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展示
19、《皇帝的新装》
第一课时
目 标
展 示
1、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以及童话的有关知识。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复述课文的能力。
3、能理清文章的结构,明确文章深刻的社会意义。
重点
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复述课文的能力。
2、能理清文章的结构。
3、明确文章深刻的社会意义。
自学检查(检测)及展示: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御聘( ) 称职( ) 钦差( ) 陛下( ) 头衔( ) 骇人听闻( )
xuàn( )耀 滑jī( ) 赏cì( ) 随声附和( ) 勋章( ) 爵士( ) 2、文学常识填空。
安徒生(1805-1875),_______(国籍)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1835年开始写童话,代表作如《 》《 》《 》等。
( )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类作品主要通过丰富的( )、( )和( )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都比较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它的最大的特点就是拟人手法的运用,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以及家具、玩具等都可以拟人化。
3、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不可救药 B骇人听闻 C随声附合 D不知所措
二、主题探究及展示
1、速读课文,梳理线索,把握故事情节。
(1)梳理线索(线索是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材料有机地组织串连在一起。)请大家速读课文,找出文章是围绕什么来写的? 文章就是靠________________这一条线串连起来的。__________________就是这篇文章的线索。 (2)把握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开头有引子,结尾有尾声。 请围绕本文线索梳理本文结构层次,并用小标题的形式加以概括,填写下列空格(括号内填一动词)
引子:皇帝(? )新装???? 第1段
开端:骗子(? )新装???? 第2-4段
发展:大臣、皇帝(? )新装? 第5-22段
高潮:皇帝(? )新装???? 第23-32段
结局:小孩( ? )新装??? 第33-37段
2、这篇童话有哪些人物?以谁为中心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人物:
中心人物:
3、结合以上内容,组内复述课文。
三、 课堂导练及展示
1、本文的引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依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看新装---恐失职 B穿新装---露愚心 C爱新装---显癖好
D展新装---揭真相 E做新装---现手段
2、下列词语中的感彩相同的一项是( )
A.怯懦 勇敢 卑劣 心甘情愿
B.行动 聪明 害怕 不可救药
C.狡猾 愚蠢 精致 随声附和
D.诚实 美妙 富丽 多么合身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这个组织通过讲述骇人听闻的故事,倡导大家转变观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B.宋教授在理论探索和教学工作中,从不趋炎附势,不随声附和,不唯书,不唯上,不媚俗,治学态度严谨,注重求实,勇于创新。
C.他的脚指头严重发炎,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程度,只能依靠手术才能让病情好转。
D.表演时,老马很投入、很享受,他赢得了台下观众的满堂喝彩。但在评委眼中,老马的表演滑稽可笑,难称艺术,老马因此遭到淘汰。
四、拓展提升及展示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写作背景及故事情节说一说这篇文章讽刺了什么?
五、课后小结及展示
这篇童话,安徒生运用了夸张的写作手法。安徒生这是在“歌颂真与美,批判假与丑”。有一种说法叫美丽的谎言,真话也好,谎言也罢,不管如何,决不能违背人的良知!我们要做一个脚踏实地的人,一个有良知的人!
六、课后作业(巩固练习)
1、完成《导学方案》相关内容。
2、诗人看到“街灯明了”,联想到“天上的明星”,想象着天上有美丽的街市。仰望星空,你会有什么新奇的联想和想象?选择一个天体(如星星、月亮等),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首小诗,写在《阅读札记本》上。
七、下节课预学指导
预习《皇帝的新装》第二课时:
结合课本练习第二、三题,深入阅读课文,概括人物性格特点。
八、导学感悟
课题
展示
19、《皇帝的新装》
第二课时
目 标
展 示
(1)体会文章各种精妙的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理解童话的夸张和想象的表现手法。 (3)认识封建统治者的愚蠢和虚伪,深刻理解作品寓意,培养真诚、求实、不慕虚荣、无私无畏的良好品质。
重点
难点
(1)体会文章各种精妙的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理解童话的夸张和想象的表现手法。(重点)(2)认识封建统治者的愚蠢和虚伪,深刻理解作品寓意,培养真诚、不慕虚荣、无私无畏的品质。(难点)
一、自学检查(检测)及展示:
1、两位诚实的官员为什么抢先介绍( )
A 故意蒙骗皇帝 B 替骗子说话
C 他们没有看出骗子的花招 D 为了证明自己是称职的
2、对文中“诚实的老大臣”“另外一位诚实的官员”中“诚实”一词理解正确的是( )
A 褒义词,表示两个官员忠诚老实。
B 两个官员欺骗了皇帝,用词不当。
C 这里是褒义词贬用,带有讽刺意味。
二、主题探究及展示
1、速读课文,梳理线索,把握故事情节。
(一)速读课文,探究社会意义。
讨论回答下列热点话题:
1、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很多人都不敢说真话。想一想他们不敢说真话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
2、小孩子为什么敢说真话?告诉我们什么?
(二)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3、【交流提示】:
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
作用:是为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题服务的。
方法提示:运用_______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的______性格特点。
请在“这是一个____________的皇帝(老大臣、官员、骗子、孩子等)”句中填入一个词,圈点勾画出文中描写皇帝等人的语言、心理活动和相关动作等的语句加以说明。
(三)回顾课文,体会写作特色。
4、围绕并不存在的“新装”这条线索,各色人等演出了一场闹剧、一场丑剧,请你完成下列填空。
(填写人物)
围绕骗:(_____受骗→→_____行骗→→_____助骗→→_____传骗→→_____揭骗)
骗子用根本不存在的布料、衣服向皇帝行骗,写出皇帝和大臣们都甘愿受骗、并且骗人,最后写出皇帝赤身裸体在大街上游行,构成了丰富的______________和大胆的______________的写作特点,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生活,极具讽刺意味。
三、 课堂导练及展示
1、本文的引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依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看新装---恐失职 B穿新装---露愚心 C爱新装---显癖好
D展新装---揭真相 E做新装---现手段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种布虽然色彩和图案都分外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
B.通过看这衣服,可以使皇帝识别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
C.骗子说:“皇帝身边的大臣聪明与否,关键在于他能看见这件衣服。”
D.全城的人都听说这织品有一种多么神奇的力量,所以大家也都渴望借这个机会测验一下:他们的邻人究竟有多么笨,或者有多么傻。
四、拓展提升及展示
根据提示,运用本课学到的写作方法,张开你想象的翅膀,口头描述游行以后发生的事情。(二选一)
1、假如皇帝去游行时,两个骗子也混在人群中,他们二人将会有怎样的小声而又得意的对话?
2、假如皇帝游行完毕,在皇宫门口碰到两个骗子,将会怎样?
五、课后小结及展示
说一说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后作业(巩固练习)
1、完成《导学方案》相关内容。
2、把拓展提升及展示内容写到《阅读札记本》上
七、下节课预学指导 预习第20课《天上的街市》: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缥缈 陈列 棠棣之花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意。
3、查阅资料,了解郭沫若生平。
八、导学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