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 等腰三角形
第1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目标】
1.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初步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
2.理解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
3.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等腰三角形性质及应用.
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让学生用尺规任画一个等腰三角形,量出它的两个底角的度数,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操作,得出结论.
教师说明:(1)所谓等边对等角,是指在同一个三角形中有两条边相等,则这两边所对的两个角也相等.(2)“等边对等角”是在同一个三角形中证明两个角相等的常用方法.
教师让学生把刚才画好的等腰三角形用剪刀剪下来,然后对折,发现两个底角重合.由此猜测上述结论是正确的.从对折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教师说明:(1)在等腰三角形中,当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三者出现其一,要及时联想到另外两条也成立.(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重要依据.
让学生证明定理2,教师巡回指导.
通过操作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使学生经历观察、体验、交流分析,感受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师生共同从实际图形中发现结论,并验证结论,这也是探究几何问题的方法之一.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教师让学生思考: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在等边三角形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师生共同得到推论: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让学生说明理由.
2.教师多媒体出示例1.
学生讨论做法,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巡回指出存在的问题.
让学生完成例2.
学生小组或独立完成例2的学习并板演,集体纠正.
3.教师提问“HL”定理.
让学生证明,写出已知、求证并作图证明.
学生作图证明,教师巡回指导.
一生板演,集体纠正.
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分析、归纳,帮助学生得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通过师生的探究,让他们初步感知性质的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教科书第133页练习第1题.
教科书第134页练习第2题.
四、课堂小结,提炼观点
让学生归纳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归纳给予合理的评价并进一步完善.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教科书第139页习题第1,3题.
【板书设计】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定理1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2.定理2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垂直平分底边.
3.推论 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相等,每一个内角都等于60°.
第2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教学目标】
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论,并能够灵活应用它进行有关论证和计算.
2.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能够灵活应用它进行有关论证和计算.
【重点难点】
重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应用.
难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区别.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学生思考的回答.
教师提问: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吗?
让学生作出图形,根据在△ABC中,∠C=∠B.问AB=AC吗?
作一个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量一量它们所对的边,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作图观察、测量、分析、讨论交流后小结.
在△ABC中,过点A作∠A的平分线交BC于点D,则顶角被平分,又两底角相等,由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得∠ADB=∠ADC.沿直线AD折叠,点B与点C重合,因此AB=AC.
复习巩固好旧知识有利于本节课的学习.
通过师生的共同探究完成定理的证明.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教师让学生思考:
怎么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学生思考,小组合作交流.
教师参与学生交流,师生共同得到推论.
得到推理后,让学生说明理由.
2.教师让学生观察图15-19.
与学生共同得到定理.
3.教师出示例4.
帮助学生分析问题.
学生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并指名一生板演,集体纠正.
充分发挥学生小组合作能力,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取和消化知识.
通过例题让学生感受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教科书第138页练习第1,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提炼观点
让学生归纳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归纳给予合理的评价并进一步完善.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教科书第139页习题第2,5,6题.
【板书设计】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等角对等边.
2.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推论2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