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课堂任务清单
※学习目标
记住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时间、意义。
记住秦朝的都城、地位。
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角度复述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内容。
4、指出秦朝疆域。
※学习过程
Ⅰ、知识梳理
一、秦朝的建立
1、秦灭六国
(1)人物:嬴政(秦始皇) (2)时间:公元前221年 (3)都城:咸阳
(4)历史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1)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至高无上,大权独揽);
(2)中央设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
(3)地方推行郡县制(开创我国地方行政基本模式)。
2、思想文化:统一文字,以小篆为通用字体。“焚书坑儒”(目的: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
3、经济: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
4、交通: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车同轨),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修灵渠,沟通湘江(长江水系)和漓江(珠江水系)。
5、军事上: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西:临洮;东:辽东)。
三、秦朝疆域
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南达南海。
Ⅱ、预习检测
一、选择题
1.秦先后兼并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秦完成这一大业是在( )
A.公元前230年 B.公元前221年C.公元前206年 D.公元前202年
2.“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诗中描绘了嬴政( )
A.十年征战,统一全国 B.自称皇帝,君临天下C.任免官员,中央集权 D.焚书坑儒,思想专制
3.人们这样赞颂秦始皇功绩:“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一家天下”的意义不包括( )
A.结束了春秋战国的纷争局面B.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
C.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 D.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4.某校正在组织历史知识竞赛。主持人说:“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他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深远影响的千古一帝。”你认为主持人描述的人物是( )
A.禹 B.嬴政 C.周武王 D.黄帝
5.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塑造了一批人民检察官的形象。秦朝时,在中央设立了负责监察百官的(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
6.《全球通史》中写道:(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个行政区,每一个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反映了秦始皇实行(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统一文字、度量衡
7.秦朝咸阳的一位商人要购进一批木材,结账时,这位商人应该用如图所示哪种货币来支付货款( )
8.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 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
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皇权至高无上
C.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D.书同文,车同轨
9.秦朝的疆域辽阔,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下列关于秦朝疆域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北至长城一带 B.南达南海 C.西到临洮 D.东至东海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秦始皇加强专制集权统治的内容是 ( )
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C.全国推行郡县制 D.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二、非选择题
1.秦始皇军事上统一中国后,又推行一系列措施,有力地巩固了国家统一,这些举措对后世影响深远。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政治统一】
【?统一】
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货币,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又规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文化统一】
余秋雨在《千年一叹》中写道:考古学家遇到最大的麻烦就是古代文字的识别,常常是花费几十年才猜出几个,有的到今天还基本上无法读通,但这种情况在中国没有发生,就连甲骨文也很快被释读通了。
……因为失去对古代文字的解读能力,埃及的历史成了木乃伊,而秦始皇却让中国历史活了下来。
(1)观察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与周朝的分封制相比,秦朝统治地方的方式有何变化?
(2)请你写出“?”代表的内容。
(3)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秦始皇的哪项措施让中国的历史活了下来?
Ⅲ、课堂检测
ⅰ、填空题
一、秦朝的建立
1、秦灭六国
(1)人物:----(秦始皇) (2)时间:公元前---年 (3)都城:咸阳
(4)历史地位:我国历史上----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建立----专制----集权制度
(1)最高统治者称为---(至高无上,大权独揽);
(2)中央设----(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
(3)地方推行------(开创我国地方行政基本模式)。
2、思想文化:统一----,以----为通用字体。“----”(目的:加强-----控制,巩固统治;)
3、经济:统一----(-----半两钱)。统一度量衡。
4、交通: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车同轨),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修-----,沟通湘江(长江水系)和漓江(珠江水系)。
5、军事上:派蒙恬北击----,修筑-----(西:-----;东:----)。
三、秦朝疆域
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南达-----。
ⅱ、选择题
1.秦朝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的规制。这反映出秦朝政治的本质是( )
A.皇权专制 B.任免官吏C.思想控制 D.言即法律
2.秦 始皇采纳李斯“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的建议,在地方上推行( )
A.分封制 B.郡县制C.科举制 D.厂卫制
3.《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迄今为止最为用力也最为看重的一部著作,该著作深刻探究了
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 焚书坑儒
C. 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 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4. 班上来了一位新同学,他在自我介绍的时候说,他的姓和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的名称相同,请问他姓 ( )
A.夏 B.唐 C.周 D.秦
5.电影《英雄》中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互不相同",秦王说"统一以后这些杂七杂八的文字一律废掉,只留下一种写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 )
①秦始皇完成国家统一后,只是在局部地区统一了文字
②秦统一以后,把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标准字体
③文字的统一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的交流
④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他创立中央集权制度最重要的原因
是 ( )
A. 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对全国的统治B. 为了镇压人民
C. 为了显示自己的丰功伟业D. 为了掌握军事大权
7.它是中国第一帝都。两千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华夏一统的
泱泱帝国,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趋势。材料中的“中国第一帝都”是( )
A. 洛阳B. 咸阳C. 长安D. 北京
8.秦能灭六国并统一全国的主要原因在于 ( ) A.人民饱受战争之苦,渴望统一 B.秦国是当时七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C.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进行兼并战争 D.法家思想奠定了统一的理论基础
9.秦始皇为开发岭南地区,促进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兴修了( )
A.大运河 B.万里长城 C.灵渠 D.白渠
10.大型纪录片《长城?中国的故事》全面展现了长城的雄姿和周边优美的环境。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秦朝长城的东西起止是( )
A.辽东、临洮 B.鸭绿江、嘉峪关
C.山海关、嘉峪关 D.山海关、临洮
ⅲ、非选择题
1.3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丞相王绾等进言说:"诸侯刚刚被打败,燕国、齐国、楚国地处偏远,不给它们设王,就无法镇抚那里,请封立各位皇子为王,希望皇上恩准"
材料二:秦统一六国后,廷尉李斯说:"周文王、周武王分封子弟和同姓亲属很多,可是他们的后代逐渐疏远了,互相攻击,就像仇人一样,诸侯之间彼此片战,周天子也无法阻止。现在天下靠您的神灵之威获得统一,都划分成了郡县,对于皇子功臣,用公家的赋税重重赏赐,这样就很容易控制了。要让天下人没有邪异之心,这才是使天下安宁的好办法啊。设置诸侯没有好处。"
请回答:
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王绾和李斯的观点有何不同?
(2)最后秦始皇采纳了谁的观点?他为"求得安宁太平"而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对后世有何影响?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课堂任务清单
※学习目标
记住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时间、意义。
记住秦朝的都城、地位。
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角度复述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内容。
4、指出秦朝疆域。
※学习过程
Ⅰ、知识梳理
一、秦朝的建立
1、秦灭六国
(1)人物:嬴政(秦始皇) (2)时间:公元前221年 (3)都城:咸阳
(4)历史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1)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至高无上,大权独揽);
(2)中央设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
(3)地方推行郡县制(开创我国地方行政基本模式)。
2、思想文化:统一文字,以小篆为通用字体。“焚书坑儒”(目的: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
3、经济: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
4、交通: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车同轨),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修灵渠,沟通湘江(长江水系)和漓江(珠江水系)。
5、军事上: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西:临洮;东:辽东)。
三、秦朝疆域
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南达南海。
Ⅱ、预习检测
一、选择题
1.秦先后兼并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秦完成这一大业是在( B )
A.公元前230年 B.公元前221年C.公元前206年 D.公元前202年
2.“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诗中描绘了嬴政( A )
A.十年征战,统一全国 B.自称皇帝,君临天下C.任免官员,中央集权 D.焚书坑儒,思想专制
3.人们这样赞颂秦始皇功绩:“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一家天下”的意义不包括( D )
A.结束了春秋战国的纷争局面B.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
C.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 D.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4.某校正在组织历史知识竞赛。主持人说:“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他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深远影响的千古一帝。”你认为主持人描述的人物是( B )
A.禹 B.嬴政 C.周武王 D.黄帝
5.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塑造了一批人民检察官的形象。秦朝时,在中央设立了负责监察百官的( B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
6.《全球通史》中写道:(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个行政区,每一个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反映了秦始皇实行( B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统一文字、度量衡
7.秦朝咸阳的一位商人要购进一批木材,结账时,这位商人应该用如图所示哪种货币来支付货款( A )
8.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 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B )
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皇权至高无上
C.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D.书同文,车同轨
9.秦朝的疆域辽阔,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下列关于秦朝疆域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C )
A.北至长城一带 B.南达南海 C.西到临洮 D.东至东海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秦始皇加强专制集权统治的内容是 ( D )
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C.全国推行郡县制 D.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二、非选择题
1.秦始皇军事上统一中国后,又推行一系列措施,有力地巩固了国家统一,这些举措对后世影响深远。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政治统一】
【?统一】
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货币,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又规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文化统一】
余秋雨在《千年一叹》中写道:考古学家遇到最大的麻烦就是古代文字的识别,常常是花费几十年才猜出几个,有的到今天还基本上无法读通,但这种情况在中国没有发生,就连甲骨文也很快被释读通了。
……因为失去对古代文字的解读能力,埃及的历史成了木乃伊,而秦始皇却让中国历史活了下来。
(1)观察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与周朝的分封制相比,秦朝统治地方的方式有何变化?
建立郡县制。
(2)请你写出“?”代表的内容。
经济
(3)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秦始皇的哪项措施让中国的历史活了下来?
秦始皇统一文字。
Ⅲ、课堂检测
ⅰ、填空题
一、秦朝的建立
1、秦灭六国
(1)人物:----(秦始皇) (2)时间:公元前---年 (3)都城:咸阳
(4)历史地位:我国历史上----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建立----专制----集权制度
(1)最高统治者称为---(至高无上,大权独揽);
(2)中央设----(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
(3)地方推行------(开创我国地方行政基本模式)。
2、思想文化:统一----,以----为通用字体。“----”(目的:加强-----控制,巩固统治;)
3、经济:统一----(-----半两钱)。统一度量衡。
4、交通: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车同轨),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修-----,沟通湘江(长江水系)和漓江(珠江水系)。
5、军事上:派蒙恬北击----,修筑-----(西:-----;东:----)。
三、秦朝疆域
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南达-----。
ⅱ、选择题
1.秦朝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的规制。这反映出秦朝政治的本质是( A )
A.皇权专制 B.任免官吏C.思想控制 D.言即法律
2.秦 始皇采纳李斯“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的建议,在地方上推行( B )
A.分封制 B.郡县制C.科举制 D.厂卫制
3.《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迄今为止最为用力也最为看重的一部著作,该著作深刻探究了
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D)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 焚书坑儒
C. 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D. 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4. 班上来了一位新同学,他在自我介绍的时候说,他的姓和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的名称相同,请问他姓 ( D )
A.夏 B.唐 C.周 D.秦
5.电影《英雄》中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互不相同",秦王说"统一以后这些杂七杂八的文字一律废掉,只留下一种写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 D)
①秦始皇完成国家统一后,只是在局部地区统一了文字
②秦统一以后,把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标准字体
③文字的统一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的交流
④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他创立中央集权制度最重要的原因
是 (A )
A. 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对全国的统治B. 为了镇压人民
C. 为了显示自己的丰功伟业D. 为了掌握军事大权
7.它是中国第一帝都。两千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华夏一统的
泱泱帝国,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趋势。材料中的“中国第一帝都”是( B )
A. 洛阳B. 咸阳C. 长安D. 北京
8.秦能灭六国并统一全国的主要原因在于 ( B ) A.人民饱受战争之苦,渴望统一 B.秦国是当时七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C.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进行兼并战争 D.法家思想奠定了统一的理论基础
9.秦始皇为开发岭南地区,促进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兴修了( C )
A.大运河 B.万里长城C.灵渠 D.白渠
10.大型纪录片《长城?中国的故事》全面展现了长城的雄姿和周边优美的环境。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秦朝长城的东西起止是( A )
A.辽东、临洮 B.鸭绿江、嘉峪关
C.山海关、嘉峪关 D.山海关、临洮
ⅲ、非选择题
1.3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丞相王绾等进言说:"诸侯刚刚被打败,燕国、齐国、楚国地处偏远,不给它们设王,就无法镇抚那里,请封立各位皇子为王,希望皇上恩准"
材料二:秦统一六国后,廷尉李斯说:"周文王、周武王分封子弟和同姓亲属很多,可是他们的后代逐渐疏远了,互相攻击,就像仇人一样,诸侯之间彼此片战,周天子也无法阻止。现在天下靠您的神灵之威获得统一,都划分成了郡县,对于皇子功臣,用公家的赋税重重赏赐,这样就很容易控制了。要让天下人没有邪异之心,这才是使天下安宁的好办法啊。设置诸侯没有好处。"
请回答:
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王绾和李斯的观点有何不同?
王绾的观点是要求实行分封制。李斯的观点是实行郡县制。
(2)最后秦始皇采纳了谁的观点?他为"求得安宁太平"而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对后世有何影响?
采纳了李斯的观点。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影响: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一大进步,有利于中央加强对方的管理、巩固统一,有利于经济与文化的发展,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