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12章单元总结(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12章单元总结(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8-04 13:06:1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温度与物态变化
单元总结
【学习目标】





知识要点一、温度
【知识详解】
1、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0℃和100℃之间有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
2、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1)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壁;
(2)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典例分析】
例1.(2017?天门三模)关于温度计,请你填写以下空格。
(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的性质制成的。
(2)如图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 图是体温计,分度值是 ,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 ℃和 ℃。
(3)下表是几种物质的沸点和凝固点。

①南极的最低温度为-88.3℃。应选用 温度计来测量南极气温,因为 ;
②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应选用 温度计来测量沸水温度,因为

【解析】①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②根据图中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可以判断出甲是体温计,乙是寒暑表。读数时应注意分度值,以及数据的“零上”与“零下”。③因为南极的最低温度为-88.3℃。所以应该选凝固点低的物质做测温物质,故选酒精温度计。沸水的温度为100℃。所以应该选沸点高的物质做测温物质,故选水银温度计。
【技巧总结】
题目主要考察了温度计的原理,以及温度计的选择标准的了解和掌握,根据测量需求选择合适的温度计。熟记温度计的原理,会使用温度计是解题的关键。
知识要点二、熔化和凝固
【知识详解】
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2、固体的分类:晶体和非晶体。
3、熔点凝固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晶体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4、晶体熔化(或凝固)的条件:(1)达到熔点(或凝固点)(2)继续吸热(或放热)。
【典例分析】
例2.(2018?河北)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液态物质的凝固图象,从图中可看出其中 物质是晶体,它的凝固点是 ℃,在第8min时,这种晶体处于 状态。

【解析】(1)由图可见,乙图象中有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线段,此过程温度保持不变,因此乙物质是晶体;(2)图中线段过程为凝固过程,对应的温度为凝固点,从第5min开始凝固,到第10min结束,持续了5min,此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3)第8min时,物质处于凝固过程,因此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技巧总结】
此题通过图象分析考查了晶体和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的区别,要知道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不断变化。理解晶体与非晶体凝固规律,看清图中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就可以顺利解答。
知识要点三、汽化和液化
【知识详解】
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吸热;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液化放热。
2、汽化有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形式都要吸热。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高低(2)液体表面积大小(3)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4、沸腾:(1)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3)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
5、液化的两种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典例分析】
例3.(2018?山东)在北方的冬季,常见的几种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室外冻冰的衣服变干 B.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
C.湖面结了厚厚的一层冰 D.正在跑步的人,口中呼出“白气”
【解析】A、冻冰的衣服变干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不合题意。B、寒冷的冬夜,窗户玻璃温度很低,室内温度较高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窗会放出热量,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附着在窗玻璃的内侧,就形成了“冰花”,这种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华现象,不合题意。C、湖面结冰是水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不合题意。D、白气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符合题意。
【技巧总结】
判断物态变化现象首先要知道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然后确定物体初始状态,和末态,再根据定义做出判断。知道液化定义,并且理解各选项中所说内容,以及物体初末状态搞清才会解决问题。
知识要点四、升华和凝华
【知识详解】
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2、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3、特点: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4、六种物态变化:

【典例分析】
例4、(2018?丹东校级一模)兰兰对下列物理现象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进行了判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汽化 B.盛夏,打开冰箱门形成的“白气”-------液化
C.秋天的夜晚,小草上出现露珠--升华 D.冬天的早晨窗户玻璃上出现的冰花--凝固
【解析】A、冰雪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不合题意;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珠附在瓶壁上,是液化,符合题意;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草木上形成露,是液化,不合题意;D、口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冰晶形成冰花,是凝华,不合题意;故选B。
【技巧总结】
此题考查了有关物态变化知识,要会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是熔化,物体由液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是凝华,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是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是汽化。
知识要点五、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
【知识详解】
1、全球变暖:
(1)原因:主要原因是现代工业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作为能源,排放出等多种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使太阳的热量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导致温室效应加剧,使全球变暖。
(2)不利影响
① 海面上升的影响 ② 对动、植物的影响 ③ 对农业的影响 ④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水资源危机
① 威胁人类生存的一类因素 ② 珍惜每一滴水
【典例分析】
例5.(2019?哈尔滨)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象如图所示。
(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盐水从第 分钟开始凝固,凝固过程用了 分钟。
(2)凝固点为 ℃。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 (选填“高”或“低”) 了。
(3)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解析】
(1)晶体凝固的过程中温度是保持不变的,在图象中与横轴平行的一段是温度保持不变的;
盐水从第10分钟开始凝固,到第20分钟凝固完成,凝固过程用了10分钟;(2)从图象可知,保持不变的温度是-2℃,故该盐水的凝固点是-2℃;水的凝固点是0℃,所以与水相比,盐水的凝固点变低;(3)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2℃;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
【技巧总结】
题目考查了晶体凝固,晶体凝固的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晶体才会凝固。


思维导图

知识要点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温度与物态变化
单元总结
【学习目标】





知识要点一、温度
【知识详解】
1、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0℃和100℃之间有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
2、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1)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壁;
(2)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典例分析】
关于温度计,请你填写以下空格。
(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的性质制成的。
(2)如图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 图是体温计,分度值是 ,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 ℃和 ℃。
(3)下表是几种物质的沸点和凝固点。

①南极的最低温度为-88.3℃。应选用 温度计来测量南极气温,因为 ;
②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应选用 温度计来测量沸水温度,因为

【技巧总结】
题目主要考察了温度计的原理,以及温度计的选择标准的了解和掌握,根据测量需求选择合适的温度计。熟记温度计的原理,会使用温度计是解题的关键。
知识要点二、熔化和凝固
【知识详解】
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2、固体的分类:晶体和非晶体。
3、熔点凝固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晶体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4、晶体熔化(或凝固)的条件:(1)达到熔点(或凝固点)(2)继续吸热(或放热)。
【典例分析】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液态物质的凝固图象,从图中可看出其中 物质是晶体,它的凝固点是 ℃,在第8min时,这种晶体处于 状态。

【技巧总结】
此题通过图象分析考查了晶体和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的区别,要知道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不断变化。理解晶体与非晶体凝固规律,看清图中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就可以顺利解答。
知识要点三、汽化和液化
【知识详解】
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吸热;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液化放热。
2、汽化有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形式都要吸热。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高低(2)液体表面积大小(3)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4、沸腾:(1)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3)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
5、液化的两种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典例分析】
在北方的冬季,常见的几种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室外冻冰的衣服变干 B.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
C.湖面结了厚厚的一层冰 D.正在跑步的人,口中呼出“白气”
【技巧总结】
判断物态变化现象首先要知道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然后确定物体初始状态,和末态,再根据定义做出判断。知道液化定义,并且理解各选项中所说内容,以及物体初末状态搞清才会解决问题。
知识要点四、升华和凝华
【知识详解】
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2、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3、特点: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4、六种物态变化:

【典例分析】
兰兰对下列物理现象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进行了判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汽化 B.盛夏,打开冰箱门形成的“白气”-------液化
C.秋天的夜晚,小草上出现露珠--升华 D.冬天的早晨窗户玻璃上出现的冰花--凝固
【技巧总结】
此题考查了有关物态变化知识,要会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是熔化,物体由液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是凝华,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是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是汽化。
知识要点五、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
【知识详解】
1、全球变暖:
(1)原因:主要原因是现代工业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作为能源,排放出等多种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使太阳的热量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导致温室效应加剧,使全球变暖。
(2)不利影响
① 海面上升的影响 ② 对动、植物的影响 ③ 对农业的影响 ④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水资源危机
① 威胁人类生存的一类因素 ② 珍惜每一滴水
【典例分析】
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象如图所示。
(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盐水从第 分钟开始凝固,凝固过程用了 分钟。
(2)凝固点为 ℃。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 (选填“高”或“低”) 了。
(3)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技巧总结】
题目考查了晶体凝固,晶体凝固的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晶体才会凝固。


思维导图

知识要点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