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预习笔记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出现:原始社会后期,我国出现了铜器,如距今约4000多年的甘肃地区________文化出土了铜镜。
用途:________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礼器的数量反映了________的大小和严格的________界限。
工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在铸造技术上,采用“________法”,如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
二、甲骨文记事
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1899年,清朝人________首次发现甲骨文。________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______开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甲骨文使用象形、________、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其中________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现代汉字很多都是________。甲骨文已经具备________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知识点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出现了铜器,如:距今4000多年的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铜镜。
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功能也由食器发展到礼器。礼器的大小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
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
二、甲骨文记事
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发现时间:1899年。
发现者: 王懿荣。
规模:至今出土已有16万片,其中商代有字的甲骨10余万片,单字有4500个左右,已经识别的有1500多字。
记载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管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地位: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文字科考地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造字方法: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甲骨文中约40%都是象形字。
指事:是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
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以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
影响: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习题
1.下列反映西周历史的电影场景,明显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周王使用青铜器祭祀B.奴隶使用铁农具劳动生产
C.王宫中摆放着一玉器D.都城镐京商业繁荣
2.《周礼》载“金有六齐(配方),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这反映了( )
A.甲骨文的雕刻技巧 B.铁农具的制造技术
C.金文的形成与发展 D.青铜器的铸造工艺
3.清朝末年,河南安阳的农民从地下挖掘出刻有符号的龟甲、兽骨,当作“龙骨”卖给中药店作药材。这些龙骨上面刻写的符号,被称为( )
A.甲骨文 B.金文C.大篆 D.小篆
4.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止,成就辉煌,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________开始的( )
A.夏朝 B.商朝C.西周 D.战国
5.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我们把这种造字法称为( )
A.象形 B.指事C.会意 D.形声
6.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6. 识读下列图片:
龟甲卜辞 牛骨刻辞
请回答:
⑴图中所体现的文字叫什么?它盛行于哪个朝代?
⑵这种文字一般的刻写材料是什么?记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⑶图中文字与现代文字有什么联系?
7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青铜是古代劳动人民有意识地将铜与锡或铅配合而熔铸成的合金。因为以铜为主,颜色呈青,故名青铜。青铜作为合金,熔点较纯铜低,是古人容易控制的。就硬度来说,青铜比纯铜高,古人可以根据器类对硬度的不同要求,适当地调整铜锡比例,造出各种供使用的器物。熔化的青铜流动性好,浇铸时无孔不入,在冷凝时体积略有增大,凝时满范,气孔少,容易得出锋利的刃口。而且,青铜具有化学的稳定性,不易生锈。
材料二:如下图:众多的青铜器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青铜器与原始社会的工具如石器、木器、骨器相比,有哪些优点?
(2)查找资料,看看上面图片中是什么青铜器物,它们都有何作用?
(3)青铜器对促进当时的社会发展有什么样的作用?
(4)青铜器的广泛使用,对我们有何启示?