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 数学 九年级上 2.1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2) 教学设计
课题
2.1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2)
单元
第二章
学科
数学
年级
九年级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或近似解;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际问题来发现新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点
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或近似解.
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知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下面请回答:
问题1、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
答案:只含有一个未知数x的整式方程1,并且都可以化成ax2+bx+c=0(a,b,c为常数,a≠0)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问题2、.把一元二次方程3x2+2x=5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说出它的二次项、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3x2+2x–5=0
二次项:3x2,一次项系数:2,常数项:-5
学生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
通过回答问题,为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及近似解做好铺垫
新知讲解
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问题:
问题:幼儿园某教室矩形地面的长为8m,宽为5m,现准备在地面正中间铺设一块面积为18m2的地毯(如图),四周未铺地毯的条形区域的宽度都相同,你能求出这个宽度吗?
解:设所求的宽度为xm,根据题意可列方程:
(8-2x)(5-2x)=18
追问:你能设法估计四周未铺地毯部分的宽度x(m)的值吗?
(1)x可能小于0吗?可能大于4吗?可能大于2.5吗?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x不可能小于0,因为当x<0时,不符合题意;
不可能大于4,因为当x>4时,8-2x<0,不符合题意;
不可能大于2.5,因为当x>2.5时,5-2x<0不符合题意.
(2)你能确定x的大致范围吗?
答案:0<x<2.5
(3)填写下表:
x
0.5
1
1.5
2
(8-2x)(5-2x)
28
18
10
4
追问:在0答案:由此看出,可以使(8-2x)(5-2x)的值为18的x=1.故可知所求的宽为1m.
追问:你还有其它求解方法吗?
答案:将(8-2x)(5-2x)=18看作是6×3=18.
则有8-2x=6,5-2x=3.
从而也可以解得x=1.
做一做:如图,一个长为10m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m.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m,那么梯子的底端滑动多少米?
解:设梯子底端滑动xm,
则满足方程:
(x+6)2+72=102
即:
x2+12x-15=0
(1)小明认为底端也滑动了1m,他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答案:不正确,当x=1时,原式=1+12-15=-3≠0
(2)底端滑动的距离可能是2m吗?可能是3m吗?为什么?
答案:不正确,当x=2时,原式=22+12×2-15=13≠0;
当x=3时,原式=32+12×3-15=30≠0.
(3)你能猜出滑动距离x(m)的大致范围吗?
x
0
0.5
1
1.5
2
x2+12x-15=0
-15
-8.75
-2
5.25
13
答案:1<x<1.5
追问:你还能进一步缩小范围吗?
x
1.1
1.2
1.3
1.4
x2+12x-15=0
-0.59
0.84
2.29
3.75
答案:1<x<1.1
(4)x的整数部分是几?十分位是几?
答案:x的整数部分是1,十分位是1.
说一说:你能说一说用估算法求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近似解的方法和步骤吗?
归纳1:用估算法求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近似解的方法:
当某一x的取值使得这个方程中的ax2+bx+c的值在某一精确度要求的范围内接近于0时,x的值即为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对于实际问题中解的估算,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大致取值范围,再通过具体的求值计算从两边接近方程的解,逐步求得符合精确度要求的方程的解的近似值,一般简称为“夹逼法”.
归纳2:用估算法求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近似解的步骤:
①列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方程解的大致范围,分别计算方程ax2+bx+c=0(a≠0)中ax2+bx+c的值;
②在表中找出当ax2+bx+c的值可能等于0的未知数的范围;
③进一步在②的范围内列表、计算、估计范围,直到找出符合要求的范围.
学生认真读题,思考并根据方程寻找根,然后回答问题.
学生认真读题,思考并根据方程寻找解的范围,然后回答问题.
学生互相交流,最后与老师共同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近似解的方法及步骤.
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掌握求一元二次方程近似解的方法及步骤.
课堂练习
1.下表是某同学求代数式x2-x的值的情况,根据表格可知方程x2-x=2的解是( )
x
-2
-1
0
1
2
3
…
x2-x
6
2
0
0
2
6
…
A.x=-1 B.x=0 C.x=2 D.x1=-1,x2=2
答案:D
2.根据表格,选取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一个近似解取值范围( )
x
-1
-0.5
0
0.5
1
ax2+bx+c=0
5
2.75
1
-0.25
-1
A.-1<x<-0.5 B.-0.5<x<0
C.0<x<0.5 D.0.5<x<1
答案:C
学生自主完成课堂练习,做完之后班级内交流.
借助练习,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同时便于学生巩固知识.
拓展提高
观察下表:
x
0
0.5
1
1.5
2
2.5
3
3.5
4
5x2﹣24x+28=0
28
17.25
9
3.25
0
﹣0.75
1
5.25
12
从表中你能得出方程5x2﹣24x+28=0的根是多少吗?如果能,写出方程的根;如果不能,请写出方程根的取值范围.
解: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
方程有一个根是x=2;
另一个根x的范围是2.5<x<3.
在师的引导下完成问题.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中考链接
下面让我们一起赏析一道中考题:
(盐城)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2+kx-3=0有一个根为1,则k的值为()
A.?2 B.2 C.?4 D.4
答案:B
在师的引导下完成中考题.
体会所学知识在中考试题运用.
课堂总结
在课堂的最后,我们一起来回忆总结我们这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问题、如何用估算法判断一元二次方程解的取值范围?
①列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方程解的大致范围,分别计算方程ax2+bx+c=0(a≠0)中ax2+bx+c的值;
②在表中找出当ax2+bx+c的值可能等于0的未知数的范围;
③进一步在②的范围内列表、计算、估计范围,直到找出符合要求的范围.
跟着老师回忆知识,并记忆本节课的知识.
帮助学生加强记忆知识.
作业布置
基础作业
教材第35页习题2.2第1、2题
能力作业
教材第35页习题2.2第3题
学生课下独立完成.
检测课上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
借助板书,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重点。
课件22张PPT。认识一元二次方程(2)数学北师大版 九年级上新知导入1. 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x 的整式方程 1 ,并且都可以化成ax2+bx +c =0(a,b,c 为常数,a ≠ 0)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 把一元二次方程3x2+2x=5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并说出它的二次项、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3x 2+2x –5=0
二次项:3x 2,一次项系数:2,常数项:-5新知讲解问题:幼儿园某教室矩形地面的长为 8 m,宽为 5 m,现准备在地面正中间铺设一块面积为 18 m 2 的地毯(如图),四周未铺地毯的条形区域的宽度都相同,你能求出这个宽度吗?(8 - 2x) (5 - 2x) =18解:设所求的宽度为 x m,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你能设法估计四周未铺地毯部分的宽度 x(m)的值吗?新知讲解x 满足方程(8-2x)(5-2x)=18.(2)你能确定 x 的大致范围吗?(1)x 可能小于 0 吗?可能大于 4 吗?可能大于 2.5 吗?说说你的理由.x 不可能小于 0,因为当x<0时,不符合题意;
不可能大于4,因为当x>4时,8-2x<0,不符合题意;
不可能大于2.5,因为当x>2.5时,5-2x<0不符合题意.0<x <2.5新知讲解 在0则有8-2x=6, 5-2x=3.
从而也可以解得x=1.新知讲解
做一做:如图,一个长为 10 m 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 8 m.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 1 m,那么梯子的底端滑动多少米?( x + 6)2+ 72= 102解:设梯子底端滑动 x m,
则满足方程:即:x2+12x -15=01m?新知讲解(1)小明认为底端也滑动了 1 m,他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2)底端滑动的距离可能是 2 m 吗?可能是 3 m 吗?为什么?不正确,当x=1时,原式=1+12-15=-3≠0不正确,当x=2时,原式=22+12×2-15=13≠0;
当x=3时,原式=32+12×3-15=30≠0.x2+12x -15=0新知讲解(3)你能猜出滑动距离 x(m)的大致范围吗?x2+12x -15=01 < x<1.5新知讲解(3)你能猜出滑动距离 x(m)的大致范围吗?x2+12x -15=01 < x<1.1 你还能进一步缩小范围吗?新知讲解(4)x 的整数部分是几?十分位是几?x 的整数部分是 1,十分位是 1.x2+12x -15=0 你能说一说用估算法求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近似解的方法和步骤吗?新知讲解用估算法求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近似解的方法:
当某一x的取值使得这个方程中的ax2+bx+c的值在某一精确度要求的范围内接近于0时,x的值即为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对于实际问题中解的估算,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大致取值范围,再通过具体的求值计算从两边接近方程的解,逐步求得符合精确度要求的方程的解的近似值,一般简称为“夹逼法”.新知讲解用估算法求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近似解的步骤:①列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方程解的大致范围,分别计算方程ax2+bx+c=0(a≠0)中ax2+bx+c的值;
②在表中找出当ax2+bx+c的值可能等于0的未知数的范围;
③进一步在②的范围内列表、计算、估计范围,直到找出符合要求的范围. 课堂练习1. 下表是某同学求代数式x2-x的值的情况,根据表格可知方程x2-x=2的解是( )
A. x=-1 B. x=0
C. x=2 D. x1=-1,x2=2
D课堂练习2. 根据表格,选取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一个近似解取值范围( )A.-1<x<-0.5 B.-0.5<x<0
C.0<x<0.5 D.0.5<x<1C课堂小结拓展提高观察下表:从表中你能得出方程5x2﹣24x+28=0的根是多少吗?如果能,写出方程的根;如果不能,请写出方程根的取值范围.解: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
方程有一个根是x=2;
另一个根x的范围是2.5<x<3.中考链接(盐城)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2+kx-3=0有一个根为1,则k的值为( )
A.?2 B.2
C.?4 D.4B课堂总结如何用估算法判断一元二次方程解的取值范围?①列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方程解的大致范围,分别计算方程ax2+bx+c=0(a≠0)中ax2+bx+c的值;
②在表中找出当ax2+bx+c的值可能等于0的未知数的范围;
③进一步在②的范围内列表、计算、估计范围,直到找出符合要求的范围. 板书设计
课题:2.1认识一元二次方程(2)?
教师板演区
学生展示区1、用估算法判断一元二次方程解的取值范围基础作业
教材第35页习题2.2第1、2题
能力作业
教材第35页习题2.2第3题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