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导学案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导学案及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8-02 07:41:05

文档简介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课堂任务清单
※学习目标
1.记住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的表现是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应用。
2、记住春秋五霸
3.归纳齐桓公称霸的原因。
4、从积极消极两个方面复述诸侯争霸的历史作用
5.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称霸原因的探究,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学习过程
Ⅰ、知识梳理
一、春秋时期
1、东周
建立:时间:公元前770年 建立者:周平王 都城:洛邑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2、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1)农业: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2)手工业规模扩大,商业活动活跃(商品交换市场)。
3、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步瓦解,周王室势力大减,无力控制诸侯,大诸侯国竞相争霸。
4、诸侯争霸
(1)原因: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民族矛盾
(2)主要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末期:吴国和越国)
(3)春秋第一霸: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4)争霸战争影响:积:有利于局部地区统一;促进民族交融;
消: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由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称霸原因得出的认识:
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Ⅱ、预习检测
一、选择题
1.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从木、石、骨、蚌农具到铁农具的使用是生产工具上的革命,铁农具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是在(  )
A.商朝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2.孔子有两个字“牛”的学生,一个是冉耕,字“伯牛”,另一个是司马耕,字“子牛”。他们俩名字的特点可以印证春秋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
A.农民能接受教育 B.铁制农具的出现C.孔子是大教育家 D.牛耕技术的出现
3.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下列生产工具中,代表人类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
4.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大力提高经济和军事实力进行征战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5.据史书记载,春秋前期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时只剩二十多个。诸侯国的减少反映出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诸侯割据混战扩大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C.封建制度逐步瓦解 D.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6.史书记载:周平王去世时,丧葬费筹集不出来。继位的周桓公只得派人去鲁国,乞求鲁国出些财物好办丧事。此事说明东周初年( )
A.周天子经济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B.周天子已不能对各诸侯国发号施令
C.诸侯成为霸主,开始左右周天子D.诸侯国对周天子已不存在纳贡的义务
7.某班的手抄报设计的历史辨析栏目中有下列四句话,请你找出反映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的是(  )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B.国力强盛,社会安定C.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D.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8.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公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此材料反映了( )
①周王朝的势力衰微,周天子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②井田制逐渐被封建土地所有制取代 ③诸侯争霸战争加快了统一的进程 ④分封制逐渐瓦解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9.中国春秋时期势力最大并取得盟主地位的诸侯称为霸主,以下属于春秋时期著名霸主的是(  )
①周平王 ②晋文公 ③楚庄王 ④齐桓公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④
10.根据以下提示,判断这一历史人物是(  )
A.越王勾践 B.齐桓公C.晋文公 D.楚庄王
二、非选择题
1、.读下图,回答问题:
/
图二中农具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分析图二中农具比图一中农具有哪些优越性?
(2)春秋时期还出现了哪一先进生产技术?春秋时期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出现与使用有何意义?
Ⅲ、课堂检测
ⅰ、填空题
一、春秋时期
1、东周
建立概况:公元前770-----年 建立者:周平王 都城:洛邑
东周分为------和------两个阶段
2、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1)农业:------和-------的出现,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2)手工业规模扩大,商业活动活跃(商品交换市场)。
3、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步瓦解,周王室势力大减,无力控制诸侯,大诸侯国竞相争霸。
4、诸侯争霸
(1)原因: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民族矛盾
(2)主要霸主:--------------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末期:吴国和越国)
(3)春秋第一霸:齐桓公,任用------为相,提出“------”的口号。
(4)争霸战争影响:积:有利于--------;促进-------;消:给人民带来巨大------;
5、由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称霸原因的得出的认识: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ⅱ、选择题
朝代歌中有“东周分两段”这样一句。这里的“两段”指的是( )
春秋和战国B.西汉与东汉C.西晋与东晋D.北宋与南宋
2.某同学对齐桓公这一人物很感兴趣,利用如图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内容是(   )
A.武王伐纣 B.平王东C.春秋争霸 D.秦灭六国
3.春秋时期,诸侯国间的争霸战争,促进了中原的“诸华”“诸夏”与周边民族的碰撞,周边民族不断融入到华夏族。材料反映了春秋争霸过程促进了( )
A.社会变化 B.民族交融 C.经济发展 D.技术进步
4.我国春秋时期,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原因不包括(   )
A.铁制农具的应用 B.牛耕的推广
C.水利工程的修建 D.金属货币的流通
5.春秋时期,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时期的是( )
A.开始出现铁制农具和牛耕 B.周天子地位不如强大的诸侯
C.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 D.分封制日益巩固
6.战车自商代晚期崛起,春秋趋于鼎盛,当时大的诸侯国往往号称拥有万乘战车。随着作战地域的扩大,战车受地形的限制,到战国时开始衰落,并逐渐被灵活的步兵、骑兵所取代。战车的兴衰直接反映了当时(   )
A.经济的发展 B.战争的需要C.运输的需求 D.社会的安定
7.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叙述正确的是(  )
①战争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②战后出现了一些较大的诸侯国
③中原各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④周天子坐收渔利,权力渐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8.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大变革,其根本原因是( )
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C.思想上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D.兼并战争频繁规模更大
9.下列有关春秋时期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B.春秋时期社会比较安定
C.分封制逐步瓦解
D.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流
10.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是学习历史的必备能力之一。春秋时期楚庄王“问鼎中原”反映了(  )
A.废除了贵族特权B.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
C.分封制遭到破坏D.打破了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
ⅲ、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1.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是我们了解古代经济发展和社会面貌的重要领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国家宝藏》越王勾践剑解说词:我要守护的国宝是越王勾践剑。它是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它高55.6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而重量只有875克。此剑历经两千四百余年,仍然纹饰清晰精美,被当世之人誉为“天下第一剑”,堪称我国国宝。
材料三
/
材料四:毋庸置疑,促成战国手工业产品商品化的,不只是工商食官制周朝的官营手工业制度)的瓦解。战国时期农林牧副渔生产的飞跃发展及其产品的商品化,客观上要求手工业生产也随之迅速发展并使其产品商业化,以适应生产和交换的需要,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战国商品经济的飞跃发展》
(1)材料一中技术和农具的变革如何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材料二中越王勾践剑充分体现了青铜制造工艺的高超,请你模仿“越王勾践剑解说词”为国宝司母戊鼎写一篇解说词。(解说词应包含示例中的要素)
(3)材料三中金属货币被更多使用的原因是哪一经济活动的发展?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农业、手工业、商业三者之间的关系。
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齐氏(其祖先原为吕氏),名小白。齐僖公的儿子、齐襄公的弟弟。春秋五霸之首。他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他还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于是管仲提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他成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
(1)材料一中的人物他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他是谁?
材料二:齐国地近渤海,拥有山海渔盐之利的优越条件。
材料三:当政以后,任用管仲为相,注重发展经济,改革内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摘自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依据材料二、三,归纳出材料一中的人物首先称霸的原因。
(3)材料一中人物能首先称霸还在于他讲究称霸的政策与策略有哪些?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课堂任务清单
※学习目标
1.记住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的表现是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应用。
2、记住春秋五霸
3.归纳齐桓公称霸的原因。
4、从积极消极两个方面复述诸侯争霸的历史作用
5.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称霸原因的探究,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学习过程
Ⅰ、知识梳理
一、春秋时期
1、东周
建立:时间:公元前770年 建立者:周平王 都城:洛邑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2、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1)农业: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2)手工业规模扩大,商业活动活跃(商品交换市场)。
3、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步瓦解,周王室势力大减,无力控制诸侯,大诸侯国竞相争霸。
4、诸侯争霸
(1)原因: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民族矛盾
(2)主要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末期:吴国和越国)
(3)春秋第一霸: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4)争霸战争影响:积:有利于局部地区统一;促进民族交融;
消: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由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称霸原因得出的认识:
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Ⅱ、预习检测
一、选择题
1.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从木、石、骨、蚌农具到铁农具的使用是生产工具上的革命,铁农具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是在( C )
A.商朝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2.孔子有两个字“牛”的学生,一个是冉耕,字“伯牛”,另一个是司马耕,字“子牛”。他们俩名字的特点可以印证春秋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D )
A.农民能接受教育 B.铁制农具的出现C.孔子是大教育家 D.牛耕技术的出现
3.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下列生产工具中,代表人类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C )
/
4.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大力提高经济和军事实力进行征战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是( A)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5.据史书记载,春秋前期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时只剩二十多个。诸侯国的减少反映出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D )
A.诸侯割据混战扩大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C.封建制度逐步瓦解 D.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6.史书记载:周平王去世时,丧葬费筹集不出来。继位的周桓公只得派人去鲁国,乞求鲁国出些财物好办丧事。此事说明东周初年( A )
A.周天子经济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B.周天子已不能对各诸侯国发号施令
C.诸侯成为霸主,开始左右周天子D.诸侯国对周天子已不存在纳贡的义务
7.某班的手抄报设计的历史辨析栏目中有下列四句话,请你找出反映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的是( D )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B.国力强盛,社会安定C.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D.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8.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公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此材料反映了( C )
①周王朝的势力衰微,周天子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②井田制逐渐被封建土地所有制取代 ③诸侯争霸战争加快了统一的进程 ④分封制逐渐瓦解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9.中国春秋时期势力最大并取得盟主地位的诸侯称为霸主,以下属于春秋时期著名霸主的是( B )
①周平王 ②晋文公 ③楚庄王 ④齐桓公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④
10.根据以下提示,判断这一历史人物是( B )
A.越王勾践 B.齐桓公C.晋文公 D.楚庄王
二、非选择题
1、.读下图,回答问题:
/
图二中农具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分析图二中农具比图一中农具有哪些优越性?
春秋时期;韧性好,耐磨,制作简便。
(2)春秋时期还出现了哪一先进生产技术?春秋时期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出现与使用有何意义?
牛耕;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Ⅲ、课堂检测
ⅰ、填空题
一、春秋时期
1、东周
建立概况:公元前770-----年 建立者:周平王 都城:洛邑
东周分为------和------两个阶段
2、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1)农业:------和-------的出现,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2)手工业规模扩大,商业活动活跃(商品交换市场)。
3、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步瓦解,周王室势力大减,无力控制诸侯,大诸侯国竞相争霸。
4、诸侯争霸
(1)原因: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民族矛盾
(2)主要霸主:--------------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末期:吴国和越国)
(3)春秋第一霸:齐桓公,任用------为相,提出“------”的口号。
(4)争霸战争影响:积:有利于--------;促进-------;消:给人民带来巨大------;
5、由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称霸原因的得出的认识: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ⅱ、选择题
朝代歌中有“东周分两段”这样一句。这里的“两段”指的是(A )
春秋和战国B.西汉与东汉C.西晋与东晋D.北宋与南宋
2.某同学对齐桓公这一人物很感兴趣,利用如图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内容是( C )
A.武王伐纣 B.平王东C.春秋争霸 D.秦灭六国
3.春秋时期,诸侯国间的争霸战争,促进了中原的“诸华”“诸夏”与周边民族的碰撞,周边民族不断融入到华夏族。材料反映了春秋争霸过程促进了( B)
A.社会变化 B.民族交融 C.经济发展 D.技术进步
4.我国春秋时期,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原因不包括( D )
A.铁制农具的应用 B.牛耕的推广
C.水利工程的修建 D.金属货币的流通
5.春秋时期,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时期的是( D )
A.开始出现铁制农具和牛耕 B.周天子地位不如强大的诸侯
C.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 D.分封制日益巩固
6.战车自商代晚期崛起,春秋趋于鼎盛,当时大的诸侯国往往号称拥有万乘战车。随着作战地域的扩大,战车受地形的限制,到战国时开始衰落,并逐渐被灵活的步兵、骑兵所取代。战车的兴衰直接反映了当时( B )
A.经济的发展 B.战争的需要C.运输的需求 D.社会的安定
7.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叙述正确的是( A )
①战争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②战后出现了一些较大的诸侯国
③中原各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④周天子坐收渔利,权力渐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8.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大变革,其根本原因是(B )
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C.思想上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D.兼并战争频繁规模更大
9.下列有关春秋时期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B )
A.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B.春秋时期社会比较安定
C.分封制逐步瓦解
D.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流
10.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是学习历史的必备能力之一。春秋时期楚庄王“问鼎中原”反映了( C )
A.废除了贵族特权B.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
C.分封制遭到破坏D.打破了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
ⅲ、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1.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是我们了解古代经济发展和社会面貌的重要领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国家宝藏》越王勾践剑解说词:我要守护的国宝是越王勾践剑。它是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它高55.6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而重量只有875克。此剑历经两千四百余年,仍然纹饰清晰精美,被当世之人誉为“天下第一剑”,堪称我国国宝。
材料三
/
材料四:毋庸置疑,促成战国手工业产品商品化的,不只是工商食官制周朝的官营手工业制度)的瓦解。战国时期农林牧副渔生产的飞跃发展及其产品的商品化,客观上要求手工业生产也随之迅速发展并使其产品商业化,以适应生产和交换的需要,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战国商品经济的飞跃发展》
(1)材料一中技术和农具的变革如何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促进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2)材料二中越王勾践剑充分体现了青铜制造工艺的高超,请你模仿“越王勾践剑解说词”为国宝司母戊鼎写一篇解说词。(解说词应包含示例中的要素)
《国家宝藏》司母戊鼎解说词:我要守护的国宝是司母戊鼎。它是商朝时期铸造的祭祀礼器,司母戊鼎呈长方形,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
(3)材料三中金属货币被更多使用的原因是哪一经济活动的发展?
商业活动的活跃(商业的发展)。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农业、手工业、商业三者之间的关系。
(农业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促进商业发展;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商业反过来促进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等。
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齐氏(其祖先原为吕氏),名小白。齐僖公的儿子、齐襄公的弟弟。春秋五霸之首。他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他还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于是管仲提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他成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
(1)材料一中的人物他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他是谁?
齐桓公。
材料二:齐国地近渤海,拥有山海渔盐之利的优越条件。
材料三:当政以后,任用管仲为相,注重发展经济,改革内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摘自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依据材料二、三,归纳出材料一中的人物首先称霸的原因。
齐国有渔盐之利,任用管仲进行改革,使齐国富强。
(3)材料一中人物能首先称霸还在于他讲究称霸的政策与策略有哪些?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使齐国的威望大增;目的:取得政治上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