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导学案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导学案及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8-02 07:46:29

文档简介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堂任务清单
※学习目标
1.记住西汉建立时间、人物、都城
2.从背景、人物、目的、内容、影响解释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3.从措施,人物、表现的角度解释“文景之治”
※学习过程
Ⅰ、知识梳理
一、西汉的建立
(1)时间:公元前202年(2)建立者:汉高祖刘邦(3)都城:长安
二、“休养生息”政策
1、实行者:刘邦(文帝、景帝继续实行)
2、背景: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经济萧条
3、目的:为了巩固统治
4、具体内容:让士兵回乡务农,释奴为民,鼓励农业生产,轻徭薄赋。
5、作用:经济恢复,局势稳定;
三、“文景之治”(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汉文帝、汉景帝
1、具体措施
(1)经济:注重农业生产,以农为本;
(2)赋役:轻徭薄赋;
(3)法制: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法;
(4)生活作风:提倡勤俭治国。
2、表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
Ⅱ、预习检测
选择题
1.“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根据这句话判断刘邦能够打败项羽的原因是(   )
A.善于用人 B.后方巩固 C.战术正确 D.赢得民心
2.本是封建小吏,参加过农民战争,又经历了四年帝位之争,而后形成“布衣将相”之局。根据上述提示,判断此人是(  )
A.刘邦 B.刘秀 C.陈胜 D.项羽
3.绘制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阅读小明同学绘制的中国历史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其中空白处应该填写的是(   )
/
A.夏朝 B.商朝 C.东汉 D.西汉
4.西汉初年,经济凋敝,到处是一片荒凉景象。出现这种景象的原因有(   )
①秦的暴政 ②秦末农民战争 ③楚汉之争 ④汉初皇帝奢侈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
A.大兴土木 B.大兴文治C.休养生息 D.平抑物价
6.汉文帝、汉景帝提倡节俭、重视发展生产的根本目的是(   )
A.巩固封建统治 B.改善人民生活C.做开明君主 D.给百官做榜样
7.西汉初期吸取秦亡教训,开始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皇帝是(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8.汉初一位皇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这段话代表的汉初统治者的经济政策是(   )
A.重农 B.重商 C.农商并重 D.发展手工业
9.西汉文帝和景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史称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为(   )
A.光武中兴 B.文景之治C.康乾盛世 D.贞观之治
10.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奢则肆,肆则百恶俱纵。”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西汉时,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的皇帝是(   )
A.汉高祖 B.文帝和景帝 C.秦二世 D.秦始皇
二、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zi cheng)(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汉书?文帝纪第四》
材料三 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dan),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已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汉书?文帝纪第四》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归纳出汉初面临怎样的经济形势?面对此形势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来应对?
根据材料二、三你能分别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指出,通过汉文帝、汉景帝的措施,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Ⅲ、课堂检测
ⅰ、填空题
一、西汉的建立
(1)时间:公元前-----年;(2)建立者:汉高祖-----;(3)都城:----;
二、“-------”政策
1、实行者:------(文帝、景帝继续实行)
2、背景: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使社会-----遭到严重破坏,----萧条
3、目的:为了----统治
4、具体内容:让士兵回乡务农,释奴为民,鼓励-----生产,轻徭薄赋。
5、作用:经济恢复,局势稳定;
三、“------”(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汉文帝、汉景帝
1、具体措施
(1)经济:注重农业生产,以----为本;
(2)赋役:轻徭薄赋;
(3)法制: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法;
(4)生活作风:提倡勤俭治国。
2、表现:----清明,----发展,人民----安定,-----增强;
ⅱ、选择题
1.汉阳陵南侧的明代石碑碑文,称赞汉景帝“克守先业,致治保民”。以下属于汉景帝“致治保民”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B.修筑长城 C.减免田租赋役 D.修建都江堰
2.课堂上老师让学生排演“文景之治”这个治世的课本历史剧,小云同学的说法哪一项不符合史实(   )
A.农民张亮因为努力种田受到官府的奖励B.地方官员因为关心农桑受到景帝的夸赞
C.文帝的家人因为铺张浪费受到训斥D.汉文帝征民工建豪华园林、盖宏伟宫室
3.秦朝速亡和“文景之治”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
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B.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兴衰纷乱,循环往复D.成由俭,败由奢
4.西汉初年,汉高祖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
①士兵还乡务农 ②提倡勤俭治国 ③奴婢释放为平民 ④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下列中国古代帝王中,吸取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的是(   )
①秦始皇 ②秦二世 ③汉高祖 ④汉文帝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
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 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D.解除朝中 大将兵权
7.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直接原因是(   )
A.社会经济非常萧条B.统治者宽厚仁慈C.儒家思想的盛行D.社会劳动力缺乏
8.“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高祖建的政权称西汉。被称作高祖的是(  )
A.陈胜 B.吴广 C.刘邦 D.项羽
9.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指出:“中国人至今仍然称自己为‘汉人’,他们因为是汉代首次确立的典型中国文化和帝国伟大传统的继承者而甚感骄傲。”西汉建立于( )
A.公元前209年 B.公元前207年C.公元前202年 D.公元202年
10. 文物是物化的历史、凝固的历史,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佐证。从下面这幅《汉墓出土陪葬陶制牛车》的文物图片中,我们能提炼出的最准确信息是(?? ? )
A .西汉初年经济凋敝B .西汉初年牛车普及
C .当时交通不便 D .牛力量大,适宜拉车
ⅲ、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朝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成千上万的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 济遭到严重破坏。
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 。当时刑罚极为残酷,有各种残害肢体的肉刑,单是死刑就有车裂、腰斩、剖腹等10多种。——《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1)根据材料一分析秦亡的原因是什么?为此西汉初年实行什么政策?
材料二: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天下既定,民无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初期怎样的社会景象?
材料三:汉初至武帝继位的七十年间,由于国内政治安定,只要不遇水旱之灾,百姓总是人给家足,郡国的仓廪堆满了粮食。太仓里的粮食由于陈陈相因,致腐烂而不可食,政府的库房有余财,京师的钱财有千百万,连串钱的绳子都朽断了。——《汉书?食货志》译文
(3)材料三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经济状况? 期间统治者分别采取了哪些治国措施?(至少举出3点)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堂任务清单
※学习目标
1.记住西汉建立时间、人物、都城
2.从背景、人物、目的、内容、影响解释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3.从措施,人物、表现的角度解释“文景之治”
※学习过程
Ⅰ、知识梳理
一、西汉的建立
(1)时间:公元前202年(2)建立者:汉高祖刘邦(3)都城:长安
二、“休养生息”政策
1、实行者:刘邦(文帝、景帝继续实行)
2、背景: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经济萧条
3、目的:为了巩固统治
4、具体内容:让士兵回乡务农,释奴为民,鼓励农业生产,轻徭薄赋。
5、作用:经济恢复,局势稳定;
三、“文景之治”(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汉文帝、汉景帝
1、具体措施
(1)经济:注重农业生产,以农为本;
(2)赋役:轻徭薄赋;
(3)法制: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法;
(4)生活作风:提倡勤俭治国。
2、表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
Ⅱ、预习检测
选择题
1.“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根据这句话判断刘邦能够打败项羽的原因是( A )
A.善于用人 B.后方巩固C.战术正确 D.赢得民心
2.本是封建小吏,参加过农民战争,又经历了四年帝位之争,而后形成“布衣将相”之局。根据上述提示,判断此人是( A )
A.刘邦 B.刘秀 C.陈胜 D.项羽
3.绘制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阅读小明同学绘制的中国历史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其中空白处应该填写的是( D )
/
A.夏朝 B.商朝 C.东汉 D.西汉
4.西汉初年,经济凋敝,到处是一片荒凉景象。出现这种景象的原因有( C )
①秦的暴政 ②秦末农民战争 ③楚汉之争 ④汉初皇帝奢侈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C )
A.大兴土木 B.大兴文治C.休养生息 D.平抑物价
6.汉文帝、汉景帝提倡节俭、重视发展生产的根本目的是( A )
A.巩固封建统治 B.改善人民生活C.做开明君主 D.给百官做榜样
7.西汉初期吸取秦亡教训,开始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皇帝是( A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8.汉初一位皇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这段话代表的汉初统治者的经济政策是( A )
A.重农 B.重商 C.农商并重 D.发展手工业
9.西汉文帝和景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史称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为( B )
A.光武中兴 B.文景之治C.康乾盛世 D.贞观之治
10.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奢则肆,肆则百恶俱纵。”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西汉时,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的皇帝是( B )
A.汉高祖 B.文帝和景帝C.秦二世 D.秦始皇
二、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zi cheng)(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汉书?文帝纪第四》
材料三 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dan),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已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汉书?文帝纪第四》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归纳出汉初面临怎样的经济形势?面对此形势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来应对?
经济残破,百姓极度贫困;休养生息政策。
根据材料二、三你能分别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重视农业生产;重视养老问题。
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指出,通过汉文帝、汉景帝的措施,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文景之治”。
Ⅲ、课堂检测
ⅰ、填空题
一、西汉的建立
(1)时间:公元前-----年;(2)建立者:汉高祖-----;(3)都城:----;
二、“-------”政策
1、实行者:------(文帝、景帝继续实行)
2、背景: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使社会-----遭到严重破坏,----萧条
3、目的:为了----统治
4、具体内容:让士兵回乡务农,释奴为民,鼓励-----生产,轻徭薄赋。
5、作用:经济恢复,局势稳定;
三、“------”(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汉文帝、汉景帝
1、具体措施
(1)经济:注重农业生产,以----为本;
(2)赋役:轻徭薄赋;
(3)法制: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法;
(4)生活作风:提倡勤俭治国。
2、表现:----清明,----发展,人民----安定,-----增强;
ⅱ、选择题
1.汉阳陵南侧的明代石碑碑文,称赞汉景帝“克守先业,致治保民”。以下属于汉景帝“致治保民”的措施是( C )
A.焚书坑儒 B.修筑长城 C.减免田租赋役 D.修建都江堰
2.课堂上老师让学生排演“文景之治”这个治世的课本历史剧,小云同学的说法哪一项不符合史实( D )
A.农民张亮因为努力种田受到官府的奖励B.地方官员因为关心农桑受到景帝的夸赞
C.文帝的家人因为铺张浪费受到训斥D.汉文帝征民工建豪华园林、盖宏伟宫室
3.秦朝速亡和“文景之治”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D )
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B.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兴衰纷乱,循环往复D.成由俭,败由奢
4.西汉初年,汉高祖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C )
①士兵还乡务农 ②提倡勤俭治国 ③奴婢释放为平民 ④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下列中国古代帝王中,吸取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的是( B )
①秦始皇 ②秦二世 ③汉高祖 ④汉文帝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C  )
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 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D.解除朝中 大将兵权
7.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直接原因是( A )
A.社会经济非常萧条B.统治者宽厚仁慈C.儒家思想的盛行D.社会劳动力缺乏
8.“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高祖建的政权称西汉。被称作高祖的是(C )
A.陈胜 B.吴广C.刘邦 D.项羽
9.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指出:“中国人至今仍然称自己为‘汉人’,他们因为是汉代首次确立的典型中国文化和帝国伟大传统的继承者而甚感骄傲。”西汉建立于( C )
A.公元前209年 B.公元前207年C.公元前202年 D.公元202年
10. 文物是物化的历史、凝固的历史,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佐证。从下面这幅《汉墓出土陪葬陶制牛车》的文物图片中,我们能提炼出的最准确信息是(??A? )
A .西汉初年经济凋敝B .西汉初年牛车普及
C .当时交通不便 D .牛力量大,适宜拉车
ⅲ、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朝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成千上万的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 济遭到严重破坏。
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 。当时刑罚极为残酷,有各种残害肢体的肉刑,单是死刑就有车裂、腰斩、剖腹等10多种。——《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1)根据材料一分析秦亡的原因是什么?为此西汉初年实行什么政策?
秦朝的暴政;休养生息的政策。
材料二: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天下既定,民无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初期怎样的社会景象?
西汉初年,天下刚刚安定,人民非常贫困。天子的车骑不能配齐四匹毛色一样的马,将军和丞相只能乘坐牛车。
材料三:汉初至武帝继位的七十年间,由于国内政治安定,只要不遇水旱之灾,百姓总是人给家足,郡国的仓廪堆满了粮食。太仓里的粮食由于陈陈相因,致腐烂而不可食,政府的库房有余财,京师的钱财有千百万,连串钱的绳子都朽断了。——《汉书?食货志》译文
(3)材料三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经济状况? 期间统治者分别采取了哪些治国措施?(至少举出3点)
西汉初年至汉武帝初年,社会经济非常繁荣。汉高祖: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汉文帝和汉景帝: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田赋定为三十税一;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