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8-01 23:24:12

文档简介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课堂任务清单
※学习目标
记住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结果、意义
记住西域归属中央政权的时间、标志
3、记住记丝绸之路的路线与意义
※学习过
Ⅰ、知识梳理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地区称作西域。
2、张骞通西域(汉武帝)
时间
目的
成果及影响
第一次
公元前138年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使汉朝了解了西域的具体情况
第二次
公元前119年
访问西域各国,建立友好关系
促进了汉朝和西域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二、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主要运输丝绸到西方而得名)
(1)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大秦)。
(2)商品:中国传入西方:丝绸、铸铁、凿井、开渠等技术
西方传入中国:香料、汗血马、玻璃、宝石、核桃、葡萄、苜蓿等。
(3)意义: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2、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时开辟)
路线: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
三、对西域的管理
1、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汉宣帝时)
意义: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一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东汉班超出使西域:经营西域同时,又派甘英出使大秦(古罗马)。
张骞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不屈不挠、不畏艰险
Ⅱ、预习检测
选择题
1.王之涣《凉州词》中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汉朝时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方称为(  )
A.大秦 B.西域 C.安息 D.新疆
2.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设置西域都护 B.汉武帝兴办太学C.张骞通西域 D.西汉北击匈奴
3.张骞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外交家和探险家。西汉时期派张骞出使西域的汉朝皇帝是(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明帝
4.由下面的历史短剧台词(片段),可知他们正在学习的是(  )
小花:送人千里,终有一别,陛下请回吧!
小红:爱卿,此去西域凶险异常,然匈奴一日未了,则国无宁日,望卿不辱使命,早去早回。
A.张骞出使西域 B.班超经营西域C.楚汉之争 D.实施推恩令
5.《新全球史》载:在古典时代,一些个人也完成了长途旅行,张骞历尽艰险从长安到达了遥远的西方,张骞“长途旅行”的主要目的是(  )
A.打击匈奴 B.开拓疆域 C.管理西域 D.开通商路
6.他是以大一统王朝使臣的身份开辟域外交通路线的第一人,经过他的探险,形成了“丝绸之路”,造福当时,泽及后人。这里的“他”指的是(  )
A.张骞 B.王昭君 C.霍去病 D.卫青
7.“丝绸之路经济地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以下关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叙述,需要修改的是( )
A .张骞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重大贡献
B .以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地区,翻越葱岭,通向西亚和欧洲
C .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D .丝绸之路向内地输入的主要是丝绸
8.目前我国正在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下列有关丝绸之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起点在今新疆地区 B.可以直达欧洲
C.开通功劳最大的是张骞D.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9.如果在一部反映秦朝的电视剧中,有这样两个镜头:①皇帝餐桌上的果盘里摆有石榴、葡萄等水果;②皇帝在批阅竹木简奏折。从史实来看(  )
A.①②都正确 B.①②都错误C.①正确②错误 D.①错误②正确
10.图中,政府在标★号的区域设立的管辖机构是(  )
/
A.西域都护 B.安西都护府C.伊犁将军 D.北庭都护府
二.非选择题
1.习近平曾发表演讲表示:为了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远在古代,中国与世界的贸易交往与文化往来就很频繁。请大家读图,来探寻远去的历史。
/
请你据图说出“丝绸之路”的大致路线。这条路线为什么称为“丝绸之路”?
(2)请你说出对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贡献最大的历史人物。
(3)当前我国正在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请为此提一条合理建议。
Ⅲ、课堂检测
ⅰ、填空题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今天甘肃------和阳关以西,现在-----和更远的地区称作西域。
2、------通西域(汉武帝)
时间
目的
成果及影响
第一次
公元前138年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使汉朝了解了西域的具体情况
第二次
公元前119年
访问西域各国,建立友好关系
促进了汉朝和西域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二、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主要运输丝绸到西方而得名)
(1)路线:-----——河西走廊——-----——中亚——西亚——-----(大秦)。
(2)商品:中国传入西方:丝绸、铸铁、凿井、开渠等技术
西方传入中国:香料、汗血马、玻璃、宝石、----、-----、苜蓿等。
(3)意义:促进了中西方的------文化交流,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
2、---------:(汉武帝时开辟)
路线: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
三、对西域的管理
1、西域都护——公元前-----年(汉宣帝时)
意义:--------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政权。(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一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东汉班超出使西域:经营西域同时,又派甘英出使-----(古罗马)。
张骞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ⅱ、选择题
1.两汉时期出使西域的有(  )
①张骞 ②甘英 ③班超 ④刘邦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2016年的春晚分会场分别设在了西安、泉州、广州等地。“一带一路”再一次引起热议。下列关于“一带一路”史论结合的论证,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玄奘西行
标志着丝绸之路的开通
B
丝绸之路通到安西
说明陆上丝绸之路最远只达两河流域
C
西域的葡萄、核桃等传入内地
丝绸之路的开通使文明的交融更密切
D
海上丝绸之路
因只运输丝绸而得名
A .D B .A C .C D .B
3. 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中西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 .中国冶铁技术传到西方 B .朝鲜的音乐传入中国
C .中国的丝绸等货物转运欧洲 D .西域的葡萄传入中国
4. “丝绸之路”是一个美丽而富有诗意的名字,它是一条“玉石之路”,也是一条“佛教之路”,更是一条中西方的友谊之路,是沟通欧亚文明的重要桥梁。它开通于(?)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D .元代
5. 汉代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条件有(??? )
①西汉丝织业的发展  ②张骞沟通与西域的关系 
③甘英沟通与大秦的关系 ④西域都护的设置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6. 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选项中属于从西域传入的是( ???)
?/
?/
?/
?/
?? ①核桃?
? ②小麦
?③石榴
?④葡萄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7. 下图是丝绸之路示意图,图中的第一个方框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它是(? )
/
A .长安B .洛阳C .咸阳D .昆明
8.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产品远抵西亚和欧洲,西域乃至印度的文明成果,也源源不断地涌进中国。”这说明丝绸之路的开辟(?? )
A .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B .推动了西汉进行政治改革
C .掀起了诸侯兴修水利的高潮D .加速了中国北方民族的融合
9. 德国人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首次用“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古代丝绸之路也被称“进步之路”、“友谊之路”、“文化之路”。以上材料说明当时这条东西方要道(?? )
A .交通非常发达B .各种文明相互交流C .商品贸易极其繁荣D .名胜古迹众多
10. 新疆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地区,它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哪一历史事件开始?(?? )
A .蒙恬北击匈奴修长城B .秦始皇南服越族C .西汉设立西域都护D .王昭君出塞
ⅲ、非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 “作为首次西行的中国使节,张骞西域使团的直接目的是寻求与大月氏的军事联盟,后者在冒顿统治的初期被匈奴打败而丢了脸。张骞和他的同行者在被匈奴俘获并被他们拘留达10年以后,才终于到达大月氏的领土。虽然到达了目的地,但张骞和同行者却感到沮丧,因为他们发现,月氏已经安居乐业,以致不再想进行对匈奴的报复战争。张骞在前126年左右回到长安,随从仅剩两人。然而,张骞的失败归来却成为汉代中国随后向西扩展成就的开始。汉朝后来决定对那个地区某些小国首次提出外交建议,这主要应归功于张骞带回的关于西域情况的报道。”??????????——《剑桥中国秦汉史》 请完成下列问题: (1)有人说:“经历就是财富。”张骞为了完成通西域一事,花了十多年的时间,你认为值得吗?为什么??
追寻当年张骞通西域的经历,我们能从中悟出一些什么有益的东西呢?这些有益的东西今后可能就是我们宝贵的财富。请你结合上述材料,以“张骞的经历与财富”为题谈谈你的认识和观点。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课堂任务清单
※学习目标
记住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结果、意义
记住西域归属中央政权的时间、标志
3、记住记丝绸之路的路线与意义
※学习过
Ⅰ、知识梳理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地区称作西域。
2、张骞通西域(汉武帝)
时间
目的
成果及影响
第一次
公元前138年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使汉朝了解了西域的具体情况
第二次
公元前119年
访问西域各国,建立友好关系
促进了汉朝和西域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二、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主要运输丝绸到西方而得名)
(1)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大秦)。
(2)商品:中国传入西方:丝绸、铸铁、凿井、开渠等技术
西方传入中国:香料、汗血马、玻璃、宝石、核桃、葡萄、苜蓿等。
(3)意义: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2、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时开辟)
路线: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
三、对西域的管理
1、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汉宣帝时)
意义: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一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东汉班超出使西域:经营西域同时,又派甘英出使大秦(古罗马)。
张骞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不屈不挠、不畏艰险
Ⅱ、预习检测
选择题
1.王之涣《凉州词》中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汉朝时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方称为( B )
A.大秦 B.西域 C.安息 D.新疆
2.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C )
/
A.设置西域都护 B.汉武帝兴办太学C.张骞通西域 D.西汉北击匈奴
3.张骞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外交家和探险家。西汉时期派张骞出使西域的汉朝皇帝是( C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明帝
4.由下面的历史短剧台词(片段),可知他们正在学习的是( A )
小花:送人千里,终有一别,陛下请回吧!
小红:爱卿,此去西域凶险异常,然匈奴一日未了,则国无宁日,望卿不辱使命,早去早回。
A.张骞出使西域 B.班超经营西域C.楚汉之争 D.实施推恩令
5.《新全球史》载:在古典时代,一些个人也完成了长途旅行,张骞历尽艰险从长安到达了遥远的西方,张骞“长途旅行”的主要目的是( A )
A.打击匈奴 B.开拓疆域 C.管理西域 D.开通商路
6.他是以大一统王朝使臣的身份开辟域外交通路线的第一人,经过他的探险,形成了“丝绸之路”,造福当时,泽及后人。这里的“他”指的是( A )
A.张骞 B.王昭君 C.霍去病 D.卫青
7.“丝绸之路经济地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以下关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叙述,需要修改的是( D )
A .张骞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重大贡献
B .以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地区,翻越葱岭,通向西亚和欧洲
C .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D .丝绸之路向内地输入的主要是丝绸
8.目前我国正在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下列有关丝绸之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起点在今新疆地区 B.可以直达欧洲
C.开通功劳最大的是张骞D.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9.如果在一部反映秦朝的电视剧中,有这样两个镜头:①皇帝餐桌上的果盘里摆有石榴、葡萄等水果;②皇帝在批阅竹木简奏折。从史实来看( D )
A.①②都正确 B.①②都错误C.①正确②错误 D.①错误②正确
10.图中,政府在标★号的区域设立的管辖机构是( A )
/
A.西域都护 B.安西都护府C.伊犁将军 D.北庭都护府
二.非选择题
1.习近平曾发表演讲表示:为了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远在古代,中国与世界的贸易交往与文化往来就很频繁。请大家读图,来探寻远去的历史。
/
请你据图说出“丝绸之路”的大致路线。这条路线为什么称为“丝绸之路”?
从长安出发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因为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交通线上运输最多的商品。
(2)请你说出对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贡献最大的历史人物。
张骞。
(3)当前我国正在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请为此提一条合理建议。
加强基础交通设施建设;改善丝绸之路沿途的环境;保护丝绸之路沿途的名胜古迹。
Ⅲ、课堂检测
ⅰ、填空题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今天甘肃------和阳关以西,现在-----和更远的地区称作西域。
2、------通西域(汉武帝)
时间
目的
成果及影响
第一次
公元前138年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使汉朝了解了西域的具体情况
第二次
公元前119年
访问西域各国,建立友好关系
促进了汉朝和西域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二、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主要运输丝绸到西方而得名)
(1)路线:-----——河西走廊——-----——中亚——西亚——-----(大秦)。
(2)商品:中国传入西方:丝绸、铸铁、凿井、开渠等技术
西方传入中国:香料、汗血马、玻璃、宝石、----、-----、苜蓿等。
(3)意义:促进了中西方的------文化交流,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
2、---------:(汉武帝时开辟)
路线: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
三、对西域的管理
1、西域都护——公元前-----年(汉宣帝时)
意义:--------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政权。(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一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东汉班超出使西域:经营西域同时,又派甘英出使-----(古罗马)。
张骞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ⅱ、选择题
1.两汉时期出使西域的有( A )
①张骞 ②甘英 ③班超 ④刘邦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2016年的春晚分会场分别设在了西安、泉州、广州等地。“一带一路”再一次引起热议。下列关于“一带一路”史论结合的论证,正确的是(?C? )
史实
结论
A
玄奘西行
标志着丝绸之路的开通
B
丝绸之路通到安西
说明陆上丝绸之路最远只达两河流域
C
西域的葡萄、核桃等传入内地
丝绸之路的开通使文明的交融更密切
D
海上丝绸之路
因只运输丝绸而得名
A .D B .A C .C D .B
3. 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中西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B)
A .中国冶铁技术传到西方 B .朝鲜的音乐传入中国
C .中国的丝绸等货物转运欧洲D .西域的葡萄传入中国
4. “丝绸之路”是一个美丽而富有诗意的名字,它是一条“玉石之路”,也是一条“佛教之路”,更是一条中西方的友谊之路,是沟通欧亚文明的重要桥梁。它开通于(?A)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D .元代
5. 汉代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条件有(?D?? )
①西汉丝织业的发展  ②张骞沟通与西域的关系 
③甘英沟通与大秦的关系 ④西域都护的设置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6. 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选项中属于从西域传入的是( ??C?)
?/
?/
?/
?/
?? ①核桃?
? ②小麦
?③石榴
?④葡萄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7. 下图是丝绸之路示意图,图中的第一个方框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它是(A? )
/
A .长安B .洛阳C .咸阳D .昆明
8.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产品远抵西亚和欧洲,西域乃至印度的文明成果,也源源不断地涌进中国。”这说明丝绸之路的开辟(?A? )
A .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B .推动了西汉进行政治改革
C .掀起了诸侯兴修水利的高潮D .加速了中国北方民族的融合
9. 德国人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首次用“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古代丝绸之路也被称“进步之路”、“友谊之路”、“文化之路”。以上材料说明当时这条东西方要道(???B )
A .交通非常发达B .各种文明相互交流C .商品贸易极其繁荣D .名胜古迹众多
10. 新疆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地区,它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哪一历史事件开始?(?C?? )
A .蒙恬北击匈奴修长城B .秦始皇南服越族C .西汉设立西域都护D .王昭君出塞
ⅲ、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 “作为首次西行的中国使节,张骞西域使团的直接目的是寻求与大月氏的军事联盟,后者在冒顿统治的初期被匈奴打败而丢了脸。张骞和他的同行者在被匈奴俘获并被他们拘留达10年以后,才终于到达大月氏的领土。虽然到达了目的地,但张骞和同行者却感到沮丧,因为他们发现,月氏已经安居乐业,以致不再想进行对匈奴的报复战争。张骞在前126年左右回到长安,随从仅剩两人。然而,张骞的失败归来却成为汉代中国随后向西扩展成就的开始。汉朝后来决定对那个地区某些小国首次提出外交建议,这主要应归功于张骞带回的关于西域情况的报道。”??????????——《剑桥中国秦汉史》 请完成下列问题: (1)有人说:“经历就是财富。”张骞为了完成通西域一事,花了十多年的时间,你认为值得吗?为什么?? 答案一:张骞为了完成通西域一事,花了十多年的时间,是值得的。因为此行虽然没有达到联合大月氏的目的,但张骞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自己的经历和见闻,使汉朝对西域诸国的情况有所了解。为后来第二次通西域和后来解决西域问题奠定了基础。
答案二:张骞为了完成通西域一事,花了十多年的时间,是不值得的。因为张骞临行前曾率众100多人,13年后返回长安时,身边只剩下在西域所娶胡妻和助手胡人堂邑父两人。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作出巨大的牺牲,更重要的是没有达到联合大月氏的目的。
追寻当年张骞通西域的经历,我们能从中悟出一些什么有益的东西呢?这些有益的东西今后可能就是我们宝贵的财富。请你结合上述材料,以“张骞的经历与财富”为题谈谈你的认识和观点。
此题答案具有开放性,从成功者必须具备有胆、有识、有行、有恒的基本素质。(只要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