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时间
原因
代表
10世纪
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
地中海地区的意大利
(威尼斯、热那亚、米兰、佛罗伦萨)
中世纪的花朵
城市的兴起
居民来源
手工工匠
商人专事商业和贸易,通常比手工业者富裕。
手工业者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拥有简单的生产资料,自己和家属都参加劳动,靠出卖产品换取其他生活用品以维持生活。家庭既是生产的作坊,也是店铺。
手
工
工
匠
商
人
农奴转变而来
农奴逃进城,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取得自由人的身份,原来的领主也不能迫使他回到农奴的地位。
商人
争
取
自
治
由于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领主领地上,因此,领主像控制庄园一样,对城市居民任意征税,甚至要求居民像佃户一样履行义务。城市居民采取各种方式反抗,争取城市自由和自治。
自
由
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
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自治特许状
特许状主要内容是承认城市自治权力和工商特权,明确市民权利和义务。自治城市把特许状视为确保自由和权利的城市宪章,被珍贵地保存在市政厅有三把锁和三把钥匙的档案柜内。
市民阶层形成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
由帮工、学徒、破产手工业者组成的贫民阶层
产生分化
以富商和富有手工业者为代表的城市上层
城市居民的身份
城市的基本居民: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他们一般是从周围农村的农民转变而来的。
农奴逃进城,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取得自由人的身份,原来的领主也不能迫使他回到农奴的地位。
手工业者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拥有简单的生产资料,自己和家属都参加劳动,靠出卖产品换取其他生活用品以维持生活。家庭既是生产的作坊,也是店铺。
商人专事商业和贸易。
居民生活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分化
1.形成了市民阶级;
2.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削弱了教会和封建领主的统治 ;
3.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城市兴起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城市生活与乡村生活有何不同?
乡 村 城 市
政 治
经 济
农奴没有人身自由
与庄园主是依附关系
市民具有很大自由
自给自足的封闭生活
商业发达,贸易
繁荣,十分开放。
总 结
欧洲封建制度的最大特点是:封建庄园制度、封建等级制度以及基督教的重大影响。
为了避免同行之间的恶性竞争,维护行业的共同利益,同时防止封建领主的侵犯,城市中都有行业组织如商人行会和手工业行会。商人行会的行规严格限制外地人在城内经商,强制执行统一的商品价格,禁止囤积居奇。手工业行会的行规也禁止外地手工业者及其产品进入,规定本行业产品的制造工艺、规格、原料和用量还规定工人的人数、工资与劳动时间。手工业行会的正式成员一般是作坊主,行会招收的学徒没有报酬,学徒期满后成为帮工,才可得到报酬。帮工通过行会组织的考核后可以取得师傅的资格,独立开设作坊。帮工实际上是作坊主的雇佣工人。
羊毛商行会
细呢绒行会
法官司和公证人行会
3.大学的兴起
大学的由来
“大学”一词的本义是指一个团体或行会。
大学最初与中世纪城市中的手工业行会或商人行会的性质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大学是由教师或学生组成的保护自身权益的团体,后来逐渐用来指专门的教育机构。
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传入欧洲。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
封建制度的确立与经济法发展为大学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城市兴起、新兴资产阶级,使大学的创办有了社会基础。东西方贸易的往来,古典文明的传播,东方文化和教育的传入,为大学充实了学习的内容。
12世纪,巴黎出现了许多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教师私人办学校也必须从教会那里得到授课许可证。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利和经济利益,巴黎的教师组成教师行会,选举会长管理学校。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中世纪大学
中世纪的巴黎大学
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
中世纪大学分布图
大学的课程设置
基础课程:文法、修辞、逻辑、算数、几何、天文和音乐。
专业课程:法学、医学和神学
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索邦神学院(巴黎大学前身)
博洛尼亚大学解剖教室
教会的影响
现实的需要
小结
1
2
3
4
城市的兴起
争取城市的自治
城市居民
大学的兴起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练习
1.中世纪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历史意义不包括( )
A.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形成了市民阶级
C.加强了教会和封建主统治的力量 D.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2.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 )
A.基督教的兴起
B.大学的兴起
C.庄园的出现
D.城市的兴起
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