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课堂任务清单
※学习目标
1、列举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
2、从原因、时间、地点、结果、地位等角度复述陈胜、吴广起义
3、从时间、人物、结果解释楚汉之争
※学习过程
Ⅰ、知识梳理
一、根本原因
1、秦朝的暴政
暴政表现:(1)沉重的赋税;(2)大规模的徭役和兵役;(3)严苛的法律;(4)焚书坑儒,思想控制;(5)秦二世更加残暴
直接原因
遇雨误期
二、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
1、时间、地点:公元前209年、大泽乡
2、领导:陈胜、吴广
3、建立的政权:“张楚”
4、结果:失败
5、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6、历史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7、秦朝的灭亡:项羽、刘邦领导的起义军继续反秦,项羽在巨鹿之战(破釜沉舟)中,消灭秦朝主力军;公元前207年,刘邦攻入咸阳,秦朝灭亡。
三、楚汉之争
1、时间:公元前206-公元前202
2、人物: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
3、结果: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打败项羽(垓下之围),建立汉朝。
Ⅱ、预习检测
1.从修骊山墓、阿房宫可以看出,秦的暴政最突出的表现是( )
A.沉重的赋税 B.繁重的徭役 C.残酷的刑罚 D.可怕的殉葬
2.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其实还在其次,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致命打击”指的是哪一事件( )
A.废分封 B.颁布推恩令 C.焚书坑儒 D.八股取士
3.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时制作的年代标尺,③处应是( )
A.西周建立B.春秋时期C.我国第一次农民起义爆发D.秦朝建立
4.成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比喻武装起义,秦末为反抗秦的暴政,首创农民起义,其两位领袖是( )
A.刘邦、项羽 B.陈胜、吴广 C.韩信、张良 D.苏秦、张仪
5.《史记?陈涉世家》中记载,陈胜年轻时曾对一起耕作的农民说过:“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后来,陈胜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即( )
A.刺杀秦始皇 B.推翻了秦朝
C.领导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D.建立汉朝
6.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包括( )
①秦始皇骄傲自大②繁重的赋税③沉重的徭役和兵役④严酷的刑罚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7.“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说明了( )
A.秦始皇死后将葬在阿房宫内B.秦朝刑法残酷,社会混乱
C.阿房将发生灭亡秦朝的起义D.秦朝滥用民力,百姓怨声载道
8.秦简记载:“五人行盗,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一记载说明了( )
A.秦朝的赋税很沉重B.秦朝的刑法很残酷
C.秦朝的偷盗很猖獗D.秦朝的徭役很繁重
9.秦末农民起义出现多支起义军,最后推翻秦朝统治的是( )
A.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军B.项羽领导的起义军
C.刘邦领导的起义军D.刘邦、项羽领导的起义军
10.霸王别姬是京剧的一个经典剧,故事来源于在垓下被汉军包围的西楚霸王项羽与虞姬的生死离别的爱情故事。该故事取自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
A.桂陵之战 B.长平之战 C.大泽乡起义 D.楚汉之争
二、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朝时,有900多个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边境。他们走到大泽乡时,遇上大雨,道路被冲毁,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要被处死。他们中的两个小队长,杀死了两个押送军官,领导大家举行起义。”
材料二 “第一次农民起义失败后,各地反秦农民斗争仍在继续,项羽大败秦军而刘邦趁机攻取咸阳,秦朝灭亡。之后项羽与刘邦为争当皇帝展开了楚汉之争。”
请回答:
材料一中的事件发生在哪一年?主要领导人是谁?
这一事件标志着什么?
“有人认为如果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就不会爆发”,你认为对吗?如果你不赞同,请尝试用两个字反驳上面的观点。
(4)根据材料二,写出楚汉之争的性质。
Ⅲ、课堂检测
ⅰ、填空题
一、根本原因
1、秦朝的暴政
暴政表现:(1)沉重的赋税;(2)大规模的--和兵役;(3)严苛的----;(4)------,思想控制;(5)------更加残暴
直接原因------
二、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
1、时间、地点:公元前----9年、----
2、领导:----- 、吴广
3、建立的政权:“张楚”
4、结果:-----
5、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6、历史地位:我国历史上-----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7、秦朝的灭亡:项羽、刘邦领导的起义军继续反秦,项羽在巨鹿之战(破釜沉舟)中,消灭秦朝主力军;公元前207年, -----攻入咸阳,秦朝灭亡。
三、楚汉之争
1、时间:公元前206-公元前202
2、人物:西楚霸王------,汉王----
3、结果:刘邦注重收揽----,善用----,打败项羽(垓下之围),建立汉朝。
ⅱ、选择题
1.早在两千多年前,秦朝的“诛族”和“连坐”,这反映了秦的( )
A.赋税沉重 B、战乱不止 C、刑法严酷 D、徭役繁重
2..某同学搜集了“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三个成语,请你确定一个主题,应选择的是( )
A.春秋争霸 B.战国称雄C.秦灭六国 D.楚汉之争
3.秦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短命王朝,对于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修筑万里长城B.修建阿房宫 C.刑罚非常残酷D.秦朝的暴政
4.刘邦和项羽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下列关于楚汉之争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争夺帝位 B.项羽势力弱小,却一味依赖武力
C.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于用人 D.项羽在四面楚歌中战败自刎而亡
5.“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中提到的两个重大事件是秦末农民战争和 ( )
A. 统一中国 B. 焚书坑儒 C.楚汉之争 D.修筑长城
如图所示的《大泽烈火》描写的历史故事不可能有( )
A.秦二世昏庸B.陈胜吴广到渔阳戍边C.楚汉之争D.商鞅变法
7.如图是中国象棋的棋盘,与棋盘上的“楚河”“漢界”相关联的人物是( )
/
A.刘邦、项羽 B.陈胜、吴广C.炎帝、黄帝 D.李冰父子
8.某同学搜集了“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三个成语,请你确定一个主题,应选择的是( )
A.春秋争霸 B.战国称雄C.秦灭六国 D.楚汉之争
9.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反映了秦的哪一暴政( )
A.秦始皇骄傲自大B.繁重的赋税
C.沉重的徭役和兵役D.严酷的刑罚
10.秦末农民起义发生的地点是()
ⅲ、非选择题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材料二: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财匮力尽,民不聊生。——司马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材料三:以下是某学校初三学生小明对秦始皇做的全面而简要的评价: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他的功大于过。他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他还建立起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世所沿用,影响深远。但是他实行暴政,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1)从材料一看,翦伯赞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分析,司马迁是怎样看待秦始皇的?
(3)材料一、二只摘取了翦伯赞和司马迁对秦始皇某个方面的评价。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评价人物的方法上有何特点?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课堂任务清单答案
※学习目标
1、列举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
2、从原因、时间、地点、结果、地位等角度复述陈胜、吴广起义
3、从时间、人物、结果解释楚汉之争。
※学习过程
Ⅰ、知识梳理
一、根本原因
1、秦朝的暴政
暴政表现:(1)沉重的赋税;(2)大规模的徭役和兵役;(3)严苛的法律;(4)焚书坑儒,思想控制;(5)秦二世更加残暴
直接原因
遇雨误期
二、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
1、时间、地点:公元前209年、大泽乡
2、领导:陈胜、吴广
3、建立的政权:“张楚”
4、结果:失败
5、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6、历史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7、秦朝的灭亡:项羽、刘邦领导的起义军继续反秦,项羽在巨鹿之战(破釜沉舟)中,消灭秦朝主力军;公元前207年,刘邦攻入咸阳,秦朝灭亡。
三、楚汉之争
1、时间:公元前206-公元前202
2、人物: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
3、结果: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打败项羽(垓下之围),建立汉朝。
Ⅱ、预习检测
1.从修骊山墓、阿房宫可以看出,秦的暴政最突出的表现是( B )
A.沉重的赋税 B.繁重的徭役C.残酷的刑罚 D.可怕的殉葬
2.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其实还在其次,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致命打击”指的是哪一事件( C )
A.废分封 B.颁布推恩令 C.焚书坑儒 D.八股取士
3.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时制作的年代标尺,③处应是( C )
A.西周建立B.春秋时期C.我国第一次农民起义爆发D.秦朝建立
4.成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比喻武装起义,秦末为反抗秦的暴政,首创农民起义,其两位领袖是( B )
A.刘邦、项羽 B.陈胜、吴广 C.韩信、张良 D.苏秦、张仪
5.《史记?陈涉世家》中记载,陈胜年轻时曾对一起耕作的农民说过:“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后来,陈胜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即( C )
A.刺杀秦始皇 B.推翻了秦朝
C.领导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D.建立汉朝
6.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包括( C )
①秦始皇骄傲自大②繁重的赋税③沉重的徭役和兵役④严酷的刑罚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7.“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说明了( D )
A.秦始皇死后将葬在阿房宫内B.秦朝刑法残酷,社会混乱
C.阿房将发生灭亡秦朝的起义D.秦朝滥用民力,百姓怨声载道
8.秦简记载:“五人行盗,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一记载说明了( B )
A.秦朝的赋税很沉重B.秦朝的刑法很残酷
C.秦朝的偷盗很猖獗D.秦朝的徭役很繁重
9.秦末农民起义出现多支起义军,最后推翻秦朝统治的是( C )
A.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军B.项羽领导的起义军
C.刘邦领导的起义军D.刘邦、项羽领导的起义军
10.霸王别姬是京剧的一个经典剧,故事来源于在垓下被汉军包围的西楚霸王项羽与虞姬的生死离别的爱情故事。该故事取自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D )
A.桂陵之战 B.长平之战C.大泽乡起义 D.楚汉之争
二、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朝时,有900多个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边境。他们走到大泽乡时,遇上大雨,道路被冲毁,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要被处死。他们中的两个小队长,杀死了两个押送军官,领导大家举行起义。”
材料二 “第一次农民起义失败后,各地反秦农民斗争仍在继续,项羽大败秦军而刘邦趁机攻取咸阳,秦朝灭亡。之后项羽与刘邦为争当皇帝展开了楚汉之争。”
请回答:
材料一中的事件发生在哪一年?主要领导人是谁?
前209年;陈胜、吴广。
这一事件标志着什么?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
“有人认为如果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就不会爆发”,你认为对吗?如果你不赞同,请尝试用两个字反驳上面的观点。
不对;暴政
(4)根据材料二,写出楚汉之争的性质。
封建统治者争夺帝位的战争。
Ⅲ、课堂检测
ⅰ、填空题
一、根本原因
1、秦朝的暴政
暴政表现:(1)沉重的赋税;(2)大规模的--和兵役;(3)严苛的----;(4)------,思想控制;(5)------更加残暴
直接原因------
二、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
1、时间、地点:公元前----9年、----
2、领导:------ 、吴广
3、建立的政权:“张楚”
4、结果:-----
5、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6、历史地位:我国历史上-----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7、秦朝的灭亡:项羽、刘邦领导的起义军继续反秦,项羽在巨鹿之战(破釜沉舟)中,消灭秦朝主力军;公元前207年, -----攻入咸阳,秦朝灭亡。
三、楚汉之争
1、时间:公元前206-公元前202
2、人物:西楚霸王------,汉王----
3、结果:刘邦注重收揽----,善用----,打败项羽(垓下之围),建立汉朝。
ⅱ、选择题
1.早在两千多年前,秦朝的“诛族”和“连坐”,这反映了秦的(C )
A.赋税沉重 B、战乱不止 C、刑法严酷 D、徭役繁重
2.某同学搜集了“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三个成语,请你确定一个主题,应选择的是( D )
A.春秋争霸 B.战国称雄C.秦灭六国 D.楚汉之争
3.秦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短命王朝,对于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最准确的一项是(D )
A.修筑万里长城B.修建阿房宫 C.刑罚非常残酷D.秦朝的暴政
4.刘邦和项羽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下列关于楚汉之争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B)
A.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争夺帝位 B.项羽势力弱小,却一味依赖武力
C.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于用人 D.项羽在四面楚歌中战败自刎而亡
5.“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中提到的两个重大事件是秦末农民战争和 ( B )
A. 统一中国 B. 焚书坑儒 C.楚汉之争 D.修筑长城
如图所示的《大泽烈火》描写的历史故事不可能有(D)
A.秦二世昏庸B.陈胜吴广到渔阳戍边C.楚汉之争D.商鞅变法
7.如图是中国象棋的棋盘,与棋盘上的“楚河”“漢界”相关联的人物是( A )
/
A.刘邦、项羽 B.陈胜、吴广C.炎帝、黄帝 D.李冰父子
8.某同学搜集了“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三个成语,请你确定一个主题,应选择的是( D)
A.春秋争霸 B.战国称雄C.秦灭六国 D.楚汉之争
9.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反映了秦的哪一暴政(C)
A.秦始皇骄傲自大B.繁重的赋税
C.沉重的徭役和兵役D.严酷的刑罚
10.秦末农民起义发生的地点是(D)
ⅲ、非选择题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材料二: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财匮力尽,民不聊生.——司马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材料三:以下是某学校初三学生小明对秦始皇做的全面而简要的评价: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他的功大于过。他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他还建立起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世所沿用,影响深远。但是他实行暴政,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1)从材料一看,翦伯赞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评价:认为秦始皇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杰出人物;依据:他开创了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时代。
(2)依据材料二分析,司马迁是怎样看待秦始皇的?
认为他实行了暴政,导致民不聊生。
(3)材料一、二只摘取了翦伯赞和司马迁对秦始皇某个方面的评价。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评价人物的方法上有何特点?
全面性;一分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