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展 示
第十四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学习
目标
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对西域的管理。
重点
难点
丝绸之路;对西域的管辖。
丝绸之路的路线和产生的作用。
自学检查及展示:
1、汉代人把今天甘肃________、________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________。汉武帝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________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________出使西域。
2、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________穿过________,经西域运往________、________,再转运到更远的________。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 ”。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 ”,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东汉明帝时,派________出使西域,重新建立汉朝与西域的联系。班超还派甘英出使________(即罗马帝国)。
二、主题探究及展示:
1、西域指什么地方?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简述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
说明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是什么?
3、两汉时期管理西域的主要事件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三、课堂导练及展示: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以上古诗中的“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区在汉代被称为( )
A.关西 B.新疆 C.西域 D.西藏
2.《博物志》记载:“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经归,故名安石榴。”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张骞最初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
A.引进果树品种 B.推动经济交流 C.加强友好交往 D.寻求军事联盟
3.考古印证了历史的印记。近几十年来,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证实( )
A.甘英曾出使大秦 B.班超曾出使西域
C.海上丝绸之路的存在 D.东南亚曾是中国的版图
4.“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产品远抵西亚和欧洲,西域乃至印度的文明成果,也源源不断地涌进中国。”这说明丝绸之路的开辟( )
A.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B.推动了西汉进行政治改革
C.掀起了诸侯兴修水利的高潮 D.加速了中国北方民族的融合
拓展提升及展示:
材料一:大宛闻汉之饶财(非常富庶),欲通(交往)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堵塞道路)。今亡(从匈奴逃出来),唯(希望)王使人道(引导)送我。诚得至,反(返)汉,汉之赂遗(送给)王财物不可胜言。”
材料二:“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骞”是谁?他“为汉使月氏”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2)材料三中交通线被称为什么?该商路的长期维持得益于哪一机构对西域的有效管辖?该机构的设置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3)综合上述问题指出,材料一、材料二与材料三有何内在联系?
课后小结及展示:
课后作业:1、作业本作业:完成导学方案自我小结。
2、导学方案自主测评和深化拓展。3、自学导读第一题。
七、预学指导:1、阅读课文。2、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有什么好处?
3、知道汉代名医张仲景、华佗及他们的医学成就。
4、知道《史记》的作者、体例及记录的历史。5、了解道教和佛教。
八、导学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