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秦朝的统一 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秦朝的统一 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8-02 11:2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9张PPT。大地在我脚下
国计掌於手中
那个再敢多说话
夷平六国是谁
哪个统一称霸
谁人战绩高过孤家
高高在上
诸君看吧朕之江山美好如画
登山踏雾
指天笑骂
舍我谁堪夸
秦是始
人在此
夺了万世潇洒
顽石刻
存汗青
传颂我如何叱吒大地在我脚下
(电视剧《秦始皇》主题曲)
歌手:罗嘉良第9课 秦统一中国秦灭六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课堂小结课后活动课堂训练秦灭六国阅读:P42,勾画批注
1.秦国灭六国的条件有哪些?
2.秦灭六国的经过和秦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和建立者。
3.秦朝的建立在我国有怎样的历史地位?秦灭六国有什么意义?阅读:P42,勾画批注
1.秦国灭六国的条件有哪些?
(1)长期战乱,人民渴望安定统一。(人心所向)
(2)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最强。(基础)
(3)秦王嬴政雄才大略。(个人因素)
(4)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量减少,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社会趋势);
(5)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的进攻(军事优势) 嬴政(秦王) 阅读:P42“相关史实”相关史事
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
嬴政很欣赏韩非的学说,为得到这一人才,下令攻韩,迫使韩王将韩非送往秦国。补充材料
秦始皇(前259~前210),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嬴姓,名政。秦庄襄王之子。13岁即王位,39岁称帝。战国末年,秦国实力最强,已具备统一东方六国的条件。秦王政初即位时国政为相国吕不韦所把持。公元前238年,他亲理国事,免除吕不韦的相职,并任用尉缭、李斯等人。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2.秦朝的建立
(1)秦灭六国
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战争。秦国的军队势如破竹,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寿春临淄邯郸大梁郑蓟勃海海东河水水汾咸阳秦 灭 六 国秦远交近攻,
各个击破。2.秦朝的建立
(1)时间:
(2)都城:
(3)建立者:公元前221年咸阳秦始皇嬴政匈 奴东 胡羌南 越东 越渤海河 套辽东郡陇西郡桂林郡南海郡象郡咸阳河河水黄水水水水湘江淮离临洮秦蒙恬秦朝都城秦收复河套地区及统一越族路线秦朝疆域 秦灭六国后,又北进南下,对边疆地区进行开拓和经营,管辖范围大为拓展。 3.秦朝的建立在我国有怎样的历史地位?秦灭六国有什么意义?
地位: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②秦的统一,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对历史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问题思考
想一想,国家统一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 济、文化交流有什么好处?
答:在统一环境下,国家能够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政策与措施,减少阻隔,促进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确立中央集权制度阅读:P43,勾画批注
1.嬴政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以巩固统一?
2.实行郡县制有怎样的影响?阅读:P43,勾画批注
1.嬴政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以巩固统一?
政治上: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
(2)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物,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3)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阅读:P44“相关史实”相关史事
秦始皇为表示皇帝的独尊地位,规定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 “诏”,印章称“玺”,其他人都不许用,对皇帝的名字也要避讳。这些规定被历代王朝沿用。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从皇帝到地方有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
又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再把权力集中到皇帝自己手里,就是君主专制。
这样就形成了封建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封建官僚制度使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皇权是权力的中心。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2.实行郡县制有怎样的影响?
①皇帝和朝廷就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
②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秦王朝政治制度的特点: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阅读:P44-45,勾画批注:秦始皇在文化上、经济上、交通上和国防上巩固统一的措施。阅读:P44-45,勾画批注:秦始皇在文化上、经济上、交通上和国防上巩固统一的措施。
1.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
意义: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方便各地区人民的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统一文字 阅读:P44-45,勾画批注:秦始皇在文化上、经济上、交通上和国防上巩固统一的措施。
2.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1)标准货币: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
意义:这就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2)度量衡
标准: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意义:度量衡的统一,便利了经济的发展。统一货币 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 统一度量衡度[长度]衡[重量]量[容积]度——计算物品长度的单位。秦一尺约今23.1cm;
量——测量物品容积的单位。秦一升约今202ml
衡——测量物体轻重的单位。秦一斤约为今250g。阅读:P44-45,勾画批注:秦始皇在文化上、经济上、交通上和国防上巩固统一的措施。
3.交通上:统一车轨,开凿灵渠。
(1)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意义: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
(2)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
意义: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灵渠示意图 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流向由南向北)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相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阅读:P44-45,勾画批注:秦始皇在文化上、经济上、交通上和国防上巩固统一的措施。
4.国防上:修建长城。
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抵御外敌入侵。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辽东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统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指河套地区);
筑长城,因地形,用(控)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是时蒙恬威振匈奴。
——《史记·蒙恬列传》临洮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材料研读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想一想,材料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介绍的是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和车轨的措施。
文字的统一,便利国家政令的发布和民间文化的交流,并直接影响汉字的演进和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的发展。
货币的统一,解决了赋税征收和流通的苦难,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便利了商品的交换和物质的交流,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发展。
度量衡的统一,解决了各地换算之间的困难。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有利于全国各地交通的顺畅。
秦始皇实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其进步作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东海陇西长城一带南海课堂小结1.说说秦朝建立统一国家的时间、名称、都城;
2.秦始皇巩固国家统一在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军事(国防)五个方面有哪些措施?秦统一中国
人心向大势趋,秦嬴政雄才计,
公元前二二一, 灭六国秦统一。
强君权称皇帝,设三公中枢起,
分封废郡县立,新制度深意义。
书同文车同轨,度量衡货币一,
拒匈奴修长城,征越族开灵渠。
政经文齐发展,我版图秦奠基,
秦帝国威名扬,秦始皇千古帝。课后活动 1.试比较周朝和秦朝的有关制度,填写下表的空白处。2.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都有自己的方言。那么,文字上的统一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的统一,便于国家政令的发布和贯彻执行,有利于政治上巩固统一;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的交流与发展;文字的统一,便于各地文化的交流,并直接影响到汉字的演进与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发展。总之,文字的统一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具有深远的积极影响。课堂练习参见“练习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