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28张) 最新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28张) 最新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8-02 16:02: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百家争鸣
概念呈现
“百家”指流派众多,主要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等;
“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学术流派之间形成的相互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的现象。

百家争鸣
孟子
墨子
庄子
韩非子
孙膑
墨家
孔子
儒家
老子
孙武
道家
法家
兵家
(春秋战国时期)

为什么能“争”
(1)春秋战国时期,原来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化教育逐步扩展,形成了一个拥有学识的文士阶层,为百家争鸣提供了人才。
(2)社会的动荡和变革带来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1、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3)春秋战国时期,世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四处游说、讲学。他们针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战国七雄

春秋五霸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霸,
处于大变革时期
经济上:生产力大发展,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思想文化上:私学兴起
老子
主要思想:
(1)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且能互相转化;
(辩证思想)

例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2)主张“无为”,顺应自然,反对侵扰百姓
——春秋道家学派创始人
庄子——道家战国代表

代表作:《老子》也称《道德经》
一、老子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老子认为最理想的社会,是百姓满足於原始简朴的生活,不奢求物质的享受。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晚年到鲁国,主要从事教育和编订文化典籍工作。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公元前551-公元前479
1、生平简介
儒家学派代表人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2、政治思想
(1)、核心思想:“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
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仁”作为处理
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2)、政治思想: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
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学校专为奴隶主贵族弟子而设,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孔子开创私学使平民也可以接受教育,从而突破了“学在官府” 的限制.
创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3、教育成就:

(1)、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3、教育成就
(2)、教育理念: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1)整理古籍:晚年精心整理古代的文献资料,对传承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做出了巨大贡献。
4、文化成就
(2)相关著作: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5、孔子的地位影响:
(1)、地位: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思想家、教育家。
(2)影响: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不仅是中国文化名人,更是世界文化名人,他的思想对整个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孔子
年代:
姓名: 国籍:
创立的学派:

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教育观点:
文化成就:

春秋后期
鲁国
儒家学派
主张“以德治国”(为政以德),爱惜民力,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实行德政
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

(1)整理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的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做出贡献

约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
孔子
名丘,字仲尼
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提出一系列的教育原则和方法
(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思想由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孔子和儒家学说
1994年山东曲阜孔庙、孔林、孔府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孔子动漫标准像

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学院是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全球首家孔子学院2004年在韩国首尔正式设立,截至2015年12月6日,中国已在1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所孔子学院和1000个孔子课堂,学员总数达190万人。
韩国
英国爱丁堡大学孔子学院
澳大利亚
北欧
孔子开创了民间自由讲学的先河,一个中国学术思想史的黄金时代便开始出现,它光芒四射,灿烂夺目,成为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最富丽的时代。这个“黄金时代”指的就是“百家争鸣”时期。
      ——《中华史纲》
三、百家争鸣
1、何谓“百家”?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这里主要指的是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即各种思想学派。
2、 “诸子百家”形成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3、 “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有哪些派别?
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影响最大。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代表作
墨家
儒家

道家
法家

荀子
战国
墨子
庄子
韩非子
战国
战国
战国
战国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孟子
《墨子》
《孟子》
《庄子》
《韩非子》
《荀子》
三、百家争鸣
法家!
请阅读课本P38-379页,完成以下表格的填写: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第8课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墨子》书影 清光绪湖北崇文书刻本。总计53篇,大多为墨翟弟子及其后世门人对墨翟言行的记述。


思想主张
著作
“兼爱”、“非攻”
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名翟,战国时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
《墨子》
生平
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
墨家学派代表人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第8课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战争,“仁政”治国,轻徭薄赋,爱护自然资源。
《孟子》
生平
思想主张
著作


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
儒家学派代表人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第8课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荀子》书影
名况,号卿。战国时赵国人。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荀子》
生平
思想主张
著作


儒家学派代表人
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第8课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庄子》书影
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的宋国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学家。
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庄子》
生平
思想主张
著作


道家学派代表人
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第8课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韩非子》书影
战国时期韩国人,法家学说的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韩非子》



生平
思想主张
著作
法家学派代表人
约公元前280~公元前233
三、百家争鸣
4、 “诸子百家”为何而“争鸣”?(背景)
各家学派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诸子百家针对战国时期的社会问题(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地主阶级的兴起,周朝旧制度的崩溃等),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
5、“诸子百家”如何“争鸣”?(概况)
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诸子百家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励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
6、影响
现实意义:诸子百家的思想博大精深,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关键在于批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做到古为今用。
问题思考:
百家争鸣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学派 代表 时期 思想主张 备注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老子
庄子
墨子
韩非
孙武
“亚圣”
春秋
春秋
战国
战国
战国
战国
战国
“至圣先师”
“仁”,实行德政,有教无类等,
“仁政”,民贵君轻,反对非正义战争
“礼治”
顺其自然;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无为而治
顺其自然,顺应民意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武圣”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道圣”
春秋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