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8-01 23:21:53

文档简介


第13课东汉的兴衰
※学习目标
记住东汉的建立时间、人物、都城
说出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
记住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是造成社会动荡东导致东汉走向衰败的主要原因
4、能从原因、时间、领导人、结果、地位、意义等角度复述黄巾起义
※学习过程
Ⅰ、知识梳理
一、光武中兴
1、西汉灭亡:公元9年,外戚王莽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2、东汉的建立:
(1)建立者:刘秀(光武帝);(2)时间:公元25年;(3)都城:洛阳
3、光武中兴
(1)目的:巩固统治;
(2)措施:①释奴为民,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②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③允许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3)作用:使东汉经济得到恢复发展,社会安定;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东汉后期形成;影响:动摇了东汉的统治,导致东汉走向衰亡。
三、黄巾起义
1、原因:东汉末年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败;自然灾害频繁;百姓生活困难。
2、概况:时间:184年 领导人:创立太平道的张角 结果:失败
3、地位: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
4、意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末年出现群雄割据局面。
Ⅱ、预习检测
一、选择题
1.西汉灭亡的时间是(  )
A.公元前221年 B.公元前202年C.公元前9年 D.公元9年
2.新朝仅存十四年,是中国历史上短命的王朝。其建立者是(  )
A.刘邦 B.吴广 C.王莽 D.陈胜
3.电视剧《光武中兴》主要讲述哪一位人物的史事(  )
A.刘邦 B.刘彻 C.刘秀 D.刘备
4.东汉又称后汉,是中国古代继秦朝和西汉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其建立时间是(  )
A.公元前9年 B.公元9年 C.公元前25年 D.公元25年
5.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不属于其统治措施的是(  )
A.下令释放奴婢 B.减轻刑罚C.合并郡县 D.统一度量衡
6.“外戚梁冀先后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
A.皇帝早逝 B.幼主即位C.宦官得宠 D.外戚专权
7.有人说:“东汉王朝就是在外戚与宦官的打来斗去、皇帝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中走向灭亡的。”与这句话描述的历史现象无关的是( )
A.东汉皇帝在位时间短 B.东汉时期,争夺帝位的斗争激烈
C.东汉王朝存在时间短 D.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8.东汉后期朝廷腐败,国势日趋疲弱。汉灵帝光和七年,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黄巾起义爆发。光和元年是公元178年,黄巾起义开始于(  )
A.171年 B.172年 C.184年 D.185年
9.下列关于黄巾起义叙述错误的是(  )
A.朝政腐败是其根本原因 B.因起义军头裹黄巾而得名
C.推翻了东汉的统治 D.使东汉统治一蹶不振
10.较之秦末农民战争,黄巾起义表现出的不同特征是(  )
A.创立宗教组织 B.反对暴政
C.推翻了封建王朝 D.具有革命的首创精神
二、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秀洛阳建东汉,释奴减租并郡县;精兵简政废苛法,任用廉吏惩贪官。
材料二 光武中兴太短暂,宦官外戚争专权;黄巾起义平息后,东汉瓦解割据现。
简要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光武帝为巩固统治采取的措施。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社会有哪些变化?原因有哪些?
Ⅲ、课堂检测
ⅰ、填空题
一、光武中兴
1、西汉灭亡:公元---年,外戚王莽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2、东汉的建立:
(1)建立者:-----(光武帝);(2)时间:公元25年;(3)都城:---
3、光武中兴
(1)目的:----统治;
(2)措施:①释----为民,减轻----的负担,减轻刑法;
②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③允许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3)作用:使东汉----得到恢复发展,社会---;
二、-----交替专权
东汉后期形成;影响:动摇了东汉的统治,导致东汉走向衰亡。
三、黄巾起义
1、原因:东汉末年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败;自然灾害频繁。百姓生活困难。
2、概况:时间:---- 领导人:创立太平道的---- 结果:失败
3、地位: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
4、意义:沉重-----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末年出现群雄割据局面。
ⅱ、选择题
1.《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黄巾起义得到天下响应的主要原因是(  )
A.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B.东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引起人民广泛不满
C.张角利用宗教鼓动人民
D.利用“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积极宣传
2.要拍一部关于东汉的电视剧,由你担任导演,你会选择下列素材中的(  )
①刘秀起义反抗王莽统治 ②中国古代史上的又一个治世——光武中兴 
③外戚、宦官争权夺利、互相争斗、政局混乱 ④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推翻了东汉的统治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某同学在学习某一课时,制作了这样的知识线索:“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该同学学习的内容是(  )
A.秦朝 B.新朝 C.西汉 D.东汉
4.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反映了东汉黑暗的政治环境,其结果是(? )
A .外戚夺得了东汉政权B .宦官夺得了东汉政权
C .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D .东汉王朝短暂而亡
5.《后汉书》记载:章和二年,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 以上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
A .丞相权力膨胀B .豪强地主兼并土地C .外戚专权D .宦官专权
6.东汉中期以后,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他们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这种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这段材料反映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 )
A .原因 B .特点 C .经过 D .影响
7. 如果你是皇帝,你认为下列人物哪个是东汉专权的“外戚”( )
A .皇帝的弟弟 B .皇帝的叔叔 C .皇帝的子女 D .皇帝的舅舅或者妻
8.下列对“光武中兴”含义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 .社会比较安定 B .经济状况明显好转 C .人口增加 D .农民摆脱了压迫和剥削
9.?下列历史朝代与建立者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商朝﹣﹣汤 B .秦朝﹣﹣嬴政 C .西汉﹣﹣刘邦 D .东汉﹣﹣刘彻
10. 东汉的“光武中兴”与西汉的“文景之治”出现的相同原因是(? )
A .建立了皇帝制度 B .都实行了调整政策 C .都放权基层郡县 D .都实行裁减官员
ⅲ、非选择题
1.黄巾起义是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一次有组织、有准备的全国性农民起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原因探究】
“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
这首民谣反映出民间什么样的情绪?出现这种情绪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组织准备】
张角在社会底层传教十多年,有三四十万人加入,张角见信徒渐多,便创建了“黄天泰平”,又称“太平道”管理信徒,自称“大贤良师”,他把势力范围分三十六区,称为“方”,大方一万多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推一个领袖,全由张角控制。
分析材料,张角为发动起义做了怎样的准备?
【历史影响】
黄巾起义以及在它影响下的各族人民起义,持续进行了二十多年。但由于起义农民本身的弱点,他们先后都被残酷镇压。但是,在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下,腐朽的东汉王朝名存实亡。
黄巾起义对东汉的统治有何影响?
【历史感悟】
(4)你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才可以取得百姓的信任?

第13课东汉的兴衰
※学习目标
记住东汉的建立时间、人物、都城
说出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
记住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是造成社会动荡东导致东汉走向衰败的主要原因
4、能从原因、时间、领导人、结果、地位、意义等角度复述黄巾起义
※学习过程
Ⅰ、知识梳理
一、光武中兴
1、西汉灭亡:公元9年,外戚王莽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2、东汉的建立:
(1)建立者:刘秀(光武帝);(2)时间:公元25年;(3)都城:洛阳
3、光武中兴
(1)目的:巩固统治;
(2)措施:①释奴为民,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②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③允许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3)作用:使东汉经济得到恢复发展,社会安定;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东汉后期形成;影响:动摇了东汉的统治,导致东汉走向衰亡。
三、黄巾起义
1、原因:东汉末年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败;自然灾害频繁;百姓生活困难。
2、概况:时间:184年 领导人:创立太平道的张角 结果:失败
3、地位: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
4、意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末年出现群雄割据局面。
Ⅱ、预习检测
一、选择题
1.西汉灭亡的时间是( D )
A.公元前221年 B.公元前202年C.公元前9年 D.公元9年
2.新朝仅存十四年,是中国历史上短命的王朝。其建立者是( C )
A.刘邦 B.吴广 C.王莽 D.陈胜
3.电视剧《光武中兴》主要讲述哪一位人物的史事( C )
A.刘邦 B.刘彻 C.刘秀 D.刘备
4.东汉又称后汉,是中国古代继秦朝和西汉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其建立时间是( D )
A.公元前9年 B.公元9年 C.公元前25年 D.公元25年
5.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不属于其统治措施的是( D )
A.下令释放奴婢 B.减轻刑罚 C.合并郡县 D.统一度量衡
6.“外戚梁冀先后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D )
A.皇帝早逝 B.幼主即位 C.宦官得宠 D.外戚专权
7.有人说:“东汉王朝就是在外戚与宦官的打来斗去、皇帝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中走向灭亡的。”与这句话描述的历史现象无关的是( C )
A.东汉皇帝在位时间短 B.东汉时期,争夺帝位的斗争激烈
C.东汉王朝存在时间短 D.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8.东汉后期朝廷腐败,国势日趋疲弱。汉灵帝光和七年,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黄巾起义爆发。光和元年是公元178年,黄巾起义开始于( C )
A.171年 B.172年 C.184年 D.185年
9.下列关于黄巾起义叙述错误的是( C )
A.朝政腐败是其根本原因 B.因起义军头裹黄巾而得名
C.推翻了东汉的统治 D.使东汉统治一蹶不振
10.较之秦末农民战争,黄巾起义表现出的不同特征是( A )
A.创立宗教组织 B.反对暴政
C.推翻了封建王朝 D.具有革命的首创精神
二、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秀洛阳建东汉,释奴减租并郡县;精兵简政废苛法,任用廉吏惩贪官。
材料二 光武中兴太短暂,宦官外戚争专权;黄巾起义平息后,东汉瓦解割据现。
简要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光武帝为巩固统治采取的措施。
释放奴婢,减轻租税,合并郡县,减轻刑罚,惩处贪官污吏。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社会有哪些变化?原因有哪些?
东汉政权走向衰亡。割据势力的出现,宦官和外戚交替专权,农民起义爆发等。
Ⅲ、课堂检测
ⅰ、填空题
一、光武中兴
1、西汉灭亡:公元---年,外戚王莽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2、东汉的建立:
(1)建立者:-----(光武帝);(2)时间:公元25年;(3)都城:---
3、光武中兴
(1)目的:----统治;
(2)措施:①释----为民,减轻----的负担,减轻刑法;
②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③允许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3)作用:使东汉----得到恢复发展,社会---;
二、-----交替专权
东汉后期形成;影响:动摇了东汉的统治,导致东汉走向衰亡。
三、黄巾起义
1、原因:东汉末年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败;自然灾害频繁。百姓生活困难。
2、概况:时间:---- 领导人:创立太平道的---- 结果:失败
3、地位: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
4、意义:沉重-----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末年出现群雄割据局面。
ⅱ、选择题
1.《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黄巾起义得到天下响应的主要原因是( B )
A.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B.东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引起人民广泛不满
C.张角利用宗教鼓动人民
D.利用“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积极宣传
2.要拍一部关于东汉的电视剧,由你担任导演,你会选择下列素材中的( C )
①刘秀起义反抗王莽统治 ②中国古代史上的又一个治世——光武中兴 
③外戚、宦官争权夺利、互相争斗、政局混乱 ④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推翻了东汉的统治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某同学在学习某一课时,制作了这样的知识线索:“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该同学学习的内容是( D )
A.秦朝 B.新朝 C.西汉 D.东汉
4.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反映了东汉黑暗的政治环境,其结果是(? C)
A .外戚夺得了东汉政权B .宦官夺得了东汉政权
C .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D .东汉王朝短暂而亡
5.《后汉书》记载:章和二年,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 以上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C)
A .丞相权力膨胀B .豪强地主兼并土地C .外戚专权D .宦官专权
6.东汉中期以后,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他们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这种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这段材料反映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D )
A .原因 B .特点 C .经过 D .影响
7. 如果你是皇帝,你认为下列人物哪个是东汉专权的“外戚”(D? )
A .皇帝的弟弟 B .皇帝的叔叔 C .皇帝的子女 D .皇帝的舅舅或者妻
8.下列对“光武中兴”含义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D?)
A .社会比较安定 B .经济状况明显好转 C .人口增加 D .农民摆脱了压迫和剥削
9.?下列历史朝代与建立者对应不正确的是(??D? )
A .商朝﹣﹣汤 B .秦朝﹣﹣嬴政 C .西汉﹣﹣刘邦 D .东汉﹣﹣刘彻
10. 东汉的“光武中兴”与西汉的“文景之治”出现的相同原因是(B? )
A .建立了皇帝制度 B .都实行了调整政策 C .都放权基层郡县 D .都实行裁减官员
ⅲ、非选择题
1.黄巾起义是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一次有组织、有准备的全国性农民起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原因探究】
“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
这首民谣反映出民间什么样的情绪?出现这种情绪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反映了人民群众再也不能忍受当时的黑暗统治,体现反抗的情绪。
原因:东汉后期朝政腐败,时局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
【组织准备】
张角在社会底层传教十多年,有三四十万人加入,张角见信徒渐多,便创建了“黄天泰平”,又称“太平道”管理信徒,自称“大贤良师”,他把势力范围分三十六区,称为“方”,大方一万多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推一个领袖,全由张角控制。
分析材料,张角为发动起义做了怎样的准备?
张角创立太平道,通过在社会底层传教,为起义从思想上和组织上做了准备。
【历史影响】
黄巾起义以及在它影响下的各族人民起义,持续进行了二十多年。但由于起义农民本身的弱点,他们先后都被残酷镇压。但是,在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下,腐朽的东汉王朝名存实亡。
黄巾起义对东汉的统治有何影响?
这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历史感悟】
(4)你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才可以取得百姓的信任?
为政清廉,实行仁政,关心人民生活,爱惜民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