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仿“木刻”》说课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利用刻、剪、贴等方法制作仿“木刻”作品。
2、知识点的作用:
①、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
②、调动学生的手创造能力。
3、教学目标: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我确定本节课要达到以下三点要求: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木刻版画的制作过程,学会用各种仿制的方法,印制出一幅“仿木刻”作品。提高对版画艺术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运用自己喜欢的一种仿制方法,合作印出一幅具有“仿木刻”效果的作品。
情感与态度:提高学生对版画艺术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创造美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版画的印刷原理和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学会用各种仿制的方法,合作印制出一幅“仿木刻”效果的作品。
教法和学法
目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术教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它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培养美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美术课堂教学是美术教育的主阵地,因此,我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追求建立一个师生“互动”的教学平台。我感到,这有利于在教学中师生产生共鸣,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所谓的“互动”就是要大家(师生)共同参与。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要么是以教师为主,教师成为知识的传授者、教学过程的控制者;要么是以学生为主,表面上是自学,实际是泛滥自由、任其发展。这两种极端发展的教学理念都充分体现了师生不平等的关系。我认为课堂应该是“互动”的,师生不分主客体,师生是共同参与“教”与“学”。
1、师生互动——教师成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了兴趣,才会使人集中精力、积极思考,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被动的参加学习,会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一堂课学生是否有兴趣,关键在于上课的伊始,也就是上课导入的阶段。经过多年的教学实验,我感觉“互动”教学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每个画种都有自身的形式特色。而这些特色很多都是因为使用各自特色的材料而产生技法的。作为木刻版画,其技法历千年累积已精湛绝顶。我们对学生进行版画辅导当然不需像对成人培训一样苛求,只要强调掌握版画技法精神就可以了。 例如:我在教学仿“木刻”版画作画步骤时,并不是直接给大家教学技法,而是设计一个“互动”游戏。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1、“看”就是看工具,看材料;2、“想”就是想制作过程;3、“做”就是用看到的材料,联想到的制作方法,尝试印制一幅仿“木刻”作品。这种“教”的师生互动能引起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欲望,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问题。
在学生习画的过程中还要有“学”的师生互动。 例如:上课时改变了学生的座位编排,由单独排座变成小组合作的形式。我从讲台上走下来,改变讲台上的控制者形象,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教学中,我采用分组学习,交流学习过程,鼓励学生小组讨论,积极探索,大胆表现。虽然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也有错误的答案或制作中的遗憾,但是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的学生从实际生活所见娓娓道来,有的从个人的理解评论其他同学的观点,并已经初步有了自己的思想。我在课堂中始终追随学生的思路,参与其中并给予提示,及时支持或肯定学生战胜自我,参与讨论。我认为,教师的鼓励态度给了学生正面的导向,教学的结果是同学们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
2、生生互动——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美术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美对每位同学来说,由于他们的经历不同,家庭环境的不同,文化底蕴的不同,他们对美的感受也有所不同,利用生生互动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而且在课堂上,通过欣赏的互动,制作的互动,想象的互动,创作的互动,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人生,认识自我,传播信息和交流感情。 学生不是无条件的储存器,教师传授的知识只是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才能转化为他本人的财富,没有学生的思考和记忆,没有学生主动的努力,他们的认识就无法实现,任何人也不能代替他们学习。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内驱力就能把学生内部的精神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持久地投入探索活动。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 生生互动能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学习。
我在课堂上创造多种的机会让学生交流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汇报学习、交流的良好习惯。如:展开“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小组讨论,对学生的作品制定评价标准”等问题的讨论和思考。 还以学习仿“木刻”的制作方法时,学生交流各自的学习结果,让学生自己交流、探讨,他们能发现“只要注意制版时,底版表面要有凹凸感”。这样的互动教学,能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的设计:
1、感受与发现
通过看底版、摸底版、欣赏优秀版画作品等教学形式,使学生对版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学习版画的兴趣。
2、创意与操作
本课完全让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并用同的材料建构一种全新的、开放的、自由的相互学习的关系。用纸代替木板,通过刻、剪、印等方法,学生发现多种制作仿”木课“作品的方法,并生发出新的创意。
3、展示与评讲
采用多级评价方式,营造艺术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性在课堂内得到较好的发展,让学生愉快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