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1. 说 秦伯说,与郑人盟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喜悦,高兴)(杂说,一种文体)(陈述)
2. 辞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停数日,辞去
不辞劳苦
未辞也
大礼不辞小让
(推辞)(告别)(推托)(动词,告辞)(动词,计较,讲究)
3. 敝 因人之力而敝之
使史更敝衣草屦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损害)(坏,破旧)(疲惫)4. 鄙 越国以鄙远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蜀之鄙有二僧
(边邑)(庸俗,鄙陋)(轻视)(边远的地方)
5. 求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不求闻达于诸侯
(要求)(探求)(请求)(谋求)
6. 信 信者效其忠
愿陛下亲之信之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忌不自信
(诚实)(信任)(信用)(相信)7. 下 必竭诚以待下
则思江海下百川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在下位的人,此指臣民)(居于……之下)(屈尊,降低身份)
8. 伐 廉颇为赵将,伐齐
伐薪烧炭南山中
口诛笔伐
平伐其功
(讨伐)(砍伐)(声讨)(夸耀)
9. 遗 小学而大遗
深追先帝遗诏
生民百遗一
使人遗赵王书
(遗漏)(死人遗留下来的)(剩下)(送给)10. 引 引赵使者蔺相如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相如引车避匿
(延请)(拉)(掉转)
11. 以 以勇气闻于诸侯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凭、凭借)(用、拿)(来)(因为)
12. 负 秦贪,负其强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依仗,凭借)(辜负,对不起)(违背)(使……承担)(背着)13. 幸 而君幸赦臣
而君幸于赵王
(幸好,幸而)(宠幸)
14. 徒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白白地)(只,只不过)
15. 因 因击沛公于坐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副词,趁机)(副词,于是,就)16. 谢 哙拜谢
乃令张良留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动词,道谢)(动词,兼“道歉”和“告辞”义)(动词,道歉)
17. 为 客何为者
窃为大王不取也
我为鱼肉
为击破沛公军
吾属今为之虏矣
何辞为
(wéi,动词,做,干)(wéi,动词,认为)
(wéi,动词,是)(wèi,介词,替)
(wéi,介词,被)(wéi,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里)1. 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晋军函陵(驻军)
②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走上前)
③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向人进酒或献礼)
④舍相如广成传(安置住宿)
⑤左右欲刃相如(用刀杀)
⑥乃使其从者衣褐(穿)
⑦沛公欲王关中(统治,称王)
⑧范增数目项王(用眼示意)
⑨道芷阳间行(取道)
⑩籍吏民,封府库(登记在册)(2)名词作状语
①夜,缒而出(在夜里)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晨;在晚上)
③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边;往西)
④而相如廷斥之(在朝廷上)
⑤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从小路)
⑥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
⑦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在夜里)2. 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①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
②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定,契约)
(2)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不阙秦(使……减损)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
③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撞破)
④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毕礼而归之(使……回去)
⑥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
⑦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 3. 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动词
①邻之厚,君之薄也(变雄厚;变薄弱)
②素善留侯张良(交好)
③秋毫不敢有所近(接触,沾染)
(2)形容词作名词
①居域中之大(帝王的地位)
②居安思危(安乐的时候;危险的时候)
③莫不殷忧而道著(深切的忧虑)
④则思正身以黜恶(奸恶的人)
⑤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有才能的人,好的意见)
⑥君安与项伯有故(老交情)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①必固其根本(使……稳固)
②完璧归赵(使……完好无缺)
③拔剑撞而破之(使……破)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以……为羞耻)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以……为先;以……为后)1. 敢以烦执事
古义:办事的官吏,此处是对对方的敬称
今义:掌管某项事情或工作的人,也可作动词
2.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3.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使者,出使的人
今义: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 璧有瑕,请指示王
古义:指给……看
今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的嘱咐5. (廉颇)宣言曰
古义:扬言,到处说
今义:宣告、声明
6.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古义:约定,契约
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7. 明年复攻赵
古义:(事件发生的)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8. 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古义:走上前去进献
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9. 而听细说
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说来
10.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11.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12. 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
今义:山东省1.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了)
2. 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同“倍”,增加)
3. 共其乏困(“共”同“供”,供给)
4. 夫晋,何厌之有(“厌”同“餍”,满足)
5. 秦伯说(“说”同“悦”,喜悦,高兴)
6. 失其所与,不知(“知”同“智”,明智)
7. 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无”同“毋”,不要)
8. 可予不(“不”同“否”)
9. 拜送书于庭(“庭”同“廷”)
10. 召有司案图(“案”同“按”)11. 秦自缪公以来(“缪”同“穆”)
12.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同“熟”)
13. 距关,毋内诸侯(“距”同“拒”,把守;“内”同“纳”,接纳)
14. 要项伯(“要”同“邀”,邀请)
15. 不敢倍德(“倍”同“背”,违反,忘记)
16.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同“早”)
17.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同“隙”,隔阂,嫌怨)
18. 因击沛公于坐(“坐”同“座”,座位)
19.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同“否”,否则)1. 判断句
(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译文:这也像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2)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译文:这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
2. 状语后置句
(3)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译文:虽然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怒气吓唬他们
(4)拜送书于庭
译文:在殿堂上恭敬地拜送国书
3. 宾语前置句
(5)夫晋,何厌之有
译文: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6)君何以知燕王
译文:根据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你)4. 定语后置句
(7)求人可使报秦者
译文:(想)寻求一个可以出使答复秦国的人
5. 被动句
(8)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译文:恐怕秦国的那些城池得不到手,白白地受欺骗
(9)若属皆且为所虏
译文: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
6. 省略句
(10)欲呼张良与俱去
译文: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
(1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译文: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
(1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译文: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7. 固定句式
(13)孰与君少长
译文:跟你比,年龄谁大谁小
(14)军中无以为乐
译文:军营中没有什么可娱乐的
(15)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译文:财物没有拿取的,妇女没有宠幸的 1. 素材点拨
(1)智慧的魅力——《烛之武退秦师》
不管是两军对垒还是两强单决,有时候胜利不仅仅依靠武力!烛之武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能站在对手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为对手的利益考虑,从而得出其中的利害关系,让其主动退兵。另外,战争本来就是仇恨和野心欲望的产物,如果能够将这两者化解,问题也就得到了解决,而这次战争中,秦军只是辅助力量,战争对他们有害无利。烛之武正是让对方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处境,对方才答应退兵的。所以,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运用自己的智慧,首先找清问题的症结所在,从对方的最薄弱环节进行攻击,从心理上击败对手,让其丧失战斗意志。
课文素材可用于“外交风采”、“智慧的力量”、“勇气”等相关话题的写作中。 (2)性格的重要性——《鸿门宴》
培根说:“性格决定命运。”何为性格,它是指在一定遗传基础上形成人们独特的人生态度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命运是人类社会终极关注的问题,刘邦项羽的两种极端性格,决定了成功和悲惨的两种不同命运。当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由于铁骨秉直而落了冤死的结局时,又有多少丧失骨格的人曲意奉迎着鸡犬升天。历史给了“性格决定命运”以最好的诠释。命运是人类社会终极关注的问题,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改造我们的性格就是改造命运。人类的历史和社会发展都告诉我们,性格决定命运。传说是虚幻的,生活是真实的,真实的生活需要切实的努力。
课文素材可用于“性格决定命运”、“领导力”、“机会”、“智谋”等相关话题的写作中。 2. 精彩片段
(1)“鸿门虚掩,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场宴会在里面举行。智慧半开闭,糅合成战车的轮辙碾碎西楚霸王高傲又天真的梦。酒香,熏散项庄剑尖一束疲软的硬伤。宴席上,四十万侍应,笑声中藏着一把警觉的刀,只为一位客人斟酒,宴主双方的心思惊心动魄地浮沉……”
倘若当初项羽杀死刘邦,今朝江山又该是谁的天下?我轻叩历史的门,如月的薄纱笼在上面。
刘备病卧白帝城,夕阳的余晖映衬在他那张惨白的脸上。他,在等待——果然,诸葛亮闻诏而来,刘备无神的眼里有了亮光,他用尽自己最后的力气把幼小的皇子托付给诸葛孔明。这一幕又将为历史添上一道亮色,这是君臣之间生死的友情。 那些血腥的战场,令人憾动,多少年轻的将士枕戈待旦,“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那些可恶的君王啊,为了自己的野心,任意践踏生灵。哪个君王的半壁江山不是人头堆砌!历史的长河总是猩红的,那是无数冤魂的鲜血在流淌。
以史为鉴。历史是经验,历史是经传,如浓厚的三道茶,越品越香。
扣上历史的门,却掩不住的它的光。唯祈愿:人人能以历史自省,历史的光辉永远照亮人心。
点评:历史的魅力就是能让我们不断地去回首,去品味,去设想,去评论。作者叩响历史之门,让我们也感受到了历史的魅力。 (2)“竖子不足与谋!”范增如是说。当楚强汉弱之时,诛刘邦之机会何止千万。然而你没有。“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说你沽名钓誉,我没有看到,我只看到你的诚信。“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你直言不讳,面对的还是刘邦。于是曹无伤被诛,试问天下谁人再敢助楚?你以为楚河汉界便是界限,殊不知刘邦有心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韩信谓刘邦不善用兵而善用将,他的心计,他的丢诚弃信便是他的武器。而这居然比你的宝马大刀还要锋利。然而刘邦不足以与你相比,刘邦是君主,而项羽,是英雄!于是你英雄地起事,英雄地南征北战,英雄地失败。当楚歌的韵律从四面八方像魔音一般折磨你的耳鼓,面对嘶鸣的乌骓和似水的虞姬,你的眼泪磨蚀你的伟岸。“虞姬虞姬奈若何”,于是在乌江,你完成了一个没有丢弃诚信的男人的涅槃。 点评:侧重一个历史人物,将其他人物拿来进行对比,突出要刻画的人物,是素材运用的一个技法。文章将项羽与刘邦进行对比,将范增的话语与项羽的行为进行对比。一个时代英雄,完美与缺憾同在,失败与成功同在,一个真实的项羽展现在读者面前。1. 智慧的标志是审时度势之后再择机行事。(荷马)
2. 智慧不是天公的恩赐,而是经验的结晶。(阿富汗谚语)
3. 从伟大的认知能力和无私的心情结合之中最易于产生出思想智慧来。(罗素)
4. 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无法写作。 (巴金)
5. 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6.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7.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 每个人都有他的隐藏的精华,和任何别人的精华不同,它使人具有自己的气味。 (罗曼·罗兰)
9. 个性即人的命运。(海拉里特斯) 刺秦
太子的身影已在远方消逝成一个小白点,易水的澎湃涛声还依稀可辨,毫无暖意的寒风吹着车上的旗子,车辕因为车子的起伏而吱吱作响,我看了一眼武阳,他也在望着易水的方向。高渐离的筑声又在心头响起,我的豪气复在胸间奔涌。
如果我的膝沾着秦国的土,那么我是在对着浑厚下跪;如果我的背挡着楚国的歌,那么我是在为激昂停留;我的呼吸有齐鲁风的节奏,我的胸怀有吴越水的温柔;我从风萧萧的燕国离别,走向苍茫茫的秦国的险途,我此行必死。嬴政,你的死期已到!我将以你的人头来洗刷太子的耻辱,以你的人心来告慰樊将军的英灵,以你的鲜血来偿还天下苍生的血债。嬴政,受死吧! 马车驶出燕国边境,驶过满是荒烟蔓草的旷野,驶过高峻险恶的大山,驶进人烟密集的城镇,驶进物资阜盛的城郭,离秦国越来越近,我的心越抽越紧,心中的怒火也越聚越多。
路旁时常有饿死的人的尸首,小村中常见兵士劫掠后放火的浓烟,瘦弱疲惫的农人挣扎着在田间劳作,寒风从颓坏的墙缝吹进贫寒的人家,吹在身无完衣的百姓身上。战火、杀戮带来了无边的灾难。
我买通了秦王的宠臣,秦王要在三天后召见我,我在这个夜晚对皇宫作最后的探查。我走进嬴政的书房,竹简堆满了桌子,桌上摊开着一束竹简,墨迹还未全干,我借手中的火读了那文字,却是秦王新写的文书,我并未想到,这竹简会改变我的行动。 回来后我两天两夜未睡,思考着竹简上的文字,那些张扬着野心却也满是雄心的文字。我的心被撕扯着:百姓的苦痛是因为战争,假若秦统一天下可还会有战争?秦的国力乃诸侯之最强,六国自是无与争锋,杀了秦王于天下苍生何益?太子的个人恩怨与天下生灵的命运哪一个更重要?我是太子的人,应该如何选择?两天煎熬后,我的心一痛,终于有了选择。
图穷匕现,我用匕首去刺秦王,却给了他逃跑的机会;环柱而走,我有九次机会,却让他能拔剑伤我,倚柱而骂,我要保持太子的尊严。侍臣杀我时,我想起了天下苍生,他们没有看见我眼角的那颗英雄泪。 点评:浓缩了荆轲刺秦王这一历史事件,通过壮士的内心独白,凸显决斗前夜心灵的痛苦挣扎和艰难抉择。荆轲最终放弃刺秦,甘愿捐躯。“图穷匕现,我用匕首去刺秦王却给了他逃跑的机会;环柱而走,我有九次机会,却让他能拔剑伤我,倚柱而骂,我要保持太子的尊严。侍臣杀我时,我想起了天下苍生,他们没有看见我眼角的那颗英雄泪。”这样的结局,与张艺谋大片《英雄》的架构不谋而合。既不违背史实主线,又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展现荆轲心系天下苍生的胸怀,不禁让人拍案叫绝。 一定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厚爱,不辜负部队的培养教育,以总结表彰大会为新起点,在今后的工作和灭火救援战斗中,进一步发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湖南消防官兵蒋爱兵)
我们每一个获得表彰的同志都十分激动,都把它视为一个新的起点,我们将在今后的抗震救灾和各项工作中尽职。
(甘肃省交通厅厅长杨咏中)
请阅读以上材料,以“起点”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起点”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好在话题材料给了我们启示。我们完全可借助这些启示,展开类比联想,由此及彼地切入话题。比如当下较关注的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神七”问天,三鹿奶粉事件,构建和谐社会,等等。通过联想及转换,就能快速打开思路,确定文章主题。文体可以是议论文,可以是记叙文,亦可以是散文。 本节演示到此结束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