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寓言四则同步练习附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 寓言四则同步练习附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8-02 15:3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2课 寓言四则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边塞(sè) 爱慕(mù) 喇叭(lǎ) 舍然(shì)
B.赫拉(hè) 庇护(pì) 添头(tiān) 崩坠(zhuì)
C.凯歌(kǎi) 雕像(diāo) 中伤(zhōng) 杞人(qǐ)
D.汲水(jí) 较量(jiào) 蜘蛛(zhī) 星宿(xiù)
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其家/穿井
B.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
C.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D.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寓言往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深刻的道理。《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都选自《伊索寓言》,前者是以神喻人,后者是以动物喻人。
B.《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相传为列御寇著。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御寇,相传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C.本课这四则寓言结构相同,都是先叙述故事,篇末点明寓意。
D.《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流言不可信,凡事要经过调查研究才能确定真相。
4.在下列句子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寓言源远流长,它和神话一样,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和来
的。有文字记录的寓言出现在春秋末年,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战国时代是寓言创作的黄金时期,创作数量大,艺术性、思想性都非常高。在《孟子》《庄子》《韩非子》《战国策》等著作中,就有许多我们熟悉的寓言故事,如“滥竽充数”“揠苗助长”等。
可以说,在人类文化发展的初期,寓言对人类有启蒙作用。
A.发展创造因为所以
B.创造发展不仅而且
C.发展制造因为所以
D.制造发展不仅而且
5.名著阅读
(1)《伊索寓言》大部分是动物寓言,既篇幅短小又寓意深刻。其中《马和驴》的故事就运用的修辞手法,讲述了的故事,
揭示了的道理。
(2)写出以下这则寓言的出处,并根据内容写出它的寓意。
冬天,蚂蚁翻晒受潮的粮食,一只饥饿的蝉向他乞讨。蝉在夏天尽情歌唱,没有储存食物。蚂蚁说:“如果你夏天唱歌,冬天就去跳舞吧!”
——《蚂蚁和蝉》
出处:
寓意:
6.综合性学习。
在“我爱文学”读书周活动中,某校七年级(1)班准备以“我爱文学”为主题办一份手抄报。请你积极参与并解决以下问题。
(1)作为《我爱文学》手抄报的编辑,请你把下面的创刊词填写完整。
我爱文学,爱她那隽永的诗意语言;我爱文学,爱她那;我爱文学,爱她那;我爱文学,爱她那深刻的思想主旨……与文学相伴,一路花开!
(2)为了使手抄报的版面更加美观,同学们一致推荐你去邀请美术老师王老师来指导设计版面。见到王老师,你会怎么说?
(3)请发挥你的聪明才智,为手抄报设计两个独具特色的栏目。
二、课内阅读
阅读《穿井得一人》,回答问题。
7.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及其家穿井(穿过)
B.吾穿井得一人(应得)
C.国人道之(讲述)
D.及其家穿井(通“即”,即使)
8.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①宋之丁氏
②有闻而传之者
③闻之于宋君
④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⑤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
C.③④⑤D.②③④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10.文中“穿井得一人”有哪两种理解。
11.这则故事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
三、课外拓展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鹬蚌相争
赵且伐①燕。苏代②为燕谓惠王③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④,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⑤。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⑥。今赵伐燕,燕赵久相支⑦,以弊大众⑧,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选自《战国策》)
【注】①伐:攻打。②苏代:人名,苏秦的弟弟。③惠王:赵国国君。④曝(pù):晒太阳。⑤喙:鸟的嘴巴。⑥渔者得而并禽之:打鱼的人同时捉住它们。⑦相支:长久相持。⑧以弊大众:而蒙蔽大家(的眼睛)。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赵且伐燕()
(2)以弊大众()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14.为什么苏代能说服惠王中止出兵?
15.这个故事后来演绎出一个成语,你知道是什么吗?
四、写作练笔
16.请展开想象,为《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进行续写。
【参考答案】
1.D 2.C 3.C 4.B 5.(1)拟人在旅途中,驴子请求马帮它分担一点儿负担,马拒绝了。驴不堪重负累死了。马无可奈何地驮上了所有货物外加一张驴皮助人就是助己(或:自私自利没有好下场)
(2)出处:《伊索寓言》。寓意:讽刺(嘲讽、讥笑、批评)好逸恶劳(好吃懒做)的人。
6.(1)示例:鲜明的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
(2)示例:王老师,您好,我们班准备以“我爱文学”为主题办一份手抄报,同学们想请您指导并设计版面,不知道您是否有时间?
(3)示例:①诗海泛舟;②百花齐放。
7.C 8.D
9.(打井)获得了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中得到一个人呀!
10.丁氏理解:打井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其他人的理解:打井在井中得到一个人。
11.对于道听途说,千万不要轻信,必须认真地加以思考和分析,进行实际考察,否则很容易把事情搞错,甚至上当受骗。
12.(1)将要 (2)蒙蔽
13.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的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14.(1)从苏代的角度看:①方法巧妙。用寓言故事(讽喻或类比的方式)引入,使惠王易于接受。②态度诚恳。为燕赵双方的利益着想,陈述利害,入情入理。
(2)从惠王的角度看: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
15.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16.示例:赫耳墨斯听了之后面目狰狞,脸憋得通红,厉声斥责道:“胡说,你怎能拿他的雕像随便当赠品送人呢?你不怕遭到惩罚吗?”雕像者惊诧地看着他,仿佛看见了怪物,说:“赫耳墨斯既然是商人的庇护神,就应该懂得这是商人的经营方式,怎么会惩罚我呢?”赫耳墨斯顿时语塞,表情十分复杂,浑身不自在,便找了个理由灰溜溜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