学们自学教材第42页例3前面的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什么是科学记数法?科学记数法的形式是怎样的?
(2)科学记数法中的a和n是如何规定的?
处理方式:问题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争执不休,可能出现下面的答案:
(1)0.137×1010.(2)13.7×108.(3)137×107.教师不要急于告诉他们孰对孰错,反而要让他们完成问题2的学习,通过问题2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够明确自己表示的结果都等于原数,但不符合科学记数法的书写要求.通过科学记数法中的a和n是如何规定的探讨,使学生对科学记数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师借此让学生熟记科学记数法的概念,并书写概念:一般地,一个绝对值大于10的数都可以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等于原数的整数位数减1,这种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特别强调:科学记数法只是一种形式的规定,其中它特别要求1≤a<10,n等于原数的整数位数减1.通过强化概念,学生自然知道了刚才1370000000的表示方法中只有1.37×109才符合科学记数法的书写要求.
通过这个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对幂的意义进行回忆,弄清10n中的指数与其结果中零的个数的关系,为学生对下面将要学习的科学记数法的理解做好铺垫.
活动2与活动1两组题目为互逆形式,通过第1题复习了以10为底的幂的乘方规律,第2题的练习为科学记数法的学习做铺垫,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信心.
通过上面问题的思考,让学生思维受到启发,然后通过交流体会,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出科学记数法的概念及相关要求,印象深刻,效果较好.
活动
三:
开放
训练
体现
应用
【应用举例】
例1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696000;(2)58000;(3)1200000;(4)4032000000.
例2 资料表明,被称为“地球之肺”的森林正以每年约1300万公顷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每年森林的消失量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是多少公顷?
例3 中国森林面积约为1.2863×108公顷,原来的数是多少呢?
处理方式: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完成后,让学生对板演的同学进行评价,教师及时点评并表扬.
变式训练
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32000; (2)384000000; (3)94100;
(4)-810000; (5)10000000; (6)-223000;
(7)二千三百四十六万; (8)一亿五千万.
2.下列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的原数是什么?
(1)1×105; (2)4×103; (3)8.5×106; (4)7.04×102;
(5)3.96×108; (6)3.6×103.
3.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数据:
(1)赤道长约为40000000 m;
(2)地球表面积约为510000000 km2.
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看其能否真正理解并掌握科学记数法.找同学板演,便于对比讲解,更能充分暴露问题.也可以借助此环节,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后的总结,进一步达到学习目标.
【拓展提升】
例4 2014年3月发生了一件举国悲痛的空难事件——马航失联,该飞机上有中国公民154名.噩耗传来后,我国为了搜寻生还者及找到失联飞机,在搜救方面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已花费人民币大约934000万元.把934000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C )
A.9.34×102 B.0.934×103
C.9.34×109 D.9.34×1010
学以致用,当堂检测,及时获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益、有所提高,明确哪些学生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
活动
四:
课堂
总结
反思
【当堂训练】
1.人类的遗传物质就是DNA,DNA是很长的链状结构,最短的22号染色体也长达30000000个核苷酸,数据300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B )
A.3×108 B.3×107 C.3×106 D.0.3×106
2.将0.38×55×107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其中正确的是( C )
A.20.9×107 B.2.09×109
C.2.09×108 D.209×104
3.被称为“神威1”的计算机运算速度为每秒384000000000次,这个速度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每秒 __3.84×1011__次.
4.我国国土面积约为9600000平方公里,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9.6×106__ 平方公里.
5.地球离太阳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1.5×108__千米.
6.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5.16×104的原数是__51600__.
7.据测算,我国每天因土地沙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1.5亿元,按一年365天计算,我国一年因土地沙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多少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处理方式:学生做完后,教师出示答案,指导学生校对,并统计学生的答题情况.学生根据答案进行纠错.
本环节的目的是检测学生的达标情况,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科学记数法的理解,也展示出学生对不同问题的不同思考.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些什么?
1.遇到绝对值较大的数时可用________来表示.
2.用科学记数法±a×10n表示绝对值较大的数时应注意两点:
(1)a的取值范围;
(2)10的指数n的确定.
处理方式:学生交流,教师指生口答.
课堂总结是知识沉淀的过程,通过总结,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培养学生自我反馈,自主发展的意识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科学记数法
科学记数法:
±a×10n(1≤a<10,n等于原数的整数位数减1)
例题
投影区
学 生 活 动 区
提纲挈领,重点突出.
【教学反思】
①[授课流程反思]
通过问题情境与活动快速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到处存在着的绝对值较大的数.为了更简洁准确地表示这些绝对值较大数,引入科学记数法的内容.
②[讲授效果反思]
在大量计算的基础上,通过操作、观察、分析、交流,掌握正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较大的数的方法和要求,认清标准,找到规律.
③[师生互动反思]
通过问题的设置调动学生的思维,通过对问题的探究与交流,师生共同发现科学记数法中10的指数与小数点移动位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知识的生成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反思,更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