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第6课 戊戌变法 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
——革命家吴玉章(1878-1966)的回忆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 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定,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正在北京考完会试,等待发榜。《马关条约》内割让台湾及辽东,赔款二万万两的突然消息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台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4月22日,康有为、梁启超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5月2日,由康、梁二人带领,十八省举人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请代奏。 揭开戊戌变法序幕的事件公车上书(1895年)1.时间:2.背景:3.人物:4.内容:5.结果:6.影响:l895年。①《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的发展。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拒和、迁都、变法。由于守旧势力的阻挠而失败。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公车上书 封建自然经济进一步的瓦解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客观的条件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阶级基础)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社会背景)维新思想的传播(思想基础)列强资本输出掀起瓜分狂潮甲午战败甲午战败赔款 清政府放宽对
民间设厂的限制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经济基础)戊戌变法背景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的活动创办报刊上海的《时务报》 《时务报》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机关报。1896年在上海创刊。梁启超主笔。1898年8月8日停刊,共出69期。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梁启超《变法通议》天津的《国闻报》严复等主持的《国闻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影响: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宣传:变法图强思想康有为再次上书呼吁变法“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为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国惶,不知死所。”“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此材料道出当时中国面临内忧(揭竿斩木)外患(瓜分豆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光绪帝,清朝第11位皇帝。1875年,年仅四岁的光绪帝被两宫皇太后立为帝,起初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1881年,慈安太后死后由慈禧太后一人垂帘。1889年,18岁的光绪帝亲政,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变法前清政府状况政治:封建专制制度,官僚机构臃肿
经济:封建经济占主体,重农抑商
文化:八股取士,四书五经
军事:绿营兵纪律涣散,战斗力低下从内容上看,变法触动了哪些人的利益?假如你是一位改革家,面对当时清政府的状况,你会采取哪些改革措施?合作探究(一)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变法有利于哪个阶级的利益?资产阶级变法触动哪些人的利益?地主阶级顽固派有人说:“虽然国难那样严重,反对变法的人仍居大多数。为什么呢?一句话,打破了他们的饭碗。人人都知道应该废八股,提倡实学;但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数百万童生,全国的读书人都觉得前功尽弃。他们费了多少的心血,想从之乎者也里面,升官发财,一旦废八股,他们绝望了,难怪他们要骂带头领导的人是洋奴汉奸。至于被裁的官员,更不要说,无不切齿痛恨。”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戊戌变法前后仅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之所以不昌者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临刑前有绝命诗:
“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
快哉,快哉!”3.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
2. 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1.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合作探究(二)历史意义 “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现象蔚然成风,以建立近代式国家为指向的“国民”“国权”“国耻”等名词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立国自强”成为思想界的共识。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戊戌变法给后人留下了什么?敲响了民族危亡的警钟,唤起了民族意识的复苏,使更多年轻国人觉醒,投身于爱国斗争之中,致力于救国方案的探索。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
—《少年中国说》梁启超戊戌变法失败了,这次变法时日虽短,其影响却相当深远。失败会换取教训,流血会唤起国民的觉醒,在将踏入另一个世纪门槛的时候,每一个探索自强之路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维新志士们的呐喊和他们留下的那一串带血的脚印,他们的爱国情怀将激励我们不断前行。兴起:发展:高潮:创办报刊:结果:组织学会:《时务报》《国闻报》强学会1895年 康有为 梁启超:公车上书(序幕) 评价:背景: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内容:政治、经济 、文化、军事失败——慈禧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盘点提升戊戌变法百日维新(18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